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查询的关键词是:浙江丽水   金华   义乌考察记 
下面是原始网址 http://www.jscszx.gov.cn/oafile_noncom/disp/message.asp?id=1515&page=0 在 2016-07-09 12:29:29 的快照。

360搜索与该网页作者无关,不对其内容负责。

浙江丽水、金华、义乌考察记 【-政协工作研究会】
[返回首页]
c
c
c
c
c
c
c
[]
常熟政协
[关闭] [打印] 双击自动滚屏(单击停止)

主类:〖常熟政协政协工作研究会

浙江丽水金华义乌考察记

来源: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常熟市委员会 编者:老榆树 发布时间:2014-11-30 10:56:25 部门:办公室
“养生福地,浙江丽水”这句优美的广告语几乎天天可以在中央电视台里看到。
11月2号早上7点半,我们一行驱车前往丽水。经过六个多小时旅程,到达了丽水。丽水,古称处州,浙江省辖陆地面积最大的地级市。境设1个市辖区:莲都区,7县:青田县、缙云县、遂昌县、松阳县、云和县、庆元县、景宁县,代管1县级市:龙泉市;总面积17298平方公里。其中,景宁县是中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
丽水被誉为“浙江绿谷”。境内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3573座。龙泉市凤阳山黄茅尖海拔1929米,庆元县百山祖海拔1856.7米,分别为浙江省第一、第二高峰。生态环境质量浙江省第一、中国前列,生态环境质量公众满意度继续位居浙江省首位。2005年1月,丽水市被命名为第三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2009年12月,相继被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优秀生态旅游城市”。2010年12月23日,浙江省关注森林组委会正式发文授予丽水“浙江省森林城市”称号。
丽水市山青水秀,风光秀丽,是长三角地区的一块“净土”。这里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古堰。“堰”是古代对一种水利工程的称谓。通济堰,位于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碧湖镇堰头村边,建于南朝萧梁天监四年(公元505年),距今已有1500年历史,是浙江省最古老的大型水利工程,1962年列为省级文保单位。2001年06月25日,通济堰作为南朝至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2014年通济堰成功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整个水利工程,连同碑刻,是研究我国古代水利工程的珍贵资料。自宋元至清,历代多次续建整修。大坝拱形,长275米,宽25米,高2.5米,初为木条结构,南宋时改为石坝,是一个以引灌为主,蓄泄兼备的水利工程。
通济堰现存历代碑刻十八通,主要集中在大坝北岸的司马庙中。其中有南宋乾道五年(1169年)范成大“重修通济堰规碑”。另有明洪武三年(1370年)重刊宋碑两通,其中北宋元佑八年(1093年)“丽水县通济堰詹南二司马庙记碑”,是现存最早的通济堰史料。通济闸至石函渠段两侧,留有多株千年护岸香樟。临渠建有文昌阁、店铺、民居、牌坊等各类清代木石建筑物。
浙江碧湖平原地势西南高东北低,落差20米,通济堰即根据这样的地理形势营造,从而基本实现了自流灌溉,不需再靠外力支援。通济堰的上游集雨面积2150平方公里,每天能拦入堰渠二十多万立方米,灌溉着整个碧湖平原中部、南部四万多亩粮田。通济堰的功能还在于:1、科学的大坝选址。拦水大坝的位置,是整个碧湖平原海拔最高之处(堰头村海拔73米),比碧湖镇驻地(海拔67米)、原平原乡驻地九龙(海拔62米)和堰渠的出口处--下圳(海拔56米)都要高出许多。古人因势利导在此筑坝拦水入渠,可使渠水由高向低自流灌溉整个平原。大坝在大溪与松荫溪汇合处的大港头向西500米处,弓形大坝弓脚南端在堰山山脚,北端在引水渠东岸大堤,大堤上植着数千株千年香樟,使大坝两端基脚更为牢固。同时,大溪从龙泉港下来的水流,在汇合处必定产生旋转,部分水流向西冲向拦水坝,可抵消松荫溪大水对大坝的冲力。