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查询的关键词是:阳东民间文化 
下面是原始网址 http://www.yangdong.gov.cn/culture/show.asp?id=45 在 2016-09-16 09:13:50 的快照。

360搜索与该网页作者无关,不对其内容负责。

阳东政府信息网
文化阳东
 
 
阳东民间文化

2009-07-08

    阳东民间文化历史悠久,主要有民歌、讲故事(古仔)、猜谜语(打令)、舞龙、舞狮子、曲艺等。改革开放后,阳东民间文化注入新的内容、新的表现形式,如创作山歌剧、阳江白榄等。90年代,在街边出现摆音响演出民歌、曲艺,称“马路卡拉OK”是新兴起的民间文化。
    一、 民 歌
    阳东民歌活动很早流行,种类有山歌、牛歌、花笺调、儿歌、禾楼歌、堂梅歌、渔歌等。表现形式有独唱、对唱、山歌剧,内容多以男女爱情、名人轶事、反封建礼教、反对侵略、劝训守法等为主。其中禾楼歌侧重盼风调雨顺、祈丰收;堂梅歌是结婚仪式上新郎坐堂(打堂梅)时,设置“堂梅十友”(主宰人物“水淀鸠”),与外围观众进行斗歌;渔歌是沿海一带渔民流行的山歌,有渔民生活和语言的特点。新中国成立前,东平渔民有斗歌抢亲习俗,新中国成立后废除,但渔歌曲调仍保留。民歌有口头和文字创作两种,前者随口唱出,称“急才”,后者是经文人加工过的,或者是文人直接写出来的。
    阳东很早有人创作民歌。据《阳江县志》(2000年版)记载,民国12年(1923年),阳江雅韶廿六乡发生一次贼劫,枪杀村民100多人,掳去男女200多人。欧村谭听之写了11首民歌,反映军阀统治时期兵匪一家、民不聊生的惨状。如:“这场被劫人何众,唯有平岚数最多”,“掳去鸥村半百人,就中惨杀不堪闻”等。新中国成立后,流行歌颂共产党、歌颂新生活的有《解放歌》、《人民幸福赖党恩》;也有一些上了年纪的人,唱《梁山伯与祝英台》、《秦香莲》、《珍珍姐》、《周嫂返嫁》等传统民歌。
    改革开放后,东城、北惯、合山、东平、大沟、雅韶、大八等镇新开辟和保持了原有的民歌专栏。山歌擂台活动较为活跃的有北惯、东平、东城、雅韶等镇,并成立了民歌组、山歌协会,定期进行活动或比赛。县文化馆、镇文化站配合县各时期的工作,举办民歌榜。北惯镇农民林宗均,集山歌创作、演唱、刻印于一身,他唱山歌50年,创作山歌200多首,50年代创作的《歌唱台村何秀琼》,唱了催人泪下。林宗均被群众誉为“山歌王”。
    二、讲故事
    阳东群众喜欢讲故事、听故事和创作故事,称讲故事为“讲古仔”。70年代前,讲故事的内容多为古典名著,或武侠小说。如《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岳飞》、《方世玉打擂台》等,也有讲革命英雄人物故事的。农村的树头、地堂(晒场)、记工分室,是讲、听故事的场所。田畔镇的邓公修讲古仔生动、风趣,远近闻名。
    80年代后,广播、电影、电视等文化娱乐业兴起,在公众场所讲故事的人渐少。
    三、猜谜语
    阳东民间把猜谜语称作“打令”,农民在干农活小憩时,互问互猜,也有群众在家庭中,长者问幼者,开发小孩的智力。机关单位、村镇、学校在“五一”、“国庆”、“元旦”、“春节”等节日期间,把猜谜语作为游园活动的一个项目。如儿童谜语:“一粒谷,装满屋”,谜底是“火”;“一兜树仔婆婆娑 ,一合合回无几多”,谜底是“伞”。还有字谜,如:“十八子”,谜底是“李”;“禁止通行”,谜底是“赵”;“牛角上边来一刀”,谜底是 “解”。
    四、舞狮、舞龙
    舞狮、舞龙,历史悠久,是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文化。春节期间,舞龙狮队穿村挨户拜年(拜门),还在村边空地作专场表演,耍拳术及舞棍、刀、枪、剑、戟、盾牌等。90年代后,舞狮大多挨家挨户拜年,不作专场表演,舞龙队也不多见。还有舞鲤鱼拜年的,在各家门口边舞边念:“鲤鱼来,鲤鱼来,新年大发财”等吉利话。
 
     
Copyright@ 200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阳江市阳东区人民政府  来稿信箱:yd6619488@163.com
制作维护:阳江市阳东区电子政务建设管理办公室 网站备案号: 1658粤ICP备04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