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查询的关键词是:龙海岁节风俗 
下面是原始网址 http://www.longhai.gov.cn/cms/html/lhsrmzf/2009-12-09/1247282106.html 在 2021-03-04 00:26:42 的快照。

360搜索与该网页作者无关,不对其内容负责。

龙海岁节风俗 - 地方风情
龙海岁节风俗
龙海政府网 日期:2019-12-09 14:53  来源:本站   【字体:

分享到:

春节


    从农历正月初一日至初三日,俗称“新正”,今谓春节。是民间最为重视的节日,千家万户,男女老少,欢聚一堂,享尽天伦之乐。初一日古称“元旦”,“履端”。人们黎明即起,穿戴一新,燃放鞭炮。晚辈首先向长辈拜年。该日早餐一般不煮新饭,仅吃除夕的“余饭”,取来年“有余”的吉利;还吃一点甜面线,叫“长寿面”,寓合家安吉长寿之意。从这天起,不讲不吉利话,不互相吵架,父母不打骂孩子。而且这天不扫地,不汲水,不乞火,不缝衣,大事休息、饮宴、游逛。亲友相遇于途,互道“恭喜”,相邀宴饮,称为“喝春酒”或“喝年酒”。谒亲访友,礼尽于诚,主人则备福圆及茶料待客,携小孩者馈以红柑,数必成双,或馈红包。过去绅商世家,多遣晚辈持帖或名片互相拜年,不必亲行,谓之“飞帖”。初二日亦早起,做“头牙”敬祖先。夫妇携带儿女谒岳家,岳家则要办筵席请女婿。其他活动如初一日,补其未尽。初三日不再早起,春节气氛稍减。现在许多群众从这天起就恢复劳动。
    建国后,春节初一至初三日定为机关节日假,城乡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文娱体育活动,各级领导也利用这个机会登门拜访关心干部群众。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推动下,民间的封建迷信活动及褥礼,已大部减少或废除。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日古称“上元”,俗称“元宵”。百姓家要以清茶、龟�敬帝君,仍迷信之俗。还要吃牡蛎煮面线,谓“蚝仔面线兜,好人来相交”。这天晚上,过去为闹花灯、看新娘的良宵。凡新婚之家,要张灯结彩,敞开大门,让新娘盛装立于厅中,任人观看品评。此夜俗谓子女迟睡,母亲可长寿,故为儿女者多深夜始睡。现在元宵节举行花灯展览、灯谜会猜、舞龙弄狮等,热闹非常。


三月节


    农历三月初三日俗称“三月节”,古称“上已节”。民间以面粉煎成圆形薄饼,再以多种菜肴混合作馅(一般以笋丝、豆芽、豆干、牡蛎、猪肉、蛋丝等),卷包成条,叫做“润饼”或“薄饼”,以祭祀祖先,也当一次改善生活。


清明节


    农历三月清明节,家家户户插柳枝于门外,谓能辟邪。此节活动重点是扫墓,新丧之家,必备牲醴酒肴,亲祭墓所,称为“上墓”。旧墓不限于本日,但最迟止于立夏日。这天,俗谓百虫启目,妇女停做针工,说是恐伤了虫目。过去里巷妇女有的靓妆盛服,联袂出郊踏青,此风现已无存。
    建国后的清明日,学校、机关、社团,多集体举行扫烈士墓、献送花圈或种树纪念等活动,以表达对革命先烈的缅怀之情。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俗称“五日节”。相传是为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日子。这天,人们都在门前悬挂艾叶、菖蒲,取“艾剑蒲鞭”驱鬼祛邪之意。又以雄黄酒洒泼屋墙角落,谓可消灭毒虫。妇女以五色丝线,系于小儿臂上(男左女右),寓长寿之意。有的妇女制小绣囊,内包雄黄、五香末,或以线织成虎头形胸佩,让儿童佩挂,以辟邪秽。另于该日午时正,汲水贮瓮中,加封久存,叫“午时水”,或再投入刺瓜浸渍,叫“刺瓜水”。遇有发热生病者,饮之可清热退火。是日家家吃粽(有咸棕、豆粽、肉粽多种)、  吃卤面。各乡还有竞龙舟之举,延至月终。
    现在,这个传统节日,还保留着划龙舟、吃粽子的风俗,龙舟竞赛已成为一项水上体育运动。其他风俗多已淘汰,少数尚存。


