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查询的关键词是:香港电影金像奖 
下面是原始网址 http://ent.cctv.com/special/08diaocha/20081113/109265.shtml 在 2020-04-29 10:08:47 的快照。

360搜索与该网页作者无关,不对其内容负责。

香港电影金像奖_CCTV.com_中国中央电视台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香港电影金像奖

CCTV.com  2008年11月13日 17:32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  

香港电影金像奖于1982年由《电影双周刊》创办。这是从《电影双周刊》每年邀请影评人评选十大电影的扩大和延续。香港电影金像奖协会为一非牟利团体,只靠每年的电视台、电台广播版权费及海外发行收入来维持日常基本开支。香港金像奖也是香港电影人心中的“奥斯卡”,是香港最具权威性的电影活动。

编辑本段香港电影金像奖 - 由来

1979年,一份日后成为香港电影界权威杂志的《电影双周刊》诞生,从事电影界报道、评论的创作。当时香港电影已经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在亚洲乃至全世界占有一席之地,但是却没有自己的电影节,甚至没有电影人自己的官方组织。《电影双周刊》以其对电影事业的关注和责任感,组织了一群电影人进行年度优秀电影和优秀电影人的评选,并从1982年开始,与香港电台合作举办正式的颁奖典礼,此后每年一度,目的是通过评选与颁奖形式,对表现优异的电影工作者加以表扬,同时检讨过去一年电影的成绩,希望藉此促进香港电影的质素,提高电影人的制作水平和观众的欣赏水平。这就是目前在华语影坛具有极高影响力和权威地位的香港电影金像奖

这个电影奖和世界著名的奥斯卡一样取名为“金像奖”而不是通常的“金马奖”、“金鸡奖”、“金牛奖”,从一开始就展示了创办者对这个活动的眼界和雄心,以后的发展道路也证明它确实有实力成为华语影坛自己的奥斯卡。1983年,金像奖颁奖典礼开始在电视台转播,影响力不断扩大,并于当年十二月正式注册成为“香港电影金像奖协会有限公司”,作为一个非牟利团体,靠每年的电视台、电台广播版权费及海外发行收入来维持日常基本开支。从1989年的第8届开始,出现了电影人协会、导演协会、编剧协会等等香港电影人自己的组织,香港电影金像奖也开始和政府有了合作,规模越来越大。虽然近年来,随着电影业颓势渐成,金像奖的凝聚力和权威性已经大不如前,但是仍然是整个亚洲电影界关注的盛事,它曾经有过的盛极风光更是印证着香港电影发展中不可磨灭的辉煌。

香港电影金像奖最初只设立了五项奖:最佳影片奖、最佳导演奖、最佳剧本奖、最佳男演员奖和最佳女演员奖,以后又陆续增设了最佳男配角奖、最佳女配角奖、最佳新演员奖、终身成就奖、十大华语片奖和十大外语片奖等等。所有的奖项中,份量最重的当然是最佳影片奖和最佳导演奖,但是在公众心目中,最受关注的还是具有浓厚明星色彩的最佳男主角奖和最佳女主角奖,也就是在报道中经常作为头条的“影帝”和“影后”大奖。

编辑本段历史与简介

香港电影金像奖”于一九八二开始举行,并于一九九三年十二月正式注册成为香港电影金像奖协会有限公司。

金像奖董事局由十个本港专业电影协会派员组成,包括电影双周刊,香港影业协会、香港电影导演会、香港戏院商会、香港专业电影摄影师学会、香港动作特技演员公会、香港电影编剧家协会、香港演艺人协会、香港电影美术学会及香港电影剪辑协会。董事局每月召开常务会议,解决会内的决策性问题,至于跟进、执行工作和协会内外的行政及管理事务则交由金像奖秘书处负责处理。

此外,本会设立专责小组以负责不同的工作事项,每届由十个董事属会派员参与,力求以最公正的态度广集多方面的专业意见,令“香港电影金像奖”的结果更为公正及具代表性。

编辑本段协会组成名单

董事局 (2003-2005年)HONG KONG FILM AWARDS ASSOCIATION BOARD OF DIRECTORS (2003-2005)

主席(Chairman):文隽 (Mr Manfred Wong)香港电影导演会(Hong Kong Film Directors' Guild)

副主席(Vice Chairman):庄澄(Mr John Chong) 香港电影编剧家协会(Hong Kong Screenwriters' Guild)

副主席(Vice Chairman):陈欣健(Mr Philip Chan)香港影业协会(MPIA)

董事/司库(Director/Treasurer):周国忠(Mr Chow Kwok Chung) 香港电影剪辑协会(Society of Film Editors (H.K.)

