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查询的关键词是:血管壁和内皮细胞功能的检查 
下面是原始网址 http://www.chinaqking.com/yc/2012/252325.html 在 2021-04-08 05:15:18 的快照。

360搜索与该网页作者无关,不对其内容负责。

血管壁和内皮细胞功能的检查--中国期刊网

血管壁和内皮细胞功能的检查

发表时间:2012-8-15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21期供稿   作者:王志杰
[导读] 完整的血管壁对防止出血或血栓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当血管壁的结构发生缺陷或受到损伤时便会引起出血或血栓的形成。

王志杰(大兴安岭地区医院检验科  165000)
        在正常情况下,血管壁内膜光滑。血管内皮细胞,既不与血浆成分反应发生凝血,也不与血小板等细胞反应,从而防止细胞(尤其是血小板)的黏附聚集;内皮细胞之间的黏合质紧密相连,与内皮细胞一起发挥着阻止血液成分渗出血管外的屏障作用;内皮细胞下层的结缔组织(如胶原、弹力纤维等)结构完整,能维持血管壁一定的张力。以上各种因素保证血液在血管内既畅通无阻又不致渗出于血管外。完整的血管壁对防止出血或血栓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当血管壁的结构发生缺陷或受到损伤时便会引起出血或血栓的形成。
        1.毛细血管脆性试验
        毛细血管脆性试验(CFT)通过前臂局部加压,使静脉血流受阻,给予毛细血管以负荷,观察前臂皮肤一定范围内新出现的出血点数目,来估计血管壁的完整性及其脆性。5cm直径圆内新出血点的数目男性少于5个,女性及儿童少于10个。
        阳性见于:①血管壁结构和(或)功能缺陷,如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过敏性紫癜、单纯性紫癜及其他血管性紫癜。②血小板的量和(或)质异常,如原发性和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增多症、先天性(遗传性)和获得性血小板功能缺陷症。③血管性血友病(vWD)。
        2.出血时间测定
        出血时间(BT)是指皮肤受特定条件的外伤后,出血自行停止所需要的时间。该过程反映了皮肤毛细血管与血小板的相互作用,包括血小板的黏附、活化、释放和聚集等。当与这些反应相关的血管和血浆凝血因子,如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和纤维蛋白原含量有缺陷时,出血时间也可出现异常。
        3.阿司匹林耐量试验
        阿司匹林耐量试验(ATT)试验前5~7天内禁服含有阿司匹林的制剂,测定BT后立即口服阿司匹林0.6g(6岁以下服0.3g),服药后2h、4h各测定BT。服药后2h、4hBT都比服药前延长2min以上者即为阳性。
        阿司匹林可抑制血小板花生四烯酸代谢过程中的环氧化酶,使血小板内过氧化物(PGG2、PGH2)及血栓烷A2不能合成,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并使血管扩张,导致出血时间延长。有人认为,阿司匹林与乙酰胆碱均有乙酰基,阿司匹林与胆碱酯酶起作用,阻断了乙酰胆碱的水解,乙酰胆碱能使血管扩张,故BT延长。临床意义同BT,但较敏感,对轻型或亚临床型,BT可正常而本试验却呈阳性。临床上主要用以诊断血管性血友病(von Willebrand病)。
        4.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抗原测定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Ag)是当血管壁受损,内皮下组织暴露时,血小板迅速黏附于受损处,血管内皮细胞受刺激释放的一种促凝活性物质。它有三点作用:①促进血小板黏附。②保护第Ⅷ因子活性,促进第Ⅷ因子的合成和分泌。③与纤维连接蛋白、GP Ⅱb/Ⅲa结合后诱导血小板的聚集。测定vWF可诊断血管性出血性疾病。
        vWF:Ag浓度减低是诊断vWD的重要指标。
        vWF:Ag浓度增高见于周围血管病变、心肌梗死、心绞痛、脑血管病变、糖尿病、肾小球疾病、尿毒症、肺部疾病、肝脏疾病、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大手术后和剧烈运动等。
        5.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瑞斯托霉素辅助因子测定(vWF:Rco)
        在瑞斯托霉素(Ristocetin)存在的条件下,vWF通过与血小板糖蛋白Ib(GPIb)相互作用可使正常血小板发生聚集。洗涤并固定的正常血小板加入瑞斯托霉素和待测样品中,可从血小板聚集的程度来计算样本中vwF:Rco的活性,以此反映vWF的活性。
        大部分vWD患者本试验结果降低,表明vwF功能减低;若vWF:Rco与vWF:Ag同时测定,对vWD的诊断更有价值。
        6.一氧化氮(NO)检验
        一氧化氮分子小,常温下为气体,微溶于水,具有脂溶性,可快速透过生物膜扩散,生物半衰期只有3~5s,其生成依赖于一氧化氮合成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并在心、脑血管调节,神经、免疫调节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生物学作用。
        NO广泛分布于生物体内各组织中,特别是神经组织中。它是一种新型生物信息传递体,也是一种反应极强、极不稳定的自由基,它兼有第二信使和神经递质作用,介导和调节多种病理生理过程。包括血小板黏附与抑制、基础血压的维持、肺泡血液灌流和通气的匹配、长期突触抑制、阴茎海绵体舒张、肾和骨髓的微循环、杀灭病原菌和攻击肿瘤细胞等细胞毒性效应及免疫调节等。


