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原始网址 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110421/07469727828.shtml 在 2023-05-25 21:38:49 的快照。

360搜索与该网页作者无关,不对其内容负责。

专访最佳女配角邵音音:我们对得起刘德华 _滚动新闻_新浪财经_新浪网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专访最佳女配角邵音音:我们对得起刘德华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4月21日 07:46  时代周报

本报记者 谢培 发自香港

《打擂台》获得四项大奖的当晚,监制林家栋包下了九龙尖沙咀赫德道的一家酒吧,请剧组成员和影坛好友一道庆贺,到的人很多,欢笑声不断。邵音音在金像奖上吃了一天的西点,再看着酒吧里的小面包和小饼干,总觉得饿,呆了半个小时,就回家煮了碗公仔面吃了。

隔日晚,《打擂台》的一票人又到邵音音家聚会。一是为了庆祝她继2008年第27届香港金像奖之后,再次斩获金像奖最佳女配角。二来是因为“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作为香港电影界的老大姐,邵音音的敬业和人缘好是出了名的。上次时代周报策划《香港电影百年》专题,邵音音不辞劳苦一路领着记者进入邵氏采访,送书送碟,讲解历史,所做一切皆为了香港电影。

在百度百科中,邵音音出生于1950年。在维基百科中,她出生于1945年。生于香港,随父亲迁居台湾,在邮轮上游历23个国家后,重回香港。先在夜总会唱歌,将本名倪小雁改为邵音音,后从吴思远的《十三号凶宅》为始以性感形象进入影坛。1978年,邵音音随《官人我要》出席戛纳电影节,因为一裘粉红肚兜透视装而被美联社称作“China Doll”(中国娃娃)而遭台湾封杀,止步影坛,重新登台。后加盟丽的电视,专门在剧中扮演坏女人。2008年,凭借《野?良犬》中的恶婆婆角色斩获金像奖最佳女配角,此次《打擂台》让她第二次获此殊荣。三十年来,她已出演电影、电视剧百部。

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她所说的,更多是香港电影人的团结和勤勉。

在大片前我们很谦卑

时代周报:首先恭喜你获得最佳女配角奖。看到《打擂台》收获最佳男女配角和最佳影片时大家格外激动,这是为香港本土电影获得肯定而兴奋吗?

邵音音:绝对是。和《剑雨》、《狄仁杰》的制作相比我们低了很多层级。我们的本钱就是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其他的东西没有一样可以同人家比。我们希望不管哪个阶层的人都能喜欢这部电影。但喜欢它是一回事,认定它是一个象征性的最佳电影又是一回事。我想这些专业评审也是在很难抉择的情况之下给本土电影一个鼓励,打上一针催化剂。宣布得奖时,我们统统跳起来了,每个人都忘了年纪,忘了身份,忘了自己在什么场合。那种疯狂的景象,你也看到了。

时代周报:宣布获得最佳女配角时你的心情如何?

邵音音:我傻掉了。谁能想到泰迪?罗宾得到最佳男配角奖之后我还能得到最佳女配角奖呢?那些男生狂抱我,我差不多不能呼吸。虽然是我拿奖,可是他们的心情好像是他们拿奖一样。这是因为我们太团结了,谁得奖都好像是自己得奖一样。其实和对待最佳影片奖的态度一样,我对最佳配角奖的态度是水中月镜中花。尤其面对这些大片、大明星、大导演的时候,我们真的很谦卑。

对电影不离不弃的人很多

时代周报:这次《打擂台》收获四座金像,很多人说是金像奖再次鼓励坚守香港本土电影。

邵音音:电影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尤其在以前的香港。当时没有卡拉ok,没有夜总会,没有游戏机、上网,电影就是我们香港人、台湾人最重要的精神粮食。以前家里没有冷气,夏天买路边的鱼蛋、鱿鱼、爆米花去看电影,用很少的钱就买到精神上的快乐。所以电影在那个时候非常重要。现在物质的东西越来越多,科技越来越进步,很多人已经忘记了看电影,人们宁可去买衣服、去兰桂坊喝酒都不愿意去看电影。

我觉得很可惜。电影这种跟着我们成长、影响我们精神的文化,应该一直存在,不管怎样都应该在我们身边。古装可以将历史文化传承给新一代人,时代片又可以写照很多新生活,可能写你,可能写我,也可能写一些与我们擦肩而过不认识的人物。

