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查询的关键词是:陈世清   用对称逻辑解悖      
下面是原始网址 http://finance.takungpao.com/mjzl/mjhz/2015-12/3260865.html 在 2020-05-14 07:52:56 的快照。

360搜索与该网页作者无关,不对其内容负责。

陈世清:用对称逻辑解悖(三)_大公财经_大公网

陈世清:用对称逻辑解悖(三)

——用五度空间模式解“鳄鱼困境悖论”

用时间分段法解“鳄鱼困境悖论”

一个鳄鱼偷了一个父亲的儿子,它保证如果这个父亲能猜出它要做什么,它就会将儿子还给父亲。如果这个父亲猜“鳄鱼不会将儿子还给他”,就会成为所谓的“悖论”:如果鳄鱼不还儿子,那么父亲就猜对了,鳄鱼就必须把孩子还给父亲,否则鳄鱼违背了诺言;如果鳄鱼将儿子还给他,那么父亲就猜错了,鳄鱼又违背了诺言。

解悖:鳄鱼“要做什么”是一种心理状态,鳄鱼“把孩子还给父亲”是一种行为,二者在时间上是前后衔接的两个阶段。同样,这个父亲猜“鳄鱼不会将儿子还给他”是鳄鱼心理状态,后来“鳄鱼将儿子还给他”是鳄鱼行为。这个父亲猜“鳄鱼不会将儿子还给他”这种鳄鱼的心理状态和后来“鳄鱼将儿子还给他”这种鳄鱼行为之间同时存在并不矛盾——正是因为这个父亲猜对了鳄鱼的心理“不把儿子还给他”,所以鳄鱼为了履行诺言必须在行动上把儿子还给他。在这里对称逻辑通过限定时间范围,使语言的内容和语言的对象对称。

用条件限制法解“矛盾悖论” 违背形式逻辑“不矛盾律”的“自相矛盾”,不一定是悖论,但成语典故中的“自相矛盾”又确实是一个悖论。解开这个悖论,只要加限制条件即可:我的矛可以刺穿除了我手上的这个盾以外的所有盾,我的盾不会被任何矛刺穿,包括我手上的这根矛。在这里对称逻辑通过限定空间范围,使语言的内容和语言的对象对称。

用相对论解“飞矢不动悖论”

飞矢不动悖论是古希腊数学家芝诺提出,箭在任何瞬间都是不动的,所以箭总是保持静止。芝诺问他的学生:“一支射出的箭是动的还是不动的?”

“那还用说,当然是动的。”

“这支箭在每一个瞬间里都有它的位置吗?”

“有的,老师。”

“在这一瞬间里,它占据的空间和它的体积一样吗?”

“有确定的位置,又占据着和自身体积一样大小的空间。”

“那么,在这一瞬间里,这支箭是动的,还是不动的?”

“不动的,老师。”

“这一瞬间是不动的,那么其他瞬间呢?”

“也是不动的,老师。”

“所以,射出去的箭是不动的?”

解悖:根据相对论,时间与空间是相对的。虽然在每一瞬间箭的空间和体积一样,但是在不同的瞬间箭的位置——空间不一样。由不同的瞬间(时间)组成的时间流和不同的位置(空间)移动组成的空间流,可以证明箭是运动的。“飞矢不动悖论”说明,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时间与空间是统一的。以微观的空间为参照系,箭是不动的;以宏观的空间为参照系,箭是动的。地球上静止的物体,以地球为参照系是静止的,以宇宙空间为参照系是运动的——我们每个人都是坐地日行八百里。“飞矢不动悖论”是由命题指称对象的空间和命题指称对象的时间的不对称,使命题的内容和命题的对象不对称造成的。在这里对称逻辑通过命题指称对象的时间和空间对称,使命题的内容和命题的对象对称。

用主客体对称解“数学悖论”

