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搜索与该网页作者无关,不对其内容负责。
国家开放大学是教育部直属事业单位,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学历继续教育与非学历继续教育并举,实施远程开放教育的新型高等学校。国家开放大学总部位于五棵松,同时拥有复兴门、魏公村和魏善庄等校区。此外,学校还拥有出版社、音像社和杂志社。目前,学校有26个本科专业、69个专科专业,在校学生规模达359万。其中,本科生109万,专科生250万,包括20万农民学生、10万部队士官学生和6000多名残疾人学生。34年来,本、专科毕业生超过1000万人,培训人数、次数分别以千万和亿计,并依托远程开放教育系统对各省地干部进行在线培训、发展社区教育及相关职业培训。
辉煌历史
1979年,经邓小平同志倡导和批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和各地广播电视大学相继成立,揭开了我国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推进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培养的序幕。在1979年至1989年的10年间,广播电视大学共招收非学历教育结业生200万人,高等学历教育学生161万人,毕业104万人,年平均学历教育毕业生占全国毕业生总数的17.1%,很好地缓解了人才紧缺问题。
1999年4月,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始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开放教育试点以后,广播电视大学在教育部、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实现了整个办学系统的协调快速发展,取得了巨大的办学成就。
进入“十二五”期间,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教育部为全面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促进全民终身学习,决定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基础上建立国家开放大学。国家开放大学于2012年7月31日在人民大会堂揭牌成立,这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在自身三十余年的丰厚积淀基础上实现的华丽转型。
三十多年来,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艰辛历程,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不断发展壮大,搭建起了一个覆盖全国城乡的广播电视大学系统,形成了独特的“面向基层、面向农村、面向行业、面向边远民族地区”办学方向,走出了一条基本适应我国国情的远程开放教育之路,培养出了数以万计的优秀毕业生,为广大求学者提供了更多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为广大劳动者素质和能力的提高等作出了巨大贡献。
同时,作为一种独特的教育类型,以中央电大为首的广播电视大学系统丰富了高等教育内涵,促进了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和教育公平,成为今天全面推进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基础。
新型大学
国家开放大学是一种新型大学。它以开放教育为基本特征,强调教育观念的开放、办学方式的开放、学习对象的开放、教育资源的开放,为每一个有愿望、有能力学习的社会成员提供高等教育的机会和相关服务。由于开放大学独特的办学理念、方式方法、价值取向和实际效益,自20世纪70年代初英国开放大学成立以来,它就日益受到世人重视和关注,得到各国政府的肯定和支持,并成为世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与普通高等学校有所不同,国家开放大学秉持“开放、责任、质量、多样化、国际化”办学理念,其使命任务是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稳步发展学历继续教育,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它的办学模式是强调依托各种社会力量支持和参与办学,形成政府、高校、社会共同参与的办学体制,使国家开放大学植根于社会。
国家开放大学在继承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建成的“天地人网结合、三级平台互动”的远程教育网络教学环境基础上,紧紧围绕“三个支柱、一个核心、一条纽带”的基本思路,全面推进各项建设。三个支柱即办学组织体系、信息化和制度框架;一个核心即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一条纽带即学分银行。
办学组织体系跨行业、跨省(市)、跨区域,立体覆盖全国城乡,包括总部、分部、学院和学习中心,依托各种社会力量,与国内外一流大学、部委行业、知名企业及中心城市建立支持与合作联盟。
国家开放大学探索教育信息化“云、路、端”技术模式,营造数字化学习环境,探索推进数字化学习资源共享途径,研制开发PC、手机、PAD、互联网
电视等多种学习终端,可适应从儿童、青少年到老年不同年龄阶段学习者的学习需要。
学校适应信息化发展和基于网络学习的趋势,推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国家开放大学提出网络核心课程、网络学习空间、网络教学团队、网络支持服务、网络学习测评、网络教学管理“六网融通”的教育教学模式。网络核心课程主要包括专业核心课程和五分钟课程。网络学习空间是指以学生在线学习为主线,为300万学生搭建涵盖学习全过程,即包括课程超市、公告、作业、测试练习、虚拟实验、成绩查询、预约考试等功能的网络学习空间。网络教学团队是指以专业为基础,以课程为单位组建的网络教学团队,探索各种教学团队基于网络的协同工作机制,开展网上导学、助学和促学,以及在线开展教学、科研、管理等活动。网络支持服务是指组建远程服务团队,启动远程接待系统建设试点,探索咨询查询、选课指导、教学交互、跟踪记录、帮助提醒等全方位、个性化服务机制。网络学习测评是指建设数字化题库、学习测评系统,发展基于网络的形成性测评,并将形成性测评与终结性考试相结合的考试模式。网络教学管理是指明确网络教学管理职责,梳理网络教学管理流程,建立基于网络的新的管理模式,实现从招生到毕业的“一站式”管理。
同时,为探索实现共建共享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机制,建立了国家开放大学数字化资源中心,集聚、整合了普通高校、电大系统、中高职院校、社会培训机构、出版机构、教育软件研发机构、港台及欧美教育机构的优质数字化课程学习资源,利用数字化资源中心平台向社会提供开放课程的学习及支持服务;通过网络学院及各类继续教育机构提供教育服务;利用中国教育电视台“电大课堂”频道和电大在线学习平台“开放课堂”栏目向社会免费提供视频学习资源。
在资源建设方面,到2015年,学校将建成600门网络核心课程。以PAD等智能终端为载体,开发专门的课程,适应在职成人移动及碎片化学习。学校还启动了首批100门微课程,拟建设3~5万门五分钟课程,现已建成3000多门。已建设和聚集包括国家精品课程、普通高校及网络学院课程、国外公开课、电大课程等各类学历、非学历教育课程近3万门,累计实现资源共享近60TB。