六月半


    农历六月十五日称“六月半”。俗以粳米圆荐神,叫“半年圆”。习尚封建,但吃圆仍饶有风趣。

七夕


    农历七月初七日晚上称“七夕”,是神话中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时间。民间女子于月下乞巧。持熟豆相饷,谓之结缘。此俗已废。

七月半


    农历七月十五日古称“中元”,俗称“七月半”,是个迷信的节日。是日备牲酒肴馔,祭祀祖先。各乡社街巷并按各自的传统日子(七月中之一日),作“孟兰盆会”。延僧念经,设食施舍无祀之鬼,超渡无主之魂,谓之作“普渡”。并搭台演戏,大宴宾客,竞先眩耀,所费颇多。这个陋俗将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群众思想觉悟的提高,而逐渐废除。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日称“中秋节”。民俗要吃月饼和糍粑赏月。也以月饼为赠送品。过去夜间用月饼赌“状元筹”,以助清兴。豪绅世家,还有宴会。迷信者说此夜签卦最灵,故以种种形式,卜一年之休咎。民间谓子女迟睡,可保父亲长寿。另外,这天又俗为“土地公生”,过去要以糍粑、月饼祀“福德正神”,并演戏酬神,这些带有迷信色彩的活动,  建国后逐渐废除,只保留吃月饼和糍粑赏月的健康内容。
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日为“重阳节”。民间以芋头、番薯及甘蔗、红柿饼、花生荚、柚子等九种果品祀神,家人分吃,并以芋皮薯皮涂门槛,谓之剥鬼皮。这一天有登高之举。儿童争制纸鸢乘风散放为乐,叫做“放风筝”。有的还在上面挂哨子,让它迎风响叫;夜间则系挂灯笼,闪耀空中。以上风俗现在多已不存。

冬节


    农历十一月里是“冬至”季节,俗称“冬节”。这天各氏族皆祭于家庙。家家制糯米圆荐神,叫做“冬节圆”。吃了,谓之“添岁”。今民间尚存此俗。

尾牙


    农历十二月十六日俗称“尾牙”。百姓家要具肴馔祀神焚纸,晚餐合家欢宴。旧时商户东家还要宴请全部经理、店员,叫“做尾牙”。尾牙放鞭炮,谓之“头门炮”,意味着春节即将来临,可开始准备年货,添置家什器皿,购买食品衣物。进入下旬,逐渐繁忙。要制备年糕、茶料,采办礼品,馈赠亲友,谓之“馈岁”。

祭灶


    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俗称“祭灶节”。传说家家户户都有一对灶君,是天上派来监视人间的灶神,每年这天,灶神都要上天向玉帝汇报一次这户人家得到善恶表现情况。灶神二十四日登天,正月初四日才回来。灶神动身前,百姓要备牲醴、焚甲马,为其饯行。这些传说自是荒诞无稽,但说明旧社会行贿受贿之风盛行,连鬼神也要贿赂。在此期间,各家还要进行大扫除,换门联迎春节。此节现已不太盛行。

除夕


    农历十二月三十日夜,小月二十九日夜为“除夕”,俗称“过年”。据久远的民间传说,“年”是一种野兽,每逢这个时候,它就出来祸害群众,因此,家家户户主动出击,以放鞭炮贴桃符来惊走这坏东西。此日,全家团圆,祭祖先,祀神�,谓之“辞岁”。傍晚,盛备美酒佳馔,案下置炉火,合家拥炉欢饮,称为“围炉”。宴后,燃放鞭炮,焚烧旧灯架,拣列其炭十二块,视其红黑,以验来年的晴雨。同时尊长要给未成年儿孙“压岁钱”,习称“红包”。一家人各就所好,尽情欢乐,最早午夜才就寝,谓之“守岁”。现在一些迷信陋俗已废除,但仍不失为全年最繁忙的一个节日。


责任编辑: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