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查询的关键词是:吴佩孚画传 
下面是原始网址 http://www.jiaodong.net/wenhua/system/2010/11/01/010994631.shtml 在 2016-12-22 15:47:30 的快照。

360搜索与该网页作者无关,不对其内容负责。

胶东文化--吴佩孚画传
天气 地图 广告 建站  设为首页   在这里会找到您需要的 
首页 | 新闻 | 房产 | 考试 | 教育 | 健康 | 文化 | 政法 | 财经 | 数码 | 烟台 | 问诊 | 电视 | 爱心 | 网上民声
论坛 | 评论 | 汽车 | 求职 | 培训 | 分类 | 娱乐 | 政务 | 企业 | 游戏 | 美食 | 旅游 | 直播 |烟台搜| 烟台培训
您当前的位置 :文化 > 文化研究专栏 > 唐锡彤 正文
吴佩孚画传
http://www.jiaodong.net 2010-11-01 10:07:05 胶东在线

第一章 蓬莱秀才(1874--1897) 1、诞生于仙境蓬莱


吴佩孚1874年4月22日(阴历三月初七辰时)诞生于山东蓬莱县城区县学后街一个小商人家庭。父亲吴若天,母亲张氏,兄吴观孚早故。


吴佩孚的家不远处就是举世闻名的蓬莱仙阁--出现“海市蜃楼”的地方,传说在他诞生之日,出现过“海市蜃楼”。吴佩孚在这里读书,练剑,嬉戏,成长。他创作的军歌就叫“登蓬莱阁歌”,他的诗集叫“蓬莱诗草”,他的自称或人称全把蓬莱和吴佩孚连在一起了:蓬莱吴佩孚、蓬莱吴子玉、蓬莱将军、蓬莱秀才……


2、终生崇拜戚继光


明朝抗倭名将、民族英雄戚继光是蓬莱人,蓬莱至今遗留他训练水师的“水城”、父子总督坊、戚家祠堂。


传说吴佩孚诞生那天,父亲吴若天梦见戚继光到了他的家里,蓬荜生辉,他振奋异常。由于戚继光字元敬号佩玉,便以佩为名,以玉为字,给他刚出生的儿子取名佩孚,字子玉。


吴佩孚一生崇拜戚继光。他幼年时代即立志按照父亲的梦兆和教诲,做一个像戚继光那样报效祖国的人。在他成为直系的军事统帅之后,在洛阳建造了一幢“继光楼”,并题一对联:“得志当为天下雨,论交须有古人风。”


3、石磨当书桌


吴佩孚6岁入私塾读书。他性好学,喜诗文。


家里虽然开着一间小杂货铺,却连张书桌都没有。母亲找来一块木板,往磨顶上一放,把放学回家的吴佩孚抱起来放到磨棍子上,把书本摊在木板上,石磨当书桌,吴佩孚就在磨上读书。


4、父亲病逝


1887年,吴佩孚的父亲吴若天因病去世。这一年,吴佩孚11岁,吴文孚9岁。孤儿寡妇,家中一贫如洗。


父亲一死,吴佩孚很快中辍学业,他也不再贪玩游荡,而是一边协助母亲料理小店,干些家务劳动,一边思谋着生路。


5、14岁的水师学兵


晚清时,由于内忧外患,清政府洋务派在蓬莱编练“登州水师营”,召收学兵,每月有二两四钱饷银。吴佩孚说服母亲,14岁冒充18岁,到水师营当了一名学兵。从此,他每星期两天去水师营当差、上课上操,五天时间读书写文。


他拜登州府的宿儒、国学大师李丕森为师,勤学不断,诗赋文章,日有所进。他没有任何娱乐和嗜好,一门心思习文练武。水师营的训练和李丕森老师的循循善诱,使他文武兼资,满腹经纶,这为他日后叱咤风云,成为中州王吴大帅奠定了坚实基础。


6、蓬莱阁上立誓言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北洋水师被日本人打败,日军乘势攻入中国,连陷大连、旅顺、威海卫,日舰在渤海湾中耀武扬威,横冲直撞。


一天下午,吴佩孚路过蓬莱阁,见行人神色仓皇,奔走相告:日本兵舰开过来啦!吴佩孚排开众人,直奔蓬莱阁。随着“砰”一声巨响,日舰一炮击中蓬莱阁后墙上“海不扬波”匾中的“不”字,于是“海不扬波”变成了“海扬波”。吴佩孚怒火中烧,他右拳狠狠砸在外墙垛上,对天发誓:总有一天,我吴佩孚要提一师劲旅,收复失地,还我河山!他后来仿照岳飞填写的《满江红》即是此心情的写照:“甲午耻,犹未雪,国民恨,何时天?驾长破踏破三韩地缺。壮志饥餐岛夷肉,笑谈渴饮倭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7、高中秀才


光绪二十二年丙申,公元1896年,登州府举行院试。主考官是翰林秦树春,监考官是山东学政姚丙然,考题是:“惟女子与小人难养也”。时年二十三岁的吴佩孚见题心开,写作自如。主考官批阅试卷后誉为“亲切不肤,议论通辙”。发榜之日,吴佩孚以第三名中了秀才,从此得了做官的进身初阶。


8、封建伦理的卫道者


吴佩孚从小受旧式伦理道德教育,传统思想根深蒂固。他早期曾写下“戒淫说”一文,开篇就说:“食色为天性,男女之大欲也,率性而节欲,可庶几于圣贤,纵欲而灭性,则近于禽兽。”

蓬莱县电报局长因做寿招待宾客,大开堂会,特地从省城请来一家戏班子,“男女混杂”,同台演出。当时男女同台演出为清政府所不许,于是,吴佩孚邀了同年好友,闯进局长公馆厉声喝止台上的演出并大骂满座宾客违犯禁律,助长淫风,愣是把人家的堂会搅黄了。


9、通缉犯


吴佩孚大闹堂会,气得蓬莱县的县太爷大发雷霆,第二天早上一升堂,立刻革了吴佩孚秀才的功名,并派差役到学后街捉拿吴佩孚,打算重重的治他的罪,没想到,吴佩孚早就拜别了母亲,走上了流亡之路。


县太爷抓不着人,就一不做二不休,发下海捕文书,严令通辑,吴佩孚即由秀才成为通辑犯。


10、落魄京师


吴佩孚日行夜宿,由蓬莱经济南抵北京,长途跋涉800多公里,身上连一枚铜板也没有了。他找到了父亲的朋友--开“隆庆栈”的孙庭瑶。孙庭瑶收留了他,可只能提供住的地方,差使要自己找。当时正值隆冬腊月,吴佩孚学着北京城里穷读书人的样子,备好笔墨纸砚,当街代人写春联。一过大年,春联卖不成了,吴佩孚又买来一些占卜星卦的书,摆起了测字摊,摊子上铺块白布,上边写“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吴佩孚于是当起了算命先生,也因此成了“吴铁嘴”。


第二章 投军北洋(1898--1915)


11、秀才当了戈什哈


1898年春天,经堂兄吴亮孚的举荐,25岁的吴佩孚到天津投靠武卫前军统领聂士成帐下,当了一名护勇,满洲话叫戈什哈,一个月饷银是五两五钱。从此,中国少了个秀才,多了名军人。


12、入学开平武备学堂


1899年春,吴佩孚受山东老乡--文案郭绪栋的鼓励,报考由李鸿章创办的开平武备学堂。考试合格,但体重不够。吴佩孚找到学堂总办孙宝琦,以“抵御外侮,意切报国”的坚强理由,终于说动孙宝琦,被破格录取入学。


13、参加保卫大沽口


1900年5月25日,清政府一度迫于义和团等的压力诏告天下,向“洋人”宣战。6月27日,八国组成联军,纷纷开抵天津大沽口。这时,开平武备学堂停办,吴佩孚重回原部队,担任后路炮队队官,驻守天津的北塘,参加了保卫大沽口的战斗。他亲手向敌人连发三炮,三炮都命中敌群,击毙了许多侵略者。


14、陆军速成学堂优等生


1902年,袁世凯在保定开办陆军速成武备学堂,学制一年。已是二级初等官(中尉)、年过29岁的吴佩孚被批准入学堂测绘科学习。他认真研究西方和日本的兵力、军器、测绘、天文、地理等科,学习炮队、步队、工队等各种兵法,最终以第一名成绩毕业,派往北洋督练公所参谋处任中尉,正式成为北洋系的一员。


15、“倭人侦探”


1904年2月,日俄战争在中国辽东半岛爆发。袁世凯明为“中立”,暗中却派出吴佩孚等中国军官帮助日本人展开情报工作。吴佩孚服从命令替日本人工作。他到烟台芝罘向日本军官守田少佐报到后,于1904年5月,扮成肩挑小贩或变戏法的,出动东北各地收集俄军情报。他以见多识广、有学有术、机智深沉而成为出类拔萃的情报员。


