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查询的关键词是:   中国第一将军县   红安县   的将军们 
下面是原始网址 http://bbs.tianya.cn/post-no05-227233-1.shtml 在 2021-04-07 00:17:49 的快照。

360搜索与该网页作者无关,不对其内容负责。

论《中国第一将军县--红安县》 的将军们!向你们致敬_煮酒论史_论坛_天涯社区

中国第一将军县--红安县的将军们!向你们致敬

楼主:官人我痛 时间:2012-02-21 20:04:00 点击:5748 回复:7
脱水 打赏 看楼主 设置

字体:

边距:

背景:

还原:

我是一名为生活奔波的打工者 也是红色革命根据地的儿女 离中国成立至今已有几十余载,但现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还有多少人记得 当年为新中国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儿女,今天我为大家介绍的是我的故土那些已经被遗忘的英雄!



中国第一将军县--红安县
红安是一块神奇的土地,这里是黄麻起义的策源地和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摇篮,也是闻名中外的“将军县”。 是仅次于井冈山、延安的中国革命圣地。这里爆发了著名的黄麻起义,成立或改编了鄂东军、红一军、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等五支革命军队,诞生了董必武、李先念两任共和国 走出了韩先楚、陈锡联、秦基伟等223位将军,其中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授衔的有61位。另外也走出了56位国民党籍将军。“中国第一将军县”。朴诚勇毅,不胜不休”的红安精神与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等熔铸成党的宝贵神财富。 红安原名黄安,位于鄂东北大别山南麓。革命战争年代,红安为中国革命的胜利献出了14万英雄儿女的生命,其中查明登记在册的就有22552人,然而新中国成立后仅剩下600多位红军老干部。 1931年12月23日,红四方面军在黄安军民的配合下,攻克黄安县城。鄂豫皖中央分局为了纪念黄安战役的伟大胜利,表彰黄安人民的革命斗争精神,宣布将黄安县改名为红安县,但当时的蒋政权并不认可这个县 名。
抗战爆发后,为了不影响国共合作,国共双方统一县名,称为黄安。 1952年9月,为了表彰黄安人民革命斗争业绩,湖北省政府报请中南军政委员会转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核准,将黄安县正式改名为红安县。共和国以“红”命名褒奖的县,这是全国唯一的一例。
【两位国家 】
董必武、李先念
【建国后红安籍授衔将军上将8名】:曾任解放军训练总监部副部长的郭天民,曾任解放军总后勤部第一副部长的周纯全,曾任中央军委顾问的王建安,曾任中央军委常委的韩先楚,曾任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的秦基伟,曾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陈锡联,曾任成都军区司令员的王诚汉,曾任国务院副总理的谢富治。 【建国后红
安籍授衔将军中将12名】:曾任南京军区顾问的刘飞,曾任广州军区顾问的詹才芳,曾任济南军区副司令员的张仁初,曾任北京军区顾问的徐深吉,曾任解放军二炮政委的李天焕,曾任国家一机部副部长的徐斌洲,曾任解放军总后勤部副部长的张天云,曾任解放军工程兵副司令员的胡奇才,曾任公安部副部长的王近山,曾任北京军区顾问的吴先恩,曾任南京军区司令员的聂凤智,曾任广州军区副司令员的刘昌毅。 【建国后红安籍授衔将军少将52名】:程儒珍、韩卫民、袁克服、金世柏、罗厚福、李世炎、耿锡祥、黎锡福、邹国厚、徐绍华、贺键、熊应堂、程悦长、殷国洪、卢燕秋、张天恕、郑国仲、况玉纯、秦光远、陈美藻、李定灼、江波、刘福胜、赵鹤亭、马忠全、闵学胜、戴克林、戴克明、程启文、罗应怀、甘思和、胡正平、汪运祖、何德庆、张志勇、涂锡道、张竭诚、詹少联、谢正荣、周世忠、江腾蛟、高厚良、肖永银、肖永正、肖志贤、吴世安、吴振挺、张潮夫、伍瑞卿、何辉燕、黄立清、吴杰。 【黄安籍将军(现为周边县市)】:1952年9月1日经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批准,黄安县正式更名为红安县,同时划出部分区域分别归属河南新县和湖北大悟县,在划出的行政区域里还诞生了14位原黄安籍将军,他们是刘华清上将、 聂凤智中将、吴先恩中将、 高厚良少将、黄立清少将、萧永银少将、吴世恩少将、 严光少将、吴林焕少将、 萧德明少将、姚运良少将、 周明国少将、萧志贤少将、伍瑞卿少将。 1988年9月,我国恢复实行解放军军衔制。十余年来,该县又产生了近10名共和国新一代将军,他们是江建曾、吴晓恒(女)、黄俊峰、胡先贵、罗毅、秦卫江、李平、刘晓琨等,其中第四军医大学副校长吴晓恒成为我县第一位共和国女将军。 缅怀无私,默默为国奉献的红安人和革命牺牲的红安英雄儿女,为我这样伟大的故乡而骄傲!

