360搜索与该网页作者无关,不对其内容负责。
10-12-31
09-10-13
09-10-13
09-10-13
09-10-13
08-11-10
马尔代夫共和国,古称溜山,现在人们更爱直接称其为马尔代夫或简称“马代”。位于南亚,东北部与斯里兰卡相距675公里,北部与印度的米尼科伊岛相距约113公里,南部的赤道海峡和一度半海峡为海上交通要道。马尔代夫国土面积300平方公里,是亚洲最小的国家。整个国家由将近1200座珊瑚岛屿组成。所有的珊瑚岛屿中,有约200个岛屿有人居住。基于岛国的现实环境因素,马尔代夫境内陆地面积极小,但海洋资源丰富。所以旅游业、渔业和航海业成为三大支柱产业。马尔代夫是个穆斯林国家。妇女上街要穿遮住腿部的长裙,相对的,男人出门也要穿长裤。在饮食文化上,按照穆斯林传统不吃猪肉、虾、螃蟹和贝类,平时常用肉类有家禽、羊肉、蛋和鱼。
泰国(Thailand)适合作为东南亚旅行的第一站。它有着美食、海滩和热情的人民,再加上东南亚最成熟优秀的旅游服务,还有什么理由不去泰国呢?从曼谷这座现代化的城市出发,往北是大城、素可泰和清迈等一系列可以安静悠闲享受生活的古城,往南则是芭提雅、普吉岛、苏梅岛、涛岛(龟岛)等等遍布的海滩,可以满足你对热带海洋的一切想象。庙宇林立的千佛之国,信仰为上的微笑之国,一个天生的旅游国度等着你。
美国位于北美洲中部,领土还包括北美洲西北部的阿拉斯加和太平洋中部的夏威夷群岛。北与加拿大接壤,南靠墨西哥湾,西临太平洋,东濒大西洋。面积约为962.9万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915.8960万平方公里),本土东西长4500公里,南北宽2700公里,海岸线长22680公里。大部分地区属于大陆性气候,南部属亚热带气候。中北部平原温差很大,芝加哥1月平均气温-3℃,7月24℃;墨西哥湾沿岸1月平均气温11℃,7月28℃。美国人口总数约为2.8亿。人口分布呈现出极不平均的现象,大部分集中在五大湖、密西西比河及大西洋沿岸附近。但人口继续向西部和南部的“阳光带”迁移,其中西部落基山脉各州的人口增长迅速。 美国总人口中约有77%居住在城市地区,其中近半数集中在37个大城市,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就业机会驱使。由于新移民涌向大城市,大城市的居民向郊区搬迁,郊区人口的增加快于市区。尽管美国的历史只有200多年,但发达的国民经济和举世无双的现代文明,加之瑰丽旖旎的自然风光使得其成为旅游强国。被誉为世界第一大都市的纽约、尖端建筑云集的芝加哥、第二大城市旧金山(圣弗朗西斯科)、天使之城洛杉矶、首都华盛顿、黄石公园、科罗拉多大峡谷、盐湖城、奥林匹克国家公园、五大湖风景区、夏威夷群岛、神秘的阿拉斯加州等都是旅游观光的好去处。
阿根廷位于南美洲南部,面积次于巴西,是拉美第二大国。东濒大西洋,西同智利以安第斯山脉为界,北部和东部与玻利维亚、巴拉圭、巴西、乌拉圭接壤。边界线总长25728公里,南北最大距离为3693.8公里;东西最大距离1460公里。地势西高东低,阿空加瓜山海拔6964米,是安第斯山脉最高峰,也是南美第一高峰。山地面积占全国面积的30%。东部和中部的潘帕斯草原是著名的农牧区,号称“世界粮仓”,集中了全国70%的人口、80%的农业和85%的工业;北部查科平原,多沼泽洼地,有大面积森林;南部是有名的巴塔哥尼亚高原。海岸线5000多公里,大陆架面积近100万平方公里。主要河流是拉普拉塔河(最宽处达220公里)及其上游的巴拉那河和乌拉圭河、巴拉圭河。 