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关注者
330
被浏览
238,851

47 个回答

最近有好几个朋友跟我聊到创业,问我为什么不去创业。我才突然想起,原来我从小到大,直到大学毕业参加工作,我的理想都是做生意,成为大老板。手握重金、万人艳羡、衣锦还乡、贡献慈善。只是后来工作后,想着努力工作,努力攒钱,努力找对象、娶媳妇,想着努力享受最后的青春时光,才慢慢淡忘了从前的那个理想。

后来我也慢慢意识到,我其实并不真的喜欢创业,不擅长、也缺乏对做生意的兴趣,缺乏资源、更无法经营好一家企业。我从小到大想成为大老板,只不过是想大老板的那种财务自由和时间自由,想要那种别人羡慕的感觉。却并不喜欢做生意的风险、太多的应酬,安安稳稳的生活或许更适合我。

然而,在这个社会上,好像只有大老板才算是最成功的人。那些同学会上,最成功最令人羡慕的永远是开着豪车、出手阔绰的做生意成功的老板。而在社会上,成功仿佛也并不难,人们都相信成功学一般的道理:只要你坚持不断的创业,坚持努力,一定会成为这样的人。不论你从前失败过多少次,只要始终坚持折腾,总有一次你机遇好,就翻身成功了。

可是,创业成功的几率那么低,就算尝试很多次,依然会有很多的人创业失败。人们总是习惯关注那些创业成功的人,那些失败的案例却往往被人们忽视。

我始终记得我大学去广东做暑假工遇到的一个人。有个周末我在商业中心的广场上坐着休息,一个四十多岁扶着很老很破的自行车的人,走到我身边,向我这个根本不可能购买人寿保险的人推销保险。却在回答不出我问保险公司要用别人交的保费养活那么大一个企业,如何还让人们投资获益的问题,一脸尴尬。我始终记得,那个衣着寒酸、扶着破旧自行车做推销的人,我总觉得那些创业失败落魄的人可能就是这个样子。

其实媒体也有报道一些创业失败的新闻,很多人做生意失败,背负着一身的债务,以致妻离子散的事例也不少。只是在人们对金钱的渴望,对成功的羡慕中,被人们选择性忽视,总觉得那样失败的人是个例。

新一届政府提出,全民创业,万众创新,虽然出发点是为了鼓励人们去创业创新,想发扬改革初温州人敢闯敢拼的精神。然而,今时不同往日,很多行业发展基本都已饱和,竞争很激烈,况且如今经济形势如此不景气。再去热血盲目的创新创业,成功的可能性更小了。

创业应该是那种在某个行业里积淀了一段时间,有自己独特的优势,拥有资源的人,想要更近一步,做出更大的成绩的人。那些仅凭着一腔豪情,和成功学的鸡血语录,就去盲目辞职创业,非要等到碰到头破血流后才会认识到创业并不适合自己。很多人其实和我一样,并不想创业,只是对财务和时间自由的向往,只不过是对现实不满。

大众创业?我不这么看!

不知何时起,有了"双创"这个词,不论是北上广深还是村镇城市,从官媒到朋友圈,双创周活动都搞得如火如荼。

创业的成本越来越低,创业不论是对刚毕业的大学生还是深耕多年的行尊都不是什么新鲜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充其量是句煽风点火的马后炮,并没有什么建设性。然而一众人受到鼓舞,投身其中。

个人看法,大众创业实质对创业这件事的诋毁。创业是一件美好且艰难的事,其本身需要的技术含量非常高。而大众则是一个平均水平不高的群体,他们或因自身努力程度不够、年纪太轻、领悟能力不足等原因而没在人群中出头。而大量低水平创业者则带来行业内低水平的竞争,低水平的竞争难以推动行业前进,反倒是增加了行业的内耗。就好比一个行业涌入了大量的创业者带来了大量的资金,但因竞争激烈及水平不高这笔钱大部分用在了发传单上,和一笔钱用在了研发上,对这个行业的影响截然不同。

创业这种活显然只属于有实力有想法的少数人,大众就别掺和了。毕竟混混打架只会扰乱秩序,高手过招才会推动江湖。

大家好,我是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今天,我想就创新这个话题,从经济学角度做下我的分享,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创新是一连串事件」这个题目来自于美国的耶鲁大学的一位经济学家叫埃尔文·费雪,他已经去世了。他一生做过很多重要的研究,非常重要的研究就是把时间引入经济思维中来,就理解人的活动,他处理的信息和准备的行动不完全是当期的,他可能要跨时间进行活动,所以在商学领域叫做投资。

所谓投资,今天放一个资源下去,中间经过有时间,然后有一个不同的一个结果,所以费雪教授呢,是把时间引入到经济分享来当中的一位奠基性的经济学家,那么他有过很多著作,比较重要的著作一本是准备性的著作,是 1907 出版,主要讨论这个,我在这里头把这本书的封面放在这里,主要讨论这个时间引进来一些重要的一些概念。