这是通济堰拦水坝千年永固的原因所在之一。2、世界上最早的拱形坝体 拱形拦水坝能更好地承受大水的冲力,对现代人来说,这是个普通的常识,但对1500年前的古代人来说,却是一个了不起的发明创造。据悉,国外最早的拱坝为西班牙人建于16世纪的爱尔其拱坝和意大利人建于1612年的邦达尔多拱坝。而始创于公元505年的通济堰比它们的历史要早1000多年。3、铁水灌缝和松木填基技术 现在仍保留完好的通济堰石砌拱坝石南宋开禧元年(公元1205年)重修的。在此之前,其坝为木筱结构,松荫溪上游一发大水,水坝就被冲损,岁岁春节皆需进行一次大修,费工又费时。当时任参知政事要职的何澹,民间称他为‘何丞相’,是浙江龙泉人,他为了使大坝千秋永固,免除劳役之苦,提高灌溉功效,就奏请朝廷,调兵三千,花了三年时间,对大坝进行大修重建。重建的大坝用千株大松木作为坝基,松木在水中使永远不会腐烂的,是名副其实的‘千年不烂水底松’。当时,人类还没发明混凝土,为使石坝增强整体性,就沿江筑起36座炼铁炉,将炼成的铁水铸到石坝缝内。此两项特创的筑坝技术,是大坝千年永固的重要原因之一。
4、科学的排沙功能 大坝北端设有净宽2米两孔、深至坝底的排沙门,上游大水冲下来的沙石,利用排沙门的急流,自动排到大坝下面。大坝北端还设了一座净宽5米的过船闸,此闸除供过往船只通行之外,也起着排泄沙石的作用。由于此两处的排沙石,经历800年大坝上方,仍是清水荡漾,深不见底,为通济堰提供了川流不息的水源。在保定村(界碑)附近的通济堰渠上,原来也有一座直通瓯江大溪的排沙门(又名叶穴),当打开排沙门的闸门时,堰渠中堆积的沙石淤坭,就可直泄大溪。为人们清理渠道免除不少的劳役之苦。5、首创水的立交桥 离拱形大坝500米处,有一条名为‘泉坑’的山坑,其水横贯通济堰渠道,每遇山洪暴发就挟带大量沙砾和卵石冲泄而下,淤塞渠道,使堰水受阻,需经常疏通,影响灌溉效益。北宋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知县王褆按邑人叶秉心的建议,在通济堰上建造了一座立体交叉石函引水桥,俗称‘三洞桥’。把泉坑水从桥面上通过,进入瓯江,渠水从桥下穿流,两者互不相扰,避免了坑水的沙石堵塞堰渠,使渠水畅通无阻,不需年年疏导,真是“石函一成……五十年无工役之扰”也,充分显示了当时设计、建筑的高超水平。1991年,国际友人、日本的福田先生曾站在‘三洞桥’上赞叹说:“当世界上尚无立交桥时,中国人民在这山乡已建造了水的立交桥”。6、巧妙的闸概分流 通济堰水渠由72座闸概进行分水调节。闸概的分水调节是非常科学奇巧的,主要闸概处都分出左中右三条支毛渠,由木概枋来调节水流。如下图所示,三条支毛渠的渠底高差各不相同,中渠为最低,木概枋也由上中下三块组成。当所有概枋开启时,渠水只顺中渠而下,左右支渠基本无水;当概上一块概枋时,渠水流向左、中支渠;当概上二块概枋时,三条支渠均有水流;当三块概枋都概上时,渠水流向左右支渠,中渠无水留下。就是这样,由概枋的开启多少来进行分水调节。7、遍布碧湖平原的竹枝状堰渠 为使碧湖平原大部分农田受益,通济堰渠水由一条主渠而下,每隔一段距离就分凿出支渠,再由支渠分凿出毛渠。整个通济堰共有321条支、毛渠,灌溉网络纵横交错,分布得体合理。为了便于蓄水和排泄,各支渠除了利用尾闸拦蓄多余的渠水外,还配以众多的湖、塘、水泊与支、毛渠相通,用于调节季节性水流量,积储余水以备旱时之用。在众多的湖、塘水泊中,最著名的是至今仍在使用的‘洪塘’。洪塘位于保定村西北,开凿于公元1207年,据说是当时重建通济堰大坝的洪州兵所开凿,故起名‘洪塘’。洪塘“周九百二十三弓”(弓:古代长度单位,1弓=5尺),它蓄储的山坑水和渠水,可灌溉农田2000亩。8、三角鼎立的宋代古墓群。在通济堰大坝四周原有四座雄伟豪华的宋朝古墓:在大坝东北1.5公里的凤凰山上,有宋朝参知政事何澹(公元1146年-1221年)及妻朱氏之墓,还有朝散大夫直焕章阁袁州少卿何处仁(何澹长子)及其妻陈氏墓。大坝以西1.5公里的堰山西侧的轿马郑村,有赠太师楚国公何偁(何澹之父)及妻石氏墓。在大坝东南1.5公里的堰山南麓的平地村,有给事中王信(何澹亲翁)及妻郭氏墓。此三处宋代古墓分布在大坝西、东北、、东南三个方向,距离大坝均为1.5公里,其中东北、东南的古墓群与大坝正中点成正等边三角形(详见下图)。选址者意在护视大坝千秋永固。四座古墓的墓地前半部分均有较宽阔的墓园,除何处仁墓之外,其他三座墓园内均有与实际同样大小的石人、石虎、石狗、石马、石羊(象征忠义节孝)成对地对称排列。这些雕刻精美的石雕像:轿马郑墓茔前的两对石马、石将军,现已移至万象山公园‘烟雨楼’前;保定凤凰山墓茔前还残留部分石像(其中一只价值百万的石马,几年前被走私者差点就偷运出境了)。