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查询的关键词是:徽派文化 
下面是原始网址 http://www.ah.gov.cn/UserData/SortHtml/1/8768811844.html 在 2019-12-12 09:34:23 的快照。

360搜索与该网页作者无关,不对其内容负责。

徽派文化--安徽省人民政府网
    徽商,是指以乡族关系为纽带所结成的徽州商人群体,又称新安商人。徽州人经商的历史非常悠久,早在东晋时期就有新安商人活动的记载,此后代有发展,弦歌不绝。明朝成化、弘治年间,徽州商人的经济实力逐渐增强,规模日益庞大,形成徽州商帮,其商业资本之巨,从商人数之众、活动区域之广、经营行业之多、经营能力之强,都是其他商帮所无法匹敌的,其强盛势头一直持续到清朝中叶,引领中国商业发展潮流300余年,对当时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道光之后,徽商逐渐趋于衰落,虽然还有为数甚多的徽商奔波于全国各地,但...[详细]
    徽派雕刻最为著名的是砖雕、石雕、木雕。明清之际是徽州雕刻艺术发展史上的黄金时代。徽州众多的雕刻能手活跃于明清艺林,以他们的勤劳和智慧,举凡于金石、碑刻、版画、墨模、琢砚、嵌漆、竹刻、乃至建筑雕饰,无不给后人留下珍贵的艺术瑰宝。尤其是石雕、木雕、砖雕这三朵奇葩显得更加粲然夺目。石、木、砖雕主要用作建筑装饰。其范围之广,几遍徽州旧辖歙、休、黟、绩、祁、婺六邑,其时间之久,由明入清直至民国,长达三、四百年。徽州各地的民居住宅,祠堂、庙宇、牌坊、亭、塔、桥、墓等建筑上的许多构件和局部,都饰以精美的石、木...[详细]
    历史上,徽州曾是中国戏曲艺术的一个重要流传地。由于毗邻浙江,受地缘关系影响,早在明代前期,形成于温州的南戏就开始在徽州流传,并出现了一些戏曲作家,如程添庆、毕尚重等。到了明代中叶,南戏四大声腔即余姚腔、海盐腔、弋阳腔、昆山腔相继流传到包括徽州在内的皖南地区,所孕育出的“徽州腔”与形成于池州的青阳腔并称为“徽池雅调”,为天下所“时尚”。此时的徽州还形成了喜好“搭台唱戏”的习俗,看戏、赏戏成为当时徽州人一个重要的生活内容和流行的娱乐方式。到了清代,徽州的戏曲演出活动更为普遍,直到今天,黄山地区还保存...[详细]
    徽菜为全国八大菜系之一,起源于歙县,绩溪的徽帮厨师将它发扬光大。据《歙县志》记载,宋代以来,徽菜在徽州府(今歙县)已成雏形。南宋以来,随着徽商势力的崛起和向外拓展,徽菜日渐名声远扬;明清两代,长江中下游的城镇大都设有徽菜馆。徽州人把徽菜作为一种经营,大规模有组织地向外输出。 徽菜素以重油、重色、重火功,色香味形俱全而盛行于世。徽菜在烹调方法上擅长烧、炖、蒸。烧菜讲究软糯可口,味美隽永;炖菜讲究汤醇味鲜,熟透酥嫩;蒸菜着重原汁原味,爽口宜人。 徽菜能够成为一种区域性菜系,它的风格特征与其它菜系不同...[详细]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徽州建筑不仅是一首首优美的音乐,还是一幅幅迷人的风情画。中国传统社会后期,随着徽商的崛起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徽州村落、祠庙、水口园林和宅居建筑也有了令人瞩目的发展,并随着徽商走出徽州本土,影响了很多地方的建筑风格,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建筑流派。徽州建筑在其形成过程中受到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观念的影响,显示出较鲜明的区域特征,从布局到色彩都给人一种较为统一的格调和风貌。既具有形体组合的和谐美与韵律美,同时又是深厚的徽州文化的载体。[详细]
  • 徽派版画雕刻是明代中叶兴起于徽州的一个版画流派,是徽籍画家、刻工通力合作的艺术结晶。它以白描手法造型,富丽精工,典雅静穆,抒情气息浓厚。明代徽籍著名画家丁云鹏、吴廷羽、郑重、雪庄等,都曾为版刻绘画。徽派版画的刻工,往往也是画家,深谙绘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