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查询的关键词是:金熊钟爱的山田洋次们 
下面是原始网址 http://epaper.ynet.com/html/2014-02/14/content_40909.htm?div=-1 在 2017-02-21 21:26:33 的快照。

360搜索与该网页作者无关,不对其内容负责。

北京青年报电子版
B14:黄金档
上一版  下一版
  
B14:黄金档
 
上一版  下一版
前一天  后一天
电子版首页 > 第B14版:黄金档
下一篇

金熊钟爱的山田洋次们

2014年02月14日 星期五 北京青年报

    ◎孙小宁

    1951年开启的柏林电影节,到今天已经64届,华人电影在此届尤其风光,微信上有人意气洋洋地晒出展映影片十几部。相较之下,入围的日本电影只有山田洋次一部。但出于我个人对日本电影的热爱与关注,我倒是很想说说历届被柏林电影节纳入视线的日本导演及作品。虽然就某种特定的日本美学来看,他们大多还算不上日本电影殿堂级的导演。如今的电影界,喜爱小津电影的人越来越多,因为那里面能领受到纯粹属于人的生老聚散的物哀,但正如唐纳德·里奇所评价的那样:“他感兴趣的是已知的、确定的世俗社会”,所以,你要想从中了解日本社会的进程,探求日本艺术家的社会关怀与历史责任思考,都不太可能从他这个只做豆腐的人那里得到。而恰好曾经受过柏林电影节青睐的几位导演,在此更能提借这个层面的东西。应该说,他们是日本电影中同样重要的部分。

    今井正:对战争表现了诚实态度

    今井正的名字,对普通中国观众来说尚感陌生,但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日本电影界,他的分量举足重轻。鲜明的左翼倾向、反战立场与批判现实态度,使得日本民众对他的作品多有共鸣。导演熊井启曾经很钦服地说,“我对今井正能够在影片中表现出战争时期的人的诚实心态抱有好感。”柏林电影节因其《纯爱物语》与《武士道残酷物语》,将最佳导演(第八届)与最佳影片奖(第13届)的桂冠给了他,但在我心中,他最动人的影片是由久我美子与冈田英次主演的《来日再相逢》(1950)。两位出色的演员在片中饰演一对恋人,因在防空洞躲轰炸而相识、相恋,后来因男人要上战场而分离,最后的约会终没有成行,两个年轻的生命也都毁于战争。以爱情来否定战争,今井正还用他特意的诗意镜头,为电影史贡献了堪称经典的情感场面--一对恋人隔着玻璃对吻。

    熊井启:社会派导演的思考

    熊井启是第二位被柏林电影节关注的日本导演,今井正的那些思考在他这里继续延续。作品《望乡》选择日本的南洋姐题材,熊井启意在将它作为日本近代化过程的一个典型以“叠化”方式加以表现。影片中南洋姐的墓都是背对日本,熊井启本人对此做了足够考证,他自己也试图揭示出这些墓背对日本的意义。他另一部获得银熊奖的作品《海和毒药》,讲的是二战末期日本医生用美军俘虏做解剖实验的内幕,近距离地活体解剖场面,虽然挑战人的视觉神经,却也是非常严肃的战争反思。为什么在战后三四十年后还要拍摄这部电影,熊井启在自己的文章中反复提及德国总统在1985年所做的有关二战的纪念演讲。他称这篇演说显示出的“那种痛痛快快向其他民族谢罪”的“国际性的认知感”,这个说法在当今中日关系因为安倍参拜靖国神社变得剑拔絮张的时候,更加耐人寻味。

    若松孝二:拍什么都是重口味

    这两位通常都被归为日本电影中的社会派导演,日本导演的多元取向其实常常出人意料。被柏林电影奖相中影片《芋虫》的若松孝二,绝对是一个拍什么都很重口味的导演。2012年离世的他,生前不仅留下一系列粉色电影,同时还有那种力道十足的政治批判意味很强的作品。2008年所拍的那部《联合赤军--通往浅间山庄之路》,讲述的是上世纪七十年代联合赤军的历史。人类以“正义”、“纯洁思想”的名义对自己的战友面对面施以残杀,那种思想到行为的暴力,任何人看了相信都会不寒而栗。联合赤军,对于若松孝二这一代日本人来说,是一个需要时间消化的历史名词,以影像方式予以再现,大概是想给后来的日本人留下一个反思的精神样本。

