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查询的关键词是:中影告别   韩三平时代   路在何方   
下面是原始网址 http://www.ce.cn/culture/gd/201403/21/t20140321_2524530.shtml 在 2021-01-03 19:32:55 的快照。

360搜索与该网页作者无关,不对其内容负责。

中影告别“韩三平时代” 路在何方? 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中影告别“韩三平时代” 路在何方?

2014年03月21日 07:38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21日讯(记者刘晨)据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著名的中影“掌门人”韩三平已正式卸任中影集团董事长职务和中影股份董事长职务,韩三平和中影方面均证实了这一消息。对于韩三平的卸任,中影集团方面回应称,韩三平已经60岁出头了,按照有关政策规定,他已满退休年龄。在中影成立的1999年,全国总票房仅8.1亿。去年,这个数字是218亿元。韩三平亲身见证并推动了中国电影产业发展最惊心动魄的这一段历程,无论如何,应该为中国电影的“三平时代”记下一笔。

    一代“掌门人”韩三平对中国电影产业的功过在他正式卸任董事长身份之际被广大群众与行业人士所热议。更有电影界人士狠批:“韩三平治理下的中影集团通过天然的垄断地位才取得了眼下的成绩,并无太多可骄傲之处。 就像电影业里的中石油、中石化,谁在这个位置都会有这些成就的。”事实究竟如何?为何业界会有这样的声音?为此,中国经济网记者就焦点问题采访了电影界的专业人士。

原中影集团董事长职务和中影股份董事长 韩三平(图片来源于网络)

现任中影集团董事长职务和中影股份董事长 喇培康 中国经济网记者 刘晨/摄

争论焦点一:中影集团不过是电影界的中石油、中石化?

目前,业内对于中影的一个批评在于,这些年来中影自己拍摄的电影少之又少,更没有拍出什么叫好又叫座的大片。一位北影厂的退休导演曾表示,这些年中影的发展纯粹就是靠规模合并、经营土地和院线所获得的成绩,离电影的路线越来越远。

据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在获得北京怀柔地区的地块后,中影将北影厂陆续迁往怀柔影视基地,而北影厂的原址则计划开发成一块云集五星级酒店、电影大厦、顶级豪宅、购物中心为一体的CBD。由于中影集团拥有垄断的院线资源、电影发行渠道,因此中影更多是以投资出品方之一的身份参与电影,而很多电影公司也会转让部分投资份额给中影入股。

    据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2003年中影集团成立了数字发行公司,后者一度占据全国数字影片发行市场90%以上的份额。而目前国内80%的影院屏幕已经采用数字屏,因此换算下来中影拥有全国发行市场70%左右的份额。而院线资源上,在全国前六大院线中,中影集团控股或参股了三家,星美院线则是中影倚重的重要资产。中国经济网记者致电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就对此争议焦点进行采访,但对方回复中国经济网记者:“无可奉告。”

北大文化产业研究所教授陈少峰在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影作为国家电影发展的龙头企业,尽管掌握了其他公司不具备的垄断优势,但同时也承载了沉重的体制枷锁。如果将中影与民营企业做比较,它确实主要是依靠垄断为主。但从横向比较其他国企电影制片厂,为什么有些国企电影制品厂都做不下去了,而中影还是屹立不倒呢?陈少峰谈到,这说明,中影作为中国电影产业的龙头企业还是有些作为的。比如,电影投资、影视基地、院线建设等等。陈少峰对中国经济网记者评价道:“现在有很多老资格的电影制片厂基本都消失了。就拿上海电影制片厂来说,虽然仍在运营但也主要依靠院线来生存。从这点上来说中影在韩三平的带领下,主业结构还是清晰合理的。”

争论焦点二:中影集团拍的电影为何叫好又叫做的少之又少?