董事/发言人(Director/Spokeswoman):何锦华(Ms Ho Kam Wah, Patricia) 香港演艺人协会(Hong Kong Performing Artistes Guild)

董事(Directors):陈柏生(Mr Chan Pak Sang) 电影双周刊(City Entertainment)

董事(Directors):雷志良(Mr Lui Chi Leung, Bennie) 香港电影美术学会(Hong Kong Film Arts Association)

董事(Directors):谈智伟(Mr Tam Chi Wai, Adam) 香港专业电影摄影师学会(Society of Cinematographers (HK)

董事(Directors):冯炜源(Mr Weldon Fung) 香港戏院商会(Hong Kong Theatres Association)

董事(Directors):杨菁菁(Ms Yeung Ching Ching) 香港动作特技演员公会(Hong Kong Stuntman Association)

工作小组

合约组(组长:张同祖 组员:谈智伟、尔冬升、周国忠、曾丽芬)负责协会经费的筹务工作,接触本地及海外电视台以洽谈颁奖典礼广播合约事宜。

制作组(组长:谈智伟)每届均邀请电影工作者参与,以担任监制和创作组组员,负责拟定颁奖典礼主题、方向及有关制作事项、拍摄宣传预告、以及制作金像奖特别节目。

评选事务组(组长:陈柏生)每届由不同电影协会委派代表参与,负责修订完善的评选制度、审核金像奖选民资格。

市场推广(组长:何锦华)负责拟定颁奖典礼宣传计划、联络赞助

编辑本段历届香港金像奖的获奖名单

第一届

最佳电影:《父子情》(凤凰)

最佳导演:方育平(《父子情》)

最佳男主角:许冠文(《摩登保镖》)

最佳女主角:惠英红(《长辈》)

第二届

最佳电影:《投奔怒海》(青鸟)

最佳导演:许鞍华(《投奔怒海》)

最佳男主角:麦嘉(《最佳拍档》)洪金宝(《提防小手》)

最佳女主角:林碧琪(《靓妹仔》)

最有前途新人:马斯晨(《投奔怒海》)

第三届

最佳电影:《半边人》(银都)

最佳导演:方育平(《半边人》)

最佳男主角:梁家辉(《垂帘听政》)

最佳女主角:叶童(《表错七日情》)

最佳新人:郑裕玲(《花城》)

第四届

最佳电影:《似水流年》(青鸟、泰极)

最佳导演:严浩(《似水流年》)

最佳男主角:李修贤(《公仆》)

最佳女主角:斯琴高娃(《似水流年》)

最佳男配角:沈威(《省港旗兵》)

最佳女配角:梅艳芳(《缘份》)

最佳新人:顾美华(《似水流年》)

第五届

最佳电影:《警察故事》(威禾)

最佳导演:张婉婷(《非法移民》)

最佳男主角:郑则仕(《何必有我》)

最佳女主角:王小凤(《错点鸳鸯》)

最佳男配角:孟海(《皇家师姐》)

最佳女配角:叶德娴(《花街时代》)

最佳新人:陈婉丽(《女人风情话》)

第六届

最佳电影:《英雄本色》(新艺城、电影工作室)

最佳导演:方育平(《美国心》)

最佳男主角:周润发(《英雄本色》)

最佳女主角:张艾嘉(《最爱》)

最佳男配角:秦沛(《癫佬正传》)

最佳女配角:金燕玲(《地下情》)

最佳新人:利玉娟(《美国心》)

第七届

最佳电影:《秋天的童话》(德宝)

最佳导演:林岭东(《龙虎风云》)

最佳男主角:周润发(《龙虎风云》)

最佳女主角:萧芳芳(《不是冤家不聚头》)

最佳男配角:梁朝伟(《人民英雄》)

最佳女配角:金燕玲(《人民英雄》)

最佳新人:林国斌(《省港旗兵续集》)

第八届

最佳电影:《胭脂扣》(威禾)

最佳导演:关锦鹏(《胭脂扣》)

最佳男主角:洪金宝(《七小福》)

最佳女主角:梅艳芳(《胭脂扣》)

最佳男配角:张学友(《旺角卡门》)

最佳女配角:李丽蕊(《学校风云》)

最有前途新人:吴大维(《今夜星光灿烂》)

第九届

最佳电影:《飞越黄昏》(梦工场)

最佳导演:吴宇森(《喋血双雄》)

最佳男主角:周润发(《阿郎的故事》)

最佳女主角:张曼玉(《不脱袜的人》)

最佳男配角:梁朝伟(《杀手蝴蝶梦》)

最佳女配角:叶童(《飞越黄昏》)

最佳新演员:江华(《但愿人长久》)

第十届

最佳电影:《阿飞正传》(影之杰)

1991年,《阿飞正传》横空出世了。最佳导演:王家卫(《阿飞正传》)

最佳男主角:张国荣(《阿飞正传》)

最佳女主角:郑裕玲(《表姐,你好》)

最佳男配角:吴孟达(《天若有情》)

最佳女配角:刘玉翠(《庙街皇后》)

最佳新演员:刘玉翠(《庙街皇后》)

第十一届

最佳电影:《跛豪》(嘉禾、麦当雄)

最佳导演:徐克(《黄飞鸿》)

最佳男主角:曾志伟(《双城故事》)

最佳女主角:叶童(《婚姻勿语》)

最佳男配角:关海山(《五亿探长雷洛传》)

最佳女配角:叶德娴(《与龙共舞》)

最佳新演员:梁铮(《黑猫》)

第十二届

最佳电影:《笼民》(银都、幻影)

最佳导演:张之亮(《笼民》)

最佳男主角:梁家辉(《92黑玫瑰对黑玫瑰》)

最佳女主角:张曼玉(《阮玲玉》)

最佳男配角:廖启智(《笼民》)

最佳女配角:冯宝宝(《92黑玫瑰对黑玫瑰》)

