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查询的关键词是:历史沿革 
下面是原始网址 http://www.nxjy.gov.cn/zjjy/jygk/lsyg/201711/t20171123_592039.html 在 2020-03-24 21:11:14 的快照。

360搜索与该网页作者无关,不对其内容负责。

历史沿革_泾源县人民政府
|

首页 > 走进泾源 > 泾源概况 > 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

发表日期:2018-10-11编辑录入:

 

夏以前公元前3000年左右,轩辕定九区,置雍州。今泾源县属古卢国地雍州。轩辕黄帝巡边,来到六盘山地区。史有黄帝“西至于空桐,登鸡头”,“问道于广成子”。鸡头山, 即今宁夏泾源县境内之六盘山。

周穆王十三年(963),周穆王西巡,越今泾源境北上,至昆仑之丘。周平王五十一年(前720年),“岐、梁山、泾、漆之北有义渠、大荔、乌氏、胊衍之戎”。乌氏戎泾水以北生息,所居之地为周所有,被乌氏戎占据建方国。战国时秦惠文王(前337-前311)派兵攻取乌氏戎地,置乌氏县,县治在今宁夏泾源县大湾乡瓦亭。乌氏县是今宁夏全境始设的第一个县级行政建制。也是历史上在今泾源县境内设县之始。

秦统一后,在全国实行郡县制,乌氏县属北地郡。始皇二十七年(220),秦始皇巡陇西、北地郡,出鸡头山(今宁夏泾源县境内之六盘山),过回中宫(在今宁夏泾源县)。自此开通“回中道”、“鸡头道”。始皇三十二年(前215年),在乌氏县设瓦亭关(今宁夏泾源县大湾乡瓦亭村)。始皇三十四年(前213年),乌氏县有畜牧业主乌氏倮,牲畜多到用山谷来计算牛马的数量。始皇把他与封君者同样对待,按时同大臣们一道进宫朝拜。

西汉文帝十四年(166)冬,匈奴单于率骑14万,入朝那(今宁夏彭阳县古城)、萧关(今宁夏泾源县瓦亭至三关口一带),杀北地都尉孙卬,并烧毁“回中宫”。元鼎三年(前114年),武帝析北地郡置安定郡,郡治高平县(今宁夏固原原州区),领21县,包括乌氏县(治今宁夏泾源县大湾乡瓦亭)、朝那县(治今宁夏彭阳县古城)、月氏道(今宁夏隆德县境)等。元鼎五年(前112年)十月,汉武帝首次出巡,登临崆峒,北出萧关,抵达陇山(六盘山)。从骑数万,史学家司马迁随行。元封四年(前107年)十月,汉武帝西巡,经回中道,北出萧关,巡视边防,部署对匈奴防务,在乌氏县瓦亭关驻军防守。新莽天凤元年(公元14年),改乌氏县为乌亭县,不久即复原制。

东汉永初五年(111 ),春夏大旱,民饥荒。羌族起义,安定郡及属县吏民内迁美阳(今陕西扶风县东北),百姓随路死亡,丧其大半。乌氏县更名为乌支县,仍属安定郡。顺帝永建四年(129年),羌族势力衰败,安定郡迁还故土,徙者各归故县。永和六年(141年),东西羌会合起事,朝廷无力反击,安定郡及属县再次内迁扶风(今陕西兴平市东南)。乌支县(今宁夏泾源县瓦亭)地被羌人占据。建宁二年(169年)夏,汉校尉段颎部将田晏、夏育率兵攻破羌族起义据点瓦亭山,羌人东走。建安十八年(213年),乌支县属安定郡。

三国时期,乌支县属魏雍州安定郡,郡治临泾县(今甘肃镇原县东南)。

西晋时,乌支县复名乌氏县,属晋雍州安定郡,郡治临泾(今甘肃镇原东南)。

南北朝时期北魏(386-534年)末年,安定郡治移安定县(今甘肃泾川县北)。乌氏县废而又立。西魏(535-556年),乌氏县终废,后为乌氏驿。

隋大业年间(605-617年),隋炀帝废州置郡,今泾源县地属平凉郡,郡治高平(今宁夏固原原州区)。

唐太宗元年(627年),将全国分为10道,道下辖州府。今泾源县北部属原州,南部属陇州华亭县。武德八年(625),置制胜关(今宁夏泾源县香水镇永丰村南),属原州。古人评价此关:“高山峻岭,隘道崎岖,有克敌制胜之优”。天宝十五年(756年),因“安史之乱”,太子李亨自马嵬驿北行,经过乌氏驿(一说在今宁夏泾源县瓦亭,另一说在今陕西宁县南),六月十九日至原州,七月抵达灵武。后在灵武称帝,为唐肃宗。大中三年(849),六月,吐蕃内乱势弱,将秦州、安乐州、原州及石门、木峡、石峡、六盘、制胜、驿藏、萧关归还唐朝。

北宋乾德二年(964),析华亭县西北部地区设置安化县,隶属秦风路仪州(今甘肃华亭),县治安化峡(今宁夏泾源县新民乡),辖白岩河镇及3乡。太平兴国八年(983年),安化县治迁徙至制胜关(今宁夏泾源县香水镇永丰村南)。至道元年(995年),安化县治迁徙至安化镇(今宁夏泾源县城东)。熙宁七年(1074),废制胜关,安化县治移至关地,领安化、白岩河两镇。以旧县地为安化镇(今宁夏泾源县城东)。元丰元年(1078年),全国设23路、60府。今泾源县北部属秦凤路凤翔府原州,南部属秦凤路凤翔府渭州。

