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查询的关键词是:甘南州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情况 
下面是原始网址 http://www.gsedu.cn/redzt/ganssjytzggzt/gedlsqk/2012/03/25/1332606826462.html 在 2017-12-23 22:17:41 的快照。

360搜索与该网页作者无关,不对其内容负责。

甘南州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情况_甘肃省教育网

甘南州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情况

2012-3-25 阅读: 出处: 甘肃省教育网 作者: 甘肃省教育网

 

一、甘南州基本情况

(一)州情概况。甘南藏族自治州是全国三十个自治州、十个藏族自治州之一,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甘肃省西南部,甘、青、川交界处。全州总面积4.5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少数民族地区总面积的26%,处于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过渡地带,地势西北部高,东南部低。境内海拔11004900,大部分地区在3000以上。全州分三个自然类型区,南部为岷迭山区,山大沟深,气候温和,是全省重要林区之一;东部为丘陵山地,高寒阴湿,农林牧兼营;西北部为广阔的草甸草原,是全省主要牧区。全州辖夏河、玛曲、碌曲、卓尼、迭部、临潭、舟曲七县和合作市,99个乡(镇、街道办)。州内有藏、汉、回、土、蒙等24个民族,总人口69万,其中藏族38.9,占总人口的53.5%,农牧业人口54.56万,占总人口的80.2%。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9876元,年人均大口径财政收入967元,年人均地方财政收入556元,农牧民年均纯收入2689元。

(二)教育基本情况。至2010年底,全州有各级各类学校525所,其中小学461所,普通中学51所,职业高中9所,中专4所。幼儿园16所。在校学生144304名,其中小学89673名、中学50830名、职中1411名、中专2390名。实行藏汉“双语”教学的中小学158所,占全州中小学数的30.66%,“双语”类学生47169名,占全州中小学生总数的24.02%。寄宿制学校达到183所,寄宿学生93185名,其中义务教育阶段校内外寄宿生81913名。全州有教职工9299名,其中专任教师7942名(小学5419名、中学2745名、职中106名、中专322名)。全州小学、初中、高中教师的学历合格率分别为99.17%97.93%77.69%。全州8县市于2010年实现了“两基”目标。2011年将接受国家抽检。

二、贯彻落实甘肃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情况

2011年是实施全州“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的第一年,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教育事业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之年。我州以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国家、省上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教育工作摆在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战略高度,将“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编制成推进全州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方向标、路线图,深化教育改革创新的任务书、项目库,并紧紧围绕“十二五”规划,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狠抓落实,努力创建特色鲜明的教育强州,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由于我州维护稳定工作的严峻形势和工作需要,未能按计划召开全州教育工作会议,也未能制订颁布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或实施意见。

(一)扎实推进“两基”工作,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我州把巩固扩大“两基”成果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把“两基”迎国检作为整体推动民族教育事业跨越式发展的一次难得机遇,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府行为,加大经费投入,使全州义务教育普及程度、办学条件、管理水平和办学规模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极大地改变了落后的教育面貌。

1.健全工作机制。2011年初,州、县市政府相继召开“两基”迎国检动员大会,层层签订了目标责任书,成立了领导小组,建立了迎检工作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制定出台了“两基”迎国检实施方案、贯彻意见、宣传方案等。18月份,州、县市召开了68次汇报会、反馈会、培训会、座谈会、现场推进会和领导小组会议等,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任务,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2.省、州反复督查。3月份以来,省政府督查组对我州“两基”迎国检工作进行了3轮专项督查;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带队对8县市“两基”工作进行了4轮督查;州教育局组织人员深入各县市、乡镇、学校开展了3轮大规模的督查。6月底,国家教育部督导团先后深入夏河、碌曲两县,实地查看了7个乡镇、12所中小学、2所幼儿园,对州、县“两基”工作进行了“预检”。8月上旬,副省长郝远一行,深入舟曲、迭部两县,检查了“两基”迎国检工作进展情况,调研了教育灾后重建项目实施情况。我州根据预检反馈意见和省上领导指示要求,进一步全面安排部署,分解任务,靠实责任,采取有效措施,层层狠抓落实,加快推进迎国检工作进程。

3.阶段推进工作。州政府于728召开全州“两基”迎国检工作县市长座谈会,研究讨论了全省县市长“两基”迎国检培训班提出的未达标指标的解决办法。729,州委、州政府召开了“两基”迎国检工作领导小组全体会议,对成员单位下一步工作做了再强调、再部署。812,在全省“两基”迎国检工作(河东片区)推进会当晚,州教育局、州“两基”迎国检办在临洮县召开座谈会,对全州迎检重点工作的抓落实、赶进度、补漏洞、显效果做了安排。