你比如说,怎么理解这个收入,理解这个资本,那么收入、资本这里头最要处理的一个关键就是利息,就是时间是有代价的话,它最后集中体现到这个利息上来,我们做投资要看不同的项目,怎么去估计这些项目值不值得投呢?它就是要把这个未来的收入贴现到今天来。

那么,这个贴现因子就是这个利息的一个倒数,这个都是技术性部分,不重要。重要的他的思想,他对这个后人有很大的启发,2007 年写了这个准备性著作,30 年的就出版了他的成名作叫《利息理论》,专门讨论这个利息它的性质,它是怎么形成的。

那么,人们在事件行为当中,怎么处理这个利息这么一个重要的经济变量。我今天不是来讲一些理论的,我今天就借着他这本著作《利息理论》开门见山的第一句话,收入是一连串事件。

我们会知道这个学术著作不是写诗,通常它都是一段一段的,但是这本著作的第一段就这么一句话,一句话结束就另起一段,这是非常罕见的一种表达。更重要的呢,这个命题,看起来没有什么新鲜的地方,但是他对这个命题的每一个关键的概念,埃尔文·费雪教授都有他自己独到的一些解释。

比如说,income(收入),我们一看 income 收入,我们通常会想到什么呢?会想到货币,无论领薪水也好,无论股权今年一年干下来有个分红也好,我们一想收入就会想货币。

费雪教授不这么认为,他认为收入,人类活动,作为人类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他认为整个经济活动第一个字母和最后一个字母就是 income,人们是为了 income 从事经济活动,从事经济活动的结果落实到 income 上来(收入),但这个收入不是货币,这个收入是所有物质的非物质的东西带给人类的享受,他说收入真正的含义是人的享受。

【全文没有图片,要看图的去找

@vczh

全文共计2739字,看完花不了你多少时间,不想看就点个赞滚蛋。】

当我被邀请这样一个问题的时候,我就知道,肯定会有那种“ZF又来坑我们了”的答案。

于是我也做好了被持这样观点的人们喷的准备。

毕竟这个话题,一直规避不过去。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这句话。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从中文语境上来感受一下,大众和万众哪个更大,人数更多,范围更广。

其实创业这个事儿,是个人就能干。比如,村口王大爷今天不想种地了,他打算在村口开个理发店,专门做杀马特。你说这是不是创业。

当然是了,否则也不会有那首歌了是不是。

ps.自己搜去。

创业本身的门槛极低,但是成功却有着不低的门槛。

也就是说,剪头发不难,拿着剪刀都行,就是剪好了不容易,所以才有了我大蓝翔是吧。

反过头来看创新。创新就比创业门槛高一些了。比如,王大爷从一个种地的大爷成为杀马特大爷,但是如果想要在杀马特上创新,王大爷除了蹲在村口看着黄狗之外,还得看看电视,看看县城的小杀马特们,才行。

这就是说,创新必须基于一定的知识水平(多看看别的杀马特)以及实践经验(多剪几个杀马特头)上。

所以王大爷创业容易,创新难。

这个理解之后,我们再来谈这个政策的问题。

有人理解这是上山下乡2.0。我觉得有点问题,那是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重点在于接受,教育。这两个词。

而我们现在的创业也好,创新也罢,不是让你去受教育,而是要走出一条不同于自己往常的路。

比如王大爷从种地转向去剪头这是创业,剪出新发型这是创新。大爷可不用接受什么教育。

也有人觉得这是个坑。对,这当然是个坑。

王大爷如果眼睛都花了,看不出男女,那剪出来的头就没办法看,男的剪个平头,女的接个长发,那还算什么杀马特?!这样的王大爷,自然会创业失败,只能回去种地。

好了,不扯犊子了。

回来。

王大爷创业的过程,其实就是证明自己,成就自己的一个过程。

就算王大爷到时候还是回去种地了,用一句流行的话说:他不会为自己的努力而后悔,他只会为自己不够努力而后悔。


当然,创业自然有一个风险在。

如果王大爷把地荒废了,结果没有成为杀马特教父,他回去种地的时候就只能看着齐腰高的野草哭泣。

所以,王大爷在创业的时候,我们给他的建议是,量力而为。

也就是说,王大爷不能为了创业承担自己无法承受的风险。

如果他有老婆,王大娘会帮忙照看地,然后大爷追求梦想,这回去还能有个生活依据。

如果,很多创业者在思考创业问题的时候先做好失败的准备,而且自己有能力承担自己失败,那才是能否创业的第一条。


所以,对于【大众创业】,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是一个号召,并不是一个你必须去做的决定。比如,让大家去创业,你不去,不会涉及法律问题,不会蹲监狱,不会被吐口水。

就好像,以前号召我们过马路看红绿灯,走斑马线,结果呢,你们还不是横冲直闯?