        (1)在心血管系统中,NO在维持血管张力的恒定和调节血压的稳定性中起着重要作用。在生理状态下,当血管受到血流冲击、灌注压突然升高时,NO作为平衡使者维持其器官血流量相对稳定,使血管具有自身调节作用。能够降低全身平均动脉压,控制全身各种血管床的静息张力,增加局部血流,是血压的主要调节因子。
        NO在心血管系统中发挥作用的机制是通过提高细胞中鸟苷酸环化酶(GC)的活性,促进磷酸鸟苷环化产生环磷酸鸟苷(cGMP),使细胞内cGMP水平增高,继而激活依赖cGMP的蛋白激酶,加强对心肌肌钙蛋白I的磷酸化作用,肌钙蛋白C对Ca2+的亲合陛下降,肌细胞膜上K+通道活性也下降,从而导致血管舒张,血压正常。老年[(71.4±6.5)岁]冠心病患者,其NO为(44.36±17.51)μmol/L。
        NO是血管内皮细胞合成和分泌的最重要的物质之一。微循环血流调节因子,由血管内皮细胞产生内皮舒张因子(EDRF)和内皮收缩因子(EDHF),直接调节血流动态。这两者的本质就是一氧化氮。
        NO在凝血酶的刺激下得以释放,反过来又抑制凝血酶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反应。NO在对微静脉内皮细胞发生的粒细胞黏附反应亦有抑制作用。
        (2)在免疫系统中NO可以产生于人体内多种细胞。如当体内内毒素或T细胞激活巨噬细胞和多形核白细胞时,能产生大量的诱导型NOS和超氧化物阴离子自由基,从而合成大量的NO和H2O2,这在杀伤入侵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和肿瘤细胞、有机异物及在炎症损伤方面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经激活的巨噬细胞释放的NO可以通过抑制靶细胞线粒体中三羧酸循环、电子传递和细胞DNA合成等途径,发挥杀伤靶细胞的效应。
        (3)在神经系统中有关L-Arg→NO途径在中枢神经系统(CNS)方面的研究认为,NO通过扩散,作用于相邻的周围神经元,如突触前神经末梢和星状胶质细胞,再激活GC,从而提高eGMP水平而产生生理效应。如NO可诱导与学习、记忆有关的长时程增强效应(1ong-term potentiation,LTP),并在其LTP中起传递信使作用。连续刺激小脑的上行纤维和平行纤维可引起平行纤维细胞的神经传导产生长时程抑制(long-term depression,LTD),被认为是小脑运动-学习体系中的一种机制,NO参与了该机制。在外周神经系统也存在L-Arg→NO途径。NO被认为是非胆碱能、非肾上腺素能神经的递质或介质,参与痛觉传人与感觉传递过程。NO在胃肠神经介导胃肠平滑肌松弛中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在胃肠间神经丛中,NOS和血管活性肠肽共存并能引起非肾上腺素能非胆碱能(nonadrenergic-noneholinerrgie,NANC)的舒张,但血管活性肠肽的抗体只能部分消除NANC的舒张,其余的舒张反应则能被N-甲基精氨酸消除。NO作为NANC神经元递质,在泌尿生殖系统中成为排尿节制等生理功能的调节物质,这为药物治疗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提供了理论依据。现已证明,在人体内广泛存在着以NO为递质的神经系统,它与肾上腺素能、胆碱能神经和肽类神经一样重要。若其功能异常会引起一系列疾病。
