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搜索与该网页作者无关,不对其内容负责。
燕山 中国华北地区重要山脉,战略要地。西起洋河,东至山海关,北接坝上高原,西南以桑干河与太行山相隔。东西长约420千米,南北最宽处近200千米,海拔600~1
500米,主峰雾灵山,海拔2116米。
燕山山脉,山势陡峭。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北缓南陡,沟谷狭窄,地表破碎,雨裂冲沟众多。以潮河为界分为东、西两段。东段多低山丘陵,海拔一般
1000米以下,植被茂盛,灌木、杂草丛生,森林面积广阔。西段为中低山地,一般海拔1000米以上,植被稀疏,间有灌丛和草地。山脉间有承德、怀柔、延庆、宣化等盆地。水系发达,河流广布,主要有洋河、潮白河和滦河等。蓄水量超过20亿立方米的大型水库有密云、官厅、潘家口3座。属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5~15℃,1月平均气温-3~-12℃,7月平均气温约22℃。年平均降水量400~700毫米。沿山脊筑有长城,形势险要。喜峰口、古北口、黄花城、居庸关、东方口、独石口、张家口是燕山长城重要关隘,自古以来是由燕山以北进入华北平原的重要孔道。今有北京-承德、北京-通辽、北京-包头铁路和公路通过。
燕山山脉是华北平原北部的重要屏障,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地区进入华北平原的必经之地。蒙古成吉思汗六至十年(1211~1215),成吉思汗三次围攻金中都(今北京),主力都是翻越燕山山脉,以丰利(今张北县西)、宣德(今宣化)、居庸关和古北口、擅州(今密云)、顺州(今顺义)为主要进攻路线。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4纵队与冀东人民一道,依靠燕山山脉的复杂地形,开展游击战争,并以雾灵山地区为中心,创建了冀东抗日根据地。(郭玉良 《中国军事百科全书·军事地理测绘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