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查询的关键词是:蒋开儒   红歌唱出中国人的幸福感 
下面是原始网址 http://ent.163.com/11/0624/04/779ME4EM00032DGD.html 在 2019-03-12 05:31:32 的快照。

360搜索与该网页作者无关,不对其内容负责。

蒋开儒:红歌唱出中国人的幸福感_网易娱乐

蒋开儒:红歌唱出中国人的幸福感

2011-06-24 04:10:58 来源: 大洋网-广州日报(广州)
0
分享到:
T + -

建党90周年 红歌飞扬系列报道之五

撰写《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

《春天的故事》和《走进新时代》可谓当代红歌的代表作,是歌唱改革开放的里程碑式的作品,两首传唱大江南北的歌曲的词作者都是著名作词人蒋开儒

近日,记者电话专访了这位76岁却依然精神矍铄、笔耕不辍的老人。说起红歌,他有着非一般的感情:在遭遇坎坷的年代,是红歌给了他信念、勇气和力量;在改革开放的日子,他以红歌礼赞党和国家,也表达出自己的阳光心态和幸福感觉。

策划:龙迎春

撰文:本报记者苏蕾

昔日:红歌让我抵抗消极

广州日报:作为一名有几十年创作经验的词作家,您怎样看待红歌?

蒋开儒:我1951年参军,当时听的、唱的很多都是礼赞英雄的红歌,它们是我生命中十分宝贵的东西。红歌让我总有一种积极的心态、视角,去看待、理解中国的变化。后来,很多歌唱社会主义的红歌,如《我们走在大路上》、《社会主义好》等,也都给我以信念、勇气和力量,让我能够抵抗消极。在伤痕文学最“火”的时候,虽然我当时也处于人生的逆境,但我依然感到阳光,并写出一首感恩的歌《喊一声北大荒》。这首歌在首届全国征歌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当时其实有很多名家参赛,而我只是黑龙江一个县的创作员。我问为什么自己可以胜出,得到的答案是,文革之后,社会呼唤人性的美,而我这首词恰恰表现出了人性的美。

广州日报:1992年,是什么促使您在中年后毅然决然地来到深圳这个完全陌生的城市?

蒋开儒:当时我已经50多岁,不可能升官或发财,我是带着好奇、奔着很多以前闻所未闻的新观念去的。我1979年去香港探亲时,曾经路过深圳,当时是踩着田埂和沙石路走到海关的。在我的印象中,深圳就是一片水田、一个小镇。1992年,我读到了《深圳特区报》的通讯 《东方风来满眼春》。我很好奇,自己13年前看过的深圳而今会变成什么样。让我惊讶的是,一下火车,看到的竟是一个现代化的城市。没想到邓小平的讲话能让这里发生这么大的变化,社会主义的速度居然可以比资本主义更快,这种感觉很美好,我想,社会主义的春天来了!

春天的故事:歌词变歌曲耗时一年半

广州日报:《春天的故事》是否由此而来?

蒋开儒:1992年12月16日,我写下了这首歌词,之后,我把它装进了信封,贴上邮票寄给了《深圳特区报》。1993年1月7日,《深圳特区报》以红色的标题刊登了这首歌词。于是,我把报纸复印下来,交给和自己同单位的曲作家王佑贵。他看了之后说,这首歌主题很好,但诗不像诗、词不像词,像说话。而且从他们作曲的专业来讲,既不美声又不民族,压根找不到旋律。

广州日报:所以,这首歌词最终变成歌曲用了不少时间?

蒋开儒: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其间,我很着急,不断催王佑贵。他让我改词,但我根本改不动,因为那些都是我心里的话。1994年5月25日,我把字体放大了3倍的原稿再次送给王佑贵,希望在视觉上“刺激”他,因为深圳市委举办的青春歌曲大赛到6月1日就截止报名了。他朗诵了好几遍,带着浓浓的湖南口音,他念着念着,我打断他说,“就是这个调”。所以,你们现在听《春天的故事》第一句还是湖南口音。王佑贵写出两句之后,说春天的感觉展不开,于是,我在原先春风、春雨的基础上,又加了春雷和春晖,并将之变为第一段。之后,他说结尾有点打不住,于是加了“啊”结尾;再之后,他又说开头有点秃,但我加不了词,所以,就反复用了“春天的故事、春天的故事”。王佑贵后来笑说,是穿鞋戴帽丰富了《春天的故事》。他写完之后,我当天下午就送去了音协,可惜的是一位作曲家只能推荐一首作品,他们推荐了王佑贵另外一首。后来,深圳市青联委员叶旭全一听倾情,将自己的推荐权给了这首歌。没想到奇迹发生了,这首歌在那次大赛中夺得金奖第一名。让我特别震撼、特别感动的是,当时优秀的词曲作家都集中在广州,没想到金奖第一名居然会给深圳的作品。

广州日报:《走进新时代》是您的另一首代表作,是为香港回归而作?

