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查询的关键词是:名人传记   梅兰芳   
下面是原始网址 http://www.hljsjjy.com/display.asp?id=1582 在 2016-05-04 11:05:16 的快照。

360搜索与该网页作者无关,不对其内容负责。

名人传记《梅兰芳》 - 黑龙江省京剧院
> 首页 > 京剧知识 > 名人传记
名人传记

名人传记梅兰芳

发布时间:2014-8-19    文章来源: 黑龙江省京剧院   浏览次数:4152

 

    梅兰芳(18941022日-196188日),名澜,又名鹤鸣,小名裙子、群子,字畹华,别署缀玉轩主人,祖籍江苏泰州,清光绪二十年出生在北京的一个梨园世家,是中国近代杰出的京昆旦行表演艺术家,举世闻名的中国戏曲艺术大师,“四大名旦”之首,其表演被推为“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之一。代表戏京剧有《贵妃醉酒》、《霸王别姬》等。196188梅兰芳病逝于北京。梅兰芳是中国京剧史上鼎盛期和清末以及中华民国成立后文化繁荣时期承上启下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他不但有精妙的艺术,更有高尚的品德,是中国向海外传播京剧艺术的先驱。

 

人物简介

兰芳(1894年~1961年),名澜,乳名裙姊,字畹华,另称浣华,别署缀玉轩主人,艺名兰芳。  梅兰芳汉族,生于北京,祖籍江苏泰州。出身于梨园世家,8岁学戏,9岁拜吴菱仙为师学青衣,也常跟着秦稚芬和胡二庚学花旦戏,10岁登台。祖母无锡人,四岁丧父,十二岁丧母,伯父典于云和堂私寓。工青衣,兼演刀马旦。擅长旦角,扮相端丽,唱腔圆润,台风雍容大方,被称为旦行一代宗师。他刻苦学习昆曲练武功,广泛观摩旦角本工戏和其他各行角色的演出,经过长期的舞台实践,对京剧旦角的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化妆等各方面都有所创造发展,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世称“梅派”。

在艺术上的卓越成就引起了国外人士的重视,曾于1949年前先后赴日本、美国、苏联演出,并荣获美国波摩那学院和南加州大学的荣誉文学博士学位。梅先生还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抗战期间蓄须明志,拒绝演出,靠写字卖画为生。解放后历任中国京剧院院长、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以65岁高龄,排演了最后一出名戏《穆桂英挂帅》。196188日因心脏病发作,在北京病死。享年67岁。

   1 艺名的由来
梅兰芳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秋天,喜连成班主叶春善带领他的科班在吉林演出。一天早晨,叶春善偕筹资组建喜连成的开明绅士牛子厚到吉林北山散步。他俩边爬山,边闲谈,忽然发现有一人在小树林里练剑,但见他体态轻盈,动作敏捷,那剑被他舞得寒光闪闪,风声嗖嗖,把自己围在水泼不进的弧光圈里,牛子厚简直看呆了。他生平酷爱京剧,也观赏过不少武术高手的表演,但像今天见到这样的绝伦剑技,还是不多,他情不自禁地连连拍手叫好。那舞剑人听到有人喝彩,连忙把剑收住,两颊绯红,用手帕揩拭额头沁出的细密汗珠、恭敬地向牛子厚躬身施礼:“牛老板,喜群献丑了。”

牛子厚这时近前定睛细看,只见面前这个年轻人仪表堂堂,气度潇洒,举止端庄,真是一个挑大梁的料子,便问道:“你可曾有艺名?”叶春善接答道:“我给他起了个艺名叫‘喜群’。”牛子厚沉吟良久说:“这孩子相貌举止不俗,久后必成大器,给他更名‘梅兰芳’如何?”叶春善师徒二人欣然同意。从此,就用了“梅兰芳”这一享誉国内外的艺名。

2 主要作品

梅兰芳先生在舞台上度过近60个春秋,究竟演出过多少剧目,很难说出精确数字。我有幸整理过梅先生收藏的大量资料,仅从见到的戏单、说明书、海报和专刊等资料中进行了初步整理。他早期及中、晚期公开演出的剧目约有一百六七十出,当然肯定不会止有此数。下面把梅先生演出过的剧目名称及在戏中饰演的角色,分门别类写出供参考。 (一)梅兰芳先生演出的传统戏中,大部分是正工青衣戏,均是他早年演出的,有些在戏中担任配角,个别剧目在中期仍有演出,有的还在国外演出过。这部分剧目有:

