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查询的关键词是:神木建置沿革 
下面是原始网址 http://www.sxsm.com.cn/news/tpxw_2/201707/t20170725_190214.html 在 2021-04-04 23:01:09 的快照。

360搜索与该网页作者无关,不对其内容负责。

神木建置沿革
神木网首页
 
神木建置沿革
来源:文史风物   发布时间:2017-07-25 11:21 作者:

明长城遗址 刘生强/摄

杨家城遗址

神木老城墙

老城区

柏林堡遗址 吕亚丽/摄

神木境内,位于河套之南,陕北之北,自古水草丰美,森林茂密。在遥远的古代,就是各民族游牧栖息的好地方。境内的石峁遗址,经碳14测年并辅以其他方法,断其距今有4000~4300年。据史书所载夏、商、周三代,中国的西北地区,包括县境在内,先后就有熏育(荤粥)、严狁、戎翟(同狄)、林胡等部族,生活在这里。《史记·匈奴传》记载:武王放逐戎夷。在泾河、洛河以北,叫做荒服。又说周襄王十六年(前635)晋文公讨伐夷翟,使他们居住在河西圄洛一带,号称赤白翟.可见县境在春秋以前,一直被北方各游牧民族所占有。

这些民族,长期以狩猎游牧为生,择水草而居,去来无定。他们的社会结构,是“莫能相一”的部落群体,生活上既不能定居一地,政治上又没有形成统一的组织.在这一历史阶段里,他们当然不会有什么行政建置的出现。

《史记魏世家》记载:赵武灵王二十年(前306)西占地到榆中、九原。九原在黄河北岸,榆中在黄河南岸,包括现在的伊克昭盟东部、陕北的北部及河东的萨托等县地。据《中国历史地图集》标明,县境在战国时期,属于榆中郡范围。但是县境一带,远在西陲,此时实际上仍为各民族游牧出没的地带,汉民族的势力,依然达不到这里。

从春秋战国,到秦王朝的大统一.这一时期,强悍的匈奴部族,崛起于北方,其势力含有今天的内外蒙古,并不断向南侵犯,成为当时中国北方的唯一大患。统一以后的秦王朝就不能不集中力量,谋求北部疆域的安全。

《史记》记载:秦始皇三十二年(前215)派将军蒙恬,将兵伐匈奴,收河南地,以河为塞,筑四十四县,称为秦中,置九原郡于此。又载:始皇三十三年(前214)使蒙恬渡河,取高阙阻山北假中,(在今阴山南北)筑停障,以逐戎人。秦始皇经过两年的大规模用兵,把匈奴赶到阴山以北,收复了阴山以南及河南地带。河南就是河套,东西南三面至黄河,南至陕西北部。当时把这块地方叫做新秦,或新秦中,(因为原有的关中一带称为秦中)县境此时在新秦中范围内,属于九原郡。但是九原郡四十四县,史书上没有明确记载,县境应属于九原郡的哪一县,或哪几县也就无从考证。

史书记载:秦始皇收复河南地后,曾有过两次大规模的移民实边。随着汉族的定居,汉族的先进文化,及先进的生产技术(农耕)开始向西北地区传播。

但是秦末汉初,河南一带,及陕北大部地区,又被匈奴占据。

《史记·匈奴列传》记载:蒙恬死,诸候叛秦,中国扰乱。诸秦所徒适戍边者,偕复去。于是匈奴得宽,复逐渐渡河南。这时正当刘、项相攻,中国疲于兵革,所以冒顿得自绝,“控弦之士三十余万”全部收复了蒙恬所夺的匈奴地,并进到朝那(今甘肃平凉)、肤施(今绥德),县境当然又入于匈奴部族范围。

汉王朝统一中国之后,又一次对匈奴大举讨伐,恢复了秦代的疆土。

《汉书》记载:汉元朔二年(前127),卫青出云中至高阙,收复河南地。同年改秦的九原郡为五原郡。并做了大量的移民实边工作。

《汉书·地理志》记载:武帝元朔四年(前125)置西河郡。据《辞海》说西河郡治平定,在今内蒙古东胜县境.辖境相当于今内蒙古伊克昭盟东部,山西吕梁山芦芽山以西,石楼以北,及陕西宜川以北黄河沿岸地带,县境属于西河郡范围。

《史记》记载:元狩三年(前120)又置朔方郡。不久又置圊(银)阳县,属于西河郡。

据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及《大清一统志》等书,都以神木县的秃尾河为汉代的银水(其他书籍也有以无定河为银水的),《中国地理大辞典》也说,银阳在神木县秃尾河东。《中国历史地图集》标列:汉银阳、银阴、白土三县都在秃尾河两边。还有鸿门县在今榆神交界处。《汉书·地理志》载:白土属上郡,银阳、银阴、鸿门属西河郡。据此,神木县境在汉代先后曾设有白土、银阳、银阴、鸿门等县.解放前后,曾在瑶镇北梁上,发现古城遗址,瓦砾堆中,发掘出有汉代款式的瓦当、陶片。瓦当上有“长乐末央”、“益寿延年”、“兴而无极”等篆字。这个遗址,按《中国历史地图集》:标志;正当在秃尾河上游的自土县位置。

银阳、银阴按《地图集》标志,在秃尾河下游两岸,鸿门又在其西。据东汉应弦《地理风俗记》说:鸿门县在银阳县西五十里。现在秃尾河下游及榆林县的建安堡,确有这处古城遗址,但是否就是汉代的银阳、镶阴及鸿门,尚待进一步考证。