打赏

0 点赞

主帖获得的天涯分:0
举报 | 楼主 | 埋红包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
作者:回不去的194天 时间:2012-02-21 20:07:44
虽然我不知道你说的是什么,但沙发还是要坐的
楼主:官人我痛 时间:2012-02-21 20:08:46
郭天明(1905-1970)郭天明,人物名。有开国上将。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人。黄埔军校出身。参加了广州起义,红四方面军长征。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任第四方面军第三十军参谋长。抗日战争时期,任冀察军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第二野战军四兵团副司令员。建国后,任训练总监部副部长兼出版部部长、院校部部长。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55年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第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同名人物多人。

中文名: 郭天明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
出生地: 湖北省黄安
出生日期: 1905
逝世日期: 1970.5.26
职业: 军人
毕业院校: 黄埔军校
信仰: 中共
主要成就: 上将,国防委员会委员
简介
郭天明(1905-1970.5.26) 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人。1926年入黄埔军校学习。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广州起义。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任工农红军第四师排长、副连长,中国工农红军教导大队大队长、支队长,红八师参谋长,独立第六师师长,第六十二师师长,江西军区参谋长,红九军团参谋长,红军大学教育科科长,第四方面军第三十军参谋长。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
任军委一局局长,晋察冀军区第二支队支队长、军区副参谋长,晋察冀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员,冀察军区司令员。1945年,郭天明指挥所部连克怀安、涞源、崇礼、万全、尚义等县。日寇投降后率部日夜兼程,于8月22日抢在国民党军队之前占领了张家口接收了日军大量物资。
解放战争时期
任晋察冀野战军长第二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第二野战军四兵团副司令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任云南军区第一副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高级系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总监部副部长兼出版部部长、院校部部长。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第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1955年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70年5月26日在广州病逝。


楼主:官人我痛 时间:2012-02-21 20:15:42
周纯全(1905-1985),字俊忠。湖北省红安县人。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人民解放军优秀的高级指挥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1955授予上将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中文名: 周纯全
别名: 周俊忠
国籍: 中国
出生地: 湖北省红安县
出生日期: 1905年
逝世日期: 1985年
职业: 解放军高级将领
主要成就: 黄麻起义
抗美援朝
军衔: 上将