战蒲关》(又名《忠义节》)中的徐艳贞

搜孤救孤》中的程婴之妻

浣纱记》中的浣纱女

桑园寄子》中的金氏

朱痕记》中的赵锦荣

岳家庄》中的岳云之姐

《九更天》(又名《马义救主》)中的马义之女

《朱廉寨》中的马昭仪

《延安关》中的双阳公主

《缇荣救父》中的缇荣

《空谷番》中的姚梦兰

《摘缨会》中的许姬

《煤山恨》中的周后

《孝感天》(又名《掘地见母》)中的共叔段

桑园会》中的罗敷女

别宫》中的孙尚香

祭江》中的孙尚香

《孝义节》中的孙尚香

《截江夺斗》中的孙尚香

打金枝》中的升平公主

《二度梅》(又名《落花园》)中的陈杏元

《彩楼配》中王宝钏

《三击掌》中的王宝钏

探寒窑》(又名《母女会》)中的王宝钏

《武家坡》中的王宝钏

《赶三关》中的代战公主

《大登殿》中的王宝钏

《祭塔》中的白素贞

《二进宫》中的李艳妃

三娘教子》(又名《双官诰》、《王春娥》)中的王春娥

《四郎探母》中的铁镜公主

《女起解》中的苏三

《玉堂春》中的苏三

《御碑亭》中的孟月华

《梅玉配》中的苏玉莲

女英雄传》中的张金凤

《雁门关》(又名《南北台》)中的青莲公主

《法门寺》中的宋巧姣

《珠砂痣》中的江氏

《六月雪》中的窦娥

《打渔杀家》(又名《庆顶珠》)中的肖桂英

游龙戏凤》(又名《梅龙镇》)中的李凤姐

《甘露寺》中的孙尚香

美人计》中的孙尚香

《回荆州》中的孙尚香

《审头刺汤》(又名《一捧雪》)中的雪艳

《天河配》中的织女

《穆柯寨》中的穆桂英

《枪挑穆天王》中的穆桂英

宝莲灯》(又名《二堂舍子》)中的王桂英

《双金莲》中的潘金莲

《五花洞》中的潘金莲

《四五花洞》中的潘金莲

《六五花洞》中的潘金莲

《八蜡庙》中的张桂兰

《破洪州》中的穆桂英

《樊江关》中的薛金莲

《头本虹霓关》中的东方氏

《二本虹霓关》中的丫环

《长坂坡》中的糜夫人

《金针刺红蟒》(《混元盒》中一折)中的红蟒

《琵琶缘》(《混元盒》中一折)中的蝎子精

《南天门》(又名《走雪山》)中的玉姐

《汾河湾》中的柳迎春

《春秋配》中的姜秋莲

《龙凤呈祥》(又名《全部美人计》)中的孙尚香

《红鬃烈马》(又名《素富贵》、《全部王宝钏》)中的王宝钏

(二)梅兰芳在中期演出中,曾在一些义务戏和堂会戏中,反串过各种角色,整理见到的有:

《辕门射戟》中的吕布

《八蜡庙》中的黄天霸

《镇檀州》中的杨再兴

《三江口》中的周瑜

《艳阳楼》中的呼延豹

(三)梅兰芳1913年第一次赴上海演出归来后,在几年内编排了五出时装新戏,这种创新精神,当时受到观众极大欢迎。这几出戏是:

《孽海波澜》中的孟素卿

《宦海潮》中的余霍氏

《邓霞姑》中的邓霞姑

《一缕麻》中的林纫芬

《童女斩蛇》中的李寄娥

(四)梅兰芳1915年起不足十年间,编演了大量新戏,特别是古装剧中,创造了很多新的艺术表现手法,载歌载舞。这些剧目至今仍受到国内外广大观众的欢迎。它们是:

《嫦娥奔月》中的嫦娥(花镰舞)

《天女散花》中的天女(长绸舞)

《麻姑献寿》中的麻姑(盘舞)

《上元夫人》中的上元夫人(云帚舞)

洛神》中的宓妃(独舞、群舞)

《红线盗盒》中的红线女(拂尘舞)

木兰从军中的花木兰(单剑舞)

霸王别姬》中的虞姬(双剑舞)

《廉锦枫》中的廉锦枫

《前部西施》中的西施(羽舞)

《后部西施》中的西施(后改一晚演出)

《头本太真外传》中的杨玉环(从“拈香奇遇”至“太真出浴”)

《二本太真外传》中的杨玉环(从“太白醉写”至“梦游月宫”)

《三本太真外传》中的杨玉环(从“禄山求职”至“翠盘艳舞”)

《四本太真外传》中的杨玉环(从“御前面秦”至“玉真梦会”)

(五)梅兰芳20世纪20年代前,根据名著《红楼梦》编演了三出剧目,这在当时北方是第一次出现红楼戏,给京剧舞台又增添了异彩。

《黛玉葬花》中的林黛玉

《千金一笑》(又名《晴雯撕扇》中的晴雯)

《俊袭人》中的袭人

(六)梅兰芳对一些老剧目或其他剧种的剧目,进行重新创作,在每出戏中都注入许多新的艺术因素,付出了大量创造性劳动,其中有的戏已成为梅派艺术的精品。剧目有:

