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小传】
陈明仁(1903年—1974年),湖南醴陵人,黄埔第一期学生,参加北伐东征、抗日战争。抗日战争时期,陈明仁任陆军第2预备师中将师长,71军副军长、军长等职,率部抗日,战功显赫。
1949年率部与程潜将军在长沙起义,后任第二十一兵团司令员、湖南省临时政府主席、湖南省军区副司令员、第五十五军军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军衔,荣获一级解放勋章。
是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三、四届全国政协常委。1974年5月21日逝世。
陈明仁故居后栋二楼会客厅,陈明仁曾在此会见程潜派出的代表
御敌九江,血战昆仑,反攻滇缅,抗战名将陈明仁——
“我打小日本没输过!”
株洲日报 策划/赵云超 夏柯 文/夏柯 图/谭浩瀚 通讯员张斌 廖蔚佳
【行走】
良庄有幸
闹中取静。与醴陵城区瓜畲坪的高楼喧嚣相比,一座庭院矗立一角,更显庄重、古朴。门匾上,“良庄”二字清晰可辨。
1924年,21岁的陈明仁,揣着30元银洋南下,投考军政部讲武学校。很可惜,他去晚了,错过了报名时间。
陈明仁不甘心,找到了程潜,面对这个学生、老乡,程潜“开了后门”。几个月后,讲武学校与黄埔军校合并,陈明仁成了黄埔第一期学生。
25年后,也是这位老师程潜,与陈明仁一同率部起义,湖南和平解放。
当时的“良庄”,正是起义的密谋地之一。为摆脱特务监视,陈明仁曾潜回良庄与程星龄等人商讨起义事项。
“良庄”已经修缮。但何年所建,却一直有争论。
于是,醴陵特地派人赴杭州,往陈明仁次子陈扬铨处寻访,这才从当年陈家人所拍摄的一张良庄的正面照中获知:“良庄,民国二十六年,何键题”。由此推断,良庄建于1937年。
进门,一股典型的民国风:小青瓦的屋面,方形的青砖地,前后两栋建筑,各有两层,门厅与前栋、前栋与后栋之间均有庭院相连,四周红砖围墙高至二楼窗户,顶部均镶嵌有25×40厘米方碑,碑文为“此墙陈良记独管”,字迹清晰可见。良庄的院墙很高,有城堡防御功能。
陈明仁卧室床头,高挂着他与夫人谢芳如的合影。两人相伴三十余载,不离不弃。
陈明仁的每一双袜子,谢芳如都要在油灯下亲自缝上一层袜底。即便后来做了将军太太,这个习惯也未曾改变。所以,陈明仁从不穿没有上好底的袜子。
陈明仁青云直上,不少人都相中了这块美玉,宋美龄也想穿针引线,将廖仲恺女儿介绍给他。可是,不管他人如何劝说,晓以利害,陈明仁也未所动。烦了,扔下一句话,“我是陈明仁,不是陈世美,绝不抛弃糟糠之妻!”
有幸,良庄见证了一段历史;有心,良庄里走出了一个有情有义的男人。
当年,毛泽东曾这样评价:“当时,陈明仁是坐在蒋介石的船上,各划各的船,都想划赢,我们会谅解,只要他站过来就行了,我们还是要重用他。”
良庄有幸。
【印记】
“我打小日本没输过!”
陈明仁戎马一生,大小战役上百场,当民族危难之际,他挺身而出:“日寇不除,何以家还?”
从御敌九江、血战昆仑,到反攻滇缅,三天拿下回龙山,连他自己都说:“我打小日本没输过!”
御敌九江:带着师指挥所上阵地
1938年6月,日军进犯九江。
攻方,日军5个师团,配有航空兵团、海军一部协同;守方,国军第9战区2个兵团。
陈明仁领预2师参战。预2师前身是贵州省保安团,平日担任保安、警察任务,没有参加过正规战斗。
战斗从一开始就进入了白热化,相持一个多月。8月20日,日军急调101师团在星子附近登陆,准备攻占隘口街,向德安进犯,切断南浔线国军退路。
陈明仁依托庐山险峻地势,构筑了数道防御阵地。日军飞机、海军舰炮、战车轮番轰炸,却仍炸不开陈明仁的铜墙铁壁。
9月27日,日军101联队进攻金轮峰,形势万分火急。冒着枪林弹雨,陈明仁一马当先,带着师指挥所直接上了阵地。
阵地上,他把排以上军官喊到一块,慷慨激昂:“日本侵略者毁我中华,践踏我河山,岂能坐以观战、束手就擒?”
军心大振,战士们高呼:“誓与九江共存亡!”
九江战役从6月23日开始,到10月28日结束,历时4个多月,毙、伤敌军几乎占武汉会战一半。
预2师敢打敢拼,完成预定任务,战后获嘉奖。
血战昆仑:敢死队端了日军指挥所
1939年11月,日军自钦州湾登陆,攻占南宁,高峰隘、昆仑关失守,桂越国际交通线被截断。
蒋介石急调14个师,大举反攻。
在陈明仁的部队,一贯有这一说法,敢死队一律由军官担任,家中独子、有家室的不能参加。平日练兵,敢死队员赤手能打3个。
在进攻九塘时,陈明仁抢占了石登岭高地。日军来援,陈明仁巧布口袋阵,6团居中,4、5团两翼,日军全暴露在枪炮之下。激战一天,最火热的时候,枪筒都打红了,战士们轻伤不下火线。此战,陈明仁部歼敌1000余人。
高峰岩之战以少胜多,极为精彩。陈明仁的50人敢死队摸上去了,他们全部配以德国造20响,每人一把短刀。摸到日军指挥所窗前时,日军还在开会。敢死队一顿手榴弹招呼,端着20响就冲了进去,来了个一锅端。
昆仑关一战,日军第5师团第22旅团长中村正雄被击毙,日军死亡4000余人。
下一页:三天拿下回龙山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