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原始网址 http://news.xinhuanet.com/comments/2009-09/24/content_12101686.htm 在 2017-05-17 20:06:14 的快照。

360搜索与该网页作者无关,不对其内容负责。

天下杂谈:主旋律和商业片不是冤家是亲家_新华网评_新华网
您的位置:新华网主页 - 新华网评
天下杂谈:主旋律和商业片不是冤家是亲家
2009年09月24日 00:00:15 来源:新华网
【字号 留言 打印 关闭 

    王甘武   作者文集

    正在热映的《建国大业》是标准的主旋律影片,这一点无须赘述。从已经取得的票房、媒体报道和观众反响看,影片无可争议地取得

了巨大成功。经过短短三天半的内地公映,《建国大业》票房已成功超越亿元大关。而从弘扬主旋律的角度看,这样一部政治性极强的影片获得如此广泛关注和传播,宣传效果也十分突出。讲政治和赚钞票在这部片子身上实现了理想的结合。

    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恰似一张巨大的背景板,为《建国大业》的推出提供了绝佳的舞台。再加上中国电影界领军人物韩三平出马担任导演,众多明星纷纷加盟,整部电影几乎成为中国电影界一场阵容豪华的明星秀,令观众目不暇接。影片前期的宣传报道更是吊足了观众胃口。种种因素叠加,岂有不火之理?

    长久以来,对于主旋律影片我们形成了一个思维定势:官方立项,政府投资,演员表演、情节编排也都有较浓的政治说教味和如官样文章般呆板平淡的问题。虽可能更符合官方口味和历史细节,但也或多或少存在不契合观众心理,观赏性不强的弊病。这样的影片,如果不是单位买票,靠观众自己掏钱看还有不小困难。

    《建国大业》再现的是重庆谈判到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前后的建国历程。按说这是一段已经被众多影视作品描写过的历史,难有新意可挖。扮演领袖的特型演员再像,像不过纪录片里的真人;历史剧情编得再好,悬念和跌宕也难比商业大片的离奇和刺激。《建国大业》这样的题材欲引发观众的高度关注,难度其实很大。

    但导演韩三平凭借自身号召力,大胆启用大量国内一线明星出演,历史人物的重现和众多明星的走场不可思议地结合在一起,以致有人惊呼是“看历史还是看明星”。历史是由明星们演的,既然看了明星,还能不看历史?只要你看了,这两者又有多大区别呢?

    艺术作品的影响在于潜移默化,你不经意间接受或乐于接受的东西往往更能够影响你的看法。明星是演艺圈竞争中的佼佼者,他们或有漂亮的脸蛋身姿,或具独特个性潇洒动人,或怀精湛演技令人叹服,举手投足、一言一行总能引发无数“粉丝”的热捧。在这个吸引力就是影响力的商业时代,明星是当之无愧的稀缺资源,因而其收入总能让大众望尘莫及。

    根据具体情况恰当使用明星,意味着在影片中注入珍贵稀缺的资源,为影片提升知名度,增强吸引力奠定了基础。同时,围绕明星展开的一系列商业造势、推介活动,也可以大大增加影片的前期预热,吊足观众胃口,从而为确保市场成功增加胜算。事实证明,《建国大业》的制作理念、实现方法都可圈可点。

    大胆运用明星、重视媒体推介等商业片已经屡试不爽的手段告诉我们,主旋律原来也可以这么拍。这对那些关于主旋律影片的成见无疑是一次有力的冲击。电影一切功能的实现都在于首先让观众喜闻乐见。相互借鉴求发展,取长补短谋共荣。主旋律影片运用商业片的成功经验,商业片在娱乐中传播主流价值观,这或许更值得中国电影人和宣传思想界人士去细细品味《建国大业》的成功。

电影《建国大业》专题报道

相关评论:

《建国大业》票房破5亿的十大理由

《建国大业》是看明星还是看历史

《建国大业》堪比央视春晚图

    《天下杂谈》是新华网言论频道的一档杂文类栏目,我们希望用这档栏目为高水平的杂文作者和网友们搭建一个互动平台,让大家共享笔会之乐。真诚欢迎各位网友投稿,投稿邮箱为tianxiazatan@126.com 

打印】 【纠错】 【评论】 【主编信箱
(责任编辑: 贾奋勇 )
· 电影要柔性塑造国家形象
· 当电影沦为广告
· 别急着抢拍“汶川电影”好吗!
· 质次、价高:谁是中国电影的病根
· 电影需要共同面对挑战
· 《集结号》是否主旋律还是个问题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请您发表感言,注意文明用语并遵守相关规定
查看评论 留言须知
· 振兴文化产业须防文化“高消费”
· 文明执法是种从内到外的美
· “醉骑罚款”有何不妥
· 开车排尾气比“向外吐痰”更不文明
· 奖狗过生日与罚人蹲监狱
· G20取代G8意味着什么
· 反奢侈不应针对 “80后”的标签
· 例行公事的“严禁”没啥意义
· 对“捡黄金事件”的冷思考
· 欣闻“白求恩”归来了
· 60年教育史宏大叙事背后的民意脉动
· 贪官被儿媳举报不能当“笑话”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