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查询的关键词是:杨家将   千古豪情今又看      
下面是原始网址 http://www.sxrb.com/sxwb/bban_0/29/2618709.shtml 在 2016-06-12 12:31:04 的快照。

360搜索与该网页作者无关,不对其内容负责。

杨家将 千古豪情今又看(图)_29_山西新闻网 - 主流媒体 山西门户
主流媒体 山西门户 网站导航

杨家将 千古豪情今又看(图)

时间:2009-01-06 03:27 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晚报 进入论坛 手机读报 我要评论 A+ A-

本报讯2008年12月29日下午,宁武县化北屯蒯屯关村小学的40多个孩子哭成了一片。他们的项丽平老师在讲台上倒下后,再也没有起来。 项丽平老师今年36岁,1993年从教至今,一直扎根山村

张绍林获奖无数图片来源:中国文联网


【连珠炮·晋牌电视剧精品】


出品年份:1991年


获得奖项:“飞天奖”三等奖


受访者:张绍林导演


语录:我对于《杨家将》的拍摄一直耿耿于怀,觉得这个题材山西不拍,对不起山西观众,更对不起全国观众。


精品档案·《杨家将》


编剧:梁波


导演:张绍林 高建国 张裕民(前六集)


摄像:张绍林 聂铁锚(前六集)


美工:杜鹏生陈艳其


作曲:金复载


主演:李志毅 张登桥 关新伟周贤珍


剧情:杨家将须眉巾帼,五代英烈,满门豪气。他们喋血沙场、舍身报国的感人事迹,世代争颂,广为流传。


本剧在吸取民间传说、演义故事以及传统精粹的基础上,选取新的审美视角,在勾勒北宋、北汉、辽国间尖锐复杂的战争历史背景下,着重描写了杨家将在几十年漫长岁月中的悲欢离合、荣辱兴衰,生动地再现了杨家将祖孙几代的男英女杰们的一系列生生死死、恩恩怨怨的传奇故事。


听说张绍林导演从不随意接受媒体采访,他的低调是圈里出了名的。


在许许多多观众的记忆里,张绍林的名字是和《三国演义》《水浒传》这样的大手笔、大制作相关联的,而对于更多的山西观众,《太阳从这里升起》《有这样一个民警》《杨家将》《沟里人》等却牵系着他们和这位从山西走出的大导演更深的情感,当然,这些作品也无疑把山西电视推向最为辉煌的时刻。


1968年4月从原籍河北应征入伍;1971年初从部队复员到山西电视台从事电视新闻工作;1983年转入电视剧导演艺术创作;1997年正式调入中央电视台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简历表上,张绍林的“轨迹”简单清晰。26年的电视剧生涯,让他从默默无闻成为家喻户晓,让他从毫无自信变得游刃有余,他说这一切皆拜电视剧所赐。


2008年12月9日,我们的聊天从那部轰动全国的《杨家将》开始了。


山西晚报:张导,听说您做电视剧导演之前,是当记者的,而且还是一个名气很大的记者。


张绍林:1982年之前我是在山西(电视)台做新闻,因为我是农村出身,后来还当过民工、当过兵,所以可能看问题比较准一点,又可能是小的时候喜欢画画,所以对画面也比较有感觉。当记者的时候我每年有10个月在基层,拍了不少片子,中央电视台的采用量也很高,所以那时候在圈子里,很多地方都知道山西台有个叫张绍林的记者。


山西晚报:为什么会转行做电视剧?


张绍林:山西的电视剧行当起步不太早,到了上世纪80年代初的时候,各地都着力拍自己特色的电视剧了,比如山东就在改编《水浒》,所以我们也下定决心要搞自己的东西。1983年9月,我们瞅准了《杨家将》,为这个剧电视台成立了电视剧部,我被抽调过去当副主任,因为人家觉得我的画面感不错,我也成为了一名电视剧摄像。


山西晚报:拍新闻和拍电视很不一样吧?


张绍林:其实我当时根本不懂怎么拍电视剧,对剧本的理解我觉得没问题,可对电视镜头完全没概念。后来我就想干脆就用那种新闻式的抓拍吧,没想到无心插柳,演员的表演变得很自由,不少人看完我拍的战争场面后,竟然说很真实,很有动感。不过这些东西最终也没有和大众见面。


山西晚报:难道这不是我们后来看到的《杨家将》吗?