《牢狱鸳鸯》中的郦珊珂

《春灯谜》中的韦影娘

宇宙锋》中的赵艳容

贵妃醉酒》中的杨玉环

凤还巢》中的程雪娥

《抗金兵》中的梁红玉

《生死恨》中的韩玉娘

《穆桂英挂帅》中的穆桂英

(七)梅兰芳由于爱好和有志于提倡昆曲,向多位名家学习并积极倡导演出,引起观众对昆曲这一古老剧种的重视,使昆曲这支兰花重放异彩。他演出的昆曲剧目中,有的已成为梅派代表剧目,受到国内外观好评。他演出的昆曲剧目有:

白蛇传》(金山寺中的白蛇)(断桥中的白蛇)

《孽海记》(思凡中的赵色空)

《牡丹亭》(春香闹学中的春香)(游园惊梦中的杜丽娘)

《西厢记》(佳期·拷红中的红娘)

《风筝误》(惊丑·前亲·逼婚·后婚中的俊小姐)

《玉簪记》(琴桃·偷诗·问病中的陈妙常)

《狮吼记》(梳妆·跪池·三怕中的柳氏)

《金雀记》(觅花·庵会中的井文鸾)(乔醋·醉圆中的巫彩凤)

《铁冠图》(刺虎中的费贞娥)

昭君出塞》(出塞中的王昭君)

《长生殿》(鹊桥·密誓中的杨玉环)

《南柯记》(瑶台中的金枝公主)

《渔家乐》(打舟·藏舟中的邬飞霞)

《翡翠园》(盗令·杀舟--游街中的赵翠儿)

《奇双会》(又名《贩马记》)(哭监·写状中的李桂枝)《贵妃醉酒》(扮演杨玉环)、《霸王别姬》(扮演虞姬)、《抗金兵》(扮演梁红玉)、《宇宙锋》(扮演艳容)、《游园惊梦》(扮演杜丽娘)、《洛神》(扮演洛殡)

3 梅派传人

梅兰芳的弟子颇多,著名的弟子及梅派传人有:魏莲芳、李斐叔、李世芳、李毓芳刘元彤、张君秋、言慧珠、杜近芳、丁至云、罗蕙兰顾正秋、杨荣环、梅葆玖、舒昌玉、沈小梅、陈正薇杨秋玲、张春秋、李玉芙、李炳淑、夏慧华、李经文、杨葆荣、董圆圆、魏海敏、胡文阁、李胜素、张晶、梁维玲、李洁、王艳、郭睿玥、张馨月等等。

梅葆玖,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之幼子,他致力于梅派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培养了李胜素、胡文阁、董圆圆、张晶等梅派后学。

值得一提的是和马连良先生收了豫剧越调大师申凤梅一样,梅兰芳先生在上海看过有“洛阳牡丹”之称的马金凤师的《穆桂英挂帅》之后,给予马金凤很多艺术上的帮助,收了马金凤为弟子。

程砚秋张君秋已分别自成一家,但唱腔中都有梅先生的精髓。杜近芳也有自己的特色,完全宗梅且能形神兼备的是言慧珠。此外,陆素娟、顾正秋等也各有千秋。杨荣环则兼学尚(小云)派,所演霸王别姬》、《宇宙锋》、《穆桂英挂帅》等剧也有梅派风采。近年习梅派的传人有沈小梅等。票友中宗梅者极多,较著者有南铁生、孟广亨、杨畹农、包幼蝶等。

4 人物轶事

4.1 感恩胡适

1928年,我国戏曲大师梅兰芳去美国访问演出前,当他得知胡适曾在美国留学七年,对那里非常熟悉,便几次前去拜访,向胡适了解情况。胡适也热情地接待了梅兰芳,把美国的风土人情、观众的爱好和欣赏习惯、美国剧院的状况等都对梅兰芳做了详尽的介绍,胡适也都积极地为梅兰芳出谋划策。 当梅兰芳结束美国访问演出,回来后见到胡适,他首先毕恭毕敬地深鞠了一躬,说:“适之先生,这次多亏蒙您指教,我的美国之行才会如此顺利,真是太感谢您了!”接着,他又详细向胡适介绍了自己在美国访问演出的种种情况,言谈之间,洋溢着真挚的感激之情。

后来,梅兰芳旅居上海,胡适则在北京任北大教授。偶尔,胡适出差到上海,梅兰芳总要热情宴请一番。一次,胡适要去美国参加太平洋国际学会的年会,定在那天深夜2点在上海登船。梅兰芳得知这个消息时已是傍晚,距离开船时间仅有几个小时了,自己却还在外地演出。顾不得多想,他当即推掉一切事务,连夜赶回上海。当他站在送行的岸边,向胡适依依不舍地挥动着手臂时,因为一路上赶得急,口中还忍不住气喘吁吁呢。

俗话说,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梅兰芳的感恩之心着实令人钦佩。

4.2 自我评价

梅兰芳是一个温文尔雅的人,没有一点乖戾气。认识他的人说:“这个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美的。”他自己也说:“我的性格,不适宜表演玩笑、泼辣一派的戏。”不仅是表演,生活中也是一样,无论遇到什么情况,他总是端庄大方、处变不惊。