最佳新演员:袁咏仪(《亚飞与亚基》)

第十三届

最佳电影:《新不了情》(无限映画电影制作)

第十三届金像奖是属于《新不了情》的一届最佳导演:尔冬升(《新不了情》)

最佳男主角:黄秋生(《八仙饭店之人肉叉烧包》)

最佳女主角:袁咏仪(《新不了情》)

最佳男配角:秦沛(《新不了情》)

最佳女配角:冯宝宝(《新不了情》)

最佳新演员:吴兴国(《诱僧》)

第十四届

最佳电影:《重庆森林》

最佳导演:王家卫《重庆森林》

最佳男主角:梁朝伟《重庆森林》

最佳女主角:袁咏仪 《金枝玉叶》

最佳男配角:陈小春 《晚9早5》

最佳女配角:罗冠兰 《我与春天有个约会》

最佳新演员:刘雅丽《我与春天有个约会》

第十五届

最佳电影:《女人四十》

最佳导演:许鞍华《女人四十》

最佳男主角:乔宏《女人四十》

最佳女主角:萧芳芳《女人四十》

最佳男配角:罗家英《女人四十》

最佳女配角:莫文蔚 《堕落天使》

最佳新演员:巫启贤 《兹云山十三太保》

第十六届

最佳电影:《甜蜜蜜》

1997年《甜蜜蜜》横扫金像奖囊括八项大奖最佳导演:陈可辛《甜蜜蜜》

最佳男主角:郑则仕 《三个受伤的警察》

最佳女主角:张曼玉《甜蜜蜜》

最佳男配角:曾志伟《甜蜜蜜》

最佳女配角:舒淇 《色情男女》

最佳新演员:舒淇《色情男女》

第十七届

最佳电影:《香港制造》

最佳导演:陈果(《香港制造》)

最佳男主角:梁朝伟(《春光乍泄》)

最佳女主角:张曼玉(《宋家皇朝》)

最佳男配角:姜文(《宋家皇朝》)

最佳女配角:梅艳芳(《半生缘》)

最佳新演员:李灿森(《香港制造》)

第十八届

最佳电影:《野兽刑警》寰亚电影有限公司

最佳导演:陈嘉上、林超贤《野兽刑警》

最佳男主角:黄秋生《野兽刑警》

最佳女主角:吴君如 《古惑仔情义篇之洪兴十三妹》

最佳男配角:谭耀文《野兽刑警》

最佳女配角:舒淇《古惑仔情义篇之洪兴十三妹》

最佳新演员:谢霆锋 《新古惑仔之少年激斗篇》

第十九届

最佳电影:《千言万语》

最佳导演:杜琪峰(《枪火》)

最佳男主角:刘德华(《暗战》)

最佳女主角:罗兰(《爆裂刑警》)

最佳男配角:狄龙(《流星雨》)

最佳女配角:吴家丽(《流星雨》)

最佳新演员:张柏芝(《星愿》)

第二十届

最佳电影:《卧虎藏龙》

《卧虎藏龙》--第二十届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李安(《卧虎藏龙》)

最佳编剧:陈果(《榴莲飘飘》)

佳男主角:梁朝伟(《花样年华》)

最佳女主角:张曼玉(《花样年华》)

最佳男配角:吴镇宇(《公元2000》)

最佳女配角:郑佩佩(《卧虎藏龙》)

最佳新演员:秦海璐(《榴莲飘飘》)

最佳摄影:鲍德熹(《卧虎藏龙》)

最佳动作指导:袁和平(《卧虎藏龙》)

最佳剪辑:张叔平(《花样年华》)

最佳美术指导:张叔平(《花样年华》)

最佳服装造型设计:张叔平(《花样年华》)

最佳原创电影音乐:谭盾(《卧虎藏龙》)

最佳音响效果:Eugene Gearty(《卧虎藏龙》 )

最佳电影歌曲:《月光爱人》(《卧虎藏龙》 )

终身成就奖:白雪仙

专业精神奖:袁和平

第二十一届

最佳电影:《少林足球》

最佳导演:周星驰《少林足球》

最佳男主角:周星驰《少林足球》

最佳女主角:张艾嘉 《地久天长》

最佳编剧:岸西 《男人四十》

最佳男配角:黄一飞《少林足球》

最佳女配角:林嘉欣《男人四十》

最佳新演员:林嘉欣《男人四十》

最佳摄影:黄岳泰 《幽灵人间》

最佳剪接:邝志良 《特务迷城》

最佳美术指导:娄中国、严沾林 《游园惊梦》

最佳服装设计:杨凡《游园惊梦》

杰出青年导演:周星驰《少林足球》

最佳原创电影音乐:何崇志 《麦兜故事》

最佳原创电影歌曲:《终身美丽》 郑秀文 《瘦身男女》

最佳动作设计:董玮、成家班 《特务迷城》

最佳音响效果:曾景祥《少林足球》

最佳视觉效果:《少林足球》

最佳亚洲电影:《千与千寻》(日本)

终身成就奖:张彻

第二十二届

最佳影片:《无间道》

《无间道》--第二十二届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刘伟强、麦兆辉(《无间道》)

最佳男主角:梁朝伟(《无间道》)

最佳女主角:李心洁(《见鬼》)

最佳男配角:黄秋生(《无间道》)