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比北京晚11个小时。阿根廷物产富饶,气候适宜,土地肥沃,是综合国力较强的拉美国家。 当地语言: 西班牙语 16世纪前居住着土著印第安人。16世纪中叶沦为西班牙殖民地。1810年5月25日爆发反抗西班牙殖民统治的“五月革命”,成立了第一个政府委员会。1812年,民族英雄圣马丁率领人民抗击西班牙殖民军,于1816年7月9日宣布独立。此后阿长期处于动乱和分裂状态。1853年,乌尔基萨将军制定了第一部宪法,建立联邦共和国,乌成为阿制宪后第一任总统。20世纪30年代起出现军、文人交替执政局面。70年代中后期,军政府曾对左翼反对派人士进行残酷镇压。1982年同英国因马尔维纳斯群岛主权争端爆发战争,旋即战败,军政府倒台。1983年激进党的阿方辛民选政府上台,恢复并大力推进民主化进程,民主政体逐渐巩固。正义党领袖梅内姆自1989年起连续执政十年,推行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阿经济一度有较大发展。梅执政后期,阿经济转入衰退,社会问题日益突出。1999年激进党人德拉鲁阿当选总统后,未能遏止持续三年的经济衰退。2001年12月,阿爆发严重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危机,德被迫辞职。此后阿形势严重动荡,十日之内数易总统。2002年1月1日,正义党人杜阿尔德被国会推举为总统,仍无法扭转政经颓势。2003年5月,正义党人基什内尔就任总统后,阿经济快速复苏,政局稳定,民生改善,国际和地区影响力回升。阿根廷是一个独特的民族,由欧洲人和南美印第安人完美结合的种族——高乔,成为追求自由、平等、崇尚自然、不畏强权的代名词,而阿根廷的民族文化更是以高乔文化而闻名于世。阿根廷官方语言为西班牙语,其他语言包括英语,意大利语,德语,法语。阿北部也有少数地区使用瓜拉尼语,南部少数地区使用马布切语。阿根廷91.6%的居民信奉天主教,2.5%信奉新教,2.4%信奉犹太教,其他3.5%。 在社交场合,当地人男士之间要一一握手,而与女士见面则施贴面礼。由于阿根廷人多为西班牙和意大利人的后裔,一定程度上受欧洲文化影响。阿根廷人见面的称谓与问候较讲究,通常需在姓氏前冠以先生、小姐、夫人和头衔等尊称,而在亲密的朋友之间则用名字相称或昵称。阿根廷人的性格较散漫,守时观念不强,无论商务还是私人约会,他们总会珊珊来迟。在阿根廷,人们交谈忌讳打探个人收入、年龄、宗教信仰、情感等以隐私。阿根廷气候多样,四季分明。南部属寒带,冬季温度低于零度;北部属热带气候,夏季最高温度可达40℃以上,全年雨量丰沛,冬季约20℃,最冷为5℃;中部属亚热带和温带气候,气候温和,12月至2月为夏季,冬季也不结冰。不下雪。阿根廷年平均气温北部21.6℃,南部6.3℃,首都17.7℃。年降水量很不均匀,东北角高达1000毫米以上,中部和北部500-1000毫米,西部200毫米以下,巴塔哥尼亚地区也在200毫米以下。
巴拉圭共和国是南美洲中部的内陆国家,境内主要山脉是阿曼拜山和巴兰卡尤山,其南边国境完全与阿根廷接壤,东北与西北角则分别是巴西与玻利维亚。该国境内主要河流有巴拉圭河和巴拉那河。巴拉圭的大部分地区属亚热带气候,人口634.9万人(2005年7月估计),西班牙语和瓜拉尼语为官方语言,瓜拉尼语为民族语。1767年西班牙殖民者把耶稣会教士驱逐。18世纪,巴拉圭地区是南美洲最大的人口集中地区。巴拉圭亦是南美洲国家联盟成员国。 原为瓜拉尼族印第安人居住地。16世纪以前,圭库鲁人活动在西巴拉圭,以渔猎为生; 身穿盛装的巴拉圭原著民瓜拉尼人生活在东巴拉圭,从事农业生产。