4.化解缺口资金。对全州2004-2010年地方教育经费投入情况进行了全面核查,核实7年间全州共欠拨教育经费17085万元。按照州政府主要领导在全州“两基”迎国检工作县市长座谈会上的指示,州、县市克服困难,千方百计筹措并拨付教育资金18045万元,在拨清全部缺口资金的基础上,全州共超拨960万元,其中州本级405万元。同时,州、县两级投入共落实迎国检工作经费383万元,为加快推进“两基”迎国检工作进程提供了资金保障和支撑。

5.强化迎检措施。一是各县市多措并举,出台保障措施,加快推进项目建设,狠抓控辍劝返工作,落实扫盲工作任务;各学校利用暑假加班加点,加快推进校园“四项工程”建设进度,组织动员教职工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加大校园环境治理整顿。二是州、县市召开“两基”建档培训会、数据对接会、汇总会,进行业务培训和指导。州、县教育局从领导到全体职工放弃节假日,深入县市、乡镇、学校,摸清底数,查漏补缺,逐一审核各类表、册、卡、簿数据,努力做到材料齐全、逻辑严密、规范准确。三是州、县市通过在新闻媒体开设专栏、建立“两基”QQ群、发送“两基”短信、编发专题简报、制作宣传碑牌等多种方式,营造了政府重视、群众关注、全社会参与的浓厚氛围。

(二)加大教育投入,加快教育项目工程建设进程。

1.加快30所寄宿制学校建设。全州已落实寄宿制学校建设补助资金5898万元,拟建设面积达38628,建设43所学校,比原计划超出13所。现已陆续开工建设学校16所。其中,省级寄宿制建设专项投资2445万元,项目学校36所,建设校舍面积18828。现已开工10所,其余26所正在前期准备阶段。利用援藏资金及其他教育专项资金3453万元,建设面积19800,建设寄宿制学校7所,已开工建设项目6所。

2.进行40所学校校舍改造。今年,省上下达校安工程专项资金1720万元,用于34所学校的校舍改造,建设校舍面积35560;利用其他资金改造危房校舍的学校8所,建设校舍面积20925。超出计划2所。目前,34所校安工程项目学校已开工20所,其余14所正在前期准备阶段。利用援藏资金和其他项目改造建设的8所项目学校中,已开工建设5所。

3.新建、改扩建60所农牧村幼儿园、学前班。一是省级奖励资金改造建设的8所乡镇幼儿园,总投资540万元(省级以奖代补资金400 万元,县市配套140万元)。项目纳入今年民生实事中。目前,除1所幼儿园正在进行前期准备工作外,其余7所均开工建设。二是由省教育厅奖励资金补助建设的玛曲县“双语”幼儿园(省教育厅补助100万元,玛曲县配套147万元),建设规模3309.68,于425开工建设,已完成主体框架工程,11月底有望竣工并交付使用。三是舟曲“8.8泥石流灾后重建的峰迭新区幼儿园已完成基础工程。四是由各县市自筹资金建设了50所幼儿园和学前班(点)。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富裕校舍,改建了25个学前班,现已具备招生办园条件;扩建了14所乡村幼儿园,其中8所已完工;另外11个项目均已完成前期准备并陆续开工。

截至目前,今年计划建设的60所幼儿园,已完成建设33所,占55%;在建15所,占25%;完成前期准备12所,占20%

4.舟曲“8.8泥石流建设项目。舟曲县“8.8泥石流灾后重建规划项目学校6所,总投资22142万元,新建校舍面积97150。城关一小规划投资2000万元(其中配备教学仪器102万元),新建校舍面积11200。该项目由省教育厅代建,已开工建设。城关二小规划投资2500万元(其中配备教学、生活设施270万元),新建校舍面积14000。该项目由省教育厅代建,已开工建设。电大工作站规划投资500万元,新建校舍面积2000。该项目由舟曲县委党校代建,已开工建设。舟曲峰迭新区小学规划投资2332万元(其中配备教学、生活设施154万元),新建校舍面积12800。该项目由省教育厅代建,已开工建设。舟曲峰迭新区幼儿园规划投资1200万元(其中配备教学、生活设施622万元),新建校舍面积3150。该项目由省教育厅代建,已开工建设。秦王川舟曲寄宿制高中规划投资13610万元(其中配备教学、生活设施2300万元),新建校舍面积54000。该项目由兰州市代建。

