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原始网址 http://www.lyg.gov.cn/art/2013/3/12/art_1749_500071.html 在 2016-08-12 03:02:37 的快照。

360搜索与该网页作者无关,不对其内容负责。

连云港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公务员邮箱用户名: 密码:
简体版繁体版English
连云港市政府 
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资讯 >> 港城要闻
公示公告 更多>>
徐圩新区散杂货码头等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关于行政中心外网断网的通知
苍梧灯会延迟闭幕至3月1日
焰火晚会交通管制时间及区域
灯会交通管制时间及区域
港城要闻 更多>>
连云港物价调控目标和实施路线图确定
市区道路提升工程快速推进
连云港综合交通体系蓝图绘就
我市全国人大代表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
俞正声当选为全国政协主席
视频新闻 更多>>
李强要求:集中精力抓好城乡统筹试点镇村...
全国人大代表 市长杨省世做客江苏卫视话...
全国两会连云港成地市级城市中关注焦点
贯彻总书记讲话精神 建设生态港口
全国人大代表:努力把总书记的指示贯彻落...
最新更新 更多>>
连云港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日期:2013-03-12 访问次数:字号:[ ]

连云港日报讯 2012年是连云港市成功应对经济下行严重挑战和台风、暴雨重大自然灾害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国家战略叠加的机遇,统筹推进各项工作,稳中求进,好中求快,稳增长、惠民生、促转型取得了显著效果,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综 合

综合实力继续增强。2012年GDP达到1603.42亿元,增长12.7%;增幅居全省第5位,总量较上年增加192.90亿元。人均GDP达到36470元,较上年增加4351元,增长12.6%。其中市区人均GDP达到51556元。

产业结构更趋合理。第一产业增加值232.40亿元,增长5.7%;第二产业增加值736.14亿元,增长14.3%;第三产业增加值634.88亿元,增长13.3%。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4.5:45.9:39.6,第一产业比重保持稳定,与上年持平;第二产业比重在转型升级中略有下降,较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提高0.5个百分点,产业结构更趋合理。

县域经济加快发展。县域GDP实现1039.42亿元,增长13.3%;比全市增幅高0.6个百分点,总量占全市比重达到64.8%。其中,赣榆、东海、灌云、灌南分别实现生产总值331.36亿元、277.3亿元、220.29亿元、210.47亿元,分别增长14.7%、12.6%、12.8%、12.6%。赣榆、东海两县达到全面小康标准,向省申报验收。但县域经济发展仍面临一些问题。一是产业结构欠佳;二是服务业发展滞后;三是开放经济水平低;四是人才和技术短缺。

二、农林牧渔业

粮食生产连续丰收。粮食播种面积746.4万亩,比上年增加14.5万亩,增长2.0%;亩产484.1公斤,增长1.9%;总产量361.4万吨,增长4.4%,连续十年丰产丰收。

高效农业规模不断扩大。新增高效设施农业10万亩、高效渔业10.3万亩,建成千亩连片基地81个、万亩连片基地8个。燕尾港获批为国家一级渔港。农业产业化水平稳步提升,新增省级农业产业园区2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42个,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比重达到65%。

农业标准化、外向化水平不断提高。新增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485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达7个。灌南县获批省级食用菌农业标准化示范县,花果山蔬菜和赣榆泥鳅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通过国家级认定。完成农产品出口4.1亿美元,增长10%。

畜牧生产整体较好。年末生猪存栏170.30万头,增加8.64万头,增长5.3%,其中母猪存栏30.90万头,增长6.7%;出栏306.27万头,增加15.68万头,增长5.4%。家禽存栏1544.35万只,增加21.44万只,增长1.4%;出栏3469.11万只,增加288.24万只,增长9.1%。羊存栏17.80万只,增加0.88万只,增长5.2%;出栏38.03万只,增加0.56万只,增长1.5%。牛存栏5.77万头,增加0.52万头,增长9.9%;出栏10.56万头,增加0.16万头,增长1.5%。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稳中有进。大力实施“双千双百”工程,着力提升产业规模化、集聚化、高端化水平,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到3353.48亿元,增长26.8%。完成增加值672.47亿元,增长17.3%,居全省第3位。

主导产业总量加快壮大。“三新一高”(指新医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实现产值1514亿元,增长21.2%。其中,“新医药”保持较快发展,实现产值282亿元,增长35.6%;“新能源”实现产值338亿元,增长0.3%;“新材料”实现产值345亿元,增长17.2%;装备制造业实现产值806亿元,增长18.0%。