最佳女配角:刘若英(《双瞳》)

最佳新人:原丽淇(《三更之回家》)

最佳编剧:麦兆辉、庄文强(《无间道》)

最佳摄影:杜可风(《英雄》)

最佳原创电影音乐:谭盾(《英雄》)

最佳原创电影歌曲:《无间道》(《无间道》,作曲:伍乐城,填词:林夕,主唱:梁朝伟、刘德华)

最佳服装造型设计:和田惠美(《英雄》)

最佳美术指导:霍廷霄易振洲(《英雄》)

最佳动作设计奖:程小东(《英雄》)

最佳视觉效果奖:潘国瑜、MurrayPope、RichardSchlein、LukeO'Byrne(《英雄》)

最佳音响效果:陶经(《英雄》)

最佳剪接奖:彭发、彭正熙(《无间道》)

杰出青年导演奖:罗志良(《异度空间》)

最佳亚洲电影:《我的野蛮女友》

专业精神奖:石坚、曹达华

第二十三届

最佳影片:《大块头有大智慧》

最佳导演:杜琪峰 《PTU》

最佳男主角:刘德华《大块头有大智慧》

最佳女主角:张柏芝 《忘不了》

最佳男配角:梁家辉 《大丈夫》

最佳女配角:何超仪 《豪情》

最佳新人:安志杰 《少年阿虎》

最佳编剧:游乃海、欧健怡《大块头有大智慧》

最佳摄影:黄岳泰 《恋之风景》

最佳原创电影音乐:金培达《忘不了》

最佳原创电影歌曲:Beyond 《长空》

最佳服装造型设计:奚仲文 《千机变》

最佳美术指导奖:雷楚雄《千机变》

最佳动作设计奖:甄子丹《千机变》

最佳视觉效果奖:黄宏显、余国亮《千机变》

最佳音响效果:曾景祥《千机变》

最佳剪接奖:陈祺合《千机变》

最佳新晋导演:《大丈夫》彭浩翔

最佳亚洲电影:《黄昏清兵卫》(日本)

演艺光辉永恒大奖:张国荣、梅艳芳

专业精神贡献奖 :林振强、柯受良

第二十四届

最佳影片 《功夫》

最佳导演:尔冬升,《旺角黑夜》

最佳编剧:尔冬升,《旺角黑夜》

最佳男主角:梁朝伟,《2046》

最佳女主角:章子怡,《2046》

最佳男配角:元华,《功夫》

最佳女配角:白灵,《饺子》

最佳新演员:田原,《蝴蝶》

最佳摄影:杜可风、黎耀辉、关本良,《2046》

最佳剪接:林安儿,《功夫》

最佳美术指导:张叔平、邱伟明,《2046》

最佳服装造型设计: 张叔平,《2046》

最佳动作设计:袁和平,《功夫》

最佳原创电影音乐:Peer Raben、梅林茂,《2046》

最佳原创电影歌曲:咁咁咁 -《麦兜菠萝油王子》

最佳音响效果:Steven Ticknor, Steve Burgess, Rob Mackenzie& Paul Pirola,《功夫》

最佳视觉效果:钟志行、马永安、谭启昆、洪毓良,《功夫》

最佳亚洲电影:《原罪犯》,韩国

新晋导演奖:黄精甫,《江湖》

中国电影世界光辉之星:李小龙

专业精神奖 成龙 余慕云

第二十五届

最佳影片:《龙城岁月》

最佳导演:杜琪峰(《龙城岁月》)

最佳编剧:游乃海、叶天成(《龙城岁月》)

最佳男主角:梁家辉(《龙城岁月》)

第25届香港电影金像奖影帝影后最佳女主角:周迅(《如果·爱》)

最佳男配角:黄秋生(《头文字D》)

最佳女配角:毛舜筠(《早熟》)

最佳新演员:周杰伦(《头文字D》)

最佳摄影: 鲍德熹(《如果·爱》)

最佳剪接:邱志伟(《三岔口》)

最佳美术指导:奚仲文、黄炳耀(《如果·爱》)

最佳服装造型设计:奚仲文、吴里璐(《如果·爱》)

最佳动作设计:甄子丹(《杀破狼》)

最佳原创电影音乐:金培达、高世章(《如果·爱》)

最佳原创电影歌曲:《如果·爱》(《如果·爱》) 作曲:金培达 填词:姚谦 主唱:张学友

最佳音响效果:曾景祥(《头文字D》)

最佳视觉效果:黄宏显、黄宏达、张仲华(《头文字D》)

新晋导演:毕国智(《海南鸡饭》)

最佳亚洲电影:《可可西里》(中国)