        (4)NO在常温下为气体,具有脂溶性,是使它在人体内成为信使分子的可能因素之一。它不需要任何中介机制就可快速扩散,通过生物膜将一个细胞产生的信息传递到它周围的细胞中,主要影响因素是它的生物半衰期。具有多种生物功能的特点在于它是自由基,极易参与传递电子反应,加入机体的氧化还原过程中;分子的配位性又使它与血红素铁和非血红素铁具有很高的亲和力,以取代O和CO的位置。据研究报道,血红蛋白-NO可以失去它附近的碱基而变成自由的原血红素-NO,这就使自由的碱基可以自由地参与催化反应,自由的蛋白质可以自由地改变构象,自由的血红素可以自由地从蛋白质中扩散出去。这三种变化中的任何一个或它们的组合,将在鸟苷酸环化酶的活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5)NO与癌症:癌细胞中的NO会刺激肿瘤快速扩张、转移,NO数量越多,代表肿瘤的恶性程度越大,但白细胞中的NO却会促进巨噬细胞快速到达应发挥作用的部位,并与超氧自由基作用,产生羟自由基,进而破坏癌细胞,达到抗癌效果。其意义:只要测量出癌症患者血液及肿瘤中的NO含量,就可评估癌细胞的恶性程度,以及治疗的预后是否乐观,作为诊断及治疗肿瘤的指标。NO还有许多潜在功能,如它可与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干扰素等协同,使抗癌作用倍增,亦可参与一些化学治疗药物的抗癌机制,并可改善放射治疗的效果。因此,国外研究人员戏称“No news is goodnews”(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中的“NO”,其实就是一氧化氮,表明一氧化氮的研究成果对人类确实是个好消息。
        (6)其他:NO与糖尿病、肝病、肾病、休克、缺氧、感染、肿瘤、心血管疾病、消化道溃疡、器官移植排斥反应、免疫系统疾病等有关。
        7.一氧化氮合酶(iNOS)检测
        (1)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在正常生理情况下不表达,主要在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免疫细胞等受到细胞因子(如IFN-γ、TNF-α、IL-2、IL-1等)或细菌脂多糖(LPS)作用时被激活而产生,先表达iNOS的mRNA,再生成iNOS,从而诱导产生持续时间长且大量的NO。高水平的NO对细胞主要发挥细胞毒作用。
        (2)临床应用吸入NO,被誉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治疗的重要进展,但内源性的NO在ARDS肺损伤发病机制中亦起重要作用。Schutte等报道,LPS所致急性肺损伤时,肺组织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cNOS)mRNA表达水平降低,说明由于eNOS下调,导致血管张力增加,对白细胞黏附的抑制作用减弱,加重了肺的损伤;同时iNOS mRNA表达增强,认为iNOS mRNA的转录过程是突然启动的,继而呈持续性的过程。
        (3)其大量生成的NO可与氧自由基一起生成过氧化亚硝基阴离子(ONOO-),从而对肺组织有损伤作用。
        (4)作为研究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指标,NO、iNOS与内皮素-1(ET-1)常作为临床研究的手段。

参 考 文 献
[1]  叶应妩.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 2006.
[2]  熊立凡.李树仁 临床检验基础. 20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无标题文档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