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原始网址 http://news.sina.com.cn/w/2005-05-13/10166631257.shtml 在 2022-03-05 21:20:44 的快照。

360搜索与该网页作者无关,不对其内容负责。

二战著名将领回顾:从朱可夫到隆美尔(组图)_新闻中心_新浪网
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纪念反法西斯胜利60周年专题 > 正文

二战著名将领回顾:从朱可夫到隆美尔(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13日10:16 环球时报
二战著名将领回顾:从朱可夫到隆美尔(组图)

朱可夫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二战著名将领回顾:从朱可夫到隆美尔(组图)

蒙哥马利


二战著名将领回顾:从朱可夫到隆美尔(组图)

隆美尔


二战著名将领回顾:从朱可夫到隆美尔(组图)

山本五十六


波澜壮阔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涌现出众多战争将领。比如,苏联的朱可夫、崔可夫、铁木辛哥、伏罗希洛夫、华西列夫斯基,美国的艾森豪威尔、麦克阿瑟、巴顿、布雷德利、马歇尔、尼米兹,德国的隆美尔、邓尼茨、布吕歇尔,英国的蒙哥马利、坎宁安,日本的山本五十六等。他们中,有的为人称道,有的臭名远扬。本文介绍5位代表性将领,再次将人们带回昔日的二战战场。

苏联“胜利的象征”朱可夫

格奥尔基·朱可夫1896年出生在莫斯科附近的一个小村庄。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朱可夫应征入伍,从此开始了他的军事生涯。1918年,朱可夫加入苏联红军。后来,历任骑兵旅旅长、骑兵第4师师长、骑兵第3军和第6军军长、白俄罗斯特别军区副司令等职。

1939年6月,朱可夫调任驻蒙苏军第1集团军群司令,指挥苏蒙军队,围歼当地的日军,粉碎了日军北上的企图。之后,他成为一颗耀眼的新星。1941年,朱可夫被任命为苏军总参谋长,成为苏军的首脑人物。

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苏联成立最高统帅部大本营,朱可夫是7名成员之一。1941年9月,列宁格勒被德军包围,朱可夫被任命为列宁格勒方面军司令,率该方面军与波罗的海舰队协同作战,有力地阻止了德军的进攻。同年10月,首都莫斯科告急,朱可夫又被调回莫斯科,全面负责莫斯科保卫战的指挥。他在莫斯科近郊以西建立起坚固的防线,顶住了德第4集团军的正面强攻。寒冬来临之际,苏军对疲惫不堪的德军发起反攻,迫使德军败退,取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1942年8月,斯大林任命朱可夫为最高副统帅,令其赶赴斯大林格勒前线督战。朱可夫制定了庞大的反攻计划,围歼德军150万人。1943年1月,朱可夫被授予元帅军衔。紧接着他又指挥了列宁格勒突围战和库尔斯克会战,取得了极大成功。随后,他率领部队,以风卷残云之势扫荡德军,向西挺进,最终攻克柏林。他们挺进的速度之快,甚至超过了苏联新闻局对战事的报道速度。1945年5月8日,朱可夫代表苏联最高统帅部,在柏林接受了法西斯德国的投降。

朱可夫一生功勋卓著。后来他当过苏联国防部长等职,1974年与世长辞。正如艾森豪威尔所赞颂的那样:“有一天肯定会有一种苏联勋章,那就是朱可夫勋章。”

美国战神巴顿

乔治·巴顿1885年出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18岁时,他进入私立弗吉尼亚军事学院学习,一年后被保送到西点军校就读。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巴顿随美国远征军总司令潘兴到了法国,得到潘兴将军的赏识。1917年11月,巴顿受命组建美国第一支坦克部队,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战斗中,巴顿竟一个人开着坦克,冲入德军防线,差点送了命。一战结束后,巴顿回到美国,赋闲在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后,巴顿的军事才能再次得到陆军参谋长马歇尔的赏识。1940年,巴顿受命组建装甲旅。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之后,美国对德日意宣战。1942年11月,巴顿率领美国特遣队4万多名官兵横渡大西洋,在法属摩洛哥海

滨登陆,经过74小时的激战,终于迫使驻摩洛哥的德军投降。北非登陆的成功,为盟军顺利完成北非战略部署创造了有利条件。1943年,巴顿临危受命,接任美第二军军长之职。从他到达的那天起,他便全力以赴整顿军纪,迅速改变了全军的涣散状态。3月17日,面目一新的美军向德军发起进攻,一路猛攻猛打,很快与英军在突尼斯北部完成了对德军的合围。