1904年9月,吴佩孚奉召回天津,晋升上尉,又回到侦探队。


1905年9月,日俄战争以沙俄惨败告终。吴佩孚因功受赠勋六等证书和“单光旭日勋章”。


16、驻节长春


1907年,已是少校营长的吴佩孚随北洋三镇调关外剿匪,他出生入死,用兵如神,战功卓著,胡匪“畏之如虎”,所以他得又一绰号“小诸葛”。


1908年春,第三镇统制曹锟赏识吴佩孚,调他到炮兵第三标第一营任管带(营长),驻节长春。次年,他奉命完成了测绘中俄边疆地图之功。


17、守备津保


1911年,吴佩孚随曹锟的第三镇调回关内,担任自天津至保定一线的京畿外围防务。


这时,正是辛亥革命前夕,“山雨欲来风满楼”,革命党人跃跃欲试,清政府拼命挣扎。吴佩孚做为一个标准的旧式职业军人,他只知道忠心事上,一心一意效忠第三镇,效忠北洋系。闲暇时精心研读军事著作,或与当地读书人谈经论道。


18、受知曹锟


1911年10月10日,武汉新军工程第八营打响了辛亥革命第一枪,山西新军宣布独立。10月15日,袁世凯派曹锟率第三镇驻保定的第一协,西出娘子关,攻打山西革命军。进军途中,炮兵第三标标统(团长)刘某啸众哗变被撤职,曹锟亲自任命吴佩孚为标统,并升上校,从此,吴佩孚成了曹锟的得力“干将”。


19、擢升少将


1913年4月,袁世凯为稳固北洋政权大举平南。吴佩孚作为北洋第三师副官长随军南下湖南。湖南督军汤芗铭,看中了吴佩孚是“了不起”的人才,就向曹锟“借将”,要把吴佩孚调到督军衙门来,安排一个优差。曹锟有感于“将才难得”,非但不舍“子玉老弟”,而且立马向袁世凯保举,急升吴佩孚为北洋第三师第六旅少将旅长。这一年,吴佩孚正好是40周岁,刚步不惑之年。从此,吴佩孚成为曹锟的心腹肱股。


第三章 罢战主和(1916--1918)


20、镇压护国军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宣布恢复帝制,准备于1916年元旦废除民国,改为洪宪元年,正式称帝。袁世凯的倒行逆施激起了全国各界的强烈反响。蔡锷、李烈钧等于12月25日在云南组织护国军起兵讨袁。袁世凯急派第三师入川作战。吴佩孚亲率大军与蔡锷、刘存厚的护国军战于泸洲、纳溪。他“头裹青巾,右手指挥刀,左手驳壳枪,匹马当先,左手枪连珠般放,右手刀逢人便砍。勇冠三军,所向披靡”,并于重围中救过曹锟的命。于是,袁世凯“龙颜大喜”,申令特封吴佩孚三等男爵加中将衔代理第三师师长。


21、讨伐“张勋复辟”


袁世凯取消帝制,北洋军和护国军言和,吴佩孚率领第三师返回保定,头一件事就是招兵买马,补充编练,使第三师成为一支拥有6万之众的队伍。


1917年7月,安徽督军张勋率“辫子军”进京,导演了已废皇帝溥仪复辟闹剧,全国声讨。此事也引起各派军阀的反对,吴佩孚以曹锟的名义发表通电:“张勋以调停之名,行复辟之实。今已出师进讨,誓灭逆贼,以期复我共和,奠我邦基。”而后,吴佩孚作为“讨逆军”西路第一纵队司令官率北洋第三师、第十二师自保定向北京进发,一路所向披靡,辫子军一败涂地,复辟闹剧草草收场。


22、“常胜将军”


张勋复辟失败,段祺瑞重新组阁,改组旧国会,重组安福新国会。孙中山通电反对解散国会,号召议员南下护法,并在广州成立护法军政府,护法战争再次爆发。


1918年1月,北洋政府代总统冯国璋派曹锟为两湖宣抚使、张敬尧为攻岳前敌总指挥,进兵湖南。吴佩孚为前敌总司令,率北洋第三师由湖北进湖南,以“闪电”战术,克岳州,占长沙。国务总理段祺瑞亲往犒师,并当面吹捧吴佩孚为“常胜将军”。


23、衡阳画梅


吴佩孚率军占领湖南衡阳后开始观望不前。此间他开始学习绘画。他喜欢梅花,故尤爱画梅。


段祺瑞为催促吴佩孚攻打两广,于1918年6月6日授吴佩孚“孚威将军”衔,并且在电文中公开允以广东督军为酬。吴佩孚毫不为动,依然按兵不动。他说:“民国肇建八年了,如今竟闹得人人都在争夺地盘,长此以往,必将亡国!我们军人现在唯有埋头整军,以准备将来抗御外侮。再要南北对峙,唯有同归于尽。”


24、通电息争御侮


1918年8月21日,吴佩孚在湖南衡阳发表了一篇举国人士为之喝采的通电,呼吁国内息争御侮,公开提出“文官不贪污卖国,武将不争夺地盘”的口号,他自己则向世人宣誓:今生今世“不做督军、不住租界、不结交外国人、不举外债”的四大自律,约束自己,警告别人,并终身奉行不渝。


25、“南北一家”


吴佩孚与谭延闿、赵恒惕的湘军签订了“双方永不衅”的停战协定。广东军政府政务院主席岑春煊打电报给吴佩孚,表示绝对赞成他促进和平的主张。吴佩孚为促进北洋政府与广东军政府实行全国和平,一再通电主和。


1918年9月4日,徐世昌任第六任北洋政府大总统,吴佩孚立即发出举行南北和议的主张。1918年10月22日,广东军政府宣布休战,北洋大总统徐世昌也下令尊重和平意见。12月28日,北京成立“全国和平联合会”,吴佩孚通电极力促成。


第四章  “爱国将军”(1919--1921)


26、痛斥巴黎和会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我国作为战胜国参加巴黎和会。然而,列强分脏竟擅作主张,允许由日本继承战败国德国在山东的种种权利,包括胶州租借地、铁路等。消息传来,举国震惊,吴佩孚极为愤慨,立即发出通电,痛斥巴黎和会的荒谬决议,并且揭露这一国耻的由来是段祺瑞与日本人所签订的种种卖国条约。他坚决主张取消段祺瑞与日本订立的种种协定。他还联合山东籍湖北督军王占元、浙江督军卢永祥等,通电“内惩国贼,外争主权”。


27、站在爱国群众一边


“五四”爱国运动因中国外交失败而爆发。北京、天津、上海、汉口、长沙、济南等地的学生及商人群起罢课、罢市、罢工。吴佩孚在“三罢”高潮中,率所属第三师官兵自衡阳前战连发数电致北洋大总统徐世昌和全国各界,公开站在爱国群众一边,全力支持“三罢”,反对北洋政府逮捕学生,主张召开国民大会,力主收回青岛。并通电,请“罢免曹、陆、章,惩办国贼”。6月10日,“政府不得已,罢免曹、陆、章”,大总统徐世昌也自呈辞职书。


28、为学生请命


北洋政府在段祺瑞指使下大肆逮捕爱国学生,激起各界无比愤怒。此时,皖直两系军阀矛盾激化,吴佩孚乘机通电抨击北洋政府的倒行逆施,并直接致电北洋政府,要求立即释放学生。他说:“此次外交失败,学生开会力争,全国一致,不约而同。”而当局却“对于直言学生,倒颠措施,大好江山,任人宰割,稍有人心,谁无义愤。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况学生乎?彼莘莘学子,激于爱国热忱而奔走呼号,前仆后继,以草击钟,以卵击石;既非为权利热衷,又非为结党要誉;其心可悯,其志可嘉,其情更有可原。”在全国人民如火如荼的抗议下,6月7日,北洋政府不得不释放全部被捕学生。6月13日,北洋政府宣布了保护学生的命令并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29、争青岛主权


吴佩孚在青岛问题上表现得特别激进。他指出:“山东青岛,系中国公共之领土,非少数人之私产也。况其地当冲要,为我国沿海第一门户,决不能断送于外人。故全国人民,同心协力,誓死相争,拒绝签字,非达交还目的不止。”


在吴佩孚看来,“青岛得失,为吾国存亡关键”。他是山东人,对此疚心更切,保家与保国是一回事。所以他联络山东籍军官共同致电北洋政府:“日本人此次争执青岛,其意不止青岛,其将来有希望大于青岛数万倍者。鉴于鲁案的这种非常性质,我政府必须以民意为从违,以军心为依据,释放学生,惩办国贼,并坚持到底,万勿签字。”


30、外交后盾


“五四”运动前后,吴佩孚明确表示以武力为外交后盾,他说:“军人卫国,责无旁贷,共制后盾,愿效前驱”。1919年11月,福州学生抵制日货,遭日人残杀。吴佩孚通电各省:“闻此噩耗,义愤填胸,谨厉戎行,愿为外交后盾。”1920年1月,日本政府向北洋政府通牒,要求中日直接交涉。吴佩孚闻知,直接上书北洋大总统,指出:“今我政府若与之直接交涉,国体何存?人格安在?我国民不惜以牺牲流血之价值,仅博此拒签之余地,若政府遂与直接交涉,是不啻与国民宣战也。”在《致国务院请为敌日之前驱》电文中表示:“倘中日交涉至万不得已,而诉诸武力。届时敢请联合浙粤桂滇黔各军,力加整顿,备效前驱!”