金大定七年(1167),改安化县为化平县,隶属凤翔路平凉府,领安化、白岩、安国、耀武四镇与瓦亭寨。闰五月,元太祖成吉思汗避暑于县南凉殿峡。

元宪宗四年(1254)四月,忽必烈征云南时,屯军六盘山,泾源属屯军区,在此召见著名数学家、天文学家王恂。宪宗八年(1258)四月,宪宗蒙哥汗征南宋时,屯军六盘山,召见各郡守、县令。宪宗九年(1259),宪宗命浑都海率骑兵2万屯驻六盘山,泾源属屯军地。文宗天历元年(1328)九月,化平县并入华亭县,归陕西行中书省平凉府所辖。

明洪武二年(1369)五月,明大将徐达西征至华亭,特聘元末巩昌府总管杨思道署理地方,抚绥百姓,招四处逃者千户万余口。并划全县为十里,泾源境内有安良里(今宁夏泾源县新民乡)、白岩里(今宁夏泾源县泾河源镇)、圣女里(今宁夏泾源县兴盛乡)、化平里(今宁夏泾源县香水镇)。洪武九年(1376年),改行中书省为布政使司,今泾源县地方属陕西布政使司平凉府。嘉靖三十八年(1559),十一月,划化平里、圣女里归隆德所辖。崇祯七年(1634)十月,李自成率农民起义军攻克化平城北上。

清康熙八年(1669年),今泾源县地方改属甘肃布政使司平凉府。乾隆二十二年(1757),华亭知县甘珠尔恤民徭役,经奏准,割西北瓦亭、十三堡归固原。乾隆五十五年(1790),中卫县令胡纪谟奉乾隆帝圣旨,抵化平,探泾河源头,作《泾水真源记》,上报朝廷,并立碑为记。同治十年(1871)三月,陕甘总督左宗棠奏请清廷划平凉、固原、隆德、华亭4州县地,置化平川直隶厅(今宁夏泾源县),归平庆泾固化道所辖。驱逐当地土著汉民,将陕甘起义失败的回众9480人安插于此。并派道员冯邦栋,总兵喻胜荣驻厅镇治。同治十二年(1873)春,清廷于华亭县西北之安良镇(今宁夏泾源县新民乡)安置陕甘起义失败的禹得彦部。同治十三年(1874)六月,园子北伍家村建成化平第一座宗教场所,陈霖为首任教长。是年,提督喻胜荣捐资修建归儒书院,敦促回族子弟入学。归儒书院为回族入居化平后之第一所学校。宣统三年(1911)八月十九日,辛亥革命兴起,各地群众响应,固原民众捣毁化平军马场,夺取马匹,武器,守兵4人被杀。

中华民国2(1913)21 2日,化平直隶厅改名为化平县。设四里,即香水里、化临里、圣谕里、北面里,又曰四区。民国9(1920)1216日,海固地区发生8.5级大地震,泾源县压死群众4000余人,压死牲畜12000余头。民国25(1936),改四区为一镇三乡,即化临镇、香水乡、泾源乡、白面乡,后改为三区。民国28(1939),化平县文献委员会委员长张逢泰(回族)主编的《化平县志》石印出版,这是泾源县现存的第一部县志。沙塘川宗教场所后北山脚下发现鱼化石,县政府令予保护,以作考古之用。民国31(1942)6乡改编为两镇两乡,即泾南镇、百泉镇、泾北乡、黄花乡。

1949年729日,化平县解放。85日,中国共产党化平县委员会、化平县人民政府成立,隶属甘肃省平凉专区。全县设418乡。

1950年9月18日,因泾河发源境内,化平县改名为泾源县,辖3区16乡。

1953年5月11日,成立泾源县回族自治区。

1955年5月,泾源县回族自治区改名为泾源回族自治县。

1956年11月22日,甘肃省华亭县新民乡、石嘴乡划归泾源回族自治县管辖。

1958年10月25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泾源回族自治县改名为泾源县,隶属宁夏固原专区。

1970,年固原专区改为固原地区,泾源县属固原地区。现属固原市

19836月,自治区将银川市郊区和永宁县相连的芦草洼划为泾源县的移民基地。12月,泾源县在此设置了铁东、铁西2个乡。

1984年,公社体制改革,所有公社改为乡。

1990年,撤销泾北乡,分设香水镇和园子乡;撤销泾河源乡,分设为白面镇和东峡乡。至此,全县共辖香水、白面2镇和新民、东峡、兴盛、园子、黄花、惠台6乡。

2003年,将固原市原州区的大湾乡、蒿店乡、什字镇划归泾源县。同年,蒿店乡与什字镇整合为六盘山镇,惠台乡、园子乡并入香水镇,东峡乡并入泾河源镇。自此,泾源县辖香水、六盘山、泾河源3镇和大湾、黄花、兴盛、新民4乡。   

2016年,辖香水、六盘山、泾河源3镇和大湾、黄花、兴盛、新民4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