4.3 梅兰芳经典台词

邱如白:你的时代来了!
少年梅兰芳:我不能跟爷爷打对台。
十三燕:今儿个还不是对台吗?
邱如白:我不允许任何人挡你的道。
孟小冬:梅大爷,那台上见。
邱如白:谁要是毁了他这份孤单,谁就毁了梅兰芳。 本文来自
孟小冬:您有什么话就痛痛快快地说。
福芝芳():说就说! 本文来自
孟小冬:孟小冬再也不和梅兰芳见面了。
梅兰芳:你再说一遍!
邱如白:To be or not to be……全疯了!
梅兰芳:有人要看一个弄脏了的梅兰芳吗?
剧情:梅兰芳到美国百老汇演出,盛况空前;日军侵华,梅兰芳蓄须明志,告别舞台

5 梅氏故居

红星胡同属东城区建国门地区,是东单北大街路东从南往北数的第七条胡同。胡同原来自西向东沟通东单北大街和朝阳门南小街,长700多米。明代,称“吴良大人胡同”;清代,因胡同内有一座无量庵,遂称“无量大人胡同”;1965年整顿地名时改称“红星胡同”。如今,胡同中段被堵,东西已不通行。

红星胡同61号,旧时的门牌为无量大人胡同24号,在胡同内中段路北,坐北朝南,现为中国摄影家协会所在地。19589月,中国摄影学会(1979年更名为“中国摄影家协会”)由王府井大街12号迁入此院。1987年春,中国摄影家协会拆除了院内原有建筑,建成南、北两座办公楼。

据房屋档案记载:无量大人胡同24号是一座有东跨院的三进宅院,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496平方米,共有房屋96.5间,包括一座三层中式楼房;院落之间靠过厅和游廊相连,街门为三步台阶的广亮大门,建在红星胡同北侧,后门开在遂安伯胡同(已并入金宝街)南侧。

1920年,梅兰芳将此宅买下,住到1932年迁居上海之时;1943年,梅兰芳迫于生计将此宅卖出。

梅兰芳在无量大人胡同24号居住之时已是享誉中外的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了。他在这座宅院里接待过诸如印度大诗人泰戈尔、美国好莱坞影帝范朋克、意大利女歌唱家嘉丽-古契、日本著名歌舞伎表演艺术家守田勘弥以及当时的瑞典王储古斯塔夫六世夫妇、美国总统威尔逊的夫人等众多国际上的名流……梅兰芳的儿媳屠珍在《京城艺术沙龙--无量大人胡同24号》一文中写道:“无量大人胡同内梅先生的客厅缀玉轩成为人文荟萃的地方,真可说是京城一处‘艺术沙龙’。梅先生的文学修养和历史知识,就是在众多友人谈文论艺,臧否人物,上下古今,无所不及的氛围中,得到了熏陶和提高。”

也是在无量大人胡同24号居住期间,梅兰芳西装革履、衣冠楚楚地叩开了音乐家刘天华的家门。梅兰芳拜访刘天华的目的是请刘天华用五线谱记录自己的演唱,用句眼下时髦的话讲,就是让中国戏剧的曲谱与国际接轨。须知,1927年的梅兰芳在戏剧界的名气如日中天,但他却仍在为中国戏剧的发展艰苦跋涉。两年后,在中国戏剧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梅兰芳戏曲集》正式出版,刘天华也因此更加名声大振。

6 情感生活

1910年,梅兰芳与出身于京剧世家的王明华结婚。婚后王明华生了一双儿女后做了节育手术,后来儿女不幸夭折,后因王明华身体不好在天津养病。1921梅兰芳娶旦角演员福芝芳为平妻。福芝芳和梅兰芳共生有九个小孩,但只有四个长大成人,分别是梅葆琛、梅葆珍、梅葆玥、梅葆玖1925年,梅兰芳与京剧名老生孟小冬同居,5年后两人分手。他的女儿梅葆玥唱老生,小儿子梅葆玖继承梅派京剧艺术。

6.1 子女

嫡妻 王明华

第一子 大永

第一女 五十

平妻 福芝芳

第一子 大宝

第一女

第二子 葆琪

第三子 葆琛

第四子 葆珍

第二女

第三女 葆玥

第四女

第五子 葆玖

6.2 成就

梅兰芳先生在促进我国与国际间文化交流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是我国向海外传播京剧艺术的先驱。他曾于1919年、1924年和1956年三次访问日本,1930年访问美国,1935年和1952年两次访问苏联进行演出,获得盛誉,并结识了众多国际著名的艺术家、戏剧家、、舞蹈家、作家和画家,同他们建立了诚挚的友谊。他的这些活动不仅增进了各国人民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也使我国京剧艺术跻入了世界戏剧之林。梅兰芳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莱希特并称为世界三大表演体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梅兰芳先后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常务委员,中国文学 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先后任中国戏曲研究院、中国戏曲学院、中国京剧院院长,1959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多方面的贡献。

梅兰芳先生是中国表演艺术的象征,是我国人民的骄傲.