专业精神奖:汪长智

第二十六届

最佳影片:《父子》

最佳导演:谭家明 《父子》

最佳编剧:谭家明、田开良 《父子》

最佳男主角:刘青云 《我要成名》

最佳女主角:巩俐 《满城尽带黄金甲》

最佳男配角:吴景滔 《父子》

吴景滔人小鬼大勇夺最佳男配角和最佳新演员最佳女配角:周迅 《夜宴》

最佳新演员: 吴景滔 《父子》

最佳摄影:刘伟强、黎耀辉 《伤城》

最佳剪接:邝志良 《墨攻》

最佳美术指导 :霍廷霄 《满城尽带黄金甲》

最佳服装造型设计:奚仲文《满城尽带黄金甲》

最佳动作设计: 袁和平 《霍元甲》

最佳音响效果:Nakom Kositpaisal 《鬼域》

最佳视觉效果:吴炫辉 《鬼域》

最佳原创电影音乐:金培达 《伊莎贝拉》

最佳原创电影歌曲:《菊花台》《满城尽带黄金甲》作曲:周杰伦 填词:方文山 主唱:周杰伦

新晋导演:吴彦祖 《四大天王》

最佳亚洲电影:《千里走单骑》 中国

专业精神奖:文润玲

世纪成就大奖: 邵逸夫

第二十七届

最佳影片:安德鲁摩根、黄建新、陈可辛 《投名状》

最佳导演:陈可辛《投名状》

最佳编剧:韦家辉 欧健儿 《神探》

最佳男主角:李连杰《投名状》

最佳女主角:斯琴高娃 《姨妈的后现代生活》

最佳男配角:刘德华 《门徒》

最佳女配角:邵音音 《野。良犬》

最佳新演员:徐子珊 《跟踪》

最佳摄影:黄岳泰《投名状》

最佳剪接:邝志良《门徒》

最佳美术指导:奚仲文、易震周、王炳耀《投名状》

最佳服装造型设计:奚仲文、戴美玲、利碧君《投名状》

最佳动作设计:甄子丹 《导火线》

最佳音响效果:Sunit Asvinikul、Nakorn Kositpaisal《投名状》

最佳视觉效果:吴辉辉、周志胜、郭卫衡《投名状》

最佳原创电影音乐:久石让《姨妈的后现代生活》

最佳原创电影歌曲:“逼得太紧”《十分爱》

新晋导演:游乃海 《跟踪》

最佳亚洲电影:《色,戒》

专业精神奖:沈殿霞

终身成就奖:邹文怀

编辑本段历届回顾

1982-1985年

一切从一句戏言开始

“记得是1981年11月,在一次《电影双周刊》的编务会议上,谈到每年搞的十大华语、外语片评选时,我说‘我们能不能搞大一点?’。” --香港《电影双周刊》现任主编 陈柏生

“搞大一点”的意思是搞一个像模像样的颁奖礼,这个提议得到了当时在座各位编辑的支持,于是他们于次年三月九日,在艺术中心寿臣剧院举行第一届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奖礼。当时找来了香港电台赞助,第一届总共设立了五个奖项。当时的最佳导演方育平和最佳女主角惠英红都亲临现场领奖,最佳男主角许冠文则是由他的弟弟许冠英代领。

语录

“电影人会将电影当成是一种艺术来对待,但是大众只会将它当作是一种娱乐、一种消遣。”--尔冬升

尔冬升的这句话无疑证明了第一到第四届金像奖与大众的格格不入。看到以上的表格诸位一定会觉得非常的陌生。虽然“新浪潮”电影在香港电影史中居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当时得不到院线以及观众的买账,这股“新浪潮”很快就被淹没在香港主流商业片大潮之中。所以那个时代的香港影片令观众记忆深刻的大多是成龙的功夫喜剧、新艺城的最佳拍挡系列和开心鬼系列、以及洪金宝和林正英联手搞起来的僵尸片热潮。

金像奖历史上第一位司仪--陈欣健

陈欣健1965年加入香港皇家警察队,1974年升任刑事侦缉科警司,1975年与萧芳芳合编电视剧本《跳灰》,并负责警方资料顾问。1976年,他毅然脱离那份很有前途的警界工作而投入到无限可能的娱乐圈之中。他曾担任过节目主持人、电影编剧、演员、导演、及制片等多重角色,1980年代后与许冠文、张同祖等人合作,是香港导演协会、影业协会的主要负责人之一,并一直是金像奖理事。同时,由于主持的届次太多,他也是在金像奖颁奖舞台上被“罚站”时间最久的一位。

第一位影后--惠英红

近年复出的惠英红已经是一个演技派,当时她可是刘家良特别欣赏的打女。她是第一位影后,也是唯一凭借动作片获得主角大奖的演员。1960年出生于广东,香港长大,因家境贫苦,十四岁起即在夜总会做歌舞艺员,十七岁进电影圈,签约为邵氏基本演员,处女作为《射雕英雄传》,其后逐渐从配角升任主角。

最年轻的影后--林碧琪

林碧琪于1983年获得了影后时方才17岁(1966年出生)。当时她还获得了最有前途新人提名(后来更名为最佳新人奖),据说她被导演黎大炜在街头发掘出来--而本人的真实身份则的确是个“太妹”,林碧琪答应参演的条件便是“一定是主角”,没想到一击即中,获得第二届金像奖影后。令观众惋惜的是,得奖之后的林碧琪便息影了。

第一位最佳新人--马斯晨

在第二届金像奖上,这位最有前途新人,凭借《投奔怒海》挫败了众多日后的明星而当选,那时她只有十九岁。林燕妮曾经称她“有张橡皮脸,可以变做很多种不同的人物”,然而如今我们没有她的任何消息。

最年轻&最悲惨的影帝--梁家辉

1984年梁家辉凭借《垂帘听政》获第三届香港电影金像奖影帝时,当时年方26岁。由于《火烧圆明园》和《垂帘听政》是在内地拍摄,梁家辉旋即遭到中国台湾当局的封杀,一度无人找他拍戏,被迫去摆地摊糊口。

最具争议性的新人--郑裕玲

1984年的郑裕玲,因为参演《花城》而获得最佳新人,引起争议。因为此前郑裕玲已经主演过众多当红电视剧,同时也是著名主持,终究争论的结果是因为她首次参与电影演出,而实至名归,这也为后来众多“长辈们”获得“最佳新人”提名而首开先河。

2005年3月16日,记者在北京巧遇当年同获最佳新人提名的莫少聪(凭借《武林圣火令》获得提名):“我当时一听郑裕玲也有份提名,立刻傻眼。她出道那么早,怎么可能还是最佳新人?”