 31、支持湖南“驱张”运动


湖南督军张敬尧镇压湖南的学生爱国运动,激起湖南人民声势浩大的“驱张”运动。吴佩孚“愤北廷卖国,痛诋无效,早有跃跃欲动之势。近更爱湘民请愿驱张,于是吊民伐罪之念愈决。”他不但亲自接见请愿代表,并鼓励中等以上学生参加爱国运动,要到妇女界中做广泛深入宣传。惟劝小学生不宜参加,“罢课太早,光阴可惜”。而大学女生则可“挨家挨户讲演,使一般太太小姐们略懂点国事”。他打电报给张敬尧,“学生来师部镇署,哀号请愿……系出于爱国一片血诚,切勿妄加镇压”张敬尧回电:“拜纳嘉言,一切照办。”


32、撤防北归


1920年3月,吴佩孚与广东军政府代表签订了撤兵协议。5月22日,吴佩孚率三师两万多人从衡阳撤防北归。吴佩孚的军队纪律严明,齐唱吴佩孚所作军歌《满江红•登蓬莱阁歌》北望满洲,渤海中风浪大作!想当年,吉江辽沈人民安乐,长白山前设藩篱,黑龙江畔列城郭。到而今,倭寇任纵横,风云恶。甲午役,土地削,甲辰役,主权弱,江山如故,夷族错落,何日奉命提锐旅,一战恢复旧山河!却归来,永作蓬山游,念弥陀。”


吴佩孚罢战主各,撤防北归,轰动中外。报刊赞颂吴佩孚是“新中国的大英雄”。不少团体发表通电,称赞吴佩孚“救国热忱,歆动寰宇,凡有血气,罔不欣佩”。一时间吴佩孚竟有“革命将军”之称!


33、抨击安福系


吴佩孚撤防北归,也是直皖两系军阀内错综复杂矛盾的体现。段祺瑞指使北洋政府查办、讨伐吴佩孚。吴佩孚毫不示弱,组成倒皖联合战线,矛头对准祸国殃民的皖系、安福系。他一口气连发四篇通电,宣布段祺瑞、徐树铮和皖系、安福系的罪状:“段氏祺瑞,秉性凶残,专擅恣睢,阴贼险狠……援引小徐,朋比为奸……嗜杀以争,残民以逞!创造安福系以祸国殃民,创设边防军以穷兵黩武。”

段祺瑞挟持北洋政府,指使安福系,祸国殃民,倒行逆施,受到社会各界的强烈抨击。


34、指挥直皖大战


1920年7月14日,段祺瑞正式向曹锟、吴佩孚的直系下达攻击令,直皖大战爆发。吴佩孚受曹锟命,任前敌总指挥,辖三路大军迎击段祺瑞的定国军。吴佩孚率第三师发动中路攻势,大战于固安、大兴一线。他身先士卒,使“段军士气沮丧”,无心恋战,“全军陷入溃散状态”。


直军得到了广东军政府的通电声援和张作霖奉军的支援。


7月18日,北洋大总统下令双方“停战”。19日,段祺瑞引咎辞职,他发表通电:“将督办边防事务,管理将军府事宜各本职,暨陆军上将本官,即予罢免,并将历奉奖授之勋位勋章,一律撤消,定国军名义亦于即日解除,以谢国人共谅”。直皖之役,仅五日便以直系胜利而告终。


35、惩办祸首


直皖大战后,吴佩孚为了把“逆党永绝根株”使中国“百僚守度”,要求严惩安福祸首。他致书大总统徐世昌说:“安福贼党之祸国殃民,实属罪大恶极,种种罪状,罄竹难书,如借外力以压迫国民,卖国产以图饱私囊;任用私人以把持要津;图逞党势,假名练军,其余尚难细述。全国人民,恨之入骨……,总期除恶务尽,免致恢复。”徐世昌被迫于8月3解散安福俱乐部,并惩办有关人员。


36、与孙中山南北唱和


1920年7月28日,孙中山发表宣言,要求北洋政府废止“中日军事协定”及“二十一条”,续开南北和议。吴佩孚大为鼓舞,他觉得和议告成,全国统一有望,即可全国一致共御外侮。所以,从29日开始,他响应孙中山的倡议,连续发表他对于国事的意见。8月10日,他通电提出召开国民大会的政治宣言:名称:国民大会;性质:由国民自行召集,官署不得参与或监督,以免官僚政客把持;宗旨:取国民自决主义,凡统一善后及制定宪法与修正选举法一切重大问题,均由民国公决,地方不得借机破坏;会员由全国各县农工商学会各会选举一人为初选,如无工商等会组织,宁缺毋滥。初选会员由各省复选五分之一,齐集上海或天津开成立会。


37、坚辞督军


为酬答吴佩孚铲除安福系、驱逐段祺瑞的“不世功勋”,大总统徐世昌、国务院总理靳云鹏想封他山东督军一职,他婉词拒绝,以践行“四不”的自律原则。北洋政府不得已任命吴佩孚为直鲁豫巡阅副使,后又特任吴佩孚为两湖巡阅使。


第五章 虎踞洛阳(1920--1924)


38、开府洛阳


1920年9月,吴佩孚率北洋第三师返回洛阳练兵。10月10日在洛阳西工兵营挂出“直鲁豫三省巡阅副使公署”、“陆军第三师司令部”的牌子,扩大兵营为一万亩,扩建营房一万二千间,建操场、阅兵台、继光楼。洛阳一时成为直系统治之最大政治、军事中心,全国除广东、云南、贵州三省外,均有代表常驻洛阳。


39、建设洛阳


吴佩孚开府洛阳后,开公路、修铁路,建金谷园车站,筑飞机场,建无线电台,设电报局,成立造币局,通市内公共汽车,并于1921年,在西工南建成洛阳“天津桥”(目前仅存残桥,俗称老吴桥),为河南第一座钢筋混凝结构桥梁。他还修周公庙、邵康节祠,在大关庙中增塑岳飞像,改大关庙为关岳庙。


40、埋头练兵


从1920年到1924年,吴佩孚在洛阳编练的军队共有五个正规师、二个非正规师,练兵十万。他研究诸子百家兵法,参照戚继光的练兵法,仿成吉思汗编练“怯薛军”,成立教育处,编练学兵队,建立军官教导团,轮训直系各部队。他每日早晨阅操,并亲自督练操场上。上海大陆电影公司曾拍下八部新闻纪录片,总题目为《吴佩孚洛阳练兵实况》。

吴佩孚治军练兵的主要特点,一是以“保国为民”为治军宗旨。二是严格要求指挥员,“与下级同甘共苦”“身先士卒”、“不怕死”。三是严明的纪律,“所过地方,秋毫无犯”,“冻不拆屋,饿不扰民”。


41、抵制“联省自治”


直皖战争后,湖南督军赵恒惕,云南督军唐继尧等主张联省自治,“建设联邦化的单一国家”,以对抗直系统治的北洋政府。吴佩孚指责西南:“借自治之帜以抗中央。”他发动直系将领萧耀南、冯玉祥、孙传芳等人纷纷通电指责“联省自治”是“莠言邪说”。1921年11月,吴佩孚有感于时局动荡,召开长江联防会议,以豫、鄂、赣、皖、苏五省为联防区域,以抵制“联省自治”运动和“联省自治政府”的成立。


42、痛责梁士诒内阁卖国


北洋政府第18届国务总理梁士诒于1921年12月24日上台。上台伊始,他不仅“大赦安福祸首”,而且答应借日本人的钱向日本人赎回胶济铁路,并应允胶济铁路仍归日本人经营,这变成了路没赎成,反而多添了几千万元的国债。消息传来,吴佩孚通电痛责梁士诒卖国:“举历任内阁所不忍为不敢为者,梁士诒乃悍然为之”。他一电二电三电乃至四电五电六电,猛烈抨击梁士饴卖国。1922年元月,吴佩孚干脆联络江苏、湖北、江西、山东、河南、陕西六省督军和省长,电促北洋大总统徐世昌将梁士诒免职。


