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查询的关键词是:张奚若 

360搜索与该网页作者无关,不对其内容负责。

清华大学法学院

 

 

张奚若

张奚若(1889-1973),字熙若,自号耘,陕西大荔县朝邑镇人。早年加入同盟会,参加辛亥革命。后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习,1917年获得学士学位,1919年获政治学硕士学位。回国历任北京国际出版品交换局局长、大学院(教育部)高等教育处处长,中央大学、清华大学和西南联大教授暨联大、清华政治学系主任,讲授《西洋政治思想》、《柏拉图政治哲学》、《卢梭政治哲学》、《当代政治思想问题》等课程。

作为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张奚若关心国运、痛恨腐败、独裁,积极地参政议政。1936年他在《独立评论》上发表文章痛斥态度暧昧、有挟寇自重嫌疑的地方当局,以致《独立评论》受到立即停刊的处分;在抗战时期,他是当时国民参政会中蒋介石最怕起立质询的四个人之一(其他三人是钱端升、罗隆基和周炳琳);在重庆谈判时期,他与钱端升、朱自清、吴之椿、闻一多等联大十位教授联名致电蒋介石和毛泽东,要求停止内战、实现国内和平;1946年,他发表“废止一党专政,取消个人独裁”为主题的演讲,引起巨大反响;1948年,他与朱自清、吴晗等签名支持拒购美援平价面粉,退还配购证的声明,积极地参与“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运动。

解放后,张奚若历任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常委、华北人民政府高等教育委员会副主席,第一、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二、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会长等职务。在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名提议者。在整风运动中,他提出了“好大喜功、急功近利,鄙视既往、迷信将来”的著名十六字诤言,表现了一如既往刚正不阿的风骨。

张奚若发表过《社约论考》、《主权论》、《法国人权宣言的来源问题》、《卢梭与人权》、《自然法则之演进》、《全盘西化与中国本位》等论文,并有时评、政论若干。其去世后,著述经整理辑成《张奚若文集》,于1989年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