其余的石像均已散落不明。9、观护两用的护堤香樟 通济堰源头的堰头村,在堰渠两岸林立着20多棵高大的大香樟。这些香樟已有几百年的树龄,它们苍劲挺拔,遮天盖地,绿树浓荫,散发出阵阵清香。与三洞桥、文昌阁、拦水大坝、龙庙连成一体,成为一处难得的自然美景。古香樟群不但风景优美,树根深扎堰堤,纵横交错,牢牢卫护着堰渠,为防止洪水决堤,起了重大的作用。10、珍贵的碑刻与完整的管理体制 通济堰詹司马祠(又称龙庙)内,原保存着唐、宋、元、明、清及民国时期的碑刻20多块,记录着通济堰历代的修建情况以及堰规、堰图等。这些碑刻由于种种原因,有的已失落,有的已被大水冲走,至今仍在龙庙保存的还有16块。保存的碑刻中年代最久远的是南宋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的两块,其中一块为通济堰水系分布图,十分珍贵。
通济堰自创建以来,历代皆比较重视修护和管理,有一套自成系统且完整的管理方法。管理办法中,南宋乾道四年(公元1168年)处州太守范大成所制订的堰规为最早,且独树一帜,科学而全面,堪为后人仿效,一直延用600多年。
“古堰”首先表明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这里有古街古亭古埠头、青瓷古窑址、大大小小的古村落和古樟树群,形象地表达了该区块真山真水,自然古朴的江南古镇的美丽风貌。
古堰画乡突出了文化特色和发展定位,有省内外著名的“丽水巴比松画派”,建有丽水巴比松陈列馆、丽水油画院、古堰画乡展览馆、古堰画乡分校等,另有专业美术写生创作基地-“在水一方写生创作基地”(座落于丽水市区23公里的大港头镇,是中国美术学院及其附中的教学实训基地)和丽水九龙巴比松写生创作基地。
第二天(11月13日)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离开了丽水,10点左右到达了金华。金华,浙江省辖地级市;自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建县,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因其“地处金星与婺女两星争华之处”得名金华,简称金,古称婺州。地理位于浙江省中部,境辖设婺城区、金东区2个市辖区,兰溪市、义乌市、东阳市、永康市4县级市以及武义县、浦江县、磐安县3县,总面积10942平方公里。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十佳宜居城市之一。
金华双龙洞距金华市区约15公里,坐落在海拔350-450多米的北山南坡,除底层的双龙洞之外,还有中层的冰壶洞和最高的朝真洞。双龙洞分内、外两洞,内洞与外洞仅相隔5米,有一巨大石屏相隔,仅留长10米,宽3米多的地下河水道。水道水面离地下河顶灰岩仅有0.30米左右的间隙,进内洞须仰卧小舟而入。外洞高大明亮,洞高66余米,长、深各33余米,面积1200多平方米。洞内陈放着一排排石桌、石椅,可容千人品茶避暑。内洞比外洞更大,有效使用面积约2000-2200平方米。从这里可以知道,双龙洞的景色是无比的美。双龙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位于浙江省金华市北郊的金华山西南山麓,林海莽莽,水流潺潺,年平均气温比城区低 6 ℃,是一处以山岳森林为背景,地下悬河、岩溶奇观、赤松祖庭为特色,观光旅游、康体休闲、避暑纳凉、海外朝圣为主要功能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国家首批 AAAA 级旅游区。
第三天(11月14日)我们来到了义乌。义乌古称“乌伤”,为中国浙江省金华市下辖县级市,金华-义乌(浙中)和杭州(浙北)、宁波(浙东)、温州(浙南)并列浙江四大区域中心城市。义乌位于浙江省中部,地处金衢盆地东部,市境东、南、北三面群山环抱,义乌南北长58.15公里,东西宽44.41公里,面积1,105平方公里。义乌建县于公元前222年,1988年撤县建市,截至2012年底,义乌户籍人口为753312人,在义乌的少数民族已有99146人,共计51个民族成份。全市通行吴语,截止2008年有宗教团体3个,各类宗教场所80处,教职人员100余人,信徒2万余人(不含佛教信徒)。先后出了“初唐四杰”之一骆宾王、宋代名将宗泽、金元四大名医之一朱丹溪及现代教育家陈望道、文艺理论家冯雪峰、历史学家吴晗等历史名人。2011年金华-义乌都市区被确定为浙江省的第四个大都市区,规划2020年成为200万人以上特大城市。