轻、重工业协调增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轻工业完成产值933.00亿元,增长28.4%,增幅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1.6个百分点;重工业完成产值2420.48亿元,增长26.1%,增幅低于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0.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轻重结构为27.8:72.2。1271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出口实绩的133户企业完成出口交货值129.78亿元,增长15.5%,总量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的4.0%。

主要行业稳步发展。全市35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九个行业产值突破百亿元,九个行业合计完成产值2523.11亿元,增长26.8%,总量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75.2%。其中六个行业完成产值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5%。

骨干企业支撑有力。产值20强工业企业完成产值超过1000亿元,达到1342.88亿元,增长27.7%,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0.9个百分点。总量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40.0%,净增产值291.36亿元,对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贡献率达41.1%,拉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1.0个百分点,有力支撑了全市工业经济的平稳运行。

建筑产业快速增长。建筑业总产值430.64亿元,增长16.9%;建筑业增加值152.83亿元,增长12.0%;在外省完成产值158.54亿元,增长11.8%。新增建筑业企业8家。现有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231家,行业总资产达到257.43亿元,增长25.1%。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高开稳走。固定资产投资1280.88亿元,较上年增加237.69亿元,增长22.8%,居全省第2位。增速以年初的29.6%高开,到上半年的22.4%,到全年的22.8%。全年呈现了高开稳走的良好运行态势。

三次产业投资协调发展。第一产业完成投资20.98亿元,增长133.2%,占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的1.6%;第二产业完成投资870.86亿元,增长23.1%,占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的68.0%;第三产业完成投资389.03亿元,增长19.1%,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30.4%。

新兴产业投资向好。新兴产业完成投资234亿元,增长16.3%,占规模以上工业投资的27.3%。其中,新能源产业投资增长34.6%;新医药产业投资增长3.4%;新材料产业投资增长43.7%;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投资增长26.9%。新兴产业项目的快速推进和加大投入,有效拉动了全市工业投资的稳步增长。

重大项目全力推进。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全面展开,徐圩新区“一区七园”发展格局初步形成,示范区重大功能平台建设加快推进,出口加工区二期封关运作。列入省、市沿海开发三年计划的180个重点项目如期推进,完成投资1269亿元。重点建设项目数量增多,在建项目1327个,其中,新开工投资项目834个,同比增加63个,计划总投资1083亿元,完成投资588.1亿元,增长14.1%。亿元以上项目467个,较去年增加84个,其中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248个,同比增加47个,计划总投资808亿元,完成投资354.1亿元,增长18.0%。列入今年全市重点建设计划的500个投资项目,计划总投资1040亿元,进展顺利。229个计划新开工项目推进正常。

五、交通运输和信息通讯业

港口建设强力推进。“一体两翼”组合大港加速形成。主体港区成为全国低碳试点港和科技示范港。集疏运体系逐步完善。旗台作业区铁路专用线主体完工,矿石带式输送机工程有序推进。北疏港公路、徐圩港前大道、徐新公路、242省道、310国道加快建设,临海高等级公路埒子口至青口段简易通车。全长120公里的港产城联动发展交通大动脉海滨大道开工建设。连盐铁路建设前期工作积极推进。新开国际集装箱航线8条,3条铁路班列纳入全国客车化运营,率先开通经霍尔果斯口岸出境的集装箱班列。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85亿吨,增长11.4%,集装箱502万标箱,增长3.5%。

交通运输呈现新局面。公路客运量1.59亿人次,增长10.4%,较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旅客周转量64.29亿人公里,增长10.6%;货运量1.31亿吨,增长16.2%;货运周转量88.93亿吨公里,增长14.2%。水运客运量25.24万人次,增长2.1%,旅客周转量5737万人公里,下降19.0%;内河货运量完成1725万吨,增长6.4%;货物运周转量121.22亿吨公里,增长6.8%。民航连云港机场飞机起降达6229架次,增长15.2%;旅客吞吐量48.38万人次,增长5.0%;货物吞吐量3611吨,增长6.9%。

邮政通讯业务稳步发展。邮政通讯业务收入33.04亿元,增长11.0%;其中邮政业务收入3.64亿元,增长27.2%。年末电话用户数486.70万户,增长6.0%;其中移动电话用户383.09万户,增长8.5%。互联网用户281.31万户,增长33.8%。

