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原始网址 http://dangshi.people.com.cn/GB/85038/12015746.html 在 2019-05-20 11:26:45 的快照。

360搜索与该网页作者无关,不对其内容负责。

革命夫妻熊瑾玎 朱端绶的爱情诗故事--党史频道-人民网
 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史频道>>人物长廊

革命夫妻熊瑾玎 朱端绶的爱情诗故事

冯晓蔚
2010年06月30日13:10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革命夫妻熊瑾玎 朱端绶的爱情诗故事

(《中华魂》授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独家发布,请勿转载)



熊瑾玎,1886年生于湖南长沙。曾参加毛泽东等组织的新民学会,在毛泽东创办的自修大学担任过教导主任。曾为毛泽东、何叔衡去上海参加党的“一大”筹措了旅费。1927年“马日事变”后,遭反动派通缉,于10月逃亡汉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8年到上海,在中共中央机关任会计。后至湘鄂西苏区,任宣传教育部长兼苏维埃政府秘书长。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任《新华日报》社总经理、《晋绥日报》社副总经理、解放区救济总会副秘书长、中国人民救济总会监察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建国后,历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至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后因年高体衰而休息。

朱端绶,1908年生于湖南长沙。1924年入长沙女子师范读书。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在株洲搞了一个时期的铁路工人子弟教学和职工家属工作后,因“马日事变”转入地下。1928年夏天到了上海。不久,也调到了中央政治局机关。

“在内战时期,熊瑾玎、朱端绶两同志担任党中央最机密的机关工作,出生入死,贡献甚大,最可信赖。”

这是周恩来1966年写在一份证明材料上的几句话。读着这几句话,人们自然会对熊瑾玎和朱端绶肃然起敬。他们不但是两个优秀的共产党员,而且还是一对模范的革命夫妇。

在我们革命队伍中,模范夫妇并不罕见,但熊瑾玎、朱端绶这一对却有个与众不同的特点,他们是俗话所说的“老夫少妻”。1933年,他们在上海做地下工作时,相继被捕,当时熊瑾玎已47岁,而朱端绶才25岁。囹圄中,朱端绶曾在一首诗里说及他们的年龄问题:

怪我白发伴青年,

鱼水成欢出自然。

世俗不知真心爱,

背人嘲笑齿龄颠。

熊瑾玎读到朱端绶的诗后,当即作和:

革命同心不计年,

朱颜白发自天然。

新诗不断争供眼,

苦里翻为喜欲颠。

正是共同的革命理想和斗争生活,深刻的相互了解和倾慕,使他们成了忘年夫妻,并且经受了漫长的时间考验。且看他俩在熊瑾玎70岁时合作的一首诗:

五十婆婆七十翁,

老来情比少时浓。(端绶句)

卿我并坐犹嫌远,

常在欢腾拥抱中。(瑾玎句)

这对夫妇,自1928年结合,征途万里,历尽风涛,直到熊瑾玎1973年辞世,计45个年头。他们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爱情之花始终鲜艳如新,这首诗就是真实的写照。

熊瑾玎和朱端绶都是湖南长沙人。朱端绶入长沙女子师范读书时,熊瑾玎在湖南担任多种职务,并兼任女师校委常委。他虽不是党员,但思想进步,曾参加毛泽东等组织的新民学会,在地方上颇有声望。一个已是中年,一个还是少女,地位不同,接触也不多,但相互都对对方有良好印象。1927年“马日事变”后,熊瑾玎遭反动派通缉,于10月逃亡汉口,并在这白色恐怖极其严重的时刻,经郭亮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朱端绶因“马日事变”转入地下后,也于1928年转移到了汉口。从此,两人得以不时过从。同年,他们又先后到了上海。熊瑾玎担任党中央的会计,并奉命建立了中央政治局开会、办公的机关。由于对外用一商号的名字,同志们便戏称他为“熊瑾玎老板”。不久,朱端绶也调到了政治局机关。二人朝夕相处,了解愈深,不知不觉间,爱情之神竟跨越了年龄差距和世俗观念的藩篱,来到了他们之间。有一天,熊瑾玎问朱端绶:“你将来理想中的爱人,当是怎样的人?”朱端绶不作正面回答,却引了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几句话,她说:她并不羡慕“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欣赏“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熊瑾玎说:“以后且看事实”,并第一次写诗赠朱端绶:

少小朱家子,超然思不群。

操劳孟慎德,俊丽卓文君。

一见情如故,相亲意更殷。

同心今缔结,共度百年春。

当时常来机关的党中央领导同志都称朱端绶为小妹妹,他们结婚的第二天,周恩来对朱端绶开玩笑说,以后再不叫你小妹妹,该称“老板娘”了。由是,“老板娘”便成了朱端绶的别号。
【1】 【2】 【3】 

 
(责编:孙琳)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