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又名中国小商品城)浙江中部义乌市,是浙江中国小商品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600415)精心构建的为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市场提供信息化服务和网络营销服务的大型电子商务平台,是义乌小商品市场官方网站。创建于1982年,是我国最早创办的专业市场之一。20多年来,经历四次搬迁八次扩建,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现拥有营业面积260多万平方米,商位50000余个,从业人员20万,日客流量20多万人次。2013年市场总成交额达683.02亿元,被国家质检总局授予“重质量、守信誉”市场荣誉称号,是国际小商品的流通、研发、展示中心,我国最大的小商品出口基地。

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由中国义乌国际商贸城、篁园市场两个市场簇群组成, 市场拥有43个行业、1900个大类、170万种商品 ,几乎囊括了工艺品、饰品、小五金、日用百货、雨具、电子电器、玩具、化妆品、文体、袜业、副食品、钟表、线带、针棉、纺织品、领带、服装等所有日用工业品。其中,饰品、袜子、玩具产销量占全国市场1/3强。物美价廉,应有尽有的特色鲜明,在国际上具有极强的竞争力。
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物流发达,是浙江省三大物流中心之一。市场拥有200余条联托运线路,直达国内200个大中城市;六条铁路行包专列;建有浙中地区唯一的民用机场;紧邻宁波、上海港,海运发达,形成了公路、铁路、航空立体化的交通运输网络,日货物吞吐量达5000余吨,同时,开办海关办事处,开通“一关三检”,配套建设了国际物流中心、商城物流中心两个现代物流基地,现代物流基础设施先进,功能完善、高效。
发达的市场链和万商云集的火爆交易,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成了发布小商品价格、新产品动向的信息源头。市场信息传播渠道宽畅,拥有各种专业报刊、中国小商品招商网等多家小商品市场信息网站。
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商品辐射212多个国家和地区,行销东南亚、中东、欧美等地,年出口量已达总成交额的60%以上。其中,工艺品、饰品、小五金、眼镜等优势行业商品出口量占行业销量的70%以上;市场内60%以上的商户发生外贸供货业务,现长驻义乌的外商达8000多人,境外商务机构500余家。2002年5月,国家外经贸部部长石广生来义乌视察,为市场挥毫题词:“面向世界,服务全国”。
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拥有先进而发达的市场体系,会展业发起早、影响力大。市场配套建有居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型展馆――总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的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梅湖会展中心,设5个展馆,可容纳1500个国际展位,配有国际会议厅、商务中心、咖啡吧等,每年承接不同规模的国际国内展会20余个。中国小商品博览会自1995年开办来,已经历十届,2002年始,博览会升格为由国家商务部举办的国家级外向型展会。2005年中国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展会成交额达80.98亿元,其中外贸成交额6.61亿美元。中国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已成为我国劳动密集型商品的重要年度展会,以经贸性、外向性和长效性而倍受关注。
随着全球性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我国转移加速,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外向度不断提高,带动了小商品产业集聚发展,以义乌为中心在金、台、温、丽等地区形成国际性的小商品产业带,促进了市场产业簇群式发展,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市场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地位。