43、直奉交恶


梁士诒内阁倒台,使以曹锟、吴佩孚当代表的直系和以张作霖为代表的奉系矛盾激化。两方互相攻击,进行了长达三个月之久的电报战。1922年4月19日,张作霖发表讨直通电称:“窃谓统一无期,则国家无宁日;防碍不去,则统一终属无期。是以简率师徒,期以武力为统一后盾。”吴佩孚则率直军全体将士发表声讨张作霖十大罪状的电文:(1)阻挠国民大会,破坏全国统一;(2)举洪宪祸首梁士诒为国务总理,保复辟罪魁张勋为长江巡阅使;(3)勾通外人,断送青岛与胶州湾,贻祸祖国;(4)招匪为兵,出扰山东;(5)率师入关,挟制中央;(6)奉军入京白昼劫掠,政以盗成,纵匪殃民;(7)侵入直隶,肆意宰割,得陇望蜀,黩武逞兵;(8)劫夺军火,剽窃金钱,使海陆各军,饷糈无着;(9)帝制、安福余党,无不收纳,使其盘踞要津;(10)残杀同类,凶逾朱温。


44、大败张作霖


第一次在直奉战争于1922年4月28日开火,至5月5日基本结束,以奉军战败而告终。


直军名义上的总司令为曹锟,但他授权吴佩孚指挥全军。吴佩孚直接投入前线约十万人,兵分四路,迎击张作霖的“镇威军”。奉军总兵力约十二万五千人,东路马厂、中路固安、西路长辛店同时开火。吴佩孚指挥第三师主力大战于长辛店主战场,他调动炮兵、骑兵、步兵、空军,运用阵地战、运动战、地雷战、心理战、炮击空袭等战术,他自己甘冒矢石,亲自督战,仅用七天就将张作霖的“镇威军”打得溃不成军,不得不撤出关外。


45、恢复法统


一次直奉战后,吴佩孚有感于“国家连年用兵,实在不能再战,复兴国家的唯一契机,唯有使国家统一。”怎样进行统一?吴佩孚提出了“恢复法统,重开国会”的政治主张,这样,恢复南方孙中山政府坚持的旧国会以制宪,护法旗帜就可消除,直系就可独揽中央政权。1922年5月14日,吴佩孚通电各省,征求对于恢复第一届国会参众两院的意见,得到响应。6月4日,专电参众两院议长欢迎早日恢复国会,并请黎元洪复总统位。


黎元洪以“废督”“裁兵”为复出条件。吴佩孚复电赞成。1922年6月11日,黎元洪入京暂行大总统职权。


46、不做陆军总长


黎元洪当上大总统,第二天就发表内阁人选,吴佩孚为陆军总长。1922年6月13日,吴佩孚自保定入京觐贺,同时向黎元洪表明心迹,恳请辞职。他说自从战胜奉张,他立刻便和曹锟恳请罢免三省巡阅使,目的即在于昭告天下,自此不再开军人干政之例。如今他一心只想返回洛阳,重整军旅,为国家保持一支武力,“陆军总长”一职,他毫无兴趣。黎元洪再三挽留,吴佩孚坚辞不受,黎元洪也就不再坚持,内阁名单发表还不到48小时,便宣布陆军总长吴佩孚辞职照准。


47、邀孙中山共商国是


1922年6月11日,吴佩孚致电孙中山和护法政府外交部长兼广东省长伍廷芳、北伐赣滇军总司令李烈均,敦请他们北上共商国是,“谨当三熏三沐,以待我公之临”。以后又多有联络。孙中山在答记者问时说:“北方武人与余之主张接近,确为事实。”“苟有诚意,不论为张作霖,为吴佩孚,均可引为同志”。


48、高呼“保护劳工”


中国共产党曾经对吴佩孚进行“赤化”。李大钊通过其政法学堂的同学白坚武与吴佩孚频频接触。吴佩孚“聘李为顾问,赞助进行统一问题之策。”第一次直奉战争后,吴佩孚在李大钊的建议下正式提出了“保护劳工”的口号。李大钊推荐共产党人在铁路系统搞职工运动,京汉铁路成立的工人组织达16个。1922年的香港海员罢工,吴佩孚默许了在京汉铁路上行驶的火车头上竖起“援助海员”的大旗,北方各铁路工人得以发起“香港海员北方后援会”运动。当年秋,京汉、粤汉两线铁路工人罢工,吴佩孚再一次表示同情,使党领导的这次罢工取得胜利。到“二七”罢工前,吴佩孚几成“赤化分子”。


49、镇压“二七”罢工


1922年2月7日,震惊中外的“二七”罢工被北洋政府镇压。吴佩孚时在洛阳。罢工之前,他和工人代表相见时态度较为温和,他说:“你们工人的事,我没有不赞成的,此次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即有全国铁路联合大罢工。各方面是项电报,如雪片飞来,故不得不预为禁止。”工人代表讲明,开会目的是要将沿线工会组织统一起来,决无其他举动或政治意义,无碍于路政。吴佩孚说:“不论有无此举,但空穴来风,其来有自,我的命令已下,如期开会,万不可能,倘改期另换地点则可”。他还说:“我是军官,岂有收回成命的道理?我以后保护你们的日子还多咧。你们若是非要开会不可,我可没有办法了。”


史学研究表明,长辛店、郑州和汉口三处枪杀工人的事件,前两处是直系首领曹锟下令,后一处为湖北督军萧耀南所指挥。“二七”大罢工被血腥镇压,无数劳工的鲜血,使吴佩孚从“保护劳工”成为屠杀劳工的刽子手。


50、八方风雨会中州


1923年4月22日,阴历三月初七,吴佩孚五十大寿。这天,四方显要来洛祝寿者六七百人。连“百日维新”的康有为也来致贺,并送了吴佩孚一副传颂遐迩的寿联:牧野鹰扬,百岁勋名才半纪;洛阳虎踞,八方风雨会中州。此时的吴佩孚,可以说如日中天,权倾朝野,显赫一时。


51、“老妻尚在”


一位名叫露娜的德国小姐仰慕吴佩孚在国内外的威名,自德国远涉重洋,来到洛阳。她公开向吴佩孚示爱,惹得吴佩孚从此不让露娜上门。而露娜小姐芳心不改,非吴大帅不嫁,情书一封封投到吴佩孚案前。吴佩孚啼笑皆非,提笔在露娜的情书上批了四个大字:“老妻尚在!”露娜小姐只好作罢。


52、不支持曹锟贿选总统


1923年10月5日,曹锟贿选总统告成。消息传来,吴佩孚顿足叹息,私下大骂:“宵小不但误国,而且误曹!”又说:“一着错,满盘输!”因此,在直系首要的贺电中,唯缺吴佩孚的。其实早在曹锟贿选之前,吴佩孚就明确反对,声言“由他们去胡闹”。12月12日,宪政党请吴佩孚出任国务总理,他复电拒绝。北京议员代表去洛阳游说吴佩孚出来当曹锟的副手,吴佩孚明确表示:北洋副总统,我毫无兴趣。


第六章 由盛而衰(1924--1927)


53、临危受命


1924年9月,张作霖发表抨击曹锟和吴佩孚的通电,对直系宣战,举兵12万进犯山海关。北洋大总统曹锟为之一夕数惊,连发数电,恳求吴佩孚火速进京,抵御奉军。吴佩孚很快到北京任讨逆军总司令。

这年的9月8日,吴佩孚的肖像出现在美国《时代》杂志的封面上,照片下有两行说明:


GENRAL WU(吴将军)


“Biggest  man  in  China”(中国最强者)


54、直奉军阀大战山海关


吴佩孚“四照堂点将”,分三路迎击奉军。他亲自指挥12万大军与奉军战于山海关。直奉两军打得天崩裂,鬼神皆惊,阵地上,战壕里,尸积如山,血流成河。


二次直奉大战,双方除了陆战,海战,还第一次展开了空中大战,场面之惨烈,前所未有。


55、兵败如山倒


1924年10月23日,冯玉祥倒戈发动“北京政变”,囚禁了总统曹锟,逼迫曹锟下停战令、撤消吴佩孚的一切职务,导致第二次直奉战争形势发生剧变。


“祸起萧墙”,吴佩孚猝不及防。他一边指挥部队,全力迎击奉军,一边发表通电讨伐冯玉祥,并亲率卫队及幕僚返京讨冯。


冯玉祥的国民军和奉军夹攻吴佩孚,吴佩孚腹背受敌,十万大军全线崩溃,“兵败如山倒”。


56、“谁要我入租界,我要谁的脑袋”!


吴佩孚兵败之际,有人出来调停,劝其“背曹(锟)拥段(祺瑞)”,他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德拒之,“宁可玉碎,不求瓦全!”


日本政府不安好心地提出请吴佩孚暂时退入日本租界。吴佩孚断然斥道:“堂堂中国军官,托庇外人,有伤国体,乌可为者也!”他的部下中也有人劝他暂时到租界避避风,他坚拒并宣称:“谁要我入租界,我要谁的脑袋!”