5.D级危房拆除情况.2008年底,我州危房校舍252758,其中:B58526C121515D72717。截至2011831,所有D级危房和C极危房已全部消除,剩余B级危房1692

6.完成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加大了对甘南州特殊教育学校建设的监督检查,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加快了建设进度,目前,学校教学楼和宿舍楼已竣工通过工程验收,学校相关辅助设施和设备陆续到位。同时,完成了全州残疾儿童的摸底登记工作,为秋季招生工作打下了基础。

(三)落实各项教育经费,扎实开展各类助学工作。

认真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严格执行“两免一补”政策;分解了2010年秋季学期中职学校国家助学金204万元;2011年中职学校国家助学金357万元;落实2010年秋季学期中职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专项补助资金87万元,共计648万元;协调下达了2011年春季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国家助学金272万元,共有3620人享受1500/年的补助;积极开展生源地助学贷款工作,衔接落实了中国钢研集团资助我州高中贫困学生和高考学生利群阳光助学资金;受理校方责任保险学生意外伤害事故34起,理赔29起,赔款达202104元,结案率94.44%,维护了在校学生的权益。

(四)完成学校布局结构调整任务,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1.完成学校布局调整三年总任务。按照《甘南州学校布局结构调整规划(2009-2011)》中的“四个集中”原则,结合实施新一轮寄校建设工程,用三年时间完成新一轮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全州各级各类学校由调整前的695所减少到512所。

2.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建成甘南州教育城域网,有171所中小学校接入互联网。全州98%的学校基本实现了“三种模式”(计算机教室、卫星教学收视点和教学光盘播放点)的覆盖,教育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使农村牧区中小学生享受到信息化教学环境和优质教育资源。

3.推进“双语”教育资源开发。与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合作研发编写和出版了藏族地区幼儿园藏汉双语教材,并在州内幼儿园试用。组织一线骨干教师编译了9门初中课程的双语教辅资料,并全部投入使用。

(五)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推进中专学校改革。

1.探索综合高中发展模式。争取为合作一中和合作藏中安排实施了援藏资金项目,支持合作一中和合作藏中创建省级示范性高中和全省示范性寄宿制学校。安排合作一中建设投资810万元(其中援藏资金700万元),面积4500的宿舍楼,目前在进行前期准备。安排合作藏中建设投资864万元(其中自筹171万元),面积4800的教学楼,正在进行前期准备;投资889万元(其中援藏资金700万元),建设5126的宿舍楼,已完成主体工程。这些硬件设施建成投入使用后,可较大幅度地增加学校容量,办学条件也将得到相应改善。

2.推进高中新课程改革。围绕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在课程目标、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六个方面的新变化,制订实施方案,完善制度细则。进一步加大督促指导,对15所完全中学和高级中学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进行了全覆盖式跟进调研。多层次组织开展高中校长和教师的新课改培训和远程学习,确保所有担任新课改教学任务的高中教师都能基本适应新课程的要求。

3.启动标准化职业学校建设。完成了整合组建甘南州职业技术学院的评估、规划、征地等前期工作,配合省教育厅完成了整合建设考察评估工作,与合作市有关部门衔接了整合建设用地,上报了《甘南州综合职业技术学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初稿),并积极争取申报“甘南州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六)落实教师和校长培训,壮大骨干师资力量。

积极争取编制,为州直三所中学签约引进59名师范类紧缺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实施扶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程,录用“3000名教师”“农村特岗教师”等262人。组织实施双语类高中骨干教师培训、藏区中小学校长和骨干教师培训、全州骨干校长教师“国培计划”和“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等,完成2100人(次)的教师和校长培训任务,壮大了骨干师资力量。严把教师入口关,全年认定各类教师资格2329人。安排开展了全州教师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和中小学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推荐选拔工作。

(七)不断提升教育管理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大力加强学校党建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州委《关于加强和改进学校党建工作的意见》,在学校实行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筹备成立了中共甘南州教育党校并顺利开展培训活动,探索创新教育管理队伍的培养方式。各学校扎实开展了师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爱国主义主题教育月活动,提升了学校德育工作水平,为维护教育系统大局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2.提升学校精细化管理水平。州督导室组织州政府督学等专业人员,对迭部县初级中学和藏族中学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综合督导评估,对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推进学校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建设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

3.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组织完成了全州学生体育艺术等级测试工作,84人获体育二级,54人获艺术B级,推荐14人参加省级体育和艺术A级测试。开展了中小学六门学科的竞赛活动,参与师生4600多人次,其中师生获奖达350人次。