1874年,德国数学家康托尔创立了集合论,很快渗透到大部分数学分支,成为它们的基础。到19世纪末,全部数学几乎都建立在集合论的基础上。1900年,国际数学家大会上,法国著名数学家庞加莱兴高采烈地宣称:“借助集合论概念,我们可以建造整个数学大厦……我们可以说绝对的严格性已经达到了”。 1903年,一个震惊数学界的消息传出:集合论有漏洞!这就是英国数学家罗素提出的著名的“罗素悖论”。“罗素悖论”使集合论产生危机。“罗素悖论”就是“理发师悖论”:在某个城市中有一位理发师,他的广告词:“本人的理发技艺十分高超,誉满全城。我将为本城所有不给自己刮脸的人刮脸,我也只给这些人刮脸。我对各位表示热诚欢迎!”来找他刮脸的人络绎不绝,自然都是那些不给自己刮脸的人。可是,有一天,这位理发师从镜子里看见自己的胡子长了,他本能地抓起了剃刀,你们看他能不能给他自己刮脸呢?如果他不给自己刮脸,他就属于“不给自己刮脸的人”,他就要给自己刮脸;而如果他给自己刮脸呢?他又属于“给自己刮脸的人”,他就不该给自己刮脸。

解悖:理发师要给“本城所有不给自己刮脸的人刮脸”这个广告语中的对象很明确:就是他可以为之服务并且可以从对方身上盈利的人,所以广告语中“本城所有不给自己刮脸的人”这个集合显然不包括他自己。这个悖论之所以会成为悖论是因为混淆了这个广告语本意所指的对象和这个广告语本意不包括的对象的区别,把这个广告语本意所指的不包括作广告本人的对象集合,抽象化为也包括作广告的人本身。而这种主客体对象的混淆、把这种不包括主体在内的对象的集合错误地认为也包括主体在内,源于建立在形式逻辑基础上的数学集合论没有主客体区分这个概念, 而这又源于传统形式逻辑没有主客体区分,所以很容易把主客体混为一谈造成对象的混淆而陷于悖论。“理发师悖论”、“罗素悖论”、“集合论悖论”是同义语,都是所谓的“数学悖论”。“数学悖论”说明:形式逻辑必须有限度有条件使用,把形式逻辑抽象化无条件使用会陷于悖论。社会领域是主客体统一的领域,经济领域是主客体统一的领域,经济现象是以主客体统一为核心的复杂性现象,把建立在形式逻辑基础上的数学抽象化无条件运用到经济与经济学领域、特别是经济学基础理论只能陷于悖论。计量经济学可以成立,但计量经济学是低层次的经济学,和经济学不能化等号,用计量经济学证明经济学可以数学化是错误的。经济学理论的层次性和运用数学的可能性与必要性是对称的,经济学理论的层次和运用数学的可能性与必要性成反比,这是一条定理。

用对称经济学解“三元悖论”

“三元悖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就开放经济下的政策选择问题提出,其含义是: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汇率的稳定性,资本的完全流动性不能同时实现,最多只能同时实现两个目标,而放弃另外一个目标。

解悖:此“悖论”形成的根本原因是把“汇率稳定”和“汇率固定”画等号。只要把“汇率的稳定性”不是理解成汇率的固定性,而是理解成货币价格和价值的对称,货币价值是“货币实际发行量”和“有效经济总量”的对称,货币价格(汇率)随着货币价值的变动而变动,但变动的比值不变,那么就可以做到汇率的稳定性和汇率的浮动性的统一,汇率的稳定性通过汇率的浮动性表现出来,汇率的浮动性体现了汇率的稳定性,也就可以做到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汇率的稳定性,资本的完全流动性三者同时实现。

