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原始网址 http://news.sina.com.cn/s/2011-01-13/054521807921.shtml 在 2017-05-03 10:49:36 的快照。

360搜索与该网页作者无关,不对其内容负责。

听说伯乐逝世 著名作家专程回蓉哀悼_新闻中心_新浪网
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听说伯乐逝世 著名作家专程回蓉哀悼

逝者:朱剑群

享年:79岁

离休前职业:编辑

“我没给你留下什么东西,家里的书是无价之宝……”虽然人已经走了,但宋文琴想起老伴临终前的嘱托,依然忍不住低声哭泣。昨日,红星路二段89号四川省作家协会大院被花圈簇拥,《四川文学》杂志社离休编辑朱剑群前日逝世,享年79岁。

再婚夫妻 因文学而定情

“这是他平时睡的床,我要把它一直摆在这里……”昨日,52岁的宋文琴指着书房一角的单人床,动情地说。

宋文琴和朱剑群于1990年相识,1991年结婚。他们的相识,源自同事介绍,他们的定情,却是因为对文学共同的爱好。

朱剑群1989年和前妻离婚后,埋首于工作,无暇顾及个人问题。宋文琴有一个同事的母亲在四川省文联工作,和朱剑群很熟,她把宋文琴介绍给了朱剑群。

两人的第一次见面,宋文琴记得,朱剑群一来就大谈文学。宋文琴也是一名文学爱好者,尤其喜爱《红楼梦》。两人越聊越投机,感情逐渐升温。后来,朱剑群还给宋文琴带来一本手抄本的“脂评版”《红楼梦》,宋文琴一直珍藏到现在。

宋文琴热爱诗歌,平时多有创作。两人婚后,宋文琴便央求着朱剑群帮她发表几首。谁知,平时和蔼的丈夫,这时却严厉起来:“你随便怎么写都可以,但我不会利用工作之便帮你发表。”为这事,宋文琴还和朱剑群吵过几次,“不就是个编辑嘛!”吵归吵,宋文琴把诗歌寄往其他杂志,了却了发表的心愿。

结婚20年,朱剑群在文学上给了宋文琴许多指导。他甚至还教宋文琴编辑的技巧,教她怎么校稿。宋文琴很怀念当初丈夫用钢笔校稿的时光:“那些红色的圈圈、叉叉,让我体会到编辑工作的辛苦。”

慧眼识珠 他是文学青年的伯乐

在四川省作家协会,朱剑群特别热衷于发现和推荐作家人才。平时在编辑工作之余,朱剑群喜欢阅读青年作家的作品,从中发现好的苗子,倾力培养。经他之手,一些文学青年日后成为著名作家。

四川省著名作家、编剧高旭帆,就是经朱剑群发现而走向文学之路的。年轻时的高旭帆,在泸定水泥厂当工人,平时喜欢写小说。高旭帆经常向当时还叫《现代作家》的《四川文学》杂志社投稿,但都石沉大海。

1987年9月的一天,高旭帆正在做工。突然,厂里的高音喇叭大声呼喊他的名字,叫他赶快到收发室接长途电话。原来,朱剑群读了高旭帆的来稿,觉得写得很不错,打算采用他的稿件。这次打电话,是叫高旭帆赶快写一个个人简历,他要把高旭帆的一组小说加上评论,发在杂志的头条。

在那个年代,杂志社收到的自由来稿极少有发表的机会。编辑们只看成名作家的稿件,自由来稿一般都堆在编辑部一角,无人问津。朱剑群却是编辑中的“另类”,凡是署名他收的信件,他都一一看完,绝不因为作者不知名而放弃。据宋文琴回忆,这种工作习惯给朱剑群带来了很大的工作压力,他常常审稿审到凌晨三四点。他告诉妻子,他这样做,是不愿有才华的青年作者被埋没。

昨日,长期在北京创作的高旭帆回到了成都,专程来到朱剑群的家中探望。悲伤之余,高旭帆回忆,就是因为朱剑群当初的破格采用,他才坚定了走文学道路的决心。从那以后,他发表了很多作品,一发不可收拾,终于成为四川著名作家。回忆当年,高旭帆感慨地说,朱剑群是他最感谢的一个人,一个有着伯乐眼光的勤劳的编辑。

成都商报记者 夏厦 翻拍 徐群冠一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