57、浮海南北


吴佩孚战败从塘沽乘“华甲”舰南下,随行仅万人。经烟台、上海,入长江,走汉口而返洛阳,残兵败将增至3万人。


1924年11月24日,段祺瑞就任中华民国临时执政。吴佩孚的旧部纷纷通电拥段叛吴,吴佩孚的日子更难过了。他的旧部中有人出资让他出洋,他坚拒之,有人劝他入住汉口法租界,他更是严词拒之。

58、意欲东山再起,就任“十四省讨贼联军总司令”


1925年10月20日,直系将领孙传芳等人联合川、黔、桂、粤、湘、鄂、浙、闽、苏、皖、赣、豫、晋、陕十四省军政长官21人联名致电吴佩孚,敦请他出山,组织全国联军,共讨张作霖,并推举吴佩孚就任“十四省讨贼联军总司令”。


1925年10月24日,吴佩孚通电讨奉,他宣布:恢复约法,依照法律解决国内一切纠纷。此次讨贼,志在统一救国。他成立“讨贼联军总司令部”,委任蒋百里为总参谋长,张其煌为秘书长(曾任广西省长),白坚武为政务处长,张福来为营务处长,张英华为财政处长(曾任北洋政府财政总长),张志谭(曾任北洋政府内务总长)为外交处长,高洪恩(曾任北洋政府交通总长)为交通处长,章太炎(国学大师)为总参议。他在查家墩点将,“兴师讨奉”、“救国锄奸”,真的是“东山再起,再与天下群雄共角逐”了。


59、联张讨冯


1925年12月31日,吴佩孚通电全国,结束讨奉战争,但决不息讨冯(玉祥)战争,这不仅是要报冯玉祥倒戈之仇,更重要的因为吴佩孚与张作霖由于意识形态、政治态度的“志同道合”而最终摒弃前嫌又走到一起了。他与张作霖成了八拜之交。


直奉联军与冯玉祥的国民军争战至1926年8月,国民军寡不敌众,全线退却。


60、困兽犹斗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矛头直指吴佩孚。8月25日,吴佩孚由北部战场兼程返回武汉,召开军事会议,提出“诱敌深入”,“反攻岳州”,“会师长沙”的战略措施。国民革命军四路攻打汀泗桥,所向披靡,北洋军纷纷后退。吴佩孚派出八个大刀队,分八路监阵,一遇官兵退却,挥刀便砍,一天内当场处决畏缩不前的旅、团、营长九名之多,因临阵退缩而砍掉脑袋的下级官兵不计其数。吴佩孚本人也在纷乱中为流弹击中胸部。


61、流亡四川


1926年9月7日,吴佩孚从武汉撤退,率残部返回河南。他召开军事会议,整顿残兵,希望仍能保持一个局面,占据一方。


但是,国民党北伐,不给他喘息之机,冯玉祥的国民军也乘势攻来,张作霖的奉军更是乘人之危。吴佩孚三面受敌,心灰意冷,决定西行入川,去投奔“子惠老弟”--杨森。


1927年7月13日,吴佩孚带着他的幕僚及5000官兵,抵达巴东,投奔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军长杨森。吴佩孚从此开始了长达四年之久的流亡生活。


第七章 蜀道艰难(1927--1931) 62、白帝秋风


吴佩孚在白帝城住下来,他不得不接受杨森的条件,通电各方及川中将领,表示“入川纯系游历,决不作政治活动。”


在白帝城,他游“白帝古刹”,拜关公塑像,写下了《入蜀》诗:


曾统貔貅百万兵,时衰蜀道苦长征;
疏狂竞误英雄业,患难偏增伉俪情,
楚帐悲歌骓不逝,巫云凄咽雁孤鸣。
匈奴未灭家何在?望断秋风白帝城!

63、不受日本“援助”


吴佩孚在白帝城永安宫住下不久,便有日本第一遣外舰队司令荒城二郎少将,派他的特务机关长佐藤秀夫大佐专程来谒。佐藤秀夫对吴佩孚极尽阿谀奉承之词:“日本朝野对大帅十分敬仰,愿在大帅暂时受挫之际伸出援助之手,以表亲善之谊。我们想给大帅私人借款一百万元,赠送步枪十万支,小钢炮五百门、机枪二千挺。若大帅不嫌菲薄,我们连同弹药物资一并用军舰运送入川交大帅。”


吴佩孚扬声对佐藤秀夫说:“过去我有枪何止十万,有钱何止百万,可是我依然失败了,我吴某人说话算数,入川后决不过问国家大事了。中国人的事应该由中国人自己了。外人盛意,敬谢不敏!”

64、万县放歌


1928年1月,杨森迎吴佩孚入住万县,并安排了当地名流士绅每天陪吴佩孚游览、吟酒、唱歌。吴佩孚吟咏甚多,其中长诗《万县西山放歌》哀切感人:


马革余生何所有,匹马南来一杯酒,了此残年福己奇。终觉苍苍待吾厚,夔府孤城落日哀。望中云雾风吹开。千年战垒秋草没,白骨遍野黄土堆。我昔屠刀未放下,气吞七雄小五霸。宁知世事不可为,刚愎自用遭人骂。十路雄师开榆关,肘腋生变强弓弯。壬人私怨乘隙报,掀天大波震九寰。东奔西走迄无定,利剑己失太阿柄,从兹汹汹尽横流,乌有一片土干净。自分断肠卧沙场,血肉一喂馋虎狼。脱险再临夔子国,昔曾拔帜登高岗。往事不堪重提起,魂魄收入诗囊裹。世外有世天外天,从前种种昨日死。醉眠山脚林阴绿,此间因树可为星。百战归来老病身,三身吟肃死不足。一样仰天起高歌,心胆惊时昔枕戈。此后安闲解拘缚,梦里无复呼渡河。西山旧号太白崖,夜郎长留谪仙才。读书长醉有至乐,捉月谪仙去不来。他年容吾一抔土,不须伐石姓名叙,自古贤豪几坟茔,茫茫烟蔓寻何所?


65、大竹庆寿


1928年2月,杨森送吴佩孚至第七师师长范绍增的防地--大竹县。这位范绍增是南北驰名的大袍哥,外号“范哈儿”,平素讲究江湖义气。他对吴佩孚招待十分周到。吴佩孚住大竹县芝兰堂,每日以诗书、画竹自遣,曾为县商会绘大竹一帧,约长丈许。


1928年4月27日,是吴佩孚五十五岁生日,范绍曾特为吴佩孚演三天寿戏,并大开筵席,为吴佩孚祝寿。吴佩孚高兴地写下了《寿竹阳》:


大会蟠桃三月三,我生已日假天缘。
同斟杯满葡萄酒,共庆春开锦绣筵。
箸借席前诸将帅,乐闻空际众神仙。
竹阳从此留佳话,事记共和十七年。

66、刊行《蓬莱诗草》


吴佩孚每日里读书、作诗、绘画,过了一段悠闲的寓公生活。这段时间这位秀才将军写出了不少诗作。


1929年春,吴佩孚的部下刘泗英搜集整理了吴佩孚的诗作,结集为《蓬莱诗草》,正式刊行。


67、蒋介石派人来看望


1929年9月15日,蒋介石派出的代表曾扩情专程到吴佩孚住的河市坝大兴寺看望吴佩孚。


吴佩孚毫不客气地对曾扩情说:“说到治理国家,我看现在中国外患方殷,对外诚外重要,但对内本人决意主张遵照孙中山先生在北京的主张速开国民会议,以解决国内一切纠纷,盼蒋介石先生以国家为重,爱国为民,尽快解决国内纷争,把国家治理好。”


68、调停中原大战


1930年4月,蒋介石、阎锡山、冯玉祥的中原大战爆发。各方代表纷纷入川拉拢吴佩孚。吴佩孚向各方发出调停电:“国人厌乱极矣,兵连祸结,喘息难伸,满目疮痍,鱼烂可畏。佩孚避地蜀中,不问政事,亦已三载。屡感各方敦促,用尽被撄之责,共襄和平之局……”


 5月29日,吴佩孚以“孚威上将军”头衔,再发通电,决定“民国十九年六月四日由四川之绥定起程至万县,候船东下,经宜昌、沙市等处,进驻武汉,实行劝解。”


随后,吴佩孚将原警卫第一、二、三旅升为第一、二、三师,计三千余人。


69、提倡军人“守四”“戒六”


就要离开四川了,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三军军长刘存厚请吴佩孚为军官教育团讲话。吴佩孚强调军人应守者四条:一忠,“关圣帝不降东吴,岳武穆不附秦桧,均是精忠为国”;二孝,“人能尽孝,必能尽忠,孝为忠之根”;三节,“文官不爱财,武将不怕死,便是节”;四义,“义者宜也”。应戒者六条:一戒酒,二戒色,三戒财,四戒气,五戒烟,六戒赌。


吴佩孚说“六条若能戒除净尽,并前面所述应守者四条,一一身体力行,并与士卒共甘若,在世既为名将,去世后流芳千古。”他厚望军官们“养成大器,立德、立功以救国家之危亡。”


