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原始网址 http://www.cusdn.org.cn/news_detail.php?id=238442 在 2017-04-25 16:43:34 的快照。

360搜索与该网页作者无关,不对其内容负责。

中国城市低碳经济网_时政要闻 > 国内要闻
用户名: 密码: 忘记密码
理事会 | 网站会员 | 企业库 | 产品库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English 日本语

{#SiteName#}_{#PageTitle#}
公告:  
时政要闻
国内要闻
国外要闻
NGO动态
 
推荐新闻
推荐项目
名牌企业
  您现在的位置:中国城市低碳经济网 > 时政要闻 > 国内要闻 www.cusdn.org.cn
全国掀起城镇化热潮 新型城镇化重视生态
中国城市低碳经济网   2013-01-05 作者:陈关升 来源:中国城市低碳经济网 文字大小:[][][]

中科院王如松院士:新型城镇化生态要优先

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和公园绿化并不是城市生态建设的全部

城市的净化、绿化、美化,需要完整的生态基础设施的支撑,包括“肾”、“肺”、“皮”、“口”、“脉络”

中国城市低碳经济网讯:刚刚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记者就此采访了著名城市生态专家、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如松院士。

■新型城镇化新在哪里

要做到生态优先、文明发展

  我国的快速城镇化已经持续了30年,当前城镇化进程中存在哪些生态环境方面的问题?

王如松:快速城镇化在显著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如城市生态的多色效应:红色的热岛效应、绿色的水华效应、灰色的灰霾效应、黄色的拥堵效应、白色的采石秃斑效应和杂色的垃圾效应等。一些城镇盲目追求高、快、宽、大、亮等形象工程,沿袭先污染后治理、先规模后效益、先建设后规划和摊大饼式扩张的发展途径,生态服务功能和生态文明建设被严重忽略。

如何理解“将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融入城镇化的全过程”?

王如松:李克强副总理曾经指出,城镇化不是简单的城市人口比例增加和面积扩张,而是要在产业支撑、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生活方式等方面实现由“乡”到“城”的转变。新型城镇化的“新”,是指观念更新、体制革新、技术创新和文化复新,是新型工业化、区域城镇化、社会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生态发育过程。“型”指转型,包括产业经济、城市交通、建设用地等方面的转型,环境保护也要从末端治理向“污染防治-清洁生产-生态产业-生态基础设施-生态政区”五同步的生态文明建设转型。

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应该体现在哪些方面?

集约、智能、绿色、低碳,应该贯彻到城镇化的生态文明过程与行动上,首先要改变的是人的观念、体制和行为。

强化城市和区域生态规划,处理好城市建设中眼前和长远、局部和整体、效率与公平、分割与整合的生态关系,强化和完善生态物业管理、生态占用补偿、生态绩效问责、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生态控制性详规等法规政策。

推进产业生态的转型。城镇化的核心是将农民变成产业工人,这需要以城市带农村、工业融农业、公司带农户、生产促生态。要在弄清资源和市场、机会和风险的前提下策划、规划、孵化新兴园区、新兴产业、新型社区和新型城镇,将传统的招商引资模式改变为招贤引智模式。

注重生态基础设施和宜居生态工程建设。比如汽车交通将转向生态交通,以最小的化石能源消耗和物流,实现城市流通功能的便利通达;将耗能建筑变为产能建筑;通过地表软化、屋顶绿化、下沉式绿地等生态工程措施,实现对生态占用的补偿,使建设用地兼有生态用地的功能。

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生态方法和技术包括如下方面:

生态集约,包括生态资源、生产关系和经营方式的集约。特别是土地、水、生物资源的集约规划、集约建设和集约管理。要发展紧凑型城市,推进适度规模的城镇化。城市人口密度要控制在每公顷100人左右。

生态大智,在城市发展中,特别需要将传统技术方法和聪明才智融入规划、建设与管理中。

低碳循环,化石能源的清洁、高效、生态利用,可再生能源合理开发、有机替代,以及资源循环再生等等。

绿韵红脉融合,推进生产高效循环、生活幸福低碳、生态绿色和谐的可持续发展。

■理想的生态城市什么样

生态城市建设应有具体的目标和指标

生态城市一直是我们的理想,您认为理想的新型城镇应该是什么样?