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管理规范,是我国首个建立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和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认证的专业市场,2003年,自主编程开发的我国首个专业市场电子信息化管理系统投入了使用,实现市场开发、商位租赁、经营户行为规范、商务信息等服务全电脑管理。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是浙江省旅游局指定的购物旅游定点单位,其中,国际商贸城被浙江省工商局授予全省首个五星级市场、篁园市场和宾王市场被浙江省工商局授予三星级市场。2005年,国际商贸城被批准为国家4A级购物旅游区,是全国首个购物旅游景区。
2000年以来,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以入世为契机,确立“打造全球最大超市、建设国际购物天堂”的全新目标,积极实施国际化战略,大力发展购物旅游业,加速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其中,总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的国际商贸城一期市场于2002年10月份开业;义乌海关办事处、国际物流中心、中国小商品数字城网上市场于2002年相继投入使用;国际商贸城二期市场F、G区于2004年10月份开业,二期市场H区于2005年10月份开业;世贸中心、会展中心扩建等工程正在筹划中,展示出一幅雄伟的国际化蓝图。
附:义乌的六个小商品批发市场
【一区市场】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一区市场是中国小商品城顺应市场国际化发展需要而建造的现代化批发市场,总投资7亿元,于2002年9月28日建成并投入使用。市场占地420亩、建筑面积34 万平方米,设主体市场、生产企业直销中心、商品采购中心、仓储中心、餐饮中心五大经营区,共有9000余个商位11000多户经营户。 国际商贸城一区主体市场一楼主要经营花类(仿真花)、花类配件、毛绒玩具、充气玩具、电动玩具和普通玩具;二楼主要经营头饰、珠宝首饰;三楼主要经营喜庆工艺、装饰工艺、瓷器水晶、相框和饰品配件;四楼为生产企业直销中心,设有台商馆、南方瓷都德化区、深圳原创礼品区等特色区块,汇聚了国内档次最高的工艺陶瓷、水晶、琉璃等工艺品的生产企业。
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一区市场设施精良,市场内设中央空调、大型电子信息屏、广播系统、电子信息咨询系统、宽带网络系统、自动扶梯、消防安全监督控制中心;市场人流货流通畅,汽车可直达市场二、三、四楼。同时,融入多元化、人性化的服务,引进开设了餐饮美食、电信服务、中庭休闲、金融服务、物流运输等服务,环境优美,商业气氛浓厚,充满生机,是一个集购物、旅游为一体的国际性商业中心。
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一区市场是浙江省旅游局指定的购物旅游定点单位,被省工商局授予为全省首个“五星级市场”称号。2005年,市场通过国家“AAAA”级旅游景点评审。2008年还被国家工商总局授予“全国信用监管示范市场”称号。
【二区市场】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二区(F/G)市场是义乌市委、市政府建设国际性商贸名城的核心工程和义乌市场现代化的标志性建筑。
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二区(F/G)市场由F、G两个主体交易区和两个联接体组成,市场于2004年10月22日开业,占地483亩,投资约20亿元,建筑面积60余万平方米,拥有商位8000余个,经营户逾万户,主要经营五金、电子、电器、箱包、雨具、钟表等六大行业。市场建筑分五层,其中一至三层为主体市场,四至五层为生产企业直销中心、特色精品馆和外贸采购服务中心,中央大厅二三楼设旅游购物中心、中国小商品城发展历史陈列馆。