六、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消费品市场平稳运行。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75.49亿元,增长15.0%,居全省第6位。其中,批发业零售额57.90亿元,增长19.7%;零售业零售额467.36亿元,增长15.2%;住宿业零售额8.36亿元,增长18.4%;餐饮业零售额41.88亿元,增长6.9%。

刚性需求持续不减,中高端消费趋于谨慎。刚性需求中,食品烟酒类消费增长31.1%,服装鞋帽类消费增长16.3%,化妆品类消费增长27.8%;而家电、家具、汽车等中高端消费明显偏冷,其中家电消费增长2.6%,家具消费下降10.4%,汽车消费增长4.6%。

汽车及成品油消费放缓。汽车类零售额38.72亿元,增长4.6%,增速较上年回落2.1个百分点;受到汽车消费减缓等因素的影响,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41.23亿元,增长24.3%,增速较上年回落38.7个百分点。

物价水平保持平稳。物价稳定是宏观经济政策的四大目标之一,国家采取一系列相关措施来保证物价平稳,避免出现物价的大幅波动。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从一季度开始到三季度均保持在102.7%-102.8%较高水平,从1-10月开始出现下降趋势,到年末下降为102.3%。

七、对外经济

开放型经济快速发展。高标准举办连云港之夏旅游节暨沿海开发经贸洽谈会、首届东中西区域合作论坛暨西游记文化节等经贸活动,吸引16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家客商、37家世界500强企业来连投资洽谈。以更大的步伐“走出去”,设立5个境外招商机构,在韩国、新加坡、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高质量举办大型经贸招商活动,港口、物流、旅游等49个项目成功签约,71个重大招商引资项目有序推进。直接利用外资7.34亿美元,增长20.3%。内联客方到位资金611亿元,增长15.9%。支持企业开展境外投资,新核准境外投资项目5个,对外直接投资1.1亿美元。完成外贸进出口80.02亿美元,增长16.0%。国际服务贸易达到13.2亿美元,增长62%。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综合财力进一步增强。财政总收入564.74亿元,增长22.1%。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08.94亿元,增长16.0%,增幅居全省第4位。主要税种中营业税为67.33亿元,增长61.6%;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实现16.59亿元、13.09亿元,分别增长6.8%、3.6%。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13.0%,较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

金融信贷稳健运行。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538.04亿元,比年初增加149.35亿元。其中,企事业单位存款756.75亿元,比年初增加33.37亿元;居民储蓄存款732.79亿元,比年初增加103.37亿元。

保险事业蓬勃发展。保险费总收入38.99亿元,增长10.9%,较全省平均水平高2.5个百分点,增幅居全省第4位。从保险构成看,人身险收入23.47亿元,占保险费总收入的60.2%。财产险保费收入12.83亿元,占保险费总收入的32.9%。健康险保费收入1.77亿元,增长31.2%。

九、科技教育卫生和社会保障事业

科技创新工作取得新进展。创新能力持续提高。新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0家、企业技术中心1家,创建两化融合示范试点企业25家,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实现全覆盖。创新资源加快集聚,争取国家重大科技专项8项,实施星火计划项目70项。高新技术产业完成产值130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37%。组织实施“三百引才”等人才集聚工程,引进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900人、领军人才48人,2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10人入选省“双创”计划,人才支撑不断强化。

教育事业成绩显著。学前教育三年入园率达96.36%,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达100%,初中在校生巩固率达99.66%,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96.86%。师资队伍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26名教师被评为省第十二批特级教师。校安工程新建、重建项目开工面积19.5万平方米,加固项目开工面积10.2万平方米,拆除项目完成12.8万平方米。

卫生工作有序开展。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完善。城乡“15分钟健康服务圈”基本建立,全市县、乡、村卫生服务网络健全率达100%,新增2个省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7个省级示范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成效显著。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增至25元,服务项目由9类22项扩展到10类41项。新增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6万座,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达62%。

社会保障事业实现新发展。就业服务体系建设跨上新台阶。城镇新增就业8.0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44%。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迈出新步伐。全市企保、职工医保、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49.66万人、67.55万人、32.35万人、38.72万人、35.14万人,比上年末分别增加6.12万人、6.84万人、2.61万人、2.01万人、1.75万人。

十、文化宣传和体育事业

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强力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项目社区文化中心建设。选择100家农家书屋试点建设200个阅报栏,对全市596家农家书屋图书进行更新。新发展有线电视用户4.68万户,增加数字电视用户16.9万户,25个乡镇广播电视站建设达标。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创新,组建女子民乐团、歌舞剧院、淮海剧团、文化艺术中心四位一体的演艺中心。组织指导33个项目申报省级文化产业引导资金,7个项目获引导资金610万元。