是南美洲中部的内陆国家。北与玻利维亚接壤,东邻巴西,西、南同阿根廷交界。地处拉普拉塔平原北部,巴拉圭河从北向南把全国分成东西两部分:河东为丘陵、沼泽和波状平原,是巴西高原的延伸部分,海拔300~600米,约占领土面积的1/3,全国90%以上的人口集中于此;河西为查科地区,大多为原始森林与草原。境内主要山脉是阿曼拜山和巴兰卡尤山。主要河流有巴拉圭河和巴拉那河。大部分地区属亚热带气候。南回归线横贯中部,北部属热带草原气候,南部属亚热带森林气候。夏季(12月至次年2月)气温26-33℃;冬季(6月至8月)气温为10-20℃。降水由东向西递减,东部约1,300毫米,西部干旱地区400毫米左右。森林面积占全国面积54%,富珍贵硬木林、破斧树和马黛茶树等。
秘鲁共和国位于南美洲西部,北与厄瓜多尔和哥伦比亚接壤,东与巴西和玻利维亚为邻,南与智利交界,西濒太平洋。沿海多优良港口,海运发达,是对外贸易的主要运输方式。内陆地区尤其是亚马逊地区河流纵横,水路运输便利。秘鲁位于南太平洋中部,是整个南美地区的业务接点及分销中心,航空业一度位于世界前列,但由于反复的政治、经济危机,秘鲁航空业发展受到了阻碍。首都利马是秘鲁所有航空活动的中心,聚集了秘鲁各大航空公司总部。 当地语言: 西班牙语电 秘鲁的食品和菜肴丰富多样,别具一格。秘鲁人民使马铃薯的最早培育者和食用者,马铃薯至今仍是他们钟爱的食物。烹调技术多有独创的秘鲁人民可以用马铃薯作主要原料,制作出上百种风味各异的糕点和佳肴。在他们款待宾客的餐桌上,总少不了几道以煮、煎、烧、烤方法制作的马铃薯风味菜。 秘鲁菜肴大体可分为两大系:以利马为代表的沿海区以辣味为主,主料是鱼、海味、鸡和马铃薯,做法多为凉拌、清蒸和烧烤;名菜有,生鱼“塞维切”(ceviche),火烤辣味牛心或鱼块串“安蒂库乔”(anticucho)等。以库斯科为代表的山区菜以甜味为主,主料是牛、羊肉和马铃薯,以炖、烩、煎为主。名菜有,牛肉、甘薯和大蕉烩制的“桑科恰多”(sancochado);马铃薯干煎的“丘纽”(chuño);甜咸味的虾菜汤“丘佩”(chupe)等。秘鲁的传统饮料是奇恰酒和皮斯科酒,分别以玉米和葡萄酿制而成。一般来说,山区的印第安人爱喝奇恰酒,沿海城市居民喜饮皮斯科酒。 古柯是一种灌木,生长在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地区,树高1至3米,叶含可卡因,有麻醉作用。当地印第安人常用古柯叶泡茶,称为古柯茶,同茶叶和咖啡一样饮用。为了忍受艰苦的生活条件,穷苦的印第安人把古柯叶当作咀嚼剂,带在身边随时放入口中咀嚼,以便充饥御寒。西部沿海地区: 气候极为干燥,大部分地区为沙漠。这是由于南美洲西部地形特点和沿岸附近有强大寒流的结果。地势高峻的安第斯山脉犹如一道不可逾越的屏障,使西部沿海地区受不到来自大西洋的暖湿气团的影响,整个地区常年降雨量很少,大部分地方年降雨量仅10-15毫米。北部比南部降雨量多些,如利马年降雨量不到40毫米。北部与厄瓜多尔接界处年降雨量稍多,达250毫米。太平洋沿岸的秘鲁寒流使沿海地区气温也显著降低。该地区平均温度与同纬度大西洋沿岸地区相比相差好几度。 荒漠的地带,干燥的气候,以至不少地方无人居住,人口都集中在河谷地区。安第斯山脉西坡上的雨水汇合成52条河流,由于雨水不富,河流多短促、流急,其中只有10条流向太平洋,其余因蒸发和灌溉绿洲而失去水分。这些河流所形成的小河谷横贯于这块荒芜的狭长地带上,形成了52个绿洲。这些绿洲决定了城镇的地理位置,成为全国农业最发达的地区,工业最集中的地区和人口最稠密的地区。 中部山区: 属安第斯山脉,地形结构复杂,地势起伏大。