7 拒日之事

7.1 告别舞台

1937卢沟桥事变发生以后,他毅然告别了舞台,先后隐居香港和上海。

7.2 蓄须明志

194112月下旬,日军侵占香港,梅兰芳苦不堪言,担心日本人会来找他演戏,留蓄胡子,罢歌罢舞,不为日本人和汉奸卖国贼演出。

7.3 撕毁画作

梅兰芳有一笔演出的收入,在赴港时,曾带往香港存入银行。可是返回上海不久,日寇统治下的香港将这笔高额存款全部冻结,无法取出。一直靠利息过日子的梅兰芳,家庭生活顿时举步维艰,全家如何生存成了梅兰芳日夜思考的难题。他问夫人怎么办?夫人说:“报纸登出了何香凝女士卖画谋生的消息,我们不妨也来学她。发挥你的绘画才能,卖画度日如何?”

其实梅兰芳早有这种念头,只是没有说出,怕夫人不同意。夫人主动说出来了,他自然点头称好。两人着手构思,夫人磨墨,丈夫绘画。不到八天,画了20多幅鱼、虾、梅、松。当市民看到醒目的“本店出售梅兰芳先生画作,欢迎光临”的广告时,争相购买。不到两天,20多幅画就全部卖完了。

梅兰芳这件事传出后,上海文艺界、新闻界、企业界反响十分强烈,许多知名人士提出要为梅兰芳办画展,梅兰芳得知后特别兴奋,为不负众望,他苦战了半个月,画了几十幅作品,面交主办者安排。主办人员选定重阳节在上海展览馆展出,请梅兰芳夫妇届时光临剪彩仪式。

然而此消息不胫而走,日伪汉奸获知后互相勾结,肆意捣乱,他们派来一群便衣警察,提前进入展览大厅大做手脚,前来参观的许多群众见状纷纷离开。梅兰芳看见门口冷冷清清,觉得奇怪。当他走进展厅后,发现每幅画上都用大头针别着纸条,分别写有“汪主席订购”、“周副主席订购”、“冈村宁次长官订购”……还有一些写着“送东京展览”。梅兰芳目睹此景,气得两眼冒火,立即拿起桌上的裁纸刀,刺向一幅幅图画。“哗!哗!哗!”几分钟内它们都化为碎纸。

梅兰芳义愤填膺的毁画举动,很快传遍整个上海,也很快传向大江南北。上海当局的报纸抢先发布头号新闻,言称:“褚部长目瞪口呆,一场画展一场虚惊!”宋庆龄郭沫若何香凝欧阳予倩发表声援讲话,称赞梅兰芳民族气节凛然,为世人所敬仰。广大群众也纷纷寄来书信,支持梅兰芳的爱国行动。梅兰芳看到全国人民对他如此赞赏和支援,感动得热泪盈眶,兴奋地对夫人说:“我梅兰芳再也不是一只孤燕了!”

7.4 故意发烧

国民党亲日派首领汪精卫在南京成立伪国民政府后,特务头子吴世宝提出要宴请梅兰芳,并劝梅作一次慰问演出。第二天,当闻听日本人要来,吩咐儿子从抽屉里拿出一支四联防疫针,找出针筒,注射针药。不一会,梅兰芳真的开始发起高烧来了。日本人来后,摸了梅兰芳滚烫的额头,只好无奈地摇着头走了。

7.5 威武不屈

沦陷区汪伪政权特务机关的76号宅院,特务要求梅为中日亲善进行表演,并以血淋淋的刑具,以及一铁罐硝镪水进行威胁,都被其斥责“硝镪水岂能毁掉国格和人格!”最后依然拒绝演出。

8 大事年表

18941022日出生在北京前门外李铁拐斜街一座梨园世家的旧居。

1899梅兰芳在北京百顺胡同附近一家私塾读书。

1902年正式拜吴菱仙为师,学习青衣戏,学的第一出戏是《战蒲关》,后又学习了《二进宫》、《三娘教子》等共约三十余出戏。

1904817日(农历77日),在北京“广和楼”戏馆第一次登台,在《长生殿·鹊桥密誓》里演织女。

1907梅兰芳家从百顺胡同移居卢草园。正式搭班“喜连成”演出。

1908814日母亲杨长玉病逝后全家移居鞭子巷头条。

1910梅兰芳与王明华结婚。开始养鸽子的业余爱好。        

1912年第一次与谭鑫培同台演出,演出剧目《桑园寄子》。

19131031日接受上海许少卿邀请首次赴上海演出(梅兰芳第一次离开北京)1116日第一次贴演扎靠戏《穆柯寨》也是他第一次唱大轴戏。开始研究新腔并学习昆曲。全家移居北京鞭子巷三条。

19141月,在庆丰堂与王蕙芳同拜陈德霖为师。又先后从师乔蕙兰、李寿山、陈嘉梁学习昆曲。又从路三宝、王瑶卿学戏。7月至10月,在“翊文社”最初尝试创编了时装新戏《孽海波澜》。梅兰芳对化装、头饰方面进行了改革。

