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查询的关键词是:2012年厦门市国民经济运行情况 
下面是原始网址 http://www.xm.gov.cn/zfxxgk/xxgkznml/gmzgan/tjfx/201302/t20130216_614955.htm 在 2017-03-30 23:12:03 的快照。

360搜索与该网页作者无关,不对其内容负责。

政府信息公开_2012年厦门市国民经济运行情况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指南与目录 >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信息 > 统计分析
索 引 号: 文 号:
发布机构:厦门市统计局 发文日期:20130216
名 称:2012年厦门市国民经济运行情况
内容概述:2012年厦门市国民经济运行情况
2012年厦门市国民经济运行情况
时间:2013-02-16 [ ] 浏览次数:

2012年,在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之下,厦门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推进跨岛发展战略,加快实施综合配套改革,坚持稳中求进、好中求快,实现了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发展,再获全国城市文明指数测评首位,公共服务满意度评价居全国第二位。

2012年,全市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817.07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增幅呈稳中有升态势,较年初提升4.4个百分点。其中,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是25.21亿元、1374.01亿元和1417.85亿元,分别增长0.4%、12.6%和11.7%。产业结构从上年的1.0:51.1:47.9调整为0.9:48.8:50.3,二产比例略有下降,三产比例持续上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一、落实综合配套改革政策,第三产业较快发展

加快实施综合配套改革政策,不断推进两岸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合作示范区、两岸金融中心、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大陆对台贸易中心“一区三中心”建设。突出发展金融商贸、航运物流、会展旅游、科研文教等现代服务业。

两岸金融服务中心建设进展顺利。创新体制机制,加快项目聚集,厦门农商银行等20家金融机构开业,赛富创投基金等112个项目落户,海西金谷广场开工。全市完成金融业增加值237.03亿元,比上年增长22.9%,拉动第三产业增长3.3个百分点,对第三产业的贡献率为27.2%。至年末,全市中外资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5472亿元,比上年增长10.4%;全市中外资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5107.35亿元,增长17.7%。

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加快建设,厦门航运交易所、东南国际航运仲裁院、福建电子口岸、东渡邮轮母港规划启动。全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170.84亿元,增长18.9%,拉动第三产业增长2.2个百分点,对第三产业的贡献率为16.8%。全年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17227.31万吨,增长10.1%;集装箱吞吐量720.17万标箱,增长11.4%;厦航加入天合联盟,开通厦门至柬埔寨直航航线,全年空港货邮吞吐量27.15万吨,增长4.2%;空港旅客吞吐量1735.41万人次,增长10.1%;邮电业务总量100.06亿元,增长19.3%。

会展、旅游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会议、展览项目和规模实现稳步增长,自主品牌展会在全国二线城市名列前茅。全年共举办展览活动160场,展览面积138万平方米,会议数量2300场,参会人数50多万人次。旅游人气和游客满意度指数居全国前列。威斯汀、凯宾斯基等高端酒店开业,接待境内外游客4124.43万人次,增长17.1%,旅游总收入539.88亿元,增长19.1%,创汇15.77亿美元,增长24.5%。

区域经济发展活力显著提升。岛外四区全年规上工业共完成总产值2738.20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的61.8%;区域投入不断增加,岛外四区共实现投资854.21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的64.6%;区级财政收入持续增长,岛外四区共实现收入82.77亿元,占区级财政收入的60.4%。

二、农业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增强,强农惠农成效显著

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全年农林牧渔业产值41.29亿元(预计,下同),比上年增长0.7%。农业龙头企业整体实力提升,全年完成产值301.21亿元,增长9.9%;销售收入294.55亿元,增长8.4%;上缴税金总额14.31亿元,增长13.8%。带动农民增收能力增强,吸纳本地农从业人员2.3万人,带动农户数21.51万户,本地农户从产业化组织得到的收入18.09亿元,增长5.5%;工资总额5.93亿元,增长35.1%。

农民收入稳步增长。2012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13455元,比上年增长12.8%。其中,工资性收入7333元,增长14.1%,占农民人均纯收入54.5%,已成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来源。随着农民生活条件的改善和农村社会保障发挥的成效,农民转移性现金收入逐年提高,全年农村人均转移性收入908元,增长32.1%。

三、工业集聚程度不断提升,工业经济效益逐步回升

工业集聚程度不断提升。实现全部工业总产值4664.66亿元,增长13.3%。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072.57亿元,增长12.5%;实现总产值4430.79亿元,增长13.1%。全年产值超百亿企业有宸鸿、戴尔、友达、联想、翔鹭石化、冠捷、厦门烟草等7家,合计完成工业产值1391.45亿元,增长14.8%,占全市规上工业的31.4%;十三条重点产业链完成产值3027.78亿元,增长9.6%,占全市规上工业的68.3%,其中六条产业链的产值超百亿元,分别为平板显示、计算机与通讯设备、汽车、农副产品与食品加工、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和烟草加工与销售产业链,共完成产值2607.03亿元,占规上工业的58.8%;机械、电子两大行业分别完成工业产值1081.43亿元和1762.46亿元,分别下降2.8%和增长15.7%,合计完成产值2843.89亿元,占规上工业的64.2%;轻工业产值1358.47亿元,增长5.0%,重工业产值3072.32亿元,增长16.9%;规模以上高新技术工业共336家,全年实现工业产值1877.38亿元,增长21.4%,占全市规上工业的42.4%,高出全市平均水平8.3个百分点。