实现体育基本服务均等、普惠化。完成10个街道、50个社区健身点建设,形成城区三级全民健身设施网络,城市“10分钟体育健身圈”基本架构初步形成。推动单项运动协会和人群体育协会等覆盖延伸到乡镇街道,基层体育俱乐部建成率达100%。组队参加田径、游泳、球类等20个大项的省年度锦标赛,获得38枚金牌、28枚银牌、34枚铜牌、1151分的优异成绩。开展体育系统场馆资源综合开发经营的研究,积极探索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高设施综合利用率和运营能力,为群众提供了多样化的公共体育服务。

十一、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乡建设快速推进。以城市组团开发为主线、以重点工程推进为突破、以完善城市功能为重点,强化城市品质提升、注重海滨特色彰显。实施城建项目906个,年内完成投资556亿元。其中,市区计划实施城建项目402个,年内完成投资248亿元。建成区面积扩大到140平方公里。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全长33.1公里BRT一号线工程建成运营;新增城市道路54万平方米。背街小巷整治力度加大,修建便民道路80余条,整治人行道路50余万平方米。实施供水、污水、天然气等公用事业重大项目6项,城市供水普及率达100%,城市污水处理率达82%。城市饮用水源安全保障工作稳步推进,沙板桥污水泵站及配套污水管道已建成运行;新建改建供水管网25公里,新建污水管网46公里;新增小区管道燃气用户共11000户,完成海宁东路、汇海路、纵五路等城市中压燃气管道约28公里。

水利建设稳步推进。投入7.3亿元重点实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灌区节水改造、农村饮水安全、农村河道疏浚整治、农村小型桥梁工程、基层服务体系建设等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固加高圩堤26.1公里,疏浚县乡河道236条,整治村庄河塘2148条,新建、改造泵站355座16165千瓦,新建防渗渠道879.45公里。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0.37万亩,新增旱涝保收田面积55.51万亩,新增节水灌溉控制面积78.06万亩,年增节水5606万立方米;专项安排资金用于农村河道长效管护。

园林绿化扎实开展。全面推进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工作,全年投资9.2亿元实施111个园林绿化项目,新增绿地380多公顷。东盐河景观绿化工程、朝阳桥游园等绿化工程已经竣工;孔望山公园、中华楹联园、新浦公园、北崮山生态公园等公园绿地等重要河滨绿化进一步完善实施;建设东路、红砂路等道路绿化工程付诸实施;动物园、园博园、大型公园稳步推进。

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新成效。全市空气质量总体较好,市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21天,优良率87.7%;饮用水源保护工作得到加强,4座水质自动监测站24小时监控水质状况,每周发布水质报告;生态创建工作加快推进,全市有22个乡镇、街道建成污水处理厂,64个乡镇建成垃圾中转站,农村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加快开展PM2.5监测,并于年内规范性发布。声环境质量优于国家标准。

十二、人口及人民生活

人口变动平稳。城市化水平明显提升。年末常住总人口440.69万人,同比增加2.08万人;其中市区109.74万人,增长0.6%。常住人口出生率11.49‰,下降0.07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4.73‰,上升0.45个千分点。年末户籍总户数139.81万户,其中市区29.57万户;户籍总人口510.99万人,其中市区96.65万人。户籍人口出生率18.87‰,提高5.55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11.79‰,上升1.56个千分点。人口计划生育率91.07%,独生子女率55.54%,上升0.4个百分点。城市化率达54.4%。

居民收入快速提高。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342元,增长12.2%,人均消费15615元,增长10.7%;农民人均纯收入9589元,增长13.7%,人均消费6210元,增长13.0%。

注:1、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值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2、公报中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正式统计数据以《连云港统计年鉴》为准。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国家网站
各省政府
江苏各市网站
县区网站
部门网站
长三角经济区城市群
江苏省地级市网站群
省区政府
新闻媒体
友情链接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办单位:连云港市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连云港市信息中心 技术支持:杰瑞深软
地址:连云港市新浦区朝阳东路69号行政中心大楼801室 邮编:222006 电话:0518-85825182
联系方式:051885825182 E-mail:infolyg@lyg.gov.cn 备案号:苏ICP备05002003号
建议使用 IE5.0 以上浏览器 1024*768分辨率 访问统计: 信息报送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