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查询的关键词是:赵树理小说创作的当代意义 
下面是原始网址 http://www.chinawriter.com.cn/bk/2005-01-27/19619.html 在 2021-04-06 21:27:57 的快照。

360搜索与该网页作者无关,不对其内容负责。

赵树理小说创作的当代意义_中国作家网

赵树理小说创作的当代意义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05年01月27日22:14  李晓宏 赵秋生

   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们重提赵树理,发扬并光大其文学精神,是很有现实意义的。因为赵树理全身心投入到为农民写作之中,被誉为描写农民的“铁笔”、“圣手”,是迄今为止写中国农民最为成功的作家。不论是在硝烟弥漫的四十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的五六十年代,赵树理的小说创作,都真实地表达了农民的愿望和心声。他既有丰富的乡村生活经验,又经受了“五四”新思想的洗礼;他既懂得农民的心理和感受,又了解农民的阅读水平和审美情趣。从中国文学发展的角度看,还没有哪一位作家像他那样,汲取着民间文化的养分,站在现实的立场,以民间的情怀,一心为农民写作。赵树理在表现农民的愿望和心声的同时,也深入地表现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他的作品也就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印记。正是从这里,我们可以省察到赵树理的小说对于当代文学创作的意义。

      赵树理的小说创作所表现出来的文学精神,最突出地表现在作家所持的现实立场。对于赵树理来说,他并不是为了写小说而写小说,而是为了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并由此把小说的社会功利价值发挥到了极致。正如他所说:“我在作群众工作的过程中,遇到了非解决不可而又不是轻易能解决了的问题,往往就变成所要写的主题”。赵树理是在深入研究了“五四”以来文坛发展的新动向,总结了自己初期创作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站在现实的立场,借鉴了中外文学的优秀艺术传统,尤其是民间文学的艺术文化传统,从而成长为一位优秀的人民艺术家的。其成名作《小二黑结婚》中的主人公的原型,是在社会急剧转型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农民的典型。虽然这个原型最后被人打死了,但却激发了作者的创作激情,并以其积蓄已久的民间文化艺术的深厚底蕴,创作完成了这一篇既脍炙人口,又幽默厚重的现代文学杰作。后来的《李有才板话》《李家庄的变迁》等,则更是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底层,以其流利的语言艺术铺叙了在阎锡山统治时期闭塞而落后的北方农村社会生活的画卷以及抗日民主根据地斗争的艰巨性与复杂性。解放以后,赵树理虽然到了政治旋涡的中心,但他仍然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和审美眼光,关注着中国农民命运的变迁。《三里湾》与同时代同一题材的作品相比,最根本的一个特点就在于赵树理是站在现实的立场,沉潜在社会生活的底层,深入地挖掘出了生活内部的深沉冲突,从而使其具有了独特的价值和魅力。今天我们重读赵树理的这部长篇小说,仍可感受到那种扑面而来的生活气息和浓浓的乡情。《锻炼锻炼》则运用了委婉曲折的笔法,传达出了赵树理对普通农民命运的深刻认识和理解,“小腿疼”和“吃不饱”等人物形象塑造的成功,不仅真实地表现了当时中国农村的面貌,而且能给读者以多重的感悟与思考。无论赵树理怎样执着于自己的身份认同,在他来说,农民的利益就是自己创作的最高原则。也正是从这里体现出了赵树理作为一个人民艺术家的真正价值之所在。

      赵树理的小说创作所表现出来的文学精神,就是与广大民众的心灵息息相通。赵树理是土生土长的作家,是生活在“玉米地里的作家”,他创作的目的不是为了“农转非”, 也不是为了吃上“供应粮”,更不是为了自己一家人过上好日子,而是为了广大民众的根本利益。众所周知,在解放初期供给制的体制中,赵树理从1953年冬天起不领供给,完全靠稿费生活。这种生活方式的改变,肯定会影响到他的创作心态,但更重要的是,他并没有关起门来凭空杜撰所谓天马行空的东西,而是深深扎根于现实的土壤之中,举重若轻地描绘着中国农村在五六十年代所发生的看似平淡而实则惊心动魄的故事。从《登记》《三里湾》到《锻炼锻炼》和《卖烟叶》,无不体现了赵树理小说的民间情怀特征,尤其是《锻炼锻炼》最具代表性。在这个文本中,“小腿疼”和“吃不饱”两个“落后农民”与社副主任杨小四之间的冲突,杨小四与社主任王聚海之间的矛盾纠纷等,无不以民间姿态和民间情怀出之,表现出赵树理深入民间、体察民情、通晓民意、理解民心、熟悉民间社会的精神特征。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中外文学史上,还没有哪一位作家像赵树理一样,对民间社会始终抱有不衰的热情。

      在中国社会急剧转型的历史时期,农民的心理和意识,农民的生活和命运变迁,始终是赵树理热切关注的焦点问题。在赵树理的笔下,不论是老一代农民,诸如“二诸葛”、“三仙姑”、 “铁算盘”、 “糊涂涂”等,还是小字辈诸如小二黑、小芹、王玉生、范灵芝等,赵树理都不去刻意描写他们的家族史和成长史,只是通过他们的语言和行动,把他们的个性活灵活现地刻画了出来,并通过他们的个性来反映社会历史的巨大变革,表现他们思想意识深处潜藏的灵魂。更可贵的是,在这些农民身上,都刻上了极其鲜明的时代印记,寄托了作者的理想。在某种程度上说,赵树理的小说大多因事而发,提出了许多农村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作为文学文本,它又不能真正解决农村和农民的根本问题。但问题的提出、作家提出问题的角度和思考问题的方法等,都会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不论是从人文关怀的层面,还是从决策层面,都有其独到的社会意义。

      赵树理对文化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独到把握,决定了他认识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对艺术精神的整体理解。从历史文化发展的角度来看,不论什么时代的艺术家,都担负着整合传统文化,使古今文化贯通的责任和使命。在新旧文化激烈交锋,中西文化相互碰撞的时代,赵树理最终选择了“大众文化”作为自己终身追求的目标,成为时代生活的忠实记录者和农民心声的代言人。如果没有对农民生活和命运的关注,没有对农民的一份赤诚之心,作家也就不可能牺牲个人利益,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而为农民仗义执言了。正是从这里,赵树理的小说中体现出来的人格力量和时代魂魄,也就更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了。

      赵树理文学精神的内核,在文学界并没有得到应有的继承。因此,学习并继承赵树理文学精神的内核,应该成为当前文学的应有之义。

            

网友评论

留言板电话:010-64489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