4.积极推进教育科研。全州共申报39项课题为2011年甘肃省教育科研规划课题,审查上报了已结题的10项省级课题参加全省鉴定。开展了中小学教师学科教学展示和教育教学论文评选,组织教师参加了学科培训、观摩研讨、论文和案例评选,组织550名中小学及幼儿园教师参加了省级网络研修。

5.加强考试管理。严明考纪考风,完成了普通高考、自学考试、高中春季毕业会考,确保了各类考试安全。今年,全州高考考生共4790人,录取4106人(理工类1393人、文史类2713人),录取率达85.72%,比省均录取率高出18个百分点,创历史新高。舟曲县高考考生共868人,录取809人,录取率为93.2%,其中单亲孤儿13人被全部录取。民族语言类考生采用“双记总分”办法被普通类高校录取61人,比2010年增加32人。

(八)齐抓共管,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全州上下积极应对学校维稳工作的严峻挑战,不断完善校园安全和维护稳定工作应急预案,全面落实安全维稳工作责任制,建立和完善了家庭、学校和社会联合教育管理机制。加大了对学校及周边治安环境的整治力度,开展了“平安校园”创建、“综治宣传月”和爱国卫生运动等活动,加强了学校食堂卫生安全监管,定期排查整治校园安全隐患。强化师生安全教育和应急演练工作,切实提高了学校安全预警防范和处突能力,各学校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

三、探索政府主导的民族地区办园体制试点项目工作开展情况

2011年,为贯彻全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国家、省上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要求,甘肃省把发展学前教育作为重要民生工程,以加快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为重点,坚持公益性和普惠性,努力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程度。按照教育规划纲要安排,甘南州承担了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政府主导的民族地区办园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为全州学前教育建设和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一)全州学前教育基本情况。

截至2010年底,全州有幼儿园16所,教职工283名,专任幼儿教师213名,在园幼儿4932名。截至20107月,幼儿学前三年受教育率和一年受教育率分别为14%40%,分别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6.820.99个百分点,加快发展学前教育的任务十分艰巨。

(二)试点项目进展情况。

1.成立机构,启动项目。201010月至11月,按照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的精神和省上的要求,州教育局积极行动,组成项目申报小组,上报确定了全省教育体制改革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向国家申报探索政府主导的民族地区办园体制试点项目。2011年初,成立了甘南州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并于2月底顺利启动了探索政府主导的民族地区办园体制项目。

2.编制《甘南州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和《甘南州学前教育五年规划》。按照项目要求以及国家和省上有关政策,20111月,扎实安排了全州8县市编制《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工作,各县市结合实际,在充分调研论证、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于215前上报了初稿,经州上审核汇总后,形成了《甘南州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之后,迅速将州上和各县市的《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上报省教育厅。20112月底,省教育厅下发了《关于报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甘教明电〔201110号),按照《通知》要求,根据省教育厅和州上领导的指示,州教育局与各县市衔接修改工作,达成一致后,返送各县市继续修订完善,形成了修订稿。经州上汇总后上报省教育厅,并参加了310“全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编制汇报会”。 6月下旬向省上上报了《甘南州承担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进展情况汇报》。近日,按照省上要求协调各县市继续编制《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和《学前教育五年规划》,并将召开全州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编制工作评审会,形成定稿后上报州政府,并以州政府名义转报省教育厅,之后报送国家教育部。

3.积极组织编写藏族地区幼儿园藏汉双语教材。州政府主要领导非常重视探索政府主导的民族地区办园体制试点项目工作,从2010年年底向国家申报项目开始,州政府主要领导就积极安排州教育局组织编写藏族地区幼儿园藏汉双语教材,经过近8个月的努力工作,大班的一套4册学生用书和1册教师用书由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并在州内幼儿园试用。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财力不足。经测算,2011-2015年甘南州学前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和相应的配套设施共需投资11.56亿元,目前只有省上投入的400万元,其余全部空白,给项目试点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2.人力不足。当前我州师幼比例严重失调,按照《幼儿园工作规程》,师幼比例不能超过1:67,幼儿园每班幼儿人数一般为:小班25人,中班30人,大班35人,学前幼儿班不超过40人,但因为教室、教师紧缺,多数幼儿园师幼比例超过1:20,每个班都超编,班额大,教师负担重,影响保教质量。办园体制改革项目实施周期为5年,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也亟需一定数量的具有较高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的工作人员,再加上在2015年结项时要建成334个幼儿园,幼儿教师缺口非常大,这就需要增加高水平专职工作人员,同时积极拓宽幼儿教师的培养渠道,以培养足够数量的幼儿教师。

