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查询的关键词是:黄山松 
下面是原始网址 http://www.cnr.cn/travel/sjyczzg/200304030087.html 在 2018-01-29 23:21:04 的快照。

360搜索与该网页作者无关,不对其内容负责。

黄 山 松


天气预报
节目时间表

中广搜索





相关报道

  2003中国广播网首页 > 中广旅游 > 世界遗产在中国

黄 山 松
中广网

    到过黄山的人,深为那涓涓清泉,皎皎明月,崖顶怪石,谷壑云海而陶醉。但仔细一琢磨,真正能使人终身回味的,还是那“凌风知劲节,负雪见贞心①”的黄山。

    奇松是黄山“四绝”之一,黄山松在植物学领域里是一个独特品种。这是为什么?因为黄山地处北纬30`01-30`18,东径118`01-118`17之间,气候垂直,分带明显,1100米以下是常绿阔叶林带,海拨1100-1600米之间,为山地矮林带;1600米以上是高山石坡混生地带。黄山松就是长在这种特殊气温地带之中。本世纪30年代才把黄山松树被正式命名为黄山松黄山松之所以以“奇”著称于世,它造型奇特。树冠扁平,顶部平整如刀削一般,树干曲折遒劲,形象生动。这是为什么?有关专家说,这是由于它生长于800米以上高峰,山风剧猛,风力像一把无形的剪刀,将树冠剪切得如同刀削斧剁一般。再仔细打量,有相当一部份松树因受地形或阳光影响,偏向一个方向生长。再说,山愈深,峰愈高,气愈寒,岩愈危,所造成的黄山松树更为奇特。



迎客松


    黄山流传“十大名松”。它们是玉屏楼的迎客松;莲花沟旁的蒲团松;绝壁缘的探海松;狮子林前的麒麟松;鳌鱼下的凤凰松;始信路口的黑虎松;如信峰下的连理松、龙爪松、接引松;石笋矼的卧龙松。特别是玉屏楼的迎客松,说起来还有一段很有趣的故事。1972年,一名游客在天都峰吸烟,引起一场山火,火借风势,大有向玉屏峰漫延之势。火警逐级向上报告,传到中央,当时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得知这一情况,立即在电话中指示,“一定要保住迎客松”。在大家的扑救下,迎客松安然无恙。1994年,黄山籍画家刘晖把国画迎客松画上,挂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东大厅。现在迎客松已成为黄山的象征,中国人民热情好客的标志。



生长于石缝中的松树


    黄山松大多生长石缝中,千姿百态,竞异争秀。难怪有人说,黄山四绝之一的“怪石”名扬天下,黄山松有不可磨灭的一份功劳。看石,还得赞松这一点不假。荷花虽好,还得绿叶扶持。黄山松也就是怪石的“绿叶”无私的陪衬着怪石度过春夏秋冬。这些评价一点也不过份。清代黄山慈光寺的僧人海岳在《黄山赋》中这样写道:“黄山奇松多矣!有负石绝出,干大如胫,而根盘以亩计者;有以石为土,其身与皮干皆石者;有卧而起,起而复卧者;有横而断,断面复横者;有曲者如盖,直者如幢,立者如人,卧者如虬,不一而足②”。黄山松怪就怪在大意看上去长在石头上,根部不着土,寄生于石,松针短而粗密,颜色苍翠,生机勃勃,富有旺盛的生命力。其实它生长悬崖绝壁之上,根系扎进石缝中,据有关部门分析研究,黄山松是从石缝中吸取所需要养份和水。它的根能分泌出一种有机酸,一点一点地浸蚀花岗岩,使岩石加快风化,形成少量的岩土,而供其扎根。除此之外,黄山松还能从空气,雨雪中吸取养份,以供其生长所需,所以它能在悬崖绝壁上生存,在千米高峰上挺胸而立,并繁衍种族,延续后代,真是世界之“绝妙”。我这里试问,除了黄山,有谁见过如此立身在岩石上黄茏其葳蕤生命的松?可以这么说,黄山松就是属于黄山,天下无双,是黄山得天独厚的光荣与骄傲。是中国山水绝妙。人们不但要朝外远望,而不善于朝内审视,看看黄山松,你的那种困惑和缠绕,不就云消烟散吗。道理就在这里。