人物生平
周纯全,一九二三 周纯全
年参加工人运动。一九二六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二七年参加黄麻起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鄂豫边区总工会筹备委员会委员长,中共鄂豫边特委常委,鄂豫皖中央分局常委,省苏维埃保卫局局长兼鄂豫皖游击总司令,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十师政治委员,红四军政治委员,红四方面军政治部副主任,中共川陕省委书记兼川陕苏区游击总司令,红四方面军后方纵队政治委员,四方面军政治部主任,红三十一军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陕北公学分校政治部主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分校副校长、校长,滨海行署副主任兼秘书长。解放战争时期,任辽东省、安东省实业厅厅长,辽南行署主任,东北民主联军后勤部东线战勤司令员,东北军区后勤部部长,第四野战军后勤部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南军区后勤部政治委员,中国人民志愿军后勤部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第一副部长兼副政治委员,武装力量监察部第一副部长。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常委。在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二次会议上被增选为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1905年10月8日,周纯全出生在湖北省黄安县(今红安县)八里湾附近的雷家田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 1917年在武昌入省立第一模范小学读书。因家境贫寒,16岁时就到汉口的惠工织布厂当工人,并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1923年“二七惨案”发生后,被工人们推选为厂“二七后援会”委员长。周纯全先后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第一副部长兼政委。周纯全还被选为第一、第二、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会委员,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在党的”八大“二次会议上,他当选为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之后,他一直是中央军委监察委员会委员。1985年7月28日,周纯全在北京病逝。遵照其遗嘱,丧事从简,不举行追悼会和遗体告别仪式。
建国前
1928年任中共京汉铁路南段特委委员和信阳县委书记,同年任中 周纯全(前排右二)
共黄安县委常委、鄂东特委常委。
1929年11月任中共鄂豫边特委常委。
1930年任中共鄂豫皖边特委常委、鄂豫皖省苏维埃政府政治保卫局局长、省工会委员长。
1931年5月任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常委,并曾兼任鄂豫皖游击总司令。 1932年10月调任红四军十师政委。
1933年6月任红四军政委。
1934年任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第一副主任兼中共川陕省委书记和川陕游击总司令。
1935年参加长征,曾任红四方面军后方纵队政委。
1936年任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主任、红三十一军政委。
1939年任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分校副校长,1940年任校长。
1943年任中共滨海专署工商管理局监察委员会委员。
1945年任滨海行署副主任兼秘书长。
1946年春,任辽东省实业厅厅长兼本溪煤铁公司总经理,同年任辽南行署主任。
1947年2月,任中共辽南省委副书记,同年秋起任东北民主联军后勤部东线战勤司令员,东北野战军后勤部副部长、第二部长。
1949年起,任第四野战军后勤部第二部长、部长,同年任中南地区支前司令员。
建国后
1950年冬,周纯全赴朝鲜前线慰问中国人民志愿军,
1951年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后勤部政委。
1953年回国后,任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第一副部长兼副政委。
1955年任武装力量监察部第一副部长,同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楼主:官人我痛 时间:2012-02-21 20:20:06
王建安 (wang jianan, 1907年1980年) 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黄麻起义。土地 革命战争时期,历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一师三团排长、连长,红二十五军七十四师二二 四团营长、副团长,红四方面军第十师二十八团

王建安(1907-1980)原名见安,1907年11月8日出生于湖北黄安县(今红安)桃花沙河村。幼年以乞讨为生,14岁给地主王少山放牛,屡遭凌辱,1924年10月,放火烧王少山住宅,去武汉投军,更名建安。

因不满旧军队恶习,1926年王建安逃回家乡,召集了60个穷兄弟,建立一支农民武装,不久与中共黄安县地方组织取得联系。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黄麻起义,从此加入中国工农农军。后任中国工农革命鄂东军副班长,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一师三团排长、连长、红二十五军七十四师二二四团一营营长、副团长,红四方面军第十师二十八团副团长,先后参加夜袭杨家寨、伏击杨平口、夜袭花园等战斗及黄安战役、商潢战役、苏家埠战役。1932年12月,任红十师三十团政委,率部参加反三路围攻战役。

1933年,王建安任红三十军八十八师政委,宣达战役中,率部中央突破,一举摧毁地堡里川军第一师防地;反六路围攻中,师长汪烈山阵亡,王集师长、政委于一身,出色完成任务,被方面军总部首长称为“军政双全”的指挥员。

1934年秋,王建安任红四军政委。参加了鄂豫苏区的反“围剿”、川陕苏区的反围攻和举世闻名的长征。1935年,率部参加广昭战役、嘉陵江战役。与红一方面军会师后,教育部下维护两军团结。长征途中,不顾身体虚弱,拄木棍,沿途向部队喊话,鼓舞士气。为策应红二、六军团北上,率部攻克雅江县城阻击国民党军李抱冰部一月之久。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北上,王率红十二师、独立师任后卫。

1936年秋,王建安入中国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抗日战争时期,他参加了创建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斗争,1938年5月毕业离校,任八路军津浦支队指挥,不久,任八路军山东纵队副指挥兼第一旅旅长。1941年,任山东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鲁中军区司令员。11月,日本侵略军两万人分路合击山东军区一一五师领导机关,王建安指挥1个营与之激战终日,后带领全部机关人员连夜巧妙突出合击圈。随队突围的德国记者希伯,对此深为赞叹,称之为“无声的战斗”。1944年,率部讨伐汪伪第三方面军吴化文部,克据点50余处,歼7000余人。旋克沂水县城,歼日伪军1000余人,首获攻坚胜利,使鲁中、滨海两根据地连成一片。1945年,率部连续进攻伪厉文礼部、张步云部,共歼12300余人,解放4200平方公里地区。