3.物力不足。甘南州社会经济发展比较滞后,优质教育资源非常有限,全州幼儿教育物质保障尤为落后,办园条件简陋,很多幼儿园不具备办园的基本条件,幼儿学习、活动的空间狭小,教室内光线比较暗,空气流通比较差,卫生、安全设施无法达到应有的标准水平,且存在安全隐患。城区优质幼儿园数量不足,班额过大现象突出。一是幼儿园物质环境中幼儿游戏的材料、种类、数量不足。幼儿在游戏中发展,但是幼儿游戏所需的物质材料的匮乏却大大阻碍这一发展的现状。二是幼儿活动室严重紧缺,教室空间狭小,完全不符合室内外必须有足够的供幼儿进行攀、爬、平衡、跳、钻等各种活动的要求。还远远达不到幼儿能自由选择使用各种室内外玩具材料的要求。三是生均园舍、教学设施、幼儿玩具拥有量等均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标准,优质教育资源缺少,从而严重影响其管理水平和保教质量的提高,也形成了一定的安全隐患。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及建议。

1.积极探索,建立政府主导的办园体制。抢抓国家和省上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大好机遇,积极建立州、县市政府主导办园体制和公办为主的发展格局,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逐步扩大公办幼容纳量和竞争优势。一是明确政府责任,加大资金投入,把发展幼儿教育纳入州县两级政府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城乡建设规划,建立以政府主导、公办为主的办园体制。二是把幼儿教育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州、县市财政每年列出学前教育专项经费。三是加强乡镇幼儿园建设。扩大农牧村幼儿教育资源,坚持幼儿教育公益性取向,加大农牧村幼儿园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和补助力度。四是多渠道投入,逐步完善以政府投入为主导、多渠道筹措经费的学前教育保障机制,积极争取国家、省、州对我州学前教育的扶持,县乡两级为幼儿园建设提供建设用地,州、县市财政确保幼儿园的正常经费运转。

2.结合实际,建立教育部门主管的管理体制。建立教育部门主管的管理体制,加强管理力度。坚持实行政府统筹、分级管理、教育部门主管的幼儿教育管理体制,进一步明确和落实各级政府及各部门对幼儿教育的管理职责。州、县市教育局要把幼儿园纳入目标管理体系,强化督导评估和教研支持。

3.理顺关系,明确县市、乡镇的主体地位。县市人民政府负责新建和改扩建幼儿园(幼儿教育机构)的相关工作,以及基础建设、师资配备、办园经费的管理。乡镇人民政府承担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责任和开办幼儿园的责任。加快乡镇幼儿园的建设,充分整合当前实施的学校布局结构调整、牧民定居点建设、异地搬迁等民生项目,积极调动乡村两级办园积极性,逐步加大标准化建设力度,逐步形成覆盖乡镇、农牧村的学前教育网络。有条件的乡镇应相对独立举办幼儿园;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的地方,可采取半日制、定时制等形式,使幼儿接受一定程度的早期教育。至2015年,地方政府新增加的学前教育资源主要用于发展农牧村学前教育,在项目、资金安排上向农牧村学前教育倾斜。农牧村幼儿园达到“五有一无”,即有合格的教师、有基本够用的园舍、有适合幼儿的桌椅、有必要的玩教具和室外体育设施,有清洁的饮用水和安全、卫生的厕所,无危房。提倡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和废旧材料自制教学设施和玩教具,以减少办园成本。农牧村办园应本着安全、实用、够用,节俭的原则,杜绝浪费和加重家长负担。

4.抢抓机遇,大力发展“双语”学前教育。抓住国家支持发展“双语”学前教育和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有利时机,大力发展“双语”学前教育,适时进行幼儿教育布局调整,通过就近合并、强弱联合、新建扩建等措施,不断改善办园条件,做大做强乡镇幼儿教育事业,基本建立起以“三段”(三个年龄段、即大班、中班、小班)、“两基”(基本办园条件、基本卫生保健设施)、“五独立”(法人独立、园舍独立、人员独立、财务独立、管理独立)为标准的规范化幼儿教育体系。全面开展学前“双语”教育,在全州乡镇以上的幼儿园都要将学习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为幼儿启蒙教育的主要内容。在牧区幼儿园实行“双语”模式,切实注重少数民族儿童的健康成长。

藏族聚居或藏汉杂居地区,乡镇幼儿园配备“双语”教师或保教人员,在幼儿游戏引导、学习会话等各项活动中,尝试采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以藏语言为母语的幼儿在学前教育阶段基本达到日常汉语的听说水平,为学习汉语打下基础。