第一位获得提名的外国人--喜多郎

日本著名作曲家喜多郎,为《似水流年》配乐而获得第四届金像奖提名。

1986-1989

语录

“在我最失意、失落,曾经一度被人认为已经落伍;也在我最要肯定自己、最需要朋友的时候,徐克大力支持我重拍龙刚导演的六十年代名作《英雄本色》。而在拍摄期间,许多时候我都能从周润发、狄龙、张国荣和徐克之间,看到我自己,同时也更加了解别人,也终于,我能够在影片中找回了我的尊严。虽然如此,我可不自视为英雄,我只不过重视友情,晓得凡事感激。”--吴宇森曾撰文写道

第五届金像奖《警察故事》可以说是香港影史上的一座里程碑,香港功夫电影从此完成从功夫电影向动作电影的转型,这也预示着成龙以及他的班底在影幕上玩命的开始;第六届《英雄本色》之后的近十年中,英雄片和风云片都大行其道,并影响了中国内地的观众。与此同时,关锦鹏和王家卫也逐渐受到关注。香港影业协会与香港电影导演会于1988年与1989年先后成立,《电影双周刊》主动与这两个团体接触,一起主办金像奖。

第一个拒绝金像奖的人--许冠英

“许氏兄弟”中长相最令人纳闷的许冠英是拒绝金像奖第一人,在第五届金像奖上,他主演的《僵尸先生》获得众多提名,他本人拒绝了其中的最佳男配角提名,因为他觉得--他是主演。

第一位获得奖项的外国人--杜可风

这位来自澳大利亚的摄影师,在第六届金像奖上第一次获得提名,就拿到最佳摄影奖,从此成为华语电影界的老朋友,那部电影叫做《老娘够骚》。

“帽子戏法”的最佳导演--方育平

这位香港电影新浪潮的主力干将,在第一、第三、第六届金像奖上获得了最佳导演奖,他也是至今为止唯一一位获得过三次提名并最终获胜的导演,中奖率高达100%。

最令人纳闷的提名--《天菩萨》

在第七届香港电影金像奖上,由严浩导演的《天菩萨》仅获得一项提名,那就是最佳电影,这令人不禁要问十万个为什么?

分量最重的影帝--郑则仕

“肥猫”郑则仕当之无愧是分量最重的金像奖影帝。如今他的体重保持在110公斤左右,据说当年因《何必有我》在第五届金像奖获奖时更为肥胖(具体数字难以考证)。郑则仕在金像奖上三次获得最佳男演员提名,只失手一次,另外一次成功是凭《三个受伤的警察》。

提名最多次的影帝--周润发

周润发在香港电影最鼎盛时期创造的这一数字是13次,第一次是第四届的《等待黎明》,迄今最后一次是第二十六届的《满城尽带黄金甲》。目前最接近这一数字的是成龙大哥,《新警察故事》是他的第十次。他们两人同样是在九届金像奖上获得这么多次的提名。

最令人可惜的影帝--成龙

成龙在香港金像奖上一共提名10次最佳男主角,但没有一次中

最驴唇不对马嘴的提名--徐克

徐克导演在第七届金像奖凭借《最后胜利》里的演出获得了最佳男配角提名,这项提名至今仍使他感到非常纳闷。(小道消息:徐克一听到别人谈论他当年的演技,便会脸红。)

1990-1993

语录

“周星驰与众不同的表演风格与我天马行空的创作方式,形成了一种奇妙的化学反应。后来被媒体和影评人称之为‘无厘头’。”--刘镇伟

这段时期是香港电影最为辉煌的一段时光,类型片大行其道。从得奖名单上可以看出百家争鸣的特点,没有谁可以一手遮天--当然,王家卫是个特殊的例子。不过从大众的角度来看,那几年香港最大的奇迹是:周星驰的横空出世。

这个时期,张曼玉开始发力。在《阮玲玉》中,关锦鹏曾经问过她一句话:“你有没想过五十年后,还会被人记起?”这句话,阿关同样问了刘嘉玲。在影片中她俩给出了迥然不同的答案,十几年过去了,当初的那句戏言现在听起来,十分耐人寻味。

最年轻的最佳新人提名--黄坤玄

1978年出生的黄坤玄,因为《阿郎的故事》和《鲁冰花》而火爆一时,凭借在前者中的演出,他获得了第九届金像奖最佳男配角和最佳新人的双提名。

最大倒热灶的影后--郑裕玲

几乎没有人相信1991年的金像奖提名中,谁可以对刘嘉玲的得奖构成威胁。她在《阿飞正传》中的演出获得了众口一致的称赞,连郑裕玲都这么想,因此缺席了当届金像奖颁奖礼。结果让每个人都大跌眼镜。直到今天,仍有人替刘嘉玲抱不平。