1915410日,在北京吉祥园上演创编时装新戏《宦海潮》;

416日,在北京吉祥园上演创编时装新戏《邓霞姑》;1031日,在北京吉祥园首演创编古装新戏《嫦娥奔月》。第一次在京剧舞台上使用追光,梅兰芳则把灯光的作用向前推进了一步;梅兰芳开始学习绘画,绘画老师画家王萝白。此后,又结识了画家陈师曾、金拱北、姚茫父、陈半丁、齐白石等。同时并与收藏家朱翼庵订交,广泛观赏书画和古器物。

1916114日,在北京吉祥园上演创编的新戏《黛玉葬花》;419--21日在北京吉祥上演创编时装新戏《一缕麻》。

1917梅兰芳创编了神话歌舞剧《天女散花》。

1918梅兰芳演出《游园惊梦》。梅派《游园惊梦》堪称中国戏曲艺苑中的奇葩。同年创编演出了《麻姑献寿》、《红线盗盒》。

1919421--527日应日本帝国剧场邀请,携同“喜群社”访问日本进行演出。先后在东京、大阪、神户等地演出;12月应近代实业家张謇邀请,第一次到江苏南通演出。

1920年第一次拍摄无声电影《春香闹学》。

1921年年初,与杨小楼合作组织“崇林社”剧团。年末,与福芝芳结婚。

1922215日在北京第一舞台首演创编新戏《霸王别姬》;1015--1122日应香港太平戏院邀请,率"承华社"剧团140余人赴港演出。

1923年首创在京剧伴奏乐器中增加上二胡,使京剧音乐更加丰富;11月在北京开明戏院上演创编新戏洛神》;11月在北京真光剧场上演创编新戏《廉锦枫》。

19245月,在北京寓所接待印度著名学者、诗人、作家泰戈尔

109--1122梅兰芳应日本帝国剧场社长邀请,第二次访问日本。先后在东京、大阪、京都等地演出。

1925年创编新戏头本、二本《太真外传》。

1926年创编新戏三本、四本《太真外传》;在北京东城无量大人胡同梅宅接待来访问的瑞典王储夫妇。

1927年被评为京剧四大名旦”之首;创编新戏《俊袭人》;经当时的银行家冯耿光证婚,梅兰芳迎娶了孟小冬。

192846日在北京中和戏院首演创编新戏《凤还巢》;夏季,在北京编演了新戏全本《宇宙锋》;第二次赴香港演出。

1930118--7月率“承华社”剧团部分演员经日本横滨、加拿大维多利亚赴美国演出。先后在西雅图、芝加哥、华盛顿、纽约、旧金山、洛杉矶、圣地亚哥、檀香山等地演出72天;美国波摩拿学院、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分别授予梅兰芳文学荣誉博士学位

19315月,与余叔岩、齐如山、张伯驹等人创办“国剧学会”;第三次率团赴香港演出;同年与孟小冬解除婚姻关系。

1932梅兰芳从北京迁居上海。

1933年在上海天蟾舞台上演了创编新戏《抗金兵》。

1935221--421日率剧团赴苏联演出访问。在苏联先后与戏剧大师斯坦尼拉夫斯基、布莱希特会面;4--8月赴波兰、德国、法国、比利时、意大利、英国等国进行戏剧考察。后经埃及、印度回国。

1936226日在上海天蟾舞台上演了创编新戏《生死恨》。

1938年年初,携家眷和剧团演职员再次赴香港演出。全家留居香港。

1941年,蓄须明志,息影舞台。

1942年年夏,由香港返回上海。从此,杜门谢客。

194510月,重新登台,在上海美琪大戏院与俞振飞合作演出了昆曲《断桥》、《游园惊梦》等剧目。

19486--11月在上海联华三厂拍摄彩色片《生死恨》。

19497月,出席中华全国第一次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930日,当选全国政协常务委员;101日,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活动。

19514月,任命梅兰芳为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7月,全家从上海迁回北京,定居护国寺街1号。(现梅兰芳纪念馆)

195212月出席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举行的世界人民和平大会;与苏联著名舞蹈大师乌兰诺娃在北京会面。

195310月,梅兰芳当选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

19549月,梅兰芳当选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

19551月,任命梅兰芳为中国京剧院院长;4月,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戏剧家协会联合为梅兰周信芳举办了舞台生活50年纪念活动;2--8月拍摄《梅兰芳舞台艺术》戏曲片,12月制作完成。

1956526--716日,应日本朝日新闻社等团体邀请,周恩来总理直接关心和帮助下,组建了阵容最强大的访日京剧代表团,梅兰芳任团长。这也是梅兰芳第三次访问日本。先后在东京、九州、大阪、京都、名古屋等地演出。

