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原始网址 http://www.chinanews.com/cul/2013/11-27/5554305.shtml 在 2021-06-03 17:25:54 的快照。

360搜索与该网页作者无关,不对其内容负责。

揭秘诗人梁小斌:声名显赫却穷困潦倒(图)-中新网

揭秘诗人梁小斌:声名显赫却穷困潦倒(图)

2013年11月27日 16:09 来源:山东商报 参与互动(0)

梁小斌(资料片)

仿佛是与生俱来的,诗人的内心多是脆弱敏感,但是,梁小斌是坚强的,他历经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种种,没有出国、没有转行,内心深处对自由的强烈向往使他一直游荡在边缘之外,落魄和潦倒成为了其的写照,这样的经历也同样发生在诗人张枣和食指的身上。日前,梁小斌因突发脑梗紧急入院,虽已脱离危险但双目几乎失明,身在体制外难以承担高额治疗费,社会各界再次将目光聚焦在这位诗人身上,也让社会不得不开始面对和反思诗人的生存现状。记者 杨洁

A 显赫声名难敌经济窘迫

最近,著名朦胧派诗人梁小斌因脑梗在北医三院紧急入院,因没有固定收入和社保医保导致难以承受高额医疗费,连日来,梁小斌面临的窘境成为文学圈热议焦点,也引发了一场捐款救助。昨日记者了解到,目前,梁小斌已脱离危险期,但因为脑梗造成颅内血栓面积较大,受视神经压迫双眼已接近失明。

1954年出生的梁小斌是朦胧诗派最具代表性人物之一,1980年,其代表诗作《中国,我的钥匙丢了》、《雪白的墙》问世,体现了一代青年对历史的反思,曾在中国诗坛引起巨大反响,至今仍是新时期文学的代表作品。评论家徐敬亚曾说:“在文学荒原上,中国有两个天真的孩子,一个是顾城,一个就是梁小斌。”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诗人,常年游荡在体制之外,在社会转型和商业浪潮的波涛汹涌中,仍然坚持着纯粹的诗歌理想。也是因为这些,多年历经着所谓的文人的“潦倒”与“窘迫”。

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梁小斌离开合肥一家工厂,失去了固定工作和收入,生活上虽不至捉襟见肘,但很难称得上衣食无忧。他是安徽人,居于北京,但他不属于安徽作协,不属于北京作协,从事过电台编辑、企业文案策划等工作,年近60仍然要为生计四处奔波,诗人、评论家叶匡政,也是梁小斌的老乡,他曾说过:“梁小斌可能是中国当代著名诗人群体中‘生活处境最差的诗人’。”

B 入院后的“亡羊补牢”

评论家叶匡政最早在微博中曝光梁小斌的病情。在微博中,他说了这样一段话:“梁小斌老师已60岁了,既无退休工资,也无社保医保,确是实情。至今仍需为生活四处奔波。这就是官办作家协会对诗人、作家的关心。一个著名诗人尚且如此,何谈其他弱势群体?”

随后,诗人韩东、作家陈村、崔卫平、简明等开始转发微博纷纷响应,一场文艺界内的救助活动展开了。简宁、叶匡政、刘不伟等人还专门设立账号捐款以用于梁小斌治疗康复,十天总计募得95万元。随后,芒果V基金也开展“救助中国钥匙”募捐行动。诗人兼画家马莉以15万元拍卖出自己的作品。诗人北岛、杨键、瓦当等人也用不同的方式援助。

无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体制外,近日报道梁小斌入院事件的媒体几乎都提到了这几个字眼,但很快相关部门开始行动了。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安排专人带来了一万元慰问金。至今,梁小斌的户口仍然在老家安徽合肥,安徽省作协、合肥市文广新局、合肥市文联等多部门负责人等也纷纷致电慰问或前往医院看望。据了解,就对于众人关心的梁小斌保障缺失等问题,合肥市文广新局也将与其协商解决。