70、出川不得


吴佩孚于1930年6月4日离开绥定县城向万县进发,为万县驻军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一军军长刘湘所部所阻。


原来,蒋介石怕吴佩孚东山再起,命令刘湘:只准吴佩孚不带一兵一卒出川。


吴佩孚气愤至极,当即写下诗两首,以发泄心中的愤懑,其一:


白日青天党误人,频年战役起烟尘。
外交吃紧无人问,内阋纷争有主因。
同事阽危嗟莫救,民生凋敝概伤神,
彷徨四顾心如捣,窗外哀鸿听最真。

71、蒋价石电邀商国是


1931年春,中原大战以蒋介石大获全胜告一段落。蒋介石见吴佩孚既未通电反对自己,也未与阎锡山、冯玉祥合作,就决心拉拢吴佩孚,借吴佩孚以加强对北方的号召力,又发出欢迎电力邀吴佩孚前往南京会晤。还说在杭州西湖为吴佩孚布置好行辕。吴佩孚见借机出川机会已到,回电同意应召前往南京。但他表面应邀前往,却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与蒋介石斗智。


1931年5月9日,吴佩孚率部队出发前,发出通电:“此次承蒋公电邀南游,溢情之爱义当即日敬赴喜招,借酬谢雅意。”


72、广安讲礼教


1931年5月31日,吴佩孚参观广安县立中学,中学校长请吴佩孚为中学生讲话,吴佩孚就以《教育之体用和礼教的功效》为题,作了讲演。他说:“民国以来,提倡法制兼及物质科学固善,更能注重礼教,国防地位岂不驾于世界之上。现在全球各国争学中国道德,力求中国学问,惟恐或后,而我国民反将固有之道德仁义,放弃不讲。假如外国得我国粹而更强大,我国岂不又要向外国学礼教么?希望国人对于孔孟书籍,多加注意才好!”


73、成都说慈善


1931年7月16日,吴佩孚车抵成都。


当地军阀政府组织“成都男女青年会”、“四川佛教会、”“成都中西联合慈善会”等欢迎吴佩孚。吴佩孚大讲慈善:“无论什么人,谁处都可做慈善。我们军人,或驻防,或行军,应军纪整肃,号令严明,所经地方,秋毫无犯。如有不肖军人,滋生事端,当按其所犯之法绳之,决不如宽,此善举也。万不可纵兵殃民,奸淫戮掠……慈善事业,不仅士农工商,宜尽义务,凡军政及地方各界,均宜联合办理。”


74、出川入甘


1931年8月下旬,甘肃发生“雷马事变”,兰州驻军雷中田将甘肃省主席马鸿宾扣留,引起回汉纷争。吴佩孚知道消息后,认为是他入甘调解纠纷收拾残局的机会,立即放弃乘船东下之计,率幕僚及卫队三千多人北上,经茂县、松潘而至甘肃武都,从而结束了流亡四川的生活。


第八章 志在抗日(1931--1937)


75、“九一八”斥倭寇


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九一八“战争,占领了我国的东北,举国震惊,全国各界迅速掀起轰轰烈烈的抗日巨潮。吴佩孚在甘肃武都“闻报,一夕不寐。黎明,出示电稿,抗议倭廷,速返关东之地,否则率师周旋到底。”他电告南京政府外交部长顾维均,主张划锦州为中立区,以杜日军之再进。


76、解回汉纷争


1931年11月,吴佩孚抵达兰州,即着手调和回汉矛盾。他召集各实力派人物和社会名流,发表演说:


“甘肃回汉关系问题,不是别的,而是执政者利令智昏,倒行逆施,有意制造汉将杀回,回将杀汉之谣言,双方不明真相所酿成。予希望回汉融洽感情,互相亲爱。”

吴佩孚终于说动雷中田,释放了马鸿宾,“雷马事变”和平解决,使回汉之争暂趋缓和。


77、安国军联军总司令


1931年11月15日,甘肃、四川、青海、宁夏、新疆五省将领发出了拥吴佩孚出山,共同抗日的通电:


“吴上将军子玉为国元老,韬晦蜀中,于兹数载,身虽寄出山水,心常系于国家。际此外患危急之秋,翩然莅陇,谢安未老,共仰东山。矧其前戎辽宁,适逢日俄战役,观察靡遗,了如指掌,应请中央及全国袍泽民众,一致敦请出山。”


吴佩孚也就真的响应五省通电,出任“安国军联军总司令”,封官设职,招兵买马,幻想东山再起,抗日救国。


78、为大公报题字。


吴佩孚在兰州的举动再一次引起蒋介石的不安和仇视,他命令杨虎城以陆海空军总司令潼关行营名义迅速派兵平乱。吴佩孚的这一抗日救国义举遂成泡影,他不得不离开兰州,向张学良统治下的北京进发。

吴佩孚率部到达临河县,张学良的代表毕泽宇来迎,他改乘汽车到包头。天津大公报记者来访,吴佩孚回答:“永息内部同心同德,集中力量,共御外侮,一切以国事为重”,并提笔为大公报题写了“和内攘外”四个大字。


吴佩孚在包头的几天里,前来谒见的各方人士很多。他对部属们说:“凡日本请谒者,无论识与不识,我一律不见!”


79、责张学良不抵搞抗

1932年2月1日晨,吴佩孚乘火车抵北京西直门车站。张学良率领华北军政官员到车站迎接。当天下午,吴佩孚到顺承王府张学良的私邸回访,一见张学良就板起面孔责问:“沈阳事变为何不抵抗?”张学良回答:“有命令。”吴佩孚训斥:“你岂不闻,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么?”


张学良无言以对。吴佩孚咄咄逼人:“你怕抗日,我帮你抗,我不是为名为利,我左手拿回东三省,右手交给你。你国仇家仇不报,真是不忠不孝!”


80、申讨伪满洲国


1932年3月9日,伪满洲国在长春宣告成立。吴佩孚听到消息勃然大怒,竟摔掉桌上的茶碗。他随即请来访的国学大师章太炎代拟电稿。3月10日,经吴佩孚修改后的申讨伪满的通电发表。“本月九日故清废帝溥仪,受日人嗾使,于长春就伪满洲国执政之职,警报传来,不胜发指!查东三省自汉魏已隶中国版图,近于约法载明,为中华民国之行省,其地户口三千万,满洲人未及百分之一,此中外共知也……方今四海横流,国亡无日,佩孚以退处之身,不能默尔,特申愚悃,惟望鉴裁!”


81、万寿山避寿


1932年4月7日,国民政府在洛阳召开国难会议,聘吴佩孚为国难会委员。4月12日,农历3月初7,是吴佩孚59岁生日。家人和部下提议为他好好庆贺一下生日。吴佩孚说:“现在国难当头,我决定不做寿了。”生日这天,他带了几个待从离家到西山万寿山避寿,写下了《万寿山避寿》一诗:


阁道迥看上苑花,绿阴冉冉遍天涯;


等闲识得东风面,不是宸游玩物华。


82、致书国联调查团


英国莱顿博士率领国联调查团来中国调查日本侵华事件,途经北京,莱顿和中国代表顾维均同来谒见吴佩孚。吴佩孚作“致国联调查团书”,声明“列强应尊《九国公约》,尊重中国主权,确保领土与主权独立”,坚决反对各国企图瓜分中国和侵犯中国主权的新阴谋。


83、元敬再生


章太炎认为吴佩孚是爱国将军,他说:“汉卿意志薄弱而蓬莱孤峰独耸”。他为吴佩孚题写了一幅“元敬再生”的匾额,盛赞吴佩孚如他的蓬莱同乡、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字元敬),有为国家民族忠贞不二的崇高气节。他派人将“元敬再生”的匾额挂在吴府大门口。凡日本人过吴府见匾额气沮,不得而入。


84、赞助东北义勇军抗日


马占山组织东北义勇军的壮举得到吴佩孚的赞许,他称赞马占山“不愧为不甘做亡国奴的爱国将领。”东北义勇军派人来见吴佩孚,请给予指示。吴佩孚除鼓励杀敌外,密令部下赶造大刀一万柄。吴佩孚的老部下,时为平津卫戌司令的于学忠,得报吴佩孚已在造武器,不知何用,特来向吴佩孚打探。吴佩孚声严厉色的回答:“你们没有丈夫气概,敌至不击,坐失良机,那就一边站着,看老夫把兵刃武装大众,出关去杀敌吧!”


85、不去南京


蒋介石的南京政府为笼络控制吴佩孚,多次电邀吴佩孚去南京任职。吴佩孚不为所动。他自撰了长联挂在书房以自省:“得意时,清白乃心,不纳妾,不积金钱,饮酒赋诗,犹是书生本色;失败后,倔强到底,不出洋,不入租界,灌园抱瓮,真个解甲归田。”


有人对吴佩孚的晚节有所担心,他发出通电,表明心迹:“本人生平期关、岳、文、史,春秋内外大义,尤所兢兢。旧京寄迹,殊服异俗之宾,从未一入门庭。”


86、伪满的钱不收


1934年春,伪满洲国务总理郑孝胥赠款五万元,吴佩孚坚决不收。他说“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阴,我吴某人再穷,也不用你伪满的钱!”