    而他的《芋虫》,是一部结结实实的反战影片,这一点你只要看他如何塑造从战场回来的“战神”就知道。“战神”参加了侵华战争,但归来时已经成了没有四肢的“肉块”。他虚弱、骄蛮、自私而又刚愎自用,面部还带着大片的烧伤痕迹。说老实话,要看这部电影,同样需要对感官视觉做一些自我挑战。若松孝二毫不掩饰亲人第一眼看到这位所谓的“战神”形象时的恐惧与惊愕,同时也一再展示出这位虽然胸前挂着奖章,身形与心灵已经完全扭曲的男人,给亲人带来的精神摧残。什么是“战神”?在这部片子中,就等于肉块+奖章。应该说,日本那些拍出反战影片的导演,再怎么勇敢,也还没有对那场战争讽喻与否定到这个程度。而加重这个砝码的,还有在“战神”旁边需要时时侍候他的妻子。

    在当时的环境下,“战神”怎么丑陋,也是为国参战付出的代价,作为妻子,必须“善待”、“服从”。服从还包括,满足他无节制的性需求。作为妻子的愤懑、委屈、隐忍与爆发,都由饰演妻子的寺岛忍演绎得淋漓尽致。寺岛忍就是凭借此片,获得的2010年柏林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这也是我最喜欢的日本新一代女演员之一。在我看来,寺岛忍结合了日本女性的古典美,同时又显现出强烈的现代自我意识。初看她那张脸,会觉得一脸传统日本女人的贤淑,但常常,又显出一份狠狠的爆发力。在这部戏里,她的表情里还经常呈现出一种微妙的多义。比如她经常气昂昂地唱着那些战时的励志歌,但对自己境遇的心酸与嘲讽,又常在此一并流露出来。

    片中同时还穿插了纪实性的战争影像,包括印缅作战、美国登陆冲绳岛。所有这些都在预示,日军节节惨败的衰势,但日本的战时播报,却永远传递着日本人的“好”消息。妻子也总是满脸笑意地对丈夫转达,但表情又暗含着决然的不信。无疑,在“战神”妻子身上,传达了若松孝二对当年那场战争的态度。几年前看这张碟,后面恰好还附了银熊奖颁奖场面,寺岛忍并没有出席,但她提前写好的获奖感言,由导演若松孝二替她念出,里面有一句是:我希望战争从这个世界消失,互相残杀是不解决问题的。

    若松孝二这部片子,仅用12天时间拍成,可见影片优劣与制作时间并不一定成正比。更重要的是,若松的反战态度如此鲜明而直接,这放在同样反战的日本导演中也属异数。这不是在否定前面说的几位,而是说属于日本式的表达,通常会迂回婉转一些。

    山田洋次:开掘情感的涓涓细流

    要想说清这一点,就得说到今年同样有作品入围柏林电影节的山田洋次。日本电影史家四方田犬彦曾经指出,外国人眼里的日本电影大师或许是黑泽明、沟口健二、小津安二郎,但日本百姓心中的名字则是“阿锦、阿健、阿寅”。前两位指演员中村锦之助、高仓健,最后一位则是电影中的角色,也就是寅次郎。寅次郎系列陪伴了日本观众很多年,可以说,他的故事是日本社会状态最真实的折射。由山田洋次开掘出的人类情感的涓涓细流,最能流淌进观众心灵深处,所以他的影片屡次能够受到柏林电影节青睐,并非意外。坊间一时还找不到《小小的家》,我在盲打误撞的寻找中,看了他前几年所拍的《母亲》,正好接续我上面所说的话题。《母亲》的故事原型是和黑泽明合作多年的野上照代,电影的背景正好是二战期间,片中的父亲因为反战与民主思想而被关押,吉永小百合饰演的母亲必须抚养自己的孩子度过艰难岁月。

    这题材被山田洋次处理起来,照旧是温情一路。加上山田洋次与生俱来的喜剧天分,整部电影大部分时段还带着些许轻松明快。真正的悲情起来时,已到了尾声,父亲在监狱里早已逝世,年迈的母亲已到离终。对着女儿她只说了一句话:我不愿意在另一个世界与他(指丈夫)相逢。这短短的台词惹出长大成人的女儿一腔眼泪,父亲的画外音随之起来,开始宛如母亲含辛茹苦一生的素描,到中间突然加重了语气:“到底是谁,将你的身体摧残到那样的程度?到底是谁,加给我们这样的痛苦……”一串对空发问般的无主句质询过后又转成:“你给了现在脆弱的我,生存的力量”。抗争与控诉,终于化成困境中的承受。而这承受之中,又无处不体现出亲人邻里之间的温馨关爱。这可以说是山田洋次的表达法,也可以说是日本导演面对这个特定题材非常日本式的表达。

    即使被认为是对战争表现了诚实态度的今井正,熊井启同样认为他有很多东西没有明确说出来。但是熊井启又说:“如果不能理解今井没有明确说出来的那些部分,也就不可能理解他的整个作品。”

    我也是在这个意义上认为,若松孝二《芋虫》式的直接,其实已不那么“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