5.探索适合甘南民族地区特点的公办民助的办园途径。建立政府主导的民族地区办园体制,扩大公办幼儿园的数量与规模,全面形成公办民助格局,以缓解国家办园的人力、物力及财力困难局面。

6.抓好开局,五年计划三年主攻。按照《甘南州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要求,通过2011年至2013年三年的努力,完成试点项目中幼儿园建设总数的69.16%~71.56%。同时,基本建立政府主导的民族地区办园体制。

四、面临的问题困难及原因分析和相关建议

由于甘南教育事业起点低、底子薄、基础弱,教育发展地域和学校之间的差距较大,与省内其他地区相比,教育发展不均衡、水平不高、结构不优、优质教育资源短缺以及投入不足等问题仍然存在,全面推进甘南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均衡发展的任务十分繁重,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困难还有很多。

(一)整体上教育投入不足。我州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欠账多,虽然近年来学校硬件建设有了一定发展,但仍赶不上学生大幅增加和办学规模增大的速度,寄宿制学校宿舍、大灶、餐厅、厕所等配套设施急需更新和扩建。比之2003年,全州在校生数增加了47%,共有14万多学生,目前,仍有大量寄宿生在校外借宿,住宿、生活条件差,严重影响学习生活和身心发育。特别是目前我州学校危房比例高,排危建校任务重,校安工程资金严重短缺。

建议给予资金支持,帮助排除危房。同时,在改善我州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配套设施方面加大投入,在宿舍建设和食堂建设方面给予资金和设备支持,新建和改扩建一定数量的寄宿制学校,配套建设学校的文体娱乐活动场所,丰富寄宿制学生的课余生活。

(二)办学成本居高不下。由于我州特殊的地域环境、自然条件和历史文化背景,造成学校建设成本高,校舍使用年限短;牧民群众送子女入学的积极性不高,学生管理投入需求大,办学管校过程中对人、财、物的需求远远高于内地。特别是,我州属典型的高寒阴湿地区,年均采暖期长达10个月,采暖费用开支大,目前维持基本的采暖仍相当困难,公用经费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学校运转仍处于低水平阶段,基本的设备购置,校舍校产的日常维修难以保证。

建议根据我州实际,提高核定补助标准,帮助解决采暖设施经费,提供采暖费用补助,提高学校经费保障水平。

(三)寄宿生生活条件还需改善。由于历史、自然和经济社会发展等原因,我州的人口高峰比其他地区要推后一些,在校寄宿生仍呈逐年上升趋势。加之,甘南藏区属典型的生活资料输入性区域,自然条件严酷,物价偏高,教育成本和需求明显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建议提高我州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帮助改善我州寄宿制学校寄宿生生活条件,并在宿舍建设和食堂建设方面给予资金和设备支持,帮助解决住宿难、吃饭难的问题。

(四)免费政策覆盖范围急需扩大。近年来,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的落实,有效解决了“上学难、上学贵”的问题,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牧民送子女入学的积极性,使更多因家庭条件困难而上不起学的农牧村孩子能够重新入学。目前,我州小学升初中的升学率达到了98%以上,高考升学率达到了83%,但初中生毕业升入高中的仅占一半左右,加上考入中职学校的,升学率总体上在60%左右,全州教育呈现“两头大,中间小”的结构性失衡问题。

建议将“两免一补”政策保障范围向义务教育两头延伸,把学前两年教育和高中阶段纳入保障范围,加大经费投入,增加扶持政策,扩大家庭经济困难普通高中学生资助范围。

(五)师资队伍建设亟待加强。一是我州地广人稀,居住分散,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后,寄宿生猛增,低龄住校生自理能力差,需要大量的生活管理教师和教学辅助人员,现有教师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二是教师专业结构和知识结构不尽合理,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教师培训经费紧缺和培训任务繁重的矛盾十分突出,大部分县市基本没有专项教师培训经费。三是中小学校长、教师挂职学习机会少,学校中层干部后备人才库资源不足。四是教师中、高级职称限额极低,无法为教师落实相关待遇,直接影响了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建议增加教师编制数,按照现有专任教师数足额核定下达教师中、高级职称限额。增加支援中小学校长、教师专项培训的经费投入,建立挂职培训的有效通道,拓宽培训渠道,加大培训力度。