87、鼓励学生抗日


吴佩孚在北京应许多大中学校之邀,为学生做讲演。他大讲忠孝节义,鼓励学生们抗日。他说“现在国难当头,吾人不应再做萧墙之争,应捐除权利之私见,共赴国难。”“诸君尚能效法关岳,联合全国各学校义勇军,一致对外,则东北东南之日军,不过十余万人,其势虽强,亦不足惧。愿与诸君共勉之。”还说:“我是在野平民,亦愿从旁尽力,不出三年,必可恢复。望各勉之”。


88、不做“华北王”


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为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掀起所谓“华北自治”运动。在北京,一群失势军人、官僚、政客当了汉奸。日本人要吴佩孚出山,当华北国领袖。吴佩孚不为引诱威逼所动,宁愿清贫做寓公,决不出山当汉奸。他说:“自治者,自乱也!中国已经乱了几十年,老百姓吃够动乱之苦。如再有人制造动乱,分裂国家,老百姓所不容也!天地良心所不容也。我吴佩孚绝不做对不起祖宗后代的事!”


89、致书日本天皇


1936年,吴佩孚一友人将东渡日本,临行前特来谒见吴佩孚。吴佩孚亲书致日本天皇书,托友人送交日本天皇,劝“日本尊重中国主权、领土。”


第九章 魂归蓬莱(1937--1939) 90、书画赈水灾


1937年夏,华北发生水灾。吴佩孚作画赈灾。他每日画竹、梅数幅,全部捐献灾区。这时他还写了下《题书画义展赈华北水灾》一诗:


闭门却扫习安恬,得失无劳问卦占;画意吟情闲更好,幸分笔润与穷檐。


91、身陷虎穴


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爆发,日军进入北平。吴佩孚事先未得到通知,来不及撤离,身陷虎穴。


92、不做维持会长


日本帝国主义为灭亡中国,制定了“以华制华”、“分而治之”的侵略方针。他们每占一地,就扶植失意军人、政客,成立伪组织,建立伪政权。日本人攻占了北平城,就登门请吴佩孚出任维持会长,吴佩孚严词拒绝。


93、怒骂江朝宗


1937年7月底,日军扶植清末老官僚、悟善社长江朝宗出面组织北平“治安维持会”。江朝宗上任后,来到吴府看望吴佩孚。吴佩孚一见江朝宗就火冒三丈:“你年纪比我长,乃出面为日本人组织治安维持会,真是白花苍苍,老而不死,是谓贼!”江朝宗被骂得差愧溜走。


94、勤于写作


日本军队占领北平以后,吴佩孚闭门谢客,写字、作画之余,勤于写作。他说:一部《春秋》记载了240年史事,他要用20年时间注读完成《春秋正义》一书,评述当时诸侯纵横捭阖之经纬,影射时局。

1938年春,他有感于时局,作春感九首,写下了“江南正是好风景,处处偏多劫后灰”、“连天烽火怅离居,何处春风到草庐”、“只怜烽火连江左,愁听寒山寺里钟”、“欲将诗酒遣良时,遥望南天泪己垂”等伤感诗句。


95、“我不做汉奸!”


1938年7月12日,日本五大臣举行会议,正式批准军部关于“建立一个新的中国中央政府”的建议,酝酿“起用中国第一流人物”,加紧建立一个“巩固的新生政权”。日本人选中了吴佩孚,因为他曾是煊赫一时的“爱国将领”、“革命将军”,中外注目的大英雄人物,在北洋系武人、民国政界的名流中仍不失效为一尊偶像,具有十分广泛的社会影响。


然而,日本人派出许多说客,怂恿诱逼吴佩孚出山,吴佩孚不为所动。他斩钉绝铁地回答他们:“我不做汉奸!”


96、智斗土肥原


日本大本营特务部长土肥原贤二三次劝驾吴佩孚,三次碰壁。第一次,土肥原哀求吴佩孚:“请玉帅出来,救救我们日本!”吴佩孚哈哈大笑,然后回答:“我连自己都救不了,还能救你们日本人。”
第二次,土肥原开门见山,提出要求:“请玉帅出来,调停中日和平。”吴佩孚答道:“好哇!请贵国天皇和我国蒋委员长来电要我出任调停,我一定照办!”

第三次,土肥原开出了条件:“请玉帅出山,还是担任你原来的职务,然后和日方共同维持中日民族问题。”吴佩孚明确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如果一定要我出山,请你们退出中国,连东北也退出,可以吗?”


97、喝退劝进者


土肥原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他于1939年1月下旬具体部署实施了“吴佩孚工作”计划。1月25日,由土肥原操纵的“和平救国会”成立,几个汉奸头目携委任书,到吴府恳请吴佩孚出任绥靖委员长。吴佩孚怒斥劝进者,并将委任书摔了出去。


98、记者招待会


土肥原强迫吴佩孚召开一次记者招待会,公开说明他对中日和议所持的态度。


1939年1月31日,中外记者招待会在北平什锦花园吴府召开。吴佩孚没有用日方事先为他起草好的书面文件,而是口头发表了他一生最重要的一次谈话。他说:“本人过去的行动,足以证明本人向以维护和平为职志,例如民国八年通电吁请南北和议、民国十年支持召开庐山国是会议、民国十九年调解中原之战,都是为和平而发。”


话题一转,吴佩孚谈起了“中日和议”:


“恢复和平,必须是全面的,平等的,惟平乃能和,和必基于平!,本人认为今天要讲中日和平,唯有三个先决条件:一、日本无条件的全面撤兵。二、中华民国应保持领土和主权的完整。三、日本应以现在重庆的国民政府为全面议和的交涉对象。”


99、陈棺言志


土肥原的“吴佩孚工作”计划一个个失败了,但仍不死心,于1939年3月25日再次出面与吴佩孚会见。吴佩孚把出山的条件提的更高了:“依然以和平救国为念,有意出马,以大总统自居。和平运动成功之晓,再行隐退。”同时他还说:“不欲如‘临时’、‘维新’两政府成为日本政府之玩物。”


土肥原愤愤而去。那时,街面上便传说日本人要谋害吴佩孚。若干外国使领馆自愿担任保护吴大帅之责。吴佩孚说:“谢谢,盛意殊不敢承。”说完带领来人到一空房,那里一具红漆棺材放在屋中央,上写“孚威上将军吴佩孚之灵”。


100、难倒大迫通贞


1939年5月,日本内阁做出决定:将争取吴佩孚工作改为促成“汪吴合作”,以建立汪三吴七联合的“中央政府”。


1939年6月18日,日本大迫通贞少将将抵达北平与吴佩孚会见。他说:“敝国内阁决定请吴将军收拾时局。同时,汪先生又起而与吴将军一致合作从事和平工作,这对于端正日中两国国交,解决日中战争,都是值得庆贺的”。吴佩孚回答大迫说:“余出山之后,成为中国元首,当与贵国之天皇立于平等之地位;余所任命之国务总理,当与贵国总理立于平等地位;余所任命各部部长,在进行交涉时,与贵国各省大臣平等,你看可以吗?”


大迫通贞无言以对。


101、戏弄汪精卫


1939年6月26日,汪精卫赶到北平,约吴佩孚在日本华北总司令杉山元公馆会晤。吴佩孚以中国人商中国事不应在日本人公馆拒之。汪精卫又提出了多个会晤地点,都被吴佩孚以种种理由回绝。

汪精卫在北平白白等了半个多月,吴佩孚始终以不与其见面为荣。无奈,汪精卫只好离北平返上海。


102、斥汪下贱


1939年10月9日,汪精卫致函吴佩孚称:“为今日计,国民政府急须恢复,以当收拾时局之大任…铭窃愿公之风节昭映宇宙,而旋乾转坤之功业,亦必成于公手”,吴佩孚在汪精卫来函上亲笔批示:“公离重庆,失所凭依;如虎出山入柙,无谋和之价值!果能再回重庆,通电来往可也!”