195767日,国际舞蹈协会主席海尔格来到北京授予梅兰芳荣誉奖章。

1959525日,在北京人民剧场上演创编新戏《穆桂英挂帅》;加入中国共产党。

1960121日,《游园惊梦》彩色电影片拍摄完成;415日,北  京市人民委员会任命梅兰芳为梅剧团团长。

1961531日,在中国科学院为科学家们演出《穆桂英挂帅》,这是梅兰芳在舞台生涯中的最后一次演出;79日,任命梅兰芳为中国戏曲学院院长;88日凌晨5时,梅兰芳在北京病逝。年仅67岁。

9 后世纪念

9.1 梅兰芳纪念馆

梅兰芳纪念馆于198610月正式建成对外开放。坐落在北京西城区护国寺街9号,是一座典型的北京四合院,占地1000余平方米。朱漆大门上首悬挂着邓小平同志亲笔书写的馆名匾额。一进大门,迎面是青砖灰瓦的大影壁,影壁前安放着梅兰芳先生的汉白玉半身塑像。院内种有两棵柿子树,两棵海棠树,寓有"事事平安"之意。梅兰芳先生1961年逝世前,曾在这幽静、安适的小庭院内,度过了他生活的最后十年。19849月被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梅兰芳故居"。纪念馆成立后,收藏有梅兰芳夫人福芝芳及子女在1962年捐献给国家的大量珍贵文物、文献资料。目前辟有4个展览室:正院北房为"故居陈列室",客厅、书房、卧室、起居室的各项陈设均保持梅兰芳先生生前原貌。外院南房为"第一陈列室"展出了精选的图片和资料,扼要地介绍了梅兰芳一生的主要艺术生活和社会活动;内院东房为"第二陈列室陈列着梅兰芳使用过的部分戏装、道具及一些馆藏资料,另一内室为专题展览,不定期更换内容。西房为"第三陈列室陈列着国内外友人赠送梅兰芳书法、绘画和其它纪念品。地 址:北京市西城区护国寺街9

9.2 纪念文章

梅兰芳同志千古》:

(作者:老舍)

我们正在大兴安岭上游览访问,忽然听到梅兰芳同志病逝的消息。我们都黯然久之,热泪欲坠!我们之中,有的是梅大师的朋友,有的只看过他的表演,伤心却是一致辞的。谁都知道这是全国戏曲界的一个重大损失!

我有许多话要说,但是心中悲痛,无法安排好我的话语。我只好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在这心酸意乱的时刻中,我已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无法有条有理的讲话!

我与梅大师一同出国访问过两次,一次到朝鲜,一次到苏联。在行旅中,我们行则同车,宿则同室。在同车时,他总是把下铺让给我,他睡上铺。他知道我的腰腿有病。同时,他虽年过花甲,但因幼工结实,仍矫健如青年人。看到他上去下来,那么轻便敏捷,我常常对友人们说:大师一定长寿,活到百龄是很可能的!是呀,噩耗乍来,我许久不能信以为真!

不论在车上,还是在旅舍中,他总是早起早睡,劳逸结合。起来,他便收拾车厢或房间:不仅把被子叠得整整齐齐,而且不许被单上有一些皱纹。收拾完自己的,他还过来帮助我。他不许桌上有一点烟灰,衣上有点尘土。他的手不会闲着。他在行旅中,正如在舞台上,都一丝不苟地处理一切。他到哪里,哪里就得清清爽爽,有条有理,开辟个生活纪律发着光彩的境地。

在闲谈的时候,他知道的便源源本本地告诉我;他不知道的就又追问到底。他诲人不倦,又肯广问求知。他不叫已有的成就限制住明日的发展。这就难怪,他在中年已名播全世,而在晚年还有新的贡献。他的确是活到老、学到老的人。

每逢他有演出任务的时候,在登台前好几个小时就去静坐或静卧不语。我赶紧躺开他。他要演的也许是《醉酒》,也许是《别姬》。这些戏,他已演过不知多少次了。可是,他仍然要用半天的时间去准备。不,不仅准备,他还思索在哪一个身段,或某一句的行腔上,有所改进。艺术的锤炼是没有休止的!

他很上就到后台去,检查一切。记得:有一次,他演《醉酒》,几个宫娥是现由文工团调来的。他就耐心地给她们讲解一切,并帮助她们化装。他发现有一位宫娥,面部的化装很好,而耳后略欠明洁,他马上代她重新敷粉。他不许舞台上有任何敷衍的地方,任何对不起观众的地方。舞台是一幅图画,一首诗,必须一笔不苟!

在我这次离京以前,他告诉我:将到西北去演戏,十分高兴。他热爱祖国,要走遍各省,叫全国人民看见他,听到他,并向各种地方戏学习。他总是这样热情地愿献出自己的劳动,同时吸收别人的长处。五十多年的舞台生活,他给我们创造了多少新的东西啊!这些创造正是他随时随地地学习,力除偏见与自满的结果。

他不仅是京剧界的一代宗师,继往开来,风格独创,他的勤学苦练,自强不息的精神,他的爱国爱党,为民族争光的热情,也是我们一般人都应学习的!