王如松:生态城市是指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去调整生产和消费方式、决策和管理方法,使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充分发挥,居民身心健康和自然生态系统得到充分保护。

近年来,生态城市已成为国内外生态建设的一个热门领域。国际上在规划建设与管理上都开展了很多研究,提出了很多原则和建议。

强调健全的生态服务功能。要求城市非工程开阔地表100%可渗水透绿,屋顶和立面绿化,绿地兼有湿地功能,湿地兼有生态给排水功能,社区内生态服务面积不低于建筑用地面积的3倍。

强调健康的代谢环境。要求安全适宜的衣、食、住、行环境、低的热岛效应和灰霾日数,社区分散式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堆肥、生态用水保障和生态卫生设施齐备。

强调合理布局。要求新区和产业园沿轻轨或大容量快速公交的“主动脉”,呈“糖葫芦串”型布局,小区之间由生态服务用地隔开,生态交通网络覆盖人口超过城市人口的80%;要求生产、居住、商政和生态服务用地混合布局,1/3以上市民能就近上班。

强调低能耗、低废弃、高效率。有条件的城市建筑空调和供热的能源80%靠地热、太阳能、生物质能、工业余热等可再生能源;80%以上生活垃圾能在家庭和社区尺度减量化和资源化。居民高峰期出行90%以上是公交、自行车或步行。此外,城市要有鲜明的自然和人文生态标识、社区和睦,治安良好等。

■实践中需解决哪些问题

要全面理解基础设施的内涵

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我们还存在哪些困难?

王如松:要将生态文明理念贯穿城镇化全过程,我们面临诸多困难。比如,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生态规划的法律基础还不完善;政绩考核缺乏可持续性,生态激励机制不健全;城市主要官员调动频繁,规划、政策缺乏连续性;生态资产缺乏统筹管理;生态基础设施投入过低,建设不足;信息反馈和生态补偿机制匮缺;生态建设人才奇缺,培训机制不健全;生态科技投入不足,技术含量不高等。

记者:在实践中,如何避免以往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突出问题?

王如松:生态基础设施的疲软和缺失也是当今城市建设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和公园绿化并不是城市生态建设的全部。城市的净化、绿化、美化,需要完整的生态基础设施的支撑,包括“肾”(城市河流、湖泊、池塘、沼泽等的净化与活化);“肺”(城市自然植被、园林植被、城市林业、城市农业及道路的绿化与美化);“皮”(城市地表、建筑物、构筑物表面及道路等工程用地表面的软化与活化);“口”(污染物排放口及其周边影响范围、缓冲区和处置设施还原净化功能的完善);“脉络”(山形水系、风水、生态廊道及交通动脉的通达与活络)在内的生态要素的有机整合,才能为城市的生产、生活提供必要的生态系统服务。

城镇化过程中,要注意土地的集约与高效。土地的使用要由数量拓展转向功能拓展,在保障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农民权益的前提下提供足量的城镇建设用地。

土地有四大功能:一是生物质的生产功能;二是城乡环境的调节、净化、循环、缓冲等生态服务功能;三是维持农民的基本生计功能服务;四是支撑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的空间需求。当今城市的土地管理只重数量不重质量,土地监审功能缺失。建议孵化土地生态资产监审企业,每年对用地单位的土地功能进行监测、监管和审计。(人民日报)

全国掀起城镇化热潮 浙江拟试点27镇撤镇设市

记者近日获悉,浙江省发改委主任孙景淼在2012年12月25日举办的“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开展撤镇设市的制度和路径研究”。随后,在第二天该省举办的“小城市培育试点工作现场推进会”上传来消息,浙江初步考虑建立小城市试点镇用地指标单列制度,争取国家在浙江率先开展撤镇设市试点,将条件具备的镇升格为小城市。