蒋开儒:《走进新时代》是《春天的故事》的姊妹篇。1996年,深圳罗湖区邀请我去写香港回归组歌,一共10首。我非常珍惜这个历史机遇,一口气写了9首。最后一首我想歌颂党,因为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香港回归。于是,我给自己定下一个高标准,不仅党内能唱,党外也能唱;不仅国内能唱,国外也能唱。这下子,我给自己出了一个难题。1997年2月19日,小平同志离开了,我特别难过。直到江泽民同志报告说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这句话不仅给了我灵感,也让我觉得我们的改革开放会继续下去,春天的故事会继续下去。中国人以前是穷怕了,党带领着我们搞改革开放富起来之后,就特别担心会不会又变回去,这下好了,不会变了。于是,我在日记里写下“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这3句话后来都变成了歌词。1997年6月15日,《香港早晨》组歌正式亮相,罗湖区决定用最后一首《中国有幸》献礼十五大,这首歌送到央视后,央视的有关领导、同志一起参与了修改创作,并改名为《走进新时代》。

如今:享受创作思如泉涌

广州日报:《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都是一唱而红,这是否超乎了您的意料?

蒋开儒:是。我想,因为它们的词、曲、唱都是最理想的,所以才能广为传唱。

广州日报:通过对话,感觉您是一个既有创作激情又对国家方针政策特别关注的词作家,能分享一下您的创作经验吗?

蒋开儒:我一直将我的梦和中国梦融合在一起,将国家变化和我的生命联系在一起,国家受难,我就受难,国家阳光我就阳光。我把歌词当作了自己生命的一部分,看到美好的东西,我就去歌颂它,而不是去迎合它;我就去赞美它,而不是去讨好它。如今,广东首先提出幸福感,其实,《春天的故事》和《走进新时代》之所以受群众喜爱,就是因为唱出了每个人渴望又想表达的幸福感。《春天的故事》讲述的是改革开放带来的幸福感,《走进新时代》讲述的是有中国特色的,即社会主义框架下市场经济体制带来的幸福感。6月8日我和张也一起接受了央视《红歌90年》的采访,张也说,《走进新时代》她在国外只能唱第一段,因为唱到第二段的时候,通常都是观众全体起立大合唱,有的还鼓掌、抹泪,她的声音都听不见了。我很感谢张也,唱出了我们中国人的幸福感,并让全世界都听到。

广州日报:到深圳以后,您已经写了好几百首歌,现在76岁了,还一直坚持创作?

蒋开儒:我现在是享受创作,反而灵感来得特别快,有时一个命题作文,到当地去一天就写出来了。因为我的阳光心态和幸福感觉,我一直很健康,记忆力也特别好,1万字的讲稿都能全部背下来。

广州日报:建党90周年的大日子即将到来,现在全国各地都掀起听红歌、唱红歌的热潮,而文艺圈也掀起新一轮写红歌的热潮,您有什么话想对后辈的创作者说吗?

蒋开儒:一定要说真话、心里话,要表现出精神气儿,以情动人。不浮躁、不功利,把写歌当目的,而不是手段。

蒋开儒其人

1935年9月生,籍贯广西,曾任职于深圳罗湖区文联。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习作小说、曲艺、戏剧,80年代以后专攻歌词。1992年来到深圳,创作了大批优秀作品,包括《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等。其作品曾3次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并获文华奖、解放军文艺奖、中国广播文艺奖、电视文艺星光奖、中国金唱片奖等。

2001年以来,他多次应邀到清华、北大等地作精彩演讲,他的《阳光人生》演讲给了人们许多启迪。1999年,他当选深圳市文明市民、深圳市优秀专家;2004年获得中华世纪风采人物奖;2007年获岭南文化名人称号。

netease 本文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分享到:
跟贴0
参与0
发贴
为您推荐
  • 推荐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时尚
  • 科技
  • 军事
  • 汽车
+ 加载更多新闻
×

热点新闻

态度原创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返回娱乐首页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