1947年,王建安参加指挥鲁南战役获胜,战后任华东野战军第八纵队司令员兼政委、东线兵团副司令员,率部转战华东,参与组织指挥了鲁南、莱芜、孟良崮、开封、睢杞、济南、淮海、渡江等战役。莱芜一战,率部与九纵队歼国民党军七十七师,毙其师长田君健,旋受命指挥3个纵队与兄弟部队围歼李仙洲部两个军,获解放战争以来空前大捷。5月,参加孟良崮战役,率部突击青驼寺,断国民党军七十四师与八十三师之联系,并攻占万泉山,破敌突围希望,继而从东面主攻孟良崮,与兄弟部队共歼七十四师3万余众。8月,任山东兵团副司令员,执行外线作战任务。为掩护刘邓大军南下,率部沿三河寨、万福集方向进击,与兄弟部队歼国民党军五十七师于沙上集地区。

1948年3月至7月,王建安参与指挥洛阳战役、豫东战役。战后,任山东东线兵团副司令,受权指挥济南战役,提出“打到济南府,活捉王耀武”的口号,并亲临前线指挥。战役从9月16日晚开始,至24日结束,攻克山东省会济南,全歼守军10万余,生俘王耀武。毛泽东 悉讯后写道:这是证明人民解放军强大的攻击能力,已经是国民党军队无法抵御的了,任何一个国民党城市都无法抵御人民解放军的攻击了。并特为中央军委起草贺电相祝。淮海战役中,王建安受命指挥5个纵队歼黄伯韬兵团于碾庄圩,继而与谭震林指挥8个纵队围歼杜聿明集团于青龙集、陈官庄地区。淮海战役后任第三野战军第七兵团司令员。

1949年4月,王建安率部参加渡江战役,率先登上南岸,迅猛向纵深插入,与兄弟部队围歼国民党军队5个军l0万余人于广德和长兴地区。5月,王建安率部攻占浙江省会杭州,解放了杭州、宁波、温州等浙江广大地区。解放后,任第八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952年,王建安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司令员兼政委赴朝作战,率部驻防朝鲜东线,后换防中线。1953年夏,他率部发起夏季攻势,攻占许多战略支撑点,粉碎美军破坏停战谈判阴谋。10月,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1954年,王建安因病回国,后历任沈阳军区副司令员、济南军区副司令员、福州军区副司令员,中央军委委员、顾问等职。1956年,他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曾当选为第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二、三、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国防委员会委员。

1975年,王建安任中央军委顾问,尔后历任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叶剑英元帅曾对王说:“建国以来,你不计较职务高低,任劳任怨,很不容易啊!”
1980年7月25日,王建安病逝于北京,根据遗嘱,骨灰被撒在故乡红安土地上。
楼主:官人我痛 时间:2012-02-21 20:26:59
谢富治(1909-1972),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0年10月16日中共中央决定开除其党籍并撤销原《悼词》。1981年1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确认他为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主犯。