尔冬升:“我觉得最遗憾的演员便是刘嘉玲,像刘青云每次获得提名都遭遇到劲敌,那也就没办法。可是刘嘉玲在《说谎的女人》和《阿飞正传》中的表演绝对够得上资格当选影后,结果却很令人意外。”

最幸运的演员--张曼玉

张曼玉主演的电影《阮玲玉》和《甜蜜蜜》,均得到金像奖影后,前者还令她夺得柏林影后。但是当年导演关锦鹏和陈可辛最初构想中的女主角却分别是梅艳芳和王菲。

最霸气的影帝候选人--向华强

无庸置疑,在所有提名中,有着多重身份及含义的向华强被提名是值得纪念的。1993年第十二届金像奖上,向华强因为出演《蓝江传之反飞组风云》从而获得最佳男主角提名,是件很有面子的事情。

1994-1997

语录

“得奖后第一年因为坚持就没有戏拍;第二年开始明白不能坚持,就想要拍一些烂片,可是人家就以为你不会拍;第三年开始人家觉得你好像可以拍,所以这样三年就过去了。当然也是有人没啥责任感的,拿奖后还是马上接拍很多烂片。”--黄秋生关于“得奖衰三年”的理论

从第十三届金像奖开始,大奖越来越集中于个别影片上面。至少《新不了情》、《女人四十》、《甜蜜蜜》、《野兽刑警》、《卧虎藏龙》、《少林足球》、《无间道》等都获得了六个以上的奖项。《甜蜜蜜》是到目前为止获奖最多的影片,一共夺得九项大奖。

第一位凭借三级片获得影帝的演员--黄秋生

黄秋生、刘青云、吴镇宇,这三位被认为是香港三大演技派代表人物,但是后两位并没有在金像奖上拿到过影帝,其中刘青云最接近影帝的一次(《新不了情》)便是被黄秋生的《八仙饭店之人肉叉烧包》所抢去,当时他们都是第一次获得最佳男主角提名。在第十九届上,他们三位一同输给了刘德华(《暗战》)。由于黄秋生这次精彩的演出太过深入人心,在此后的几年,他获得的演出机会大多都是类似变态的角色,所以他才发出“得奖衰三年”的肺腑之言。

假设一下

记者:假如《新不了情》遇上《女人四十》,结果会怎样?

尔冬升:“哇,这很难讲啊。不过有时候得奖就是这样子,得靠一点运气。运气好的话,有时候未必是自己的最佳状态也可以拿奖,运气不好?每次你发挥好的时候都遇到劲敌,那就没办法喽。”

最年长的影帝--乔宏

1996年,凭借《女人四十》获得第十五届金像奖影帝时,乔宏已年近七十。他原籍山西临汾,1927年出生于上海,年轻时获得过全国拳击比赛甲级冠军;1949年参于张彻导演的《阿里山风云》;1955年主演电影《鲜牡丹》,正式开始演艺生涯。因为他擅长骑马、潜水、驾驶飞机,精通多种语言,身材又魁梧,所以曾有“影坛雄狮”之称。1992年他在《笼民》中的演出令人叹为观止。2000年4月16日下午,乔宏因心脏病突发于美国西雅图病逝。

1998-2001

语录

“反正有些电影生来没有得奖命,无损我们的珍爱。”--林迈克在最近的一篇文章中写到

就算胜出者有多幺的伟大,我们依然可以固执地认为以下这些名字也不会差到哪去:《春光乍泄》、《愈快乐愈堕落》、《暗花》、《真心英雄》、《不夜城》、《枪火》、《细路祥》、《暗战》、《茱丽叶与梁山伯》、《江湖告急》、《顺流逆流》、《十二夜》……

而且这句话同样也适用于那些可能真的“没有得奖命”的演员们:刘青云、吴镇宇、任达华、张耀扬、方中信、毛舜筠、邱淑贞、蒙嘉慧……

身世最复杂的最佳导演--陈果

这位貌不惊人的草根导演,有时候也会用田十八、水果等化名。学生时代的他曾在戏院做过暑期工,当放映员。1980年代,他初入电影圈,由场务、灯光组小工、副导、制片、以至策划及导演都做过,对每个岗位了如指掌。1993年他正式执导了自己处女作《大闹广昌隆》;1997年,他以50万资金和别人弃用的8万英尺胶片,拍成《香港制造》,从此一举成名。

仅凭客串一天演出而获奖--吴镇宇和梁家辉

这两位哥们各自用一天时间,客串演出了《公元2000》和《大丈夫》,想不到就拿到了最佳男配角奖。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最年长的影后--罗兰

2000年以《爆裂刑警》获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时,她已经58周岁。罗兰原名卢燕英,1942年生于广东番禺人,中印混血。她16岁从影,辗转于多家电影公司及丽的电视台,1971年加盟无线电视,演出《欢乐今霄》及众多剧集,1996年凭“龙婆”一角深入人心。