“撤镇设市”目前只是一个设想,还需要具体的调研、论证,并向浙江省委省政府和国务院上报。而实际上,这27个试点“中心镇”已经在财权、事权、人事权以及用地等方面得到了“扩权”,这也符合了国家力推的城镇化道路。

城镇化遭遇缺水难题 中国须寻找水问题解决之道

随着厦门、大连、宁波等地抗议PX等重化工项目的事件越来越多,中国不仅进入了环境危机的多发期,也进入了人们生存代价急剧提升的时期,任何一个小危机都可能演变为大事件。

过去三十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实际上是在消耗大量环境成本的基础上换来的,各地抗议事件的不断,实际上反映出这种发展模式难以为继。

中国仍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之中,环境危机还将持续,尤其是随着城镇人口的聚集、工业的扩张,供水与水处理压力将越来越大,水污染以及城镇缺水问题,已经成为未来中国发展的一个瓶颈。

由缺水带来的将是更多的蓄水、调水工程,但是这样耗费大量成本所做的只是缺水问题的转嫁,而非有效治理,再说其引发的生态影响到底多大还存在争议。缺水引发大规模地下水超采,这又导致地下形成漏斗区,也是近年来地质沉降事故频现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成扩大内需新增长点

2012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强调了在扩大内需、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等方面的重要性,而围绕经济工作会议的主题投资机会也逐渐显现。市场人士指出,会议提出的增加公共投资、货币政策提出扩大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把城镇化单独作为重要任务等,长短期均构成利好因素。如果政策如实推进,2013年经济可更趋乐观。而中信建投去年12月26日发布的2013年投资策略报告也指出,2013年中国将进入新一轮政治周期的起始阶段,政策推进预期、新型城镇化、收入分配改革、宽带中国以及智慧城市等相关的主题投资机会等,对经济深层次影响仍将持续。

扩大内需 寻找消费增长点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力度,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同时,强调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培育一批拉动力强的消费增长点,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在投资方面,会议指出,增加并引导民间投资,同时在不会造成重复建设基础设施领域,加大公共投资力度。

市场人士指出,在拉动国民经济的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中,中国的投资与出口总是“跑得太快”。随着国际经济危机进入深层次调整期,外需持续疲软,投资亟待消化,扩大内需成为经济未来新增长点。数据显示,2011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1226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7 .1%。让内需成为增长的引擎,已成为共识。

以新型城市化破解 “三农”发展难题

我国的城市化发展道路,正在从初级形态的人口转移型城市化向高级形态的结构转换型城市化转变。要以新型城市化为重要抓手,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机制转型,求解“三农”发展难题。

党的十八大围绕城乡发展一体化问题,从两个方面进行论述;一是在“四化”即信息化、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总体部署基础上,指出推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和同步发展;二是围绕解决“三农”即农业、农村、农民发展难题,指出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前一论述针对的是城乡差距,后一论述则强调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格局。结合两个方面看,就是必须直面城乡二元结构现实,把城乡发展一体化作为解决“三农”发展难题的根本途径。

[中国城市低碳经济网编辑:陈关升]

返回
分享到: 更多
相关新闻
 
·环境保护部牵头“打好蓝天保卫战”
·发的发的是防守打法
·全国人大常委会将制定土壤污染防治法
·2017年第一季度空气质量专项督查
·女性不孕不育主要有几种检查方法?
最新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表情图标
验 证 码
关于我们 隐私权政策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合作咨询 欢迎投稿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友情链接 意见反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7-2010  中国城市低碳经济网    京ICP备15050381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1073号
上级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主管单位: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     主办单位: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研究咨询部
联系电话:010-88407677    图文传真:010-88407983     电子信箱:culce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