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原始网址 http://ent.sina.com.cn/j/2008-05-08/09392017762.shtml 在 2022-05-15 16:04:34 的快照。

360搜索与该网页作者无关,不对其内容负责。

评弹名家杨振言去世 评弹界痛失“言调”_影音娱乐_新浪网

评弹名家杨振言去世 评弹界痛失“言调”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08日09:39  新闻晨报

国家一级演员、上海评弹团著名弹词表演艺术家杨振言,因病医治无效于前晚21点40分逝世,享年86岁。5月12日上午9时30分,遗体告别仪式将在龙华殡仪馆大厅举行。

与兄共创“杨派”

杨振言出生于评弹世家,其父乃著名弹词演员杨斌奎。他幼年即随父习艺,专攻长篇弹词《描金凤》、《大红袍》,16岁起与父拼档,登台演唱崭露头角,在1940年代已驰名书坛。1954年,他进上海市人民评弹工作团(今上海评弹团),与兄杨振雄长期拼档弹唱《长生殿》(blog)、《西厢记》和《武松》。他的演唱富有激情,嗓音宏亮,尤其擅唱蒋调,因其韵味自成一格被听众称为“言调”。杨氏昆仲共同创造了鲜明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珠联璧合的杰出双档,双档书艺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又使“杨派”艺术达到一个新的高峰。上海评弹团团长秦建国对记者评价道:“杨振雄和杨振言创造的杨派艺术对评弹艺术做了很大的贡献。他们这一辈任何一个人,放到现在都是顶天立地的大师。”

自传尚未写完

自从2004年洗澡摔了一跤以来,杨振言老先生风瘫已有4年,去年年底起便长期瘫痪在床,身体每况愈下,今年也发生过几次危急的情况。5月1日为捧场乡音书苑,老先生还特地前往主持节目,但5月2日便患上脑溢血,最终因心脏衰竭等并发症去世。杨振言小女儿杨逸萍告诉记者:“爸爸一直有个心愿,就是出版一部自传,他也写了一段时间,最后没有写完。幸好去年年底电视台对他进行了录像访谈,把他的从艺经历和长期艺术实践记录了下来。这段访谈已经制作完成,他也在电视台上看到了,也算了了他的心愿。”

不愿后人继承衣钵

4年来,杨逸萍一直在家中贴身照顾父亲,父亲的敬业让她特别感动:“每当有学生来看他,他一定要问团里的演出状况,主动把自己整理的本子给学生。他在床上都要唱给我听,还要上舞台,说‘你搀我上台,放一杯茶,我坐坐也好’,好几次他做梦都梦到演出,还说梦话‘老观众都已经坐在下面了,我要去演出’,我心疼他,几次劝他不要太过于关心,他不听,对我说‘我拿了国家的退休金,怎么能不关心?我现在可以提供给年轻人的,当然要尽量给他们。’”

除了定居上海的杨逸萍,老先生的其它子女将从国外赶来参加遗体告别仪式。杨逸萍告诉记者,除了自己会弹点琵琶外,兄弟姐妹都没有继承到父亲的评弹艺术,当年评弹团招生,自己的儿子想去报名,杨老先生坚决不同意,“他说绝不让下一辈再吃这碗饭,太苦了。”

[新闻链接]

大师走了,危机来了

吴君玉和杨振言,大师的接连辞世让上海评弹团,也让整个戏曲界都感受到了危机感。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吴君玉弟子遍布江浙沪,但还在一线演出的寥寥无几;而杨振言与杨振雄创建的杨派,至今已没有了嫡传弟子,后继无人。吴君玉至少还有儿子吴新伯继承衣钵,而杨振言,甚至不愿子女再从事评弹,曾经一度繁荣的评弹艺术,正面临着观众老化、市场低迷的窘境。而这种情况,又何尝只是评弹呢?

上海评弹团团长秦建国感叹道:“他们健在的时候,我们没有好好部署传承,如今他们走了,带走了很多东西,我们只有亡羊补牢。非物质文化的传承刻不容缓,这件事国家正在做,落实到我们身上,当务之急就是快马加鞭培养接班人,并呼吁整个戏曲界都能对此引起警惕和重视。”晨报记者朱美虹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