张绍林:这是我们第一次拍《杨家将》,只拍了四集,后来有人认为“杨家将”的故事涉及辽帮,也就是少数民族的问题,拍不好,会不利于民族团结,就下马了。其实当时拍了三集之后,我们已经知道这个片子播不成了,不过我还是坚持拍完四集,把“金沙滩”的故事讲完了。当时这个片子我们拍得很费劲儿,孙伟是导演,第一次触电的张纪中演了杨六郎,很多人都是第一次干这个事,用的都是傻劲儿。


山西晚报:为什么后来再次拎起这个题材呢?


张绍林:到了1989年,我当了电视剧部的主任,也成了副台长,所以有条件去想这个事了。“杨家将”的故事家喻户晓、又是山西的事,说真的我对于《杨家将》的拍摄一直耿耿于怀,觉得这个题材山西不拍,对不起山西观众,更对不起全国观众。


山西晚报:再拍的时候遇到过什么困难吗?


张绍林:嗨,还没有开拍,就先被钱困住了。后来我们就成立了“化缘小组”,到处要钱、拉赞助,后来总算拉来几百万,当时一集只有10万元的制作费,而我们每个人只有几十元的报酬,可大家都不图这个。当时我们也知道自己的力量不行,就请了西影厂的一个导演,但拍了十集之后剪出来一看,大家发现一个问题,就是没情感。我们一下就急了,必须得自己干了。


山西晚报:是因为这个,直接把您推向导演的岗位了吗?


张绍林:我后来是成了《杨家将》的导演,但我其实已经从1985年《无字的歌》开始,就导演过一些作品了,但拍这么大篇幅的古装剧还是第一次。我记得当时是硬着头皮接下导演这块大印的,可能还是初生牛犊吧。我们后来拍摄的条件也很苦,拍古战场是在宁武的山上,每天起早贪黑、风餐露宿,但拍完了一剪还不错。我觉得,我们拍出了杨家将的精神。


山西晚报:后来 《杨家将》在1991年播出后,异常轰动,重播率非常高,前几个月我还看到有电视台在播《杨家将》,您怎么评价这部作品?


张绍林:现在看来,它的拍摄手法很原始,但我觉得这个戏最可贵的就是那种激情,戏里把那种悲壮劲鼓得很足。当然,这部戏对我来说尤其珍贵,正是因为它,才有了中央台电视剧制作中心对我的认可,才有了后来的《三国演义》和《水浒》。


山西晚报:说说您在山西拍摄的最后一部电视作品吧!


张绍林:那是1994年我拍的《沟里人》。我当时已经拍摄完《三国演义》,正在筹备《水浒》,不过手续还没有调离山西台,当时省领导给我下了个任务,让我拍一个西崖沟的故事。其实当时《人民日报》下面的影视部等几家单位都已经拍了这个题材,领导觉得生气,认为咱山西的题材咱自己一定要拍得更好,还要拿奖。我对拍好有把握,但拿奖这事就太有艺术了。当我去了西崖沟之后,立马就被西崖沟几代人为修路流血流汗的那种意志力感动了,激动了半个月,所以拍得也很用劲儿。后来拍成后送到中央电视台,人家不以为然,觉得有同类题材了,就把我们的片子安排到每天凌晨12点半播出,没想到当年的“飞天奖”评选时候震撼了整个评委团,很多人都说,“这么好的片子,这么生动的人物塑造,怎么好像没看过啊?”评审结果出来了,我们得了一等奖,而当年有一部很火的片子叫《九·一八大案纪事》得了二等奖。


山西晚报:你怎么看待在山西的这段电视生涯?


张绍林:我在的那段时期,正好是山西电视发展的鼎盛时期,而从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的十年间,山西的电视剧更是创造了业内所瞩目的辉煌,仅说山西电视台拍摄的电视剧:1986年《太阳从这里升起》,获“飞天”二等奖;1987年《大西北人》获“飞天”提名奖;1988年《活寡》,获首届录像带三等奖;1989年《百年忧患》4集,获“飞天”提名奖;1989年《有这样一个民警》,获“飞天”一等奖、优秀导演获、金盾奖;1990年《好人燕居谦》,获“飞天”二等奖、“五个一工程”奖;1990年《刑警队长》,获“飞天”提名奖;1991年《杨家将》,获“飞天”三等奖;1994年《沟里人》,获“飞天”一等奖、优秀导演奖、优秀摄像奖,获“五个一工程”奖。


本报记者 范璐

( 责任编辑: )
 
分享到:

相关链接

网友评论

网站声明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