气候、雨量随地势高度和地形特点有热带、温带、寒带之分。北部高度较小,在3,000米左右处降水量多,往南随坡度升高,雨量递减。安第斯山脉西侧极其干燥,而东坡雨量丰富,覆盖着热带雨林。安第斯山脉大部分处于寒带和冰雪带。寒带最高温度不超过摄氏23度,最低为摄氏3-5度,年降雨量在1,800-2,000毫米。冰雪带气候较寒冷,4,500米以上地区很少有人居住。降水主要靠雪和冰雹。寒带和冰雪气候季节变化不大,而南部“普纳”地区温度升降激烈,昼夜之间相差摄氏15-20度。 中部地区人口较多,主要集中在山间河谷和矿山工业中心。印第安人中数量最多的克丘亚人就居住在山区的普诺、库斯科、阿亚库乔、万卡维利卡等省。 东部林区: 属热带雨林地区,潮湿、多雨。北部赤道气候占优势,雨量和温度和季节差异很小,南部与北部相比,冬季少雨,温度季节变化稍大。该区居民较少,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带。 秘鲁的河流分属太平洋水系和大西洋水系。此外还有一个内陆水系即的的喀喀湖流域。西科迪勒拉山脉是分水岭。上面讲到的位于沿海地区、发源于安第斯山脉西坡的52条河流即属太平洋水系,水量小、流程短。属大西洋水系的各河流发源于安第斯山脉东坡,水量丰富,流程较长,这些河流在亚马孙低地与发源于赤道安第斯山的河流汇合,形成亚马孙河,流经巴西注入大西洋,因此,大西洋流域的各河流又属亚马孙河水系。太平洋水系的河流对西部沿海地区农业发展起了很大作用。东部地区因流量大,为工农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水力资源,但因气候湿热、雨林密布,尚未充分利用。
哥伦比亚共和国,在南美洲西北部,西濒太平洋,北临加勒比海,东同委内瑞拉,东南同巴西,南与秘鲁、厄瓜多尔,西北与巴拿马为邻。南美洲国家联盟成员。人口种族方面印欧混血种人占60%,白种人占20%,黑白混血种人占18%,其余为黑种人和印第安人等,人口年增长率1.79%。西班牙语为国语,多信天主教。首都圣菲波哥大。西部除沿海平原外,为西、中、东三条平行的科迪勒拉山脉构成的高原,山间有宽阔的各地,南部有一系列火山锥,西北部为马格达莱纳河下游冲积平原,水道纷歧,湖沼广布。 人口4600万。其中印欧混血种人占60%,其余为白人和黑白混血种人。 官方语言为西班牙语。 哥伦比亚人绝大多数信奉天主教,还有少数人储备奉基督教。 哥伦比亚桑德省会布加拉曼卡市人素有食蚁的特殊习惯。
圭亚那位于南美洲东北部,全称为“圭亚那合作共和国”,1966年脱离英国独立。印第安语意为“多水之乡”。国民主要是印度人和黑人,多信奉基督教、印度教和伊斯兰教。它是南美洲唯一以英语为官方语言的国家,也是大英国协成员国。圭亚那东邻苏里南,南临巴西,西邻委内瑞拉,北邻大西洋,同时与苏里南和委内瑞拉有国界争议。尤其委内瑞拉一再声称埃塞奎博河以西的土地─西属圭亚那(约占圭亚那面积的三分之二)属于委内瑞拉。圭亚那虽地处南美洲,为南美洲国家联盟的成员国,但传统上及历史上与加勒比海诸岛的关系比较密切。 圭亚那和圭亚那人有理由感到骄傲的是,来自于很多“发达”社会的医学科学已经在药品制造方面充分利用圭亚那的许多自然资源。箭毒马鞍子是一种从圭亚那雨林植物中获得的有毒物质,它可以被用在麻醉学和毒蛇咬后中毒的解毒剂中。 很早以前,圭亚那人就以使用药草、花卉、树皮、植物的根茎和果实作为“中草药”的标新立异的药物治疗法而闻名于欧洲和北美洲。对于感冒、糖尿病、心脏疾病、性感缺失、血压和肝脏问题等,使用这些中草药,许多疾病都能被“治愈”。 日常菜肴以辛辣为特色,有木薯汁腌肉、苦木薯泡菜等。