好吧,后来有法律不让了。

但是,创业,并没有什么法律规定你非得去。

然而,政府还在给予一定的支持,而且很多本来也有能力,也有资源创业的创业者,在帮助下,就成功了。

可以这样说,他们的成功是必然的。只是政府支持加速了这个过程。

比如,当年的干爹,如果有孵化器,他就不用跟几个兄弟挤在家里,可怜巴巴地做阿里巴巴。

比如,当年的任叔叔,如果有孵化器,他也不用和兄弟们睡床垫,可怜巴巴地做华为。


当然,现在干爹和任叔叔干的不错,你们羡慕不?

但是,我们是不是马云,是不是任正非,只有现实世界可以证明。嘴炮,永远只能证明自己是个loser。


明白了吧。

总结来说,大众创业给与了很多有能力,有梦想的年轻人或者王大爷,追求梦想的机会,以及必要的帮助和环境。


请注意以上两个关键字,能力,梦想。缺一不可。

好了,我们来说【万众创新】

创新可以是科技上发展,可以是工艺上改进,可以是制度上进步,可以是流程上优化,简单来说,一切提高生产力的发展都是创新。

比如,王大爷以前剪个头要半个小时,后来王大爷培养了小王一起,小王负责洗头和吹头,王大爷负责剪头,本来一个人一上午拼死剪8个人,现在可以剪12个人了。这就是创新。

而创新需要什么。

首先,你得会剪头,才能剪得好。才能有机会创新?

不然。

村里李大爷不会剪头,但是他家种果树,他会修枝。

他就把修枝的诀窍告诉了王大爷,王大爷找着这么一搞。

I have a 剪刀,I have a 苹果,en 苹果头!

所以李大爷也能参与到剪头的创新中来。

但是李大爷因为王大爷年轻的时候抢了自己没有表白的女朋友,于是不告诉他,那就创不了这个苹果头。

这个苹果头,李大爷是创新的主角。

每个人都有机会创新。只要我们多思考,多实践,凡事儿动动脑袋,不要怕一边是面粉,一边是水就不动,要浆糊的时候你还买不到呢。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这话没毛病。

如果王大爷永远只会剪苹果头,凤梨头,大烟花什么的,等着时间推移,生意就会越来越差,他不创新,李大爷就有可能拿起剪刀去创新。

所以,不创新就会死,这话也没毛病。


好了,剩下是废话,如果要创业就看,看热闹和看王大爷故事的,可以点个赞然后关了。

我在创业板块有很多回答。但是就像我在签名里面写的一样。

脱离经验谈创业,不如不谈

没有经验的创业,就好像从来没有骑过狗,非要骑一样。要么会被狗咬,要么摔个大屁股墩。

这也是我为什么不支持大学生创业的一个基本原因。

你们现在怎么读的大学,我这个四级427分的人还不知道么?

当然,那些学霸我是支持的,请联系我,抱紧我。

至少人家有能力。

所以,创业不是人人都可以的,你要么有资源,要么有渠道,要么有能力,要么。。。有干爹。

什么都没有,就想开个卖衣服的,卖菜的。那你就得吃苦。

苦也不想吃。那你就滚回去吃屎吧。

不过我告诉你们。。。屎TMD也是苦的。

很多朋友在事业遇到低谷的时候也想来创业。我还是拒绝的。

因为你的心情极度郁闷,而创业本身会让你更加郁闷。

如果不能承受这种郁闷到死的感觉,就赶紧换个工作,该干啥干啥去。请我吃饭的请私信我,我有空的时候还是想吃个烤肠什么的。

写到这里,我翻了一下几位的回答。

看到一个令我感到欣慰的。

这里有必要挂一下这位。

@行远

他所说的,我非常认同。

人啊,不是说只有创业了,有钱了,才幸福。幸不幸福完全是自己的标准而定。

而且,人贵有自知。

创业应该是那种在某个行业里积淀了一段时间有自己独特的优势,拥有资源的人,想要更近一步,做出更大的成绩的人。那些仅凭着一腔豪情,和成功学的鸡血语录,就去盲目辞职创业,非要等到碰到头破血流后才会认识到创业并不适合自己。很多人其实和我一样,并不想创业,只是对财务和时间自由的向往,只不过是对现实不满。
作者:行远
链接:如何理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 行远的回答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

我引用一下。

我之所以创业,是我这个人有个毛病,我可以跪下,但是跪不久。

可以打工,可以听老板的脑残想法,但是总跪着,我就受不了了。

我只是想要通过创业站起来。

结果事与愿违。

我现在不光要跪着,要跪的人更多了。

那些来买茶的大爷,还有你们这些不点赞的二大爷。

不要听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鼓噪。成功只属于少数人,你我也许是,但更大的可能,不是。哪个年轻人没有冲动过,可一旦失败了,谁来兜底?创业失败意味着“自杀”,而且累及家人。没有公平的竞争环境,没有健全的社会保障,一穷二白的年轻人有什么资源去市场大潮冲浪?“对不起,创业失败是你自己的责任,和党和政府无关”,完美的忽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