电影不需要坚守,它是很重要的一个文化工业。

时代周报:但坚守香港本土电影的口号喊了很多年。

邵音音: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时候,很多独立制片出现,香港开始有了明星制度,几乎垄断了整个市场,只有几个人在赚钱,其他人都没有工作。我在香港的感觉是,不管时代怎么样过渡、怎样改变,做电影就有饭吃的人只有几个,爱电影对电影不离不弃的人很多,所以大家的生活并不是那么好,不是只有现在,很长的时间内,很多电影人都是这样活着的。

时代周报:包括此次《打擂台》中的梁小龙、陈观泰、陈惠敏这些曾经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风靡一时的明星。

邵音音:内地人知道梁小龙是因为《霍元甲》中的陈真。他在内地红了,当时台湾新闻局将他列入黑名单,从此他就不能拍电视、不能拍电影,只有跑去经商。梁家辉也一样,拍了《垂帘听政》拿了金像奖,拍了《火烧圆明园》后进入了台湾黑名单,没有工作,只能去摆地摊卖首饰,所以香港流传一句话“得了影帝就没戏拍”。传媒不说,大家就不了解电影人背后的辛酸。

时代周报:林家栋在发表感言的时候就特别提到“谢谢刘德华相信我们”。

邵音音:刘德华他一个人付了所有的投资。他一直很疼爱林家栋,知道家栋想尝试做监制,就全权信任林家栋,也信任他拿来的《打擂台》的本子。

时代周报:为什么林家栋选择了《打擂台》?

邵音音:两位导演(郭子健、郑思杰)都不想拍太商业的电影,创作的时候正值金融海啸,香港人都很低潮。他们想起六七十年代的香港。当时人们大多没钱,但都能够坚守一种情、一种旧式的互相关爱,然后渡过难关。所以他们想用怀旧的手法拍一部现代的功夫片。拍得很好,不过林家栋那时不舍得用钱去宣传,大家不去电影院根本不知道有这个片子,也见不到海报,是口碑相传才让票房收回成本的。其实很多香港人不喜欢看这种电影,因为没有星,没有偶像。

无奈也要活下去

时代周报:《打擂台》里有复古、有青春,有笑,也有泪。

邵音音:它包含了很多香港人生活上的无奈,但是无奈也要活下去。

时代周报:这是《打擂台》希望描写的香港人精神吗?

邵音音:包括这次日本海啸中的日本人,生活中不都充满了无奈吗?难道他们觉得活着比死掉的那些人好吗?不见得。这种痛在无奈的人身上才能够感受到,然后还要在那种无奈的环境下坚强地生活下去。这靠的是人跟人之间的关怀互助,而不是物质。

时代周报:有哪些戏里戏外的人与人之间的细节感动了你呢?

邵音音:太极罗宾昏迷了以后,已经没有人来学功夫了,但两个徒弟(梁小龙、陈观泰)不舍不弃地照顾了他三十年,武馆开不下去改了茶楼,梁小龙从武师变成厨师,做的点心很难吃,但是街坊不怪它难吃,甚至因为难吃而来吃,帮助他们维持生计,这是戏里面让我感动的互助。梁小龙、陈观泰年纪都大了,但是还是亲身上场拍打戏,拍的时候已经受伤,把东西一拆又重新开拍,之后一个左脚一个右脚都架起了拐杖。你看他们在戏中一瘸一拐的,那不是演的,是真的很痛。

时代周报:很多评论说《打擂台》最大的优点是表演好。

邵音音:是。刘德华给一个机会让我们去拍这种香港人自立、不怕苦的精神,团结、互动的精神,我们难道不需要用我们的演技把它演好吗?我们团队在最基本的工资保证下,为自己的生命画上美丽的一夜。我们都努力了,所以也感动了评审,也对得起刘德华。

时代周报:大家这么卖力除了要对得起刘德华,还有什么原因吗?

邵音音:我们这些人真正地拿着心去演出,拿我们曾经走过的那些情怀去演出,是希望能够在心灵上打动年轻的那些观众,让他们知道,这样子也是可以活下去的。不要为了少了一点钱,就失掉了曾经拥有的美好,然后就埋怨、责怪别人。不反省自己,不改变自己,不付出对社会的爱,那么整个社会不就成了一个只有毒气存在的地方吗?

实习生王姝对本文亦有贡献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