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二区(F/G)市场建筑宏伟、环境优美、商贾云集,堪称集购物、旅游、休闲为一体的国际性商务中心。
【三区市场】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三区(H)于2005年10月22日正式开业,建筑面积46余万平方米,拥有商位6000余个。
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三区(H)一楼经营笔墨用品、纸制品和眼镜;二楼经营办公学习用品和体育休闲用品\运动器材;三楼经营化妆品、拉链\纽扣、服装辅料;四楼为生产企业直销中心;五楼为国际商贸城进口商品馆,吸引了意大利、日本、巴西、非洲、西班牙、马来西亚等28个国家和地区的近万种商品入驻经营。三号联接体地下一层为皮革交易区。
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三区(H)设有高架车道,汽车可达各个楼层。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国际贸易、金融服务、餐饮服务等功能配套齐全,是国内现代化、国际化水平最高的商品批发交易市场。
【四区市场】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四区建筑面积达108万平方米,拥有商位16000余个,经营主体19000余户,总投资30多个亿。市场一楼经营袜类;二楼经营日用百货、手套、帽类、针棉;三楼经营鞋类、线带、花边、领带、毛线、毛巾;四楼经营文胸内衣、皮带、围巾。市场设有高架车道,各种车辆可直达市场各个楼层。市场东西两侧为配套辅房,集成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国际贸易、金融服务、餐饮服务等市场配套服务设施,还拥有4D影院、旅游购物等特色商业娱乐服务。
国际商贸城四区市场借鉴运用当前国际大型商业中心先进的设计理念,融多项高科技于一体,市场内设有中央空调、大型电子信息屏、宽带网络系统、液晶电视系统、太阳能发电设施、雨水回收器、自动天窗及平行扶梯等先进的高科技硬件设施,是现在国内科技含量最高、国际化水平最高的商品批发交易市场,同时也是义乌市场现代化的标志性建筑。
【五区市场】国际商贸城五区市场是义乌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义乌国家商贸名城建设的核心工程,是义乌市场转型升级的标志性建筑。
国际商贸城五区市场坐落于义乌市诚信大道以南、银海路以北、东临37省道,西与国际商贸城四区相接,交通便捷,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市场占地266.2亩,建筑面积64万平方米,总投资14.2亿元,分地上五层、地下两层,拥有商位7000余个,主营进口商品、床上用品、纺织品、针织原材料、汽车用品及配件等行业。
国际商贸城五区市场吸纳了国际大型商业中心的先进理念,配有电子商务系统、智能安全系统、物流短驳配送系统、金融服务系统,中央空调、大型电子显示屏、宽带网络、数据中心、环绕高架车道、大型停车场、雨水回收器、自动天窗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堪称集购物、旅游、休闲为一体的国际性商务中心,是国内现代化、国际化水平最高的全球小商品批发交易市场。

【篁园市场】中国小商品城篁园服装市场地处义乌最为繁华的绣湖商圈,市场总占地117亩,总建筑面积42余万平方米, 总投资14亿,于2011年4月份投入使用。篁园服装市场定位为专业服装市场,符合市场国际化、品牌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有利于提升义乌服装市场的竞争力,推进专业化、规模化发展。 为优化行业布局,强化竞争实力,突出规模优势,凸显市场商机,篁园服装市场1-5楼布局男装、皮装、女装、童装、牛仔、裤、睡衣、羊毛衫、运动服、衬衫共5个经营类别。(达风)
[回到顶部] [管 理 [关闭] [打印]
↑回到顶部 本页点击:次
版权所有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常熟市委员会 www.jscszx.gov.cn 2007年-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