网友评论政府的这些举动是应急公关举措,是媒体曝光后的被迫。但这种“亡羊补牢”,事后的救助,多少也给了诗人一些安慰。

C 身世沉浮雨打萍

类似梁小斌的例子在国内诗歌界并非偶然。譬如食指、张枣和小招。

20岁时,诗人食指就写下了《相信未来》、《海洋三部曲》、《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等至今脍炙人口的名作。诗歌上他才华横溢,命运却是风雨飘摇,长期受精神分裂症和贫困的困扰。1990年,食指进入北京第三福利院,每天打扫楼道、刷碗洗衣,过着最低限度的清贫生活,这样一住就长达20余年,几乎与外界隔绝。

2002年,诗人食指告别了居住20余年的福利院。这一年,他已54岁,在人生的道路上或许他已经迷路,但对于诗歌,他心中十分清楚。他个人本身已构成诗歌的一件特殊的标本,刻入中国当代诗歌史册。

如今的食指居住在北京昌平,再婚后过着平淡知足的生活,他活跃在各大诗歌研讨会和朗诵会中,对于热爱他的诗歌的读者来说,这个结果令人满意,诗人坚强地走过了人生最灰暗的阶段,正如坚守了自己写下的那句:“相信未来,热爱生命。”相较于食指与梁小斌,诗人张枣的“潦倒”更体现在他诗歌的境遇上。2010年3月8日,诗人张枣因肺癌病逝德国,随后他的诗集《张枣的诗》才迅速传开,各类专家和读者开始缅怀这位曾经一度飘零异国、孤独寂寞的诗人。在异国的生活注定孤独潦倒,张枣一直渴望自己的诗歌得到别人的欣赏,但感兴趣者寥寥。直至病逝,人们才发现了这位诗人的才华,后悔已晚,如同他的代表诗句:“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梅花便落满了南山。”

到现在,每年二月份,仍然有很多小众的艺术家、诗人和文艺青年来祭奠诗人小招。与前几位诗人相比,小招实在太小众太短暂,他的生命停留在25岁。从十几岁开始,他的世界与诗歌、艺术结下缘分。没有固定的工作,为了生计,为了写诗,他一度潦倒到做人体模特,甚至是打字员。最终不堪精神疾病和贫困的折磨,在2011年2月14日,于家乡会同跳桥自杀,他自杀的那天是情人节,在诗歌中理应是很浪漫的一天。

D 活在当下的迷茫的群体

上世纪80年代是诗歌的江湖,造就了一大批诗人,但社会似乎没有给诗人应有的体面。其实,“诗人”在上世纪90年代以后就变得有些不合时宜,成了边缘化的代名词。到如今,每个人的境遇也千差万别。“‘朦胧诗派’在中国当代诗歌史上很有分量,30多年过去了,那一批诗人的人生也各不相同,而梁小斌是其中境遇比较差的,他既不在体制内,在国际上也不出名。”昨天,谈起诗人的生存状况,著名诗人、诗歌“下半身”运动发起人朵渔告诉本报记者,“梁小斌很有才华,凭他的实力进入作协没什么问题,但他选择了自由,这一点是我很钦佩的。除了梁小斌,国内还有大批相同经历的诗人,他们不愿进入体制内,不愿被束缚,尤其是流浪诗人,生活上没有固定收入,未来很迷茫,活在当下。”“在当下,诗歌仍然很边缘化,是一种奢侈品。它远离功利,显得和现代的商品社会格格不入,这也是诗人难以走近大众的原因。有很多诗人的生存现状不容乐观,他们被国家和众人遗忘,但他们理应得到国家和众人的关注。”昨日,诗刊《彼岸》主编、先锋诗人王松告诉本报记者。

与体制内的帮助和鼓励相比,朵渔更倾向于民间对诗歌的激励和帮助,“现在国内大大小小的诗歌奖不少,有些金额还挺高。”对于诗人来说,这多少应是欣慰。

【编辑:宋宇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 2021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