如果从效益角度来说,中影的垄断地位的确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效益,但中影集团也与时俱进地做了很多探索和改革。而且中国电影在30年间的整个票房的增长,跟中影集团的推动还是有一定的关系的。陈少峰在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说:“投资电影的风险是比较大的。”从做内容的角度来说,国企是需要改革的。国企要求保值和增值,如果想投资电影,风险很大。他说:“所以一般国企都不做内容,就包括后来成立中国动漫集团也不做内容。所以我认为制作影片少、没有针对国际市场去做电影、没有带动中国电影走出去是中影集团一个比较大的弱点。”

深究为何造成这个弱点,陈少峰对中国经济网记者说:“原因有两个,第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被体制束缚。国资的考核要求是必须保值增值,否则就会扣上国有资产流失的大帽子,但是电影是个高风险行业谁都知道,所以投拍电影的事,风险太大,中影不去做,这是国企的体制约束所致。第二个原因就是中影集团在内容制作上不够作为,作为龙头企业没有带动中国电影走出去。”

中影集团路在何方?

从北京电影制片厂的市场化改制,到中影的集团化改革,以及近几年中影股份制改造,韩三平在中影集团为改革起到了一个很大的作用。陈少峰对中国经济网记者表示,像中影集团的改革是有某种特定身份的。作为电影领域的龙头企业必须按照政策要求来改制,以前的政策还是比较偏向于国有资产的绝对控股地位,甚至是全资的。这可能在改制后会遗留下一些问题,多样性的股权结构安排、多种所有制混合的特点和比较灵活机制目前还没有体现出来,这可能还需要再进一步改革。

对韩三平来说,退休之前的最大遗憾或许在于没有如愿在任期内将中影股份成功推向资本市场。面对中影集团的新董事长喇培康的上任,陈少峰对中国经济网记者表示:“中影集团在短期内不会有很大的变化。现在他们的首要任务就是上市,上市完成之后可能还要做一些并购。”对“中国电影走出去”这方面,陈少峰认为中影集团不会主动地去做“走出去”的工作。而政府应该要求中影这样的龙头企业更多地制作电影内容,然后带领‘中国电影走出去’。中影集团需要有政策的支持和推动来为中国电影打开国际市场。有位不愿透漏姓名的业内人士对中国经济网记者表示,新董事长喇培康的任命对瞄准中国电影市场的好莱坞公司是个好迹象。

相关资料:

韩三平,导演,中国电影集团公司董事长,生于1953年10月,四川旺苍县人。

1977年进入四川峨嵋电影制片厂,先后任照明工、场记、副导演、艺术中心主任。

1983年到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进修班学习,毕业后回到峨嵋电影制片厂,任导演、副厂长。其间,与人合作导演了故事片《不沉的地平线》和《避难》等。

1985年成功地主持操办了第五届中国电影金鸡奖和第八届《大众电影》百花奖的颁奖大会,从此在电影界有一定的声望。

1991年,韩三平编导了反映毛泽东1947年东渡黄河到1975年会见美国总统尼克松的女儿,30年的生活片断的故事片《毛泽东的故事》,《毛泽东的故事》构思奇特,创作态度严谨,公映后,受到各界人士的称赞。

1994年,韩三平调任北京电影制片厂厂长。

1999年5月,中国电影集团公司成立,韩三平出任集团副董事长兼副总经理,主抓集团制片环节,任务是让中影按照企业制度发展要求,进行业务重组、资产整合和产权制度的改革。

2001年11月12日,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和中影集团合资成立“世纪英雄电影投资有限公司”,将著名导演陈凯歌网罗其中,首期投入便是1.5亿。

2007年,韩三平出任中影集团董事长。2009年1月20日晚,2008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名单在京揭晓,中国电影集团公司董事长韩三平榜上有名,成为该奖自2000年启动以来,娱乐圈中唯一入选的代表。国产电影票房在08年实现井喷是其入选的关键。

据了解,1953年出生的韩三平已到退休年龄,2013年12月31日应算最后期限。

2014年3月17日,中影相关人士在接受采访时确认了这一消息,并称“韩总目前会以导演身份暂时留在中影工作”。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成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