雪松


    就拿最有名的“飞来石”来说吧,它在平天矼西端,一石矗立山巅,高12米,重约360吨,飞来石与平台之间接触面很小,似摇摇欲坠。平台四周,万丈深壑,极为险峻。一片又一片的松叶在石中点缀。石下山峰之下,一群又一群的黄山松在风中摆动,一盘又一盘的天然盆景挂在大石的绝壁之上。古人无法理解,疑为天外飞仙,故得名“飞来石”。飞来石在劲松的映照下,更显得威严。最有名的石头在黄山当属“梦笔生花”。这座石峰矗立在松海之间。如一根倒立的巨大毛笔,峰顶尖锐宛似笔尖,一棵松树从尖端的石缝里盘旋而出,松针茂密,有如笔峰上的颖毛。



云雾中的黄山


    松、石、云并称黄山“三奇”。但都伴随着黄山松奇特而名扬天下。云海加上青松才形成绿海。正如江泽民同志1988年8月6日视察黄山时写道:“跳出云海,吞吐黄岳。”所以黄山又有黄海之称。山以海名,引发了我们极大的好奇心。我们登上了狮子峰顶,这里是观云海的佳处。雨霁初晴,云海蔚为壮观。漫天的雾气和层积云,随风飘移,在松树的恍动下,时而上升,时而下坠,时而回旋,时而舒展,千变万化,动人心魄。风平浪静之际,白云茫茫,云铺深壑,无数山峰淹没在云海之间,只剩下几个峰尖和松影还若隐若现,像是海中岛屿,让我们大开眼界。

    “三奇”加上温泉,便是“四绝”。松、石、云、瀑、溪动静结合,和谐统一,不仗人工修饰,就构成了奇妙无穷的黄山风景,真是伟大的自然美。

    壮丽的黄山风光孕育了灿烂的黄山文化。历代游黄山的文人墨客,仅以黄山松为题材,就创作了难以数计的诗歌、文集和画卷,内容丰富灿若繁星。

    黄山松是大自然的造化,唯有身临其境,才能感觉到它的神奇。明代大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两度游览黄山赞叹道:薄海内外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这也就是“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这一名句的由来,试问,又有谁能不叹服于这座天下奇山的奇人魅力呢?难怪1988年联合同教科文组织总部考察官员吉姆o桑塞尔博士来黄山实地考察,他被黄山美景所吸引,回到巴黎,他在评估报告上这样写道:

    中国黄山自然美世上罕见……。

    1990年12月16日,在澳大利亚召开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全委会上一致通过,中国黄山以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双重身份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从此黄大踏步走向世界。

    作为自然景观,黄山松远不止具有审美情趣上的价值,她给于人思想和精神境界上的昭示是多方面的,南朝范云在《咏寒松》写道:


修条拂层汉,
密叶障天浔。
凌风知劲节,
    负雪见贞心③。


    范云的这首诗是对松树坚贞品格的高洁颂美,也是诗人陶情励志的抒怀。而我们每一位普通公民应该从黄山松那里得到什么?各人固有各自不同的启发和感受,但最起码的尺度是要有做人的“德操”和“人格”方面的力量。



雪中黄山


    陶铸先生曾撰文高赞过《松树的风格》,鼓舞和激励了几代人的成长奋进,但对那终是大地上“只要有水土,就能生根成长”的常见的木本。黄山松有出类拨萃,却在于她的灵性,她的特色,她的超群脱俗,她的不同凡响。从松的家族脱颖,另辟蹊径,在无从生存的岩石上拓开生路,在不能扎根的绝壁处探索求真。别人做不到或不敢去做的,她做到了。她就是石破天惊有楷模。这里需要超常的胆识,非凡有勇力和应变的才智。所以她成功了,占据了天开神秀偌大一个黄山,名垂四海,昭然古今。

    伟载,黄山松!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那种包容长天大地的气度和襟怀,不能不令人从心底发出由衷折服的一声惊叹!
黄山松,你太美了。

注:①见(南朝,梁)范云《咏寒松》诗见自广州文化出版社1989年版《百物咏》一书284页。
        ②见常秀峰等,黄山纵横谈,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③见于广州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百物咏》284页。


来源:中国广播网 作者:李振湘 责编:靖泽


打印文稿   在线留言   推荐给朋友  



通信地址:北京复兴门外大街2号 中国广播网 邮编:100866
电话:86090077 86090088 传真:68045707
E-mail:cn@cnradio.com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版权所有(C) 京ICP备0101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