Metemgee是在椰子汁中煮地面蔬菜的一种菜肴---- 有加肉和不加肉的两种。现在,所有圭亚那人喜爱印度烤肉、咖哩饭菜和甜食。在这里中国炒面和捞面(面条)也像米饭一样成为普遍的食品。圭亚那人原有的烹饪风格是辛辣的、别有风味并热辣诱人 ---- 就像创造它的人们一样。 海岸线区—低矮狭窄的平原地带,宽度为25km(15英里),紧邻大西洋。整个区域占国土面积的5%。海岸线有一部分位于海平面以下,并且还有16条主干河流,数十条小支流以及数不清的排灌运河形成的河口和三角洲对海岸线进行分割。由于海洋得天独厚的防御作用,大部分人口都生活在这个地区,这里也是国家最重要的行政,农业,商业和工业区。 砂粘土丘陵地区—该区域宽度为150-250km(90-150英里),位于海岸平原的南方,约占国土面积的25%。该地区种植有宝贵的林木,其土壤富含铝矾土,人口稀少,主要集中在伐木和采矿区,以及少量的美洲印第安人定居点之中。 森林覆盖的高地地区—该地区包括了圭亚那的四个主要山区—阿卡莱,伊马塔卡,卡奴库和帕卡莱马—共同形成圭亚那高地的一部分,其中包含了藏量最大的金矿和钻石矿。这个地区的人口稀少,仅有一些伐木和采矿营地。 内陆草原地区—该地区面积为11655平方公里(4500平方英里),由干燥的草地,大片的树林以及若干个小村庄组成。其降雨量适中,但是基本集中在一个单一的雨季内,雨季从4月末开始至9月末结束。
智利全国印欧混血种人占75%,白人20%,印第安人4.6%。官方语言为西班牙语。在印第安人聚居区使用马普切语。15岁以上人口中信仰天主教的占70.0%,信仰福音教的占15.0%。 智利本土使用UTC-4时间,夏季则使用夏时制UTC-3时间;复活节岛使用UTC-6时间,夏季则使用夏时制UTC-5时间。与北京时差12小时,夏时制则时差为13小时。夏时制起止时间经常调整。 当地语言: 西班牙语 早期境内居住着阿劳干人、马普切人、火地人等印第安民族,16世纪初以前属于印加帝国。东邻玻利维亚和阿根廷,北界秘鲁,西濒太平洋,南与南极洲隔海相望。海岸线总长约1万公里。是世界上最狭长的国家,南北长4352公里,东西宽96.8~362.3公里。境内多火山,地震频繁。气候地区差异大:北部是常年无雨的热带沙漠气候;中部是冬季多雨、夏季干燥的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南部为多雨的温带阔叶林和寒带草原气候。年均最低和最高气温分别为8.6℃和21.8℃。
乌拉圭位于南美洲东南部,乌拉圭河与拉普拉塔河的东岸,北邻巴西,西界阿根廷,东南濒大西洋。境内大部分地势平坦,农牧业发达。乌拉圭因优美的自然风光和安定的社会环境,故被誉为“南美瑞士”;又因其形似宝石而又盛产紫晶石,被誉为“钻石之国”。民族以西班牙和意大利混血种人为主,占85.9%,意大利后裔占2.6%,犹太人占1.7%,其他种族占6.88%。位于南美洲东南部,乌拉圭河与拉普拉塔河的东岸。北邻巴西,西界阿根廷,东南濒大西洋。 海岸线长660公里。境内地势平坦,多为丘陵和草原,平均海拔116米。属温带气候,1-3月为夏季,气温 17-28℃,7-9月为冬季,气温6-14℃。年降水量由南至北从950毫米递增到1250毫米。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Copyright © 1996-201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正在发生的旅行
景点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