中文名: 谢富治
国籍: 中国
出生地: 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
出生日期: 1909年
逝世日期: 1972年
职业: 军人
谢富治(1909年-1972年),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2] 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1955)。1909年生于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丰岗谢家垱。曾当过手工业工人。1926年在家乡参加农民协会。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红四方面军任排长、副连长、宣传队队长、连政治指导员,参加了鄂豫皖苏区反“围剿”。1932年10月后任团政治处主任、红9军第26师政治部主任、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组织部部长、中共川陕省委组织部部长,参加了川陕苏区反“三路围攻”和反“六路围攻”。长征中任红9军政治部主任,到陕北后入抗日红军大学学习。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129师772团政治处主任、政治委员,第385旅政治委员,太岳军区副司令员、纵队政治委员,参与领导太岳区反“扫荡”。抗日战争胜利后,任晋冀鲁豫军区第4纵队政治委员、太岳兵团(陈谢兵团)政治委员。1947年与司令员陈赓率部强渡黄河,进军豫西,配合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挺进大别山。1949年2月任第二野战军第3兵团政治委员,参加渡江、进军西南等战役。 新中国成立后,兼任中共川东区委书记、川东军区政治委员,中共云南省委第一书记,西南军区副政治委员,云南军区、昆明军区、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公安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等职。1956年被选为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文化大革命”中,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共中央军委委员、北京市委第一书记、北京军区第一政委、中央专案审查小组成员,是中共第九届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参与了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篡夺党和国家最高领导权的阴谋活动,疯狂迫害和打击刘少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指使“砸烂公、检、法”,制造一大批冤、假、错案。1972年3月26日在北京病死。1980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开除他的党籍。1981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确认他为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案主犯。
谢富治,1909年生于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城区一个贫农家庭。少年时做过木匠。1930年参加工人纠察队,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谢富治
1932年起,谢富治在红四方面军任宣传队队长、连指导员、团政治处主任、红九军二十六师政治部主任、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组织部部长、中共川陕省委组织部部长。参加过鄂豫皖苏区反“围剿”和川陕苏区反“围攻”。 1935年,谢富治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曾担任红九军政治部主任、中共懋功中心县委书记。1937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时,任一二九师三八六旅七七二团政训处主任;后政训处撤销,恢复政治委员制度,任该团政委。此后,历任一二九师三八五旅政委,太行军区第六分区政委兼地委书记,太岳军区副司令员、代司令员等职,率领所部参加了反对日本侵略者的战斗。
1945年9月7日,太岳军区主力部队组建成晋冀鲁豫军区太岳纵队,陈赓任司令员,谢富治任政委。1945年9月10日至10月12日,陈、谢率太岳纵队参加了上党战役,同兄弟部队一起共歼国民党军3.5万多人。上党战役的胜利,打退了国民党的进攻,配合了重庆谈判。10 谢富治
月上党战役胜利后,太岳纵队正式整编为晋冀鲁豫军区第四纵队,下辖第十、十一、十三等三个旅,仍由陈赓、谢富治任司令员和政委。此后,在陈、谢领导下,第四纵队先后举行了同蒲路南段阻击战、临(汾)浮(山)战役、晋西南战役、汾(阳)孝(义)战役、晋西南攻势和乡宁战役,共歼国民党军6万余人。 1947年7月,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决定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4个纵队13万人挺进大别山;晋冀鲁豫野战军陈赓、谢富治兵团挺进豫陕鄂;陈毅、粟裕率华东野战军外线兵团挺进豫皖苏,展开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战略反攻。根据中央决定由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纵队、第九纵队和第三十八军共10个旅(师)8万人组成陈谢兵团,陈赓任兵团司令员兼前委书记,谢富治任兵团政委兼前委副书记。1947年8月23日至10月13日,陈、谢兵团挺进豫西,共歼国民党军3万余人,解放县城12座,到达党中央指定的位置,开辟了豫陕鄂解放区。刘邓、陈谢、陈粟三路大军挺进中原,使中国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了战略进攻。此后,陈谢兵团又先后参加了伏牛山东麓战役,平汉、陇海破击战,洛阳战役,宛西战役和宛东战役。 1948年5月,刘邓野战军和陈谢兵团改称中原野战军,刘伯承任 谢富治
司令员,邓小平任政委;陈赓、谢富治任中原野战军第四纵队司令员和政委。到1948年8月陈谢兵团(四、九纵队和三十八军)南征1周年时,已先后参加245次战斗,歼国民党军11万余人,解放及收复县城51座。同年11月,陈谢率第四纵队参加淮海战役。在该战役第二阶段消灭黄维兵团的战斗中,参加攻击的部队组成了东、南、西3个集团,西集团由陈锡联指挥;南集团由王近山、杜义德指挥;东集团辖中原野战军第四、九、十一纵队及豫皖苏独立旅,由陈赓、谢富治指挥。经3个集团军的共同努力,将国民党主力兵团之一的黄维兵团12万人全部歼灭。 1949年1月,根据中央军委指示中原野战军整编的第二野战军,下辖第三、四、五3个兵团;陈锡联和谢富治分任第三兵团(辖第十、十一、十二等3个军)司令员和政委。此后,陈锡联、谢富治率第三兵团参加了渡江作战和西南战役,解放了西南政治经济中心重庆等地。
编辑本段建国初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谢富治历任西南军区第三兵团司令员,中共川东区党委书记、川东军区司令员兼政委,1952年起任中共云南省委第一书记、云南省人民政府 、西南军区副政委、云南军区司令员兼政委,昆明部队司令员兼政委,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部队司令员兼政委,国务院政法办公室主任、内务办公室主任、公安部部长、国防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兼公安部部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56年9月,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又被选为中共中央委员。

作者:江枫易 时间:2012-02-21 22:29:59
要论就真论嘛,讲讲为什么会出这么多将军。光复制百度没意思
发表回复

请遵守天涯社区公约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