解悖的关键是定义“汇率稳定”这个概念,关键的关键是理解货币价值和价格的对称关系、汇率稳定性和汇率浮动性的对称关系、“货币实际发行量”和“有效经济总量”的对称关系。在这里对称逻辑通过使概念的对象和对象对称,实现概念的内涵和概念的对象对称。“汇率稳定”这个概念不是指的汇率形式上的固定,而是指的汇率(货币价格)随着货币价值的变动而变动,但变动的比值不变;也就是说,汇率名义上变了,但实际汇率没变。如果各国采取对本国有利的投机主义货币政策,故意使本国货币贬值或升值,那么在固定汇率制下就有可能使其他国家受损。在这种情况下固定汇率制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就是不兼容的,即使资本完全流动也不可能解决这个矛盾。但如果汇率在随行就市中使汇率和各国投机主义货币政策造成的该国货币币值的变化同步,使货币的价格和价值随机实现一致,各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汇率的稳定性就可以统一,同时也就可以实现资本的完全流动性。以上只是从纯逻辑的角度抽象立论。在现实上,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本来只能是相对的,国际货币体系包括对各国货币政策进行监管的机制;投机性的国际资本流动本来就应该被有效控制。“三元悖论”及其解决说明只有对称经济学才是科学的经济学。

用语言和命题的区别解“上帝能不能造出一块自己也举不起来的石头”悖论

解悖:这里的“能”和上帝“万能”的“能”字面相同、内涵不同,不是同一个概念。“万能的上帝造出来的石头当然自己能够举起来”这里的“能”是客观能力的“能”,属于客观的范畴;“上帝能不能造出一块自己也举不起来的石头?”这里的“能不能”是“会不会”的意思,“能”属于主观愿望的范畴。所以这个悖论是只看命题语言形式、不看命题思维内容,混淆了字面相同、内涵不同的两个概念的结果。只要把这两个概念区别开来,悖论可解。把传统逻辑形式化,就必然导致只看命题语言形式、不看命题思维内容,产生悖论;只有对称逻辑才能区别概念的思维形式与思维内容,从而解悖。从对称逻辑的眼光来看,这个“悖论”纯粹就是语言游戏。

从矛盾辩证法到对称辩证法

从矛盾辩证法到对称辩证法是矛盾悖论发展的必然结果。

悖论之一:矛盾辩证法理论定位的悖论。

矛盾辩证法理论定位的悖论表现在矛盾辩证法同系统论何者为高的悖论。

作为世界观,辩证法当然高于系统论;作为对矛盾的扬弃,系统论当然高于矛盾论。这样,就必然会出现矛盾辩证法和系统论你在我之上,我在你之上的悖论。

悖论之二:矛盾辩证法本质属性的悖论。

“矛盾同一性是绝对的,斗争性是相对的”是个悖论。

矛盾之所以是矛盾,矛盾存在的理由与依据,既在于斗争性。斗争性是矛盾的本质属性。

“统一体”不等于“同一性”,前者是实体,后者是属性。任何矛盾都要以一定的统一体为产生、存在的实体依托,不等于矛盾的同一性是绝对的。矛盾的解决方式是有融合、消解一种,但融合、消解是矛盾解决。矛盾解决了,矛盾也就不存在了。把矛盾不存在或矛盾解决的一种特殊方式说成是矛盾的本质属性,是“矛盾”的悖论。这个悖论说明:“矛盾同一性是绝对的,斗争性是相对的”这个命题不成立。

悖论之三:矛盾辩证法社会功能的悖论。

以前“以阶级斗争为纲”时以矛盾辩证法为理论基础,现在“和谐社会”又以矛盾辩证法为理论基础,不能自圆其说。

矛盾之所以是矛盾,就应该斗争性是绝对的,同一性是相对的。在这个前提下,同一性和斗争性二者各自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既然“矛盾同一性是绝对的,斗争性是相对的”这个命题不成立,那么以“矛盾”为核心范畴的矛盾辩证法就不能作为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础。

悖论之四:矛盾辩证法理论地位的悖论。

宇宙中的所有统一体(包括宇宙本身作为统一体)虽然是相对的,但宇宙的同一性是绝对的。既然同一性是宇宙的本质属性,那么以斗争性为本质属性的矛盾只是宇宙的局部现象,矛盾的普遍性只是相对的。这和矛盾辩证法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理论地位相悖。

“矛盾辩证法的悖论”说明:走出“矛盾辩证法”,既是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也是辩证法自身的发展逻辑。

责任编辑:李耀威 DF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