工业经济运行质量持续回升。1-11月,全市规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02.07,较1-2月提升15.91个点,下半年以来,工业经济效益指数逐月回升,6-11月各月规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情况分别为199.04、199.72、200.52、201.47、201.86、202.07,呈现稳步回升态势。亏损面持续收窄,全市150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其中亏损企业416家,亏损面27.7%,较1-2月收窄9.5个百分点。

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低位运行。全年价格指数为95.8,较上年回落4.4个百分点。其中,轻工业产品出厂价格下降1.6%,重工业产品出厂价格下降5.4%;从两大部类来看,生产资料出厂价格下降5.2%,生活资料出厂价格下降1.8%;分行业来看,在所调查的34个大类中,出厂价格下降的有17个行业,占50.0%,上涨的有15个行业,上涨面44.1%。

四、财政支出结构不断优化,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

财政收入稳步提升。全年财政总收入739.46亿元,比上年增长13.4%;地方级财政收入422.91亿元,增长14.1%。税性收入中,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四大主体税种完成253.65亿元,占地方级税收的69.9%。

财政支出结构不断优化。全年财政支出460.71亿元,比上年增长16.8%。其中,交通运输支出78.27亿元,占财政支出的17.0%,增长67.1%;城乡社区事务投入49.91亿元,占财政支出的10.8%,增长34.4%;金融监管等事务支出2.26亿元,增长137.8%;节能环保支出10.29亿元,增长50.5%。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32.64亿元,比上年增长18.1%。其中基础建设投资370.26亿元,增长14.9%,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27.8%。在厦漳跨海大桥、同集路改造、海沧海底隧道接线工程等工程的带动下,交通运输业完成投资182.58亿元,增长20.7%;社会事业完成投资77.72亿元,增长37.4%,成为拉动基础设施投资增长的主要力量。

房地产市场明显回暖,房地产投资逐步回升,全年房地产业投资518.88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38.9%,增长18.4%。其中土地购置费198.15亿元,增长6.8%。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615.34万平方米,增长38.2%,其中住宅销售480.27万平方米,增长76.5%;商品房销售额755.67亿元,增长60.7%,其中住宅销售额622.11亿元,增长70.3%;全年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206.53亿元,增长13.5%,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14.6%。

五、利用外资保持较好态势,外贸综合竞争力提升

利用外资总量居全省首位。全年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31个;合同利用外资22.50亿美元,增长0.4%;实际利用外资17.75亿美元,增长2.8%。全球500强继续加大在厦投资力度,全年投资项目12个,引进资金3.80亿美元,增长58.3%。全市批准总投资千万美元以上项目84个,合同外资19.1亿美元,增长12.0%,其中新批项目39个,合同外资12.1亿美元;增资项目45个,合同外资6.95亿美元。利用外资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外商合同外资中一、二、三产业比重分别为0.4%、27.3%、72.3%,服务业利用外资快速发展,全年服务业合同利用外资13.2亿美元,增长30.7%,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

外贸进出口平稳增长。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744.9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2%,其中出口454.02亿美元,增长6.5%,进口290.89亿美元,增长5.7%。私营企业对外贸易迅速发展,成为外贸领域的一支生力军,全年实现进出口总值259.92亿美元,增长13.2%,高于全市增幅7个百分点,占全市进出口总值的34.9%。外贸综合竞争力位居全国百强城市第五位,比去年前进一位次。

六、两岸经贸往来更加密切,交流合作更加紧密

经贸往来更加密切。与台湾多家银行签订人民币清算代理协议,人民币结算额增量居全国首位。2012年,台资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703.03亿元,增长19.5%,高于全市规上工业6.4个百分点。对台引资取得进展,全年台湾直接投资项目121个,占全市新设外资项目总数的36.6%,居各来源地首位;合同台资1.07亿美元,增长87.5%;实际利用台资0.64亿美元。主要投资领域包括制造业中的光电、模具、机械设备,现代服务业的软件业等。对台贸易稳步增长,对台进出口贸易总额76.47亿美元,增长5.7%,其中对台出口14.66亿美元,增长0.2%;自台进口61.81亿美元,增长7.1%。台湾水果进口量保持大陆各口岸第一。大嶝对台小额商品市场交易免税额由3000元提升至6000元。

七、民生保障更加有力,和谐社会建设持续推进

居民收入和财富积累继续增加。2012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576元,增长11.9%。其中经营性收入呈现快速增长,居民人均经营性收入3398元,比上年增长25.7%,占家庭总收入的8.0%。年末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1680.19亿元,增长12.1%。居民消费结构继续优化,全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4922元,增长11.7%。用于食品支出人均8873元,占消费支出的35.6%,增长12.4%。教育文化娱乐服务和居住支出增长较快,分别为2653元和2942元,增长20.7%和18.5%。

商贸业稳步增长。全年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销售额6014.08亿元,增长6.2%;住宿餐饮业实现营业额146.40亿元,增长11.6%;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82.11亿元,增长10.2%。限额以上企业汽车类、石油制品类实现零售额173.51亿元和79.44亿元,分别增长3.8%和12.8%,合计占限额以上企业贸易业零售额的49.1%。

价格总水平保持平稳。CPI价格全年累计增长2.1%,比上年减少3.1个百分点,其中食品类拉动CPI上涨1.4个百分点,非食品类拉动CPI上涨0.7个百分点。消费品价格上涨2.7%;服务项目价格上涨0.8%。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构成的八大类别呈现“五升两降一平”的格局。受粮食和猪肉价格涨幅明显回落影响,食品价格涨幅为4.5%,较上年收窄6.5个百分点;烟酒及用品和衣着价格分别上涨3.8%和4.3%;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和居住价格分别上涨1.0%和3.9%;交通和通信及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分别下降0.7%和3.9%;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价格持平。

[收藏]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