东汉末年,群雄割据,混战中原,北方各民族趁机兴起,相互攻伐,战乱不休。到晋室南迁,中国的北部地区,形成各民族割据局面。这时河南及上郡一带,原有郡县全部废弃。县境先后为北魏、西魏、北周所有。

《元和志》记载:后魏(北魏)文帝置石城县于银阳地,废帝改石城为银城;北周宝定间,移银城于废石龟镇,石城与石龟镇遗址都无考证。

唐王朝大统一以后,又开始在县境内设置州、县。

《唐书地理志》记载:贞观二年(628年)复置银城县,贞观四年属于银州(银州北周置,故城在今米脂县境)贞观八年改属胜州(胜州隋置,大业初改为榆林郡;武德中复为胜州,唐天宝元年复为榆林郡;乾元元年复置胜州。尊事胜州地包括今内蒙古的伊盟东部及陕西神木府谷等地)。

道光《神木县志》说:唐代银城县在县城西南四十里黄石头村东五里,有古城遗址,疑即在此。

《元和志》又载:唐贞观八年(6 3 4年)置连谷县,属胜州,在今县城东北包括有府谷县的一部分,道光《神木县志》说:连谷县治,在今黄羊城,待考。

《唐书地理志》记载:唐开元二年(714年)置新秦县,开元十年撤销。天宝元年(742年)复置。在今县城北杨家城。城址遗迹至今清晰可辨,常有隋唐遗物及钱币出土。

《唐书地理志》记载:开元十二年(724年)分胜州的连谷、银城置麟州。开元十四年(726年)州废。天宝元年(742年)王嗣忠奏:复割胜州的连谷、银城两县置麟州,同年又改为新秦郡。乾元元年(758年)复麟州,治新秦(在县北杨家城),领属新秦、连谷、银城三县。

僖宗中和四年(884年)割麟州隶属河东道(今山西省)从此直到宋朝,麟州属于河东管辖。

唐末、五代时期,仍为唐代旧制,为麟州;领属新秦、连谷、银城三县。

《宋史地理志>记载:宋太祖乾德初,麟州一度移治吴儿堡。道光《神木县志》说:吴儿堡在县西南九十里,土城旧址尚存,周围约三里,四面皆绝壑,外环以山,祗有北面一径出入,极为险峻,土人名其地曰旧城,乾德五年(967年)升麟州为建宁军,由吴儿堡迁返原址(杨家城)后又复还旧制(麟州),端拱二年(989年)又改为镇西军。政和四年(1114年)废银城、连谷两县,并入新秦县,此时麟州只领新秦一县,属河东路。

唐末、五代至宋,北方的辽(契丹族)、金(女真族)、夏(党项族)三个部族势力先后兴起,县境处于国防前沿阵地,宋室南渡,县境先后没于金、夏,原有建置废除。

《宋史》记载:建炎二年(1128年)镇西军沦没于金,金皇统年间(1141年)后又被西夏占据。兴定初(1217年)又为金 克复,立神木寨于麟州故址。州城外有神松三株,大可三人合抱,因以名寨,神木之名由此开始。神木寨属于葭州领辖,以后又没于夏。

蒙古族消灭了金、夏,统一了中国,建国号为元,元朝初年,立云州于神木寨(隋唐的云州原在山西大同以东),至元六年(1269年)废州为县,同年以葭州领属的太和县(现在的太和寨)并入神木县。(后人称窟野河川为云川,就是因为元代曾一度立云州于窟野河川之杨家城)

明王朝统一中国后,于洪武六年(1373年)废县为堡,称神木堡,属于榆林卫。洪武十四年(1381年)复置神木县,属于葭州,隆庆间(1567年)后置东路神木道于神木,制辖葭州、及神木、府谷、吴堡三县。

清初,神木道仍旧。雍正九年(1731年)神木道改为延绥麟道,移驻绥德,神木道撤销。神木县属葭州。乾隆元年(1736年)撤销佳州直隶(直接隶属陕西布政司),神木与葭州同属于榆林府。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分葭州的高家堡、赵家石畔等二十三村属于神木。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成立中华民国,沿袭清朝建置,仍为神木县,属陕西省榆林道(后改为督察专员行政区)。

1932年以后,神木南部开始建立神府革命根据地。1936年,建立神府特区苏维埃政府。1937年,苏维埃政府改为神府县政府。直隶于陕甘宁边区。1947年,神木县城解放,建立新的神木县政府。隶属于榆横中的优秀共产党政务委员会(后改为榆林分区)。1949年,神府县政府改隶于晋绥边区政府,后又改属于榆林分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1950年神木县(在县城)、神府县(在高家堡)两县,合并为神木县,属榆林专区。1958年,将府谷县并入神木县,为神木县(府谷县改为府谷镇)。1961年,神木、府谷又分为两县,同属榆林地区。

2014年神木县由省直管。

2017年4月9日经国务院批准,民政部下发了《关于同意陕西省撤销神木县设立县级神木市的批复》,同意撤销神木县,设立县级神木市。神木市由陕西省直辖,榆林市代管,并于7月23日挂牌成立。

编辑:刘艳

 
相关新闻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评论
用户名: (您填写的用户名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匿名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最新资讯 更多>>
杨成林调研经开区项目建设推进情况
神木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召...
李世书开展节前走访慰问活动
致敬“原年人”
苏晓洁慰问交通疫情检查点工作人员
神木市政协召开主席办公会议
春节前夕李世书慰问驻神官兵
  图片新闻 更多>>
 
刷新

Copyright@2012-2017 神木新闻网(中共神木市委宣传部主管 神木市新闻中心主办) ICP 陕ICP备1300352
公安机关备案号:61082102000010 办公电话:0912-8354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