为促进终身学习“立交桥”建设,国家开放大学还承担了教育部“国家继续教育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制度的研究与实践”项目,搭建继续教育学习成果认证框架,建立覆盖全国的认证服务体系,实现对社会成员继续教育学习成果的认证、学分积累与转换,促进各级各类教育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沟通与衔接,为国家“学分银行”制度建设与实施奠定基础。
“中国梦”与使命
国家开放大学是在中央电大的基础上成立的,一直以来把国家、民族赋予自己的使命与自身的价值追求紧紧地连在一起。学校始终坚持“扎根基层、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始终坚持面向基层、面向行业、面向农村、面向边远和民族地区的办学方向,不遗余力地为基层服务、为百姓服务、为特定群体服务,承担社会责任,缩小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目前,广播电视大学本、专科学生规模达359万人,其中,中西部学生占55%,超过70%的学生来自基层。
在农民教育方面,2004年7月,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启动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开展面向成人的高等农村职业教育,直接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建设服务,为广大农村青年在农村创业和实现其人生理想服务,为农村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技术和管理人才。开设了具有高职教育特点的种植、养殖、管理3大类10个专业近百门课程。截至2013年春季,全国42所省级电大及所属的1171个教学点参与了试点工作,共开设16个专业,建成118门课程学习包,视频资源近1000学时,累计招生42万余人。
在民族教育方面,2002年8月14日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基础上成立了国家开放大学西藏学院。中央电大西藏学院的建立开创了西藏地区现代远程教育的先河,标志着广播电视大学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教学网络已经覆盖我国大陆地区所有省、市、自治区,同时也成为广播电视大学配合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参与全国教育援藏的重要举措,成为广播电视大学“四个面向”办学理念的又一实践探索。截止2012年12月底,累计招生6688人,毕业2953人。
在军队教育方面,为推进科技强军、提高部队士官整体素质,经教育部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空军总部批准,中央电大先后于2000年8月、2001年2月和2009年3月成立了中央电大八一学院、总参学院和空军学院,三所学院根据军队特点,依托部队建制和全日制军事院校组建教学点,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采取开放教育方式,运用多种媒体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面向全军官兵开展在职高等学历教育和职业技术等非学历教育,实现了士官学员“不出军营上大学”的梦想。截止至2012年,八一学院、总参学院和空军学院累计招生213,736人,毕业103,846人。
在社区教育方面,国家开放大学承担着教育部社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的工作职能。该中心是教育部人事司批准面向社会各类教育机构参与社区教育开展培训、咨询、服务和指导的专门机构。这是教育部赋予电大的新职能,以便充分发挥电大系统及信息技术等优势,推进和服务全国社区教育的普及与发展。
在汉语国际教育方面,国家开放大学从利用北美卫星电视网开展对外汉语电视教学起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给教育带来的优势,面向海外广泛开展基于卫星电视网、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汉语和中国文化教育。2006年建成全球第一所基于网络教学的孔子学院--密歇根州立大学孔子学院。2008年开始在泛在学习理念下搭建了MyEChinese远程开放汉语国际教育平台,迄今累积了3万多分钟视频资源、5万多分钟音频资源、百余门网络课程,并在iTunesU国家开放大学频道中有300多个视频资源和50多门课程,另外还有品种齐全的传统出版物--图书、录音带/CD/MP3、录像带/VCD/DVD/MP4、CD-ROM软件等,用户群遍及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国家开放大学的国际化打下坚实基础。
国家开放大学的成立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面向社会公众办学的开放性,它将让我们更多地看到开放大学对社会责任的担当、对办学质量的承诺、对办学形式多样化的努力和走向世界国际化的步伐。
“今天,我们都在同一起跑线上,一起探索,共同进步;明天,可能你我在任何一个角落,轻轻一点,就能完成自己的学业、满足自己的兴趣学习,时时、处处、人人,国家开放大学将人们终身学习的愿景变成现实……”这是国家开放大学校长杨志坚的理想,也是国家开放大学的中国梦。
2012年7月31日,时任国务委员的刘延东同志在揭牌仪式上指出,30多年来中央电大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高质量的、适应地方和基层需要的应用型高等专门人才,对于促进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机会公平、国民素质提升做出了重大贡献。她希望国家开放大学坚持科学定位,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中办出特色,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加强与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影响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学习型社会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随着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数字化、新能源、互联网技术相结合,将会使整个教育行业发生全新的变化。互联网对传统教育的巨大冲击已日趋明显。“筚路蓝缕,后海先河,催发芝兰桃李,敢筑栋梁干城。”恰逢社会转型时期和教育变革时期挂牌的国家开放大学,面对科技的进步及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变化,必将顺应及依托于科学的发展去践行新的使命,推进自身教育信息化建设,利用新技术改善现有的教育方式,在促进教育公平、构建学习型社会的进程中把握新的机遇、作出新的贡献、迎接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