在朝鲜时,我们饭后散步,听见一间小屋里有琴声与笑语,我们便走了进去。一位志愿军的炊事员正在拉胡琴,几位战士在休息谈笑。他就烦炊事员同志操琴,唱了一段。唱罢,我向大家介绍他,屋中忽然静寂下来。待了好一会儿,那位炊事员上前拉住他的双手,久久不放,口中连说:梅兰芳同志!梅兰芳同志!这位同志想不起别的话来!

今天我在兴安岭中,大草原上,也只能南望悲呼:梅兰芳同志!梅兰芳同志!梅兰芳同志离开我们了,梅兰芳同志永垂不朽!

丰子恺梅兰芳》:

丰子恺先生多才多艺,在美术、文学、音乐、建筑等领域均有建树,但是他早年却不看京剧。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受五四反传统思想影响,认为京剧中封建主义毒素太多的缘故。1933年,他在家乡盖起缘缘堂之后,买了一台留声机和一大堆西洋音乐唱片,顺便还买了几张梅兰芳的唱片作为点缀。没想到这几张唱片居然让他成了一个水平很高的戏迷。

他认为,与西洋音乐相比,京剧至少有三个特点。第一是没有和声,因此它的美来自于旋律。这种旋律可以表现丰富的人物个性和复杂的戏剧冲突,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第二是注重夸张,比如“善良正直的人,脸色光明威严,不妨夸张为红;奸邪暴戾的人,脸色冷酷阴惨,不妨夸张为白;好勇斗狠的人,其脸孔峥嵘突厄,不妨夸张为花”。第三是善于运用象征手法,比如开门、骑马、划船,只要做一个手势,执一根马鞭,拿一支船桨,就可以表达所需要的内容。

抗日战争中,丰子恺逃到重庆,因敬仰梅兰芳的爱国情操和高尚人格,曾将其蓄须明志的照片挂在墙上。抗战胜利后,他回到上海,在连续看了梅兰芳的五场演出之后,突然意识到那美妙的歌声、艳丽的姿态,都是由身体“这架巧妙的机器”表现出来的,因此他很想看看“这架巧妙的机器”在卸妆以后究竟是什么模样。

见面之后,丰子恺发现如果按照西方的审美标准,梅兰芳的身材和容貌可以与维纳斯比美;再加上他那得体的手势,动听的音调,让人感到这简直是上帝之手制造的一件“精妙无比的杰作”。这时他想到一个问题:如果说政治家是通过建功立业使自己虽死犹生、文学家是通过作品使自己不朽的话,那么表演艺术家必须依靠身体才能把技艺传之后世。然而人的生命又非常脆弱,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将会成为莫大的遗憾,因此他劝梅兰芳多灌唱片,多拍电影,以便把原汁原味的梅派艺术保留下来,但是梅兰芳却表示困难很大。也许是初见面吧,他们未能就这个问题作深入交谈。从梅家出来已经是夜幕降临,丰子恺不由得抱怨道:造物主啊,既然你不能延长“这架机器”的使用年限,为什么要把他造得这样精巧呢?

与丰先生相比,他的长女丰陈宝和四女儿丰一吟更爱京剧,因此她们也想一睹这位京剧大师的“芳容”。一年之后,丰子恺带着两个女儿再次拜访梅兰芳

丰子恺认为,如果说上一次他是带着某种宗教情怀去造访的话,那么这一次则是带着艺术问题来请教了。见面以后,两人谈到了象征的问题。梅先生说,他在莫斯科参观苏联人排戏,为了表演“跳水”,先让几个人扯着一大块白布使劲抖动,形成“水波”,然后让演员从布上的一个洞跳进去,再从另一个洞钻出来,才能完成表演。相比之下,京剧的《打渔杀家》就简单多了,只要演员将身体上下起伏,就可以表示水的波浪。说到这里,坐在沙发里的梅兰芳仅仅作了几个动作,就把人在水中的样子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让丰子恺想到自己的老本行--漫画。他画人物,常常是只画嘴巴或眼睛,有时连嘴巴或眼睛也不画,但是评论家却说他的画是“寥寥数笔,神气活现”。有人甚至以《丰子恺不要脸》为题来调侃他,说他是“独创一格”。想到这里,他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象征手法的运用不仅使艺术的表现趋于简单,还可以为观众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他认为,如果把一个人的五官全部画出来,反而会给人一览无余的感觉,这实在是一种费力不讨好的笨办法。

丰子恺是一个通人,所以他能在京剧和漫画这两种艺术形式中找到它们相通之处。相反,如果他仅仅是某一领域的专家,对专业之外的世界了无兴趣,他肯定不会有这种感悟,也不会成为一个大师级人物。

 

下一篇:已经没有了
版权所有:黑龙江省京剧院 技术支持:万瑞顾达 黑ICP备04517895号
电话 0451-53606049 地址:哈尔滨市南岗区木介街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