汪精卫在日本主子的嗾使下连发数电,力邀吴佩孚参与伪中央政权,“汪主政党,吴掌军事”,并特派陈中孚专程赴京游说“汪吴”合作并诱以吴佩孚伪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及北平政治委员会委员长,允吴仍居北平。吴佩孚愤然拍案作色曰:“谁同汪合作,这人就是下贱!”临别将手书文天祥正气歌交陈中孚转汪精卫。陈中孚羞惭而去。


103、日特强行拔牙


1939年11月24日,吴佩孚左下牙感染,咽喉肿痛。吴佩孚左右的人接受日人板西利八郎的“建议”,请日本医生伊东治疗,杀害阴谋开始了。


伊东在吴佩孚浮肿未消之情况下,违犯医德常规为吴佩孚强行拔去一颗牙。而拔牙时根本未经严格消炎、消毒,故而引起吴佩孚高烧、精神恍惚。


104、不去德国医院治疗


日本医生拔牙的第二天,吴佩孚的左边脸全肿了。请中医治疗,概不见效,于是请到德国医生迪勃尔•史蒂福斯,经过他的详细检查,认为病人还可以救,不过,要求立刻把吴佩孚送到医院动手术。


当吴佩孚听说医院在东交民巷,就不顾疼痛,大声对身边人说:“你们不可忘了我的‘四不主义’--不入租界,那东交民巷从前清起就被外国人划为禁地,等于租界一样,我宁死不去!”


史蒂福斯说:“吴将军你非去不可!”


吴佩孚断然回答:“我决不会到东交民巷去!”


他又对夫人张佩兰说:“倘使你趁我昏迷不醒,派人把我送到东交民巷,违反了我的‘四不主义’,那么,我们就不是夫妻!”


105、日本人杀害了吴佩孚


1939年12月4日下午三时,日本特务川本少将,日本军医石田,大汉奸齐燮元和符定一,以及若干护士卫队,驱车来到吴佩孚的家。


下午4时许,日本医生石田不顾家人及部属的阻拦,强行为吴佩孚开刀,造成“喉管切破,血流如注,一叫而绝”。据吴佩孚的后代--长孙吴运乾先生证明,他当时年已10岁,懂事在现扬,亲眼见祖父为日本人所杀害。他说:“祖母亲当场昏厥,亲随张劭溥拔出手枪要打死日医,日医在众多警特掩护下鼠窜而逃。”


第十章 后人评说


106、蒋介石发来唁电


吴佩孚之死,举世震惊。蒋介石摒弃历史恩怨,亲发吊丧唁电:


北平吴子玉先生家属礼鉴:


倾闻子玉先生因患牙疾,竟致不起,噩耗传来,殊深怆悼。溯自寇患凭陵,于兹八载。先生托志春秋,精忠许国。比岁以还,处境弥艰,劲节弥历。虽暴敌肆其诱胁,群奸竭其簧鼓,迄后屹立如山,不移不屈,大义炳耀,海宇崇钦。先生之身虽逝,而其坚贞之气实足以作励兆民,流芳万古。除请政府优颁饬终令典,以彰明德外,务希善体遗志,节哀顺变,藉襄大事。是所企盼。中正鱼。


蒋介石还亲为吴佩孚撰挽联曰:三呼渡河,宗泽壮心原未已,一歌见志,文山正气自常存。


107、国民政府追赠“一级上将”


国民政府对吴佩孚逝世,极表痛悼,特明令褒扬,追赠“一级上将”、“生平事迹,存备宣付史馆”。


由于时处抗战时期,治丧处研究决定,吴佩孚灵柩暂停放于北平鼓楼西拈花寺。


108、重庆召开吴佩孚将军追悼大会


1940年1月24日,陪都重庆召开吴佩孚将军追悼大会。蒋介石、丁惟汾、于右任、孔祥熙及机关团体代表200多人出席。国民政府行政院长孔祥熙在演讲中说:“吴将军是一个爱国者,无论环境怎样恶劣,他始终奋斗,不改初衷。”国民党元老吴稚晖也说:“子玉先生的品格,不论是政见怎样,都是应该表示钦佩的。”


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监察委员会公祭文最后说:“抗战以还,劲节弥著,虽有蜉蝣,曷撼大树,实望田文,说于秦锢,不吊昊天,溘先朝露,良图永息,道路所悲,惟兹正气,百世可师,侵地待复,魂魄焉依,寄哀遥奠,缅想英姿,尚飨。


109、“蓬莱吴上将军营葬委员会”为吴佩孚举行公葬


1945年12月,以国民政府行政院长孔祥熙、军事委员会北平行辕主任李宗仁为首组成“蓬莱吴上将军营葬委员会”,12月15日,在拈花寺举行了安葬前的大祭。北平市长何思源作为蒋介石的代表主祭并宣读《蒋主席祭文》。


蓬莱古都,实生异人,蜚声中外,良非无因,溯公少时,肆业黉序,学剑学书,允文见武,四方多故,慨然澄清,请缨投笔,久典甲兵,归隐旧京,功成身退,书画怡情,遵时养晦,天祸中国,日寇侵凌,偶樱牙疾,遂殒大星,不为势屈,不为利诱,大节坚贞,询堪不朽,玉泉山侧,瘗公之灵,穹宫幽邃,万古长扃,尚飨。


110、吴佩孚安葬于北京玉泉山西麓


1945年12月16日,吴佩孚被安葬于北京玉泉山西麓,国民政府明令全国下半旗致哀。北平行辕主任李宗仁和北平市长何思源率领送葬来宾进行了公祭。


111、台湾纪念吴佩孚八旬冥诞


1955年3月31日(农历乙未三月初八日),台湾红十字会在世界红十字会台湾分会大礼堂恭祝蓬莱吴故上将军子玉先生八旬冥诞,朱家骅、刘存厚、赵恒惕、贺国光、秦德纯、杨森、孙震、李家鼐、王鸿韶、钟伯毅、王权疆、毕泽宇、汪崇屏、张伯伦、刘泗英等到会,全体向吴的灵位三鞠躬。朱家骅题词:“浩气长存”,赵恒惕题词“一代完人”,杨森题词:“不迩声色,不殖货财,所部皆穷,足以世风,”孙震题词“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秦德纯题词:“正气凛然”,贺国光题词“公忠昭日月,正气壮乾坤。”刘存厚题长诗:


勋名气节两峥嵘,倚任贤能秉赤诚;
谋国公忠昭日月,浩然正气礴寰瀛。
临阵从容胆气横,身先士卒自亡生;
出奇所向皆无敌,三不嘉谟著令声。
厌倦烽尘蜀道行,边楼煮酒绝谈兵;
注经讲道精神爽,困难关怀赋北征。
倭氛未靖竟殉身,衔恨九原志不申;
假使元戎犹健在,神州岂忍久沉沦。

112、董必武评价吴佩孚


中共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董必武曾这样评价吴佩孚:


吴佩孚虽然也是一个军阀,他有两点却和其他军阀截然不同。第一,他生平崇拜我国历史上的伟大的人物关、岳,他在失败时以不出洋,不居租界自矢。吴的不出洋,不居租界的口号,表现了他不愿依靠外国人讨生活的性情,他在失势时还能自践前言,这是许多人都称道他的事实。第二,吴氏做官多年,统治过几省的地盘,带领过几十万的大兵,他没有私蓄,也没有置器产,有清廉名,比较他同时的那些军阀大都腰缠千百万,总算难能可贵。


摘自《群众》,第2卷第15期。


113、吴佩孚后人整修吴佩孚陵墓


2002年6月,吴佩孚的后人集资对吴佩孚陵墓作了整修,补好“文革”中遭破坏的宝顶,封墓门于台下,补立了一块普通石碑,上书:


吴佩孚
之墓
张佩兰

2002年7月27日,吴佩孚孙、曾孙、玄孙三辈后人在吴佩孚墓前举行家祭,宣读祭文曰:


时光之飞逝兮,往事其如烟;
风云之变幻兮,阴晴其相间;
灾难之袭劫兮,尚存其主垣;
孙辈之尽心兮,略补其破残;
修茸之惊扰兮,宽恕其万千;
今日之告竣兮,奉祖其寝安;
列祖之圣灵兮,佑孙其平安;
后世之无忧兮,永眠其玉泉。

114、吴佩孚生平与思想学术研讨会召开。


1999年12月4日、2004年4月22日,中国现代史学会、山东省历史学会、烟台市历史学会联合在吴佩孚的家乡--山东蓬莱举办了两次吴佩孚生平与思想学术研讨会,入会专家学者对吴佩孚的生平与思想进行了深入研究,充分肯定了他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
责任编辑: 孙杰
】【打印】【关闭
烟台现代画院
烟台现代画院
二十周年庆典
李明同
孙 杰
隋淑霞
董贵晗
丛如日
刘铭伟
陈兰英
范美玲
刘泽文
李桂笙
刘玉玺
费直
郑道昭
左伯
徐岳
蔡 齐
柴世荣
常溪萍
陈干
王景
郝懿行
左懋第
李森先
·合作单位·
烟台市博物馆 烟台市图书馆 烟台市文联 烟台新华书店 烟台楹联家协会 烟台书法家协会 烟台海关 烟台张裕酒文化博物馆
长城网文化频道 烟台网
烟台胶东文化研究会、鲁东大学胶东文化研究中心、烟台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烟台史志办、胶东在线网站联合主办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 欢迎批评指正 联系电话:0535-6785685 责任编辑:孙杰 周霞 郭恩革
网站简介 |  标识说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Copyright@ JiaoD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胶东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