(六)教育教学质量总体不高。一是优质教育资源十分短缺,特别是优质高中教育资源匮乏,难以满足广大家长送子女上高中、考大学的需求。至今全州无一所省级示范性高中。二是学校精细化管理水平低,教育科研工作有待加强,“双语”教材和辅助资料建设滞后,“双语”课程资源开发进展缓慢。三是信息化教学程度低。教学手段整体上较为落后,信息技术教学设施紧缺,缺少配置水平较高的计算机教室,远程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对教育的推动作用无法凸显。

建议进一步扩大省内示范性高中面向甘南的招生名额,并在全省教育基础较好的地区举办甘南民族班,每年招收甘南州中小学生分散插班就读,帮助学生迅速融入汉语文化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为兰州秦王川新区舟曲寄宿制高中建设提供多方面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力争在“十二五”末,把舟曲秦王川寄宿制高中建设成为特色鲜明、质量优异的中学,为我州高中教育发展发挥独特作用。

建议大力支持“双语”课程资源开发,建设配置水平较高的计算机教室,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七)高考招生升学渠道有待拓宽。我州除普通类外,同时还采取两为主的“双语”教学模式(藏为主类用藏语授课加授汉语、汉为主类用汉语授课加授藏语)。近年高考中,我州以藏为主类考生录取率程度不同地高于以汉为主类和普通类考生,致使藏族学生其家长大多选择以藏为主类,以藏为主类和以汉为主类学生的比例为3:1。以藏为主类学生人数从高三年级到小学一年级呈快速增加态势(2010年高三为13个教学班,小学一年级有110个教学班),在高校招生计划不会大幅增加的情况下,高考录取率将会逐年降低,给以藏为主类学生的升学就业造成巨大压力。

建议在稳定现有以藏为主类招生计划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以汉为主类学校招生计划,在省内外普通院校增加民族班和少数民族预科班。同时,将以汉为主类考生纳入普通院校民族预科班招生范围,通过一年的预科学习提高汉语和英语水平,在第二年转入普通类的各专业学习,拓宽就业渠道。

建议适当调整“双积分”制,把作为国家通用语言的汉语按照一门课程对待,积分比例定为100%,把英语和藏语文合为一科,各占50%的分值,这样更有利于双语类考生考入普通高校,从而拓宽就业渠道,减轻双语类学生的课业负担。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全面巩固提高“两基”成果。完成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工作,扩大寄宿制学校办学规模,建成寄宿制“631”办学格局(建成60所规模在500人以上,30所规模在1000人以上,10所规模在2000人以上的寄宿制学校)。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确保适龄儿童少年不因家庭经济困难、就学困难、学习困难等原因而失学,消除辍学现象。加快薄弱学校改造,缩小校际差距,着力解决择校问题。建立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发展机制,争取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和学生补助标准。

(二)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努力提高农牧村学前教育普及程度,优先保证留守儿童入园。加大政府投入,完善成本合理分担机制,力争把幼儿教育纳入保障范围。切实加强幼儿教师培养培训,提高幼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采取多种形式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改扩建、新建村级学前班,充分利用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富余的校舍和教师举办幼儿园(班)。发挥乡镇中心幼儿园对村幼儿园的示范指导作用。加强学前教育管理,规范办园行为。到2020年,全州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县市普及学前三年教育。

(三)加快高中教育普及步伐。深入推进高中课程改革,以课堂教学为重点,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加强教学研究,推动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加强高考改革的研究,强化精细化管理,提高教科研水平,增强适应能力,提升高考竞争力。建立完善家庭经济困难普通高中学生资助制度。在州委、州政府领导下,配合省教育厅、兰州市抓好兰州秦王川新区舟曲寄宿制高中建设工作。力争在“十二五”末,把舟曲秦王川寄宿制高中建设成为特色鲜明、质量优异的中学,为我州高中教育发展发挥独特作用。

(四)整合优化职业教育资源。建成甘南州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扩大本地中职在校生规模,协调省内外职业学校扩大招生规模,力争异地中职班每年招2000名学生,职普比例接近46。逐步推广“9+3”免费职业教育模式,将中职学生纳入保障范围。依托电大和中专,发展成人教育,积极开展农牧村技能型人才和劳务输转培训。扎实开展扫盲教育,确保完成扫盲巩固提高任务。

(五)加快双语教育发展。深化双语课程改革,改进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健全双语教学评价和督导制度,全面提高教学水平和双语能力。加强双语教师培训基地建设,建设一支数量和质量满足需求、思想政治素质过硬、具备双语能力的双语教师队伍。提高双语教材和教学资源开发应用水平,建立切合我州实际的双语教材资源体系。下大力气加快推进双语学前教育普及进程。