最年长的最佳新人提名--萧炳林

这位在《花样年华》和《2046》里,周慕云的死党阿炳,其实是一直从事电影道具和工匠的工作,至今尚未离开老本行的老江湖。因为他身上所散发的六十年代气息,以及富有庶民色彩的说话方式,引起王家卫的注意,于是找他客串《花样年华》一角,并获得了2001年的第二十届金像奖最佳新演员提名,当时他已经六旬开外了。

同一届金像奖上获得不同种类奖项最多者--张叔平

第二十届金像奖上,张叔平凭借《花样年华》获得最佳剪接、最佳美术指导、最佳服装造型设计,并全部最终获奖,完成了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

2002-2004

语录

“最大的奖就是票房,那个是观众的选择。”--陈可辛

《少林足球》令周星驰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等多项大奖即于一身,让先前质疑周星驰是否已经过时的言论彻底销声匿迹。从这时开始,周星驰电影变得更加简练,也更加有效。但是《少林足球》并不能挽救香港影坛一滩死水的颓势,直到又一个“救市英雄”的诞生--《无间道》。再接下来却是:“救市”、“香港电影已死”、“港影市空前惨淡”、“完成历史使命”……

香港电影,敢问路在何方?

同部电影获得同一提名最多的电影--《九二黑玫瑰对黑玫瑰》、《无间道》

刘镇伟导演的《九二黑玫瑰对黑玫瑰》堪称CULT电影经典,其中演员发挥绝对酣畅淋漓,于是毛舜筠、冯宝宝、黄韵诗同获得最佳女配角提名,最终由冯宝宝拿到。同样,《无间道》也创造了这一奇迹,曾志伟、黄秋生、杜汶泽一起获得最佳男配角提名,众所周知笑到最后的是黄秋生。同届,他还因为《想飞》和《一碌蔗》获得这个奖项的提名。

最具内地争议的最佳影片--《大只佬》

当改头换面的《大块头有大智慧》在内地上映的时候,引发了内地媒体和观众的争论,更多的内地观众认为“看不懂”并表示失望,其中不乏杜琪峰的死忠粉丝。之后当足本《大只佬》夺得最佳影片的时候,内地观众才逐渐明白是怎幺回事。而这种情况并不只是唯一的特例。

“那天我们拿到八个奖,大家都很开心,于是周星驰叫上全剧组的人去铜锣湾一家卡拉OK玩。那天记者一直在追我们,当时我们是分两部车走,先是假装去一家酒店,然后一个一个从后门溜走。等我们去到卡拉OK的时候,一看,没人追来。于是就都很放心的喝酒啦、唱歌啦,玩到很晚。等我们出来的时候,哇,那个大厅全部都是记者!所以说香港的狗仔真的是厉害!还好那天我一滴酒都没喝。因为我一喝酒,就会做坏事。哈哈。”

--如花李健仁谈《少林足球》得奖当晚的情形

其它趣事

金像奖上的重名者--黄炳耀

电影电影界有两个黄炳耀,其中一位已经于1992年去世。去世的那位是香港著名编剧,曾经被誉为香港“四大桥王”之一,他在金像奖上获得提名的电影有《人吓人》、《僵尸先生》、《双城故事》、《逃学威龙》,他在1992年第十一届金像奖上被追授予以专业精神奖。另外一位则是美术指导,他获得的提名有《半支烟》、《熏衣草》、《金鸡》、《饺子》。

金像奖上的更名者--王菲/王靖雯、鲍德熹/鲍起鸣、刘镇伟/陈善之/技安、林迪安/林满华、郭振锋/郭追、张叔平/章叔屏、邱刚健/邱戴安平、陈果/田十八,等等

《重庆森林》里的王靖雯在《天下无双》中已经变做了王菲;著名摄影师鲍起鸣从《不脱袜的人》到了《卧虎藏龙》的竹林早改作了鲍德熹。整天都在构思怎么CULT的刘镇伟,有时候成了好朋友陈善之(挂名导演,《九二黑玫瑰对黑玫瑰》),在编剧的时候他总以为自己是技安。现在好莱坞和香港(《无间道》)都混得不错的动作指导林迪安跟着林岭东(《监狱风云II大逃犯》干的时候叫做林满华,一样满世界跑的郭振锋(《天脉传奇》),原先是程小东班底(《倩女幽魂》)时还叫郭追。张叔平因为帮严浩(《似水流年》)的忙,处于某种原因化名章叔屏。《爱奴》编剧邱刚健先生《烈火青春》后喜欢起用新名字,邱戴安平似乎像位女士,《女人心》、《地下情》、《胭脂扣》、《阮玲玉》莫不如此。至于陈果和田十八的典故前面已经讲过了,欢迎读者补充使之完善。

2005-2008

最年轻的的最佳新人提名--Mattew Medvedev

Mattew Medvedev 就是在成龙影片《宝贝计划》中出演的那个可爱小宝贝,父亲是中国人,母亲是哥伦比亚人,Mattew Medvedev的精彩表演获得了第26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新人提名,最终由吴景滔摘得

最年轻的最佳新人--吴景滔

吴景滔在《父子》中饰演郭富城的儿子,表演可谓精彩绝伦,荣获最佳新人和最佳男配角,也是最年轻的获得者,此记录暂无别人打破

最年轻的最佳男配角--吴景滔

责编:彭锋

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