(六)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完成甘南州特殊教育学校建设任务,完善教学设施,改善办学条件。按国家标准再新建一所特教学校。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逐步落实各种优惠政策,增加特殊教育投入。加强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开展对特教教师的培训。同时,加大政策宣传,扩大残疾少儿童随班就读比例,提高三类残疾少年儿童的入学率。

(七)加大教育项目的争取和实施力度。抢抓“十二五”规划实施和国家支持藏区发展机遇,在继续实施好已有项目的同时,争取各种教育项目和优惠政策,努力扩大教育项目成果。做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工作,出台学校财务管理和后勤管理制度,加大经费监管力度,提升学校运转水平。加快推进校安工程,争取扩大投资规模,强化督查监管,加大实施力度,提高工程质量。规范学生资助工作,认真落实中职和高中学生资助政策,努力增加高校生源地助学贷款指标,增加贷款额度,主动拓宽助学渠道,支持贫困学生接受教育。

(八)完善师资培训体系。理顺全州教师队伍管理体制,严格教师准入制度,促进师资均衡配置,推进教师专业化建设。促进区域内教师有序流动,探索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和校长交流制度。完善以校本研修为主体的全员培训体系,启动实施新一轮教师、校长培训。以“城域网”、“校园网”和“班班通”建设为主,建成与教育资源和师资水平相适应、相配套的远程教育格局。加强州、县教师培训基地建设,充分发挥教师培训中心和电大的作用,加大教师继续教育的力度,高度重视双语类教师和“双师”型技能教师的培养、培训。继续开展骨干教师滚动培训和异地培训,积极选送校长、教师到省内学校挂职锻炼。组织以名教师、骨干教师为主体的名优教师团队开展送教下乡活动。完善城镇教师到乡村学校任教服务制度。补充一批县乡急需紧缺学科教师,引进师范类本科毕业生、选拔招考在职教师等措施,补充州直中学教师数量。

(九)提高学校管理水平。一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遵循教育规律,制定出台学校内涵式改革与发展规划,分期推进,逐项逐步建立健全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二要坚持德育为首,育人为本。加强班主任和德育队伍建设,全员、全面、全程贯穿和渗透德育,增强德育工作实效性和针对性。三是坚持教学为主不动摇,围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一核心任务,强化教学常规管理,落实教学质量目标管理,完善教学制度管理,细化教学质量形成过程管理,健全教学质量分析、通报、评价、诊断机制。四是创造性地执行国家课程方案,开齐开足全部课程,改变以往不重视德育课、音体美课、信息技术课、综合实践活动课和实验课的情况。着力引导教师进一步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努力构建合作探究、师生互动、自主高效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不断提高课堂效益。五是完善学校内部考核、竞争激励和优胜劣汰等机制,从政治思想、师德教风、教学工作数量、教学质量、工作态度等方面对教师工作进行量化考核,为职称评聘、评先选优提供科学、公正的依据,引导教师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形成良好的教风和校风。六是利用目标管理的导向作用,引领学校形成精细化管理机制,每个管理环节标准高、要求严、措施细、责任明,不断提高学校管理整体效能。

(十)努力提高教育科研水平。一是深入推进高中新课程改革,开展高中新课程实验跟踪研究,创建州级新课程实验样本校。组织实施好高中学科教师“国培计划”远程培训工作,聘请课改先行区优秀教师,开展培训活动。二是完善双语教学模式,开展初中双语类学科教辅资料使用情况的调研,做好教辅资料编译修订出版工作。三是开展教育科研课题研究,组织学校、教师申报省、州级课题。鼓励教师开展“微型课题”研究,专职教研员做到人人有课题、人人有成果。四是加大对校本教研工作的督查指导,加强校本课程的开发、使用和管理,鼓励一线教师进行教学研究。五是组织开展青年教学能手等的评选和优质课、示范课的展示评选活动,逐步建立优秀人才资料库。搞好中小学生各学科竞赛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十一)切实加强教育督导工作。一是加大督政力度。完善督导评估考核制度。严格按照教育督导评估方案,全面落实“以县为主”管理体制,以巩固提高“两基”成果为主,继续加大对县、乡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督查。二是落实督教工作。加强对县市教育行政部门工作的督促指导,狠抓薄弱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提高县域教育管理水平。三是加强督学工作。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分层次地对各级各类学校进行综合督导评估,纳入目标考核,做好标准化、示范性学校的回访,对指标滑坡的摘牌,敦促其整改提高。四是加强督导队伍建设。发挥州政府督学的作用,明确督学职责,规范督导行为,建立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相对稳定的督导工作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