1943年7月9日,盟军发起西西里岛登陆战役。巴顿率美第7集团军攻取巴勒莫,随后抢在蒙哥马利之前拿下了墨西拿城。盟军占领了西西里岛,德军退到意大利本土。此时发生了巴顿打士兵耳光的事件,他因此被免去第7集团军司令的职务。

诺曼底登陆战打响后,巴顿将自己的集团军编成若干坦克群,命令部下“以尽快的速度,向一切可以推进的地方前进!”在9个月的推进过程中,巴顿部队歼敌140余万,取得了惊人的战果。巴顿晋升为四星上将。德国投降后,巴顿被任命为巴伐利亚州军事长官。1945年12月9日,巴顿在外出打猎时突遇车祸受重伤,12月21日在德国海德堡一家医院辞世,享年60岁。

巴顿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巴顿性格暴躁,战场上,他用极富个性的粗俗语言激发士兵的斗志。艾森豪威尔曾说:“在巴顿面前,没有不可克服的困难和不可逾越的障碍,他简直就像古代神话中的‘大力神’,从来不会被战争的重负所打倒。”

英国军魂蒙哥马利

伯纳德·蒙哥马利1887年出生在英国伦敦。19岁时,他考入桑赫斯特英国皇家军事学院,次年离开学校,加入英国在印度的驻军,从此开始了漫长的军旅生涯。1938年10月,蒙哥马利奉调到巴勒斯坦,升为少将。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蒙哥马利率第3师横渡海峡,出征西欧大陆,失利后被迫随英军从敦刻尔克撤退。

1942年8月,蒙哥马利被任命为英驻北非第8集团军司令,他上任后,就着手建立一支具有完善装甲武器的后备军和一支装甲部队。蒙哥马利善于根据战场形势需要制定作战计划。他认为,根据第8集团军的训练水平,轻率地放任他们去与敌

人对抗是不行的。为此,他不惜以辞职相抗争,坚拒丘吉尔要他提前发动进攻的要求。

1942年10月,经过充分准备,蒙哥马利在阿拉曼防线向隆美尔的德意部队发起进攻。由于英军在人员和装备上都占压倒性优势,隆美尔军队遭受重创后不得不撤出埃及。阿拉曼战役的胜利扭转了英军在北非的局面,蒙哥马利被提升为上将。

北非一仗结束后,蒙哥马利与美国的巴顿将军协同作战,在西西里岛登陆,进军意大利。接着又率领盟军第21集团军在诺曼底登陆。1944年9月,蒙哥马利晋升为元帅。1945年5月,驻荷兰、德国西北部和丹麦的150万德军向蒙哥马利投降。二战结束后,蒙哥马利被任命为英国驻德占领军总司令和盟国对德管制委员会英国代表。1976年去世。

德国军事天才隆美尔

艾尔温·隆美尔1891年出生在德国一个普通的中学校长之家。1910年从军。一战时随部队开赴法国,后又在东线与罗马尼亚人和意大利人作战,被德皇威廉二世授予功勋奖章。一战结束后,他担任过步兵营长和陆军学院教官。1937年出版了《步兵攻击》一书,书中贯穿了德国军事理论的进攻精神,提出“进攻,进攻,进攻!”强调了发挥火力优势的重要性,受到希特勒的赏识。1938年,隆美尔升任元首大本营卫队长,并获少将军衔。

1940年2月,他被任命为第7装甲师师长。在入侵法国的战役中,他率领第7装甲师横扫法国,其攻击速度之快,挺进距离之远,使该师赢得了“魔鬼之师”的称号。

1941年,意大利在北非战场吃紧,希特勒派隆美尔担任德国非洲军司令。

他到达北非后,不到两个月就扭转了北非战局,挫败了英军的锋芒,取得了胜利。随后在得到补给后,隆美尔再度发起进攻,并迅速突破英军的防御,占领了托卜鲁克,征服了昔兰尼加。因在非洲战场的出色战绩,隆美尔获得了“沙漠之狐”的外号。1942年6月22日,隆美尔被擢升为德国陆军元帅,达到他一生中的辉煌时刻。之后,他的军队在埃及遭遇蒙哥马利军队的强大攻势,被迫撤出埃及。

1943年11月,隆美尔出任B集团军群司令并奉命加强“大西洋壁垒”防御工事。但此时,盟军已彻底扭转了战局,所以他原来准备在盟军登陆诺曼底之初将其赶入大海的计划彻底破产。隆美尔的汽车也遭到盟军飞机的攻击,他多处负伤,仍活了下来。1944年10月14日,正在养伤的隆美尔因被指控参与谋杀希特勒,被迫服毒自杀。

隆美尔有着惊人的军事素质,他把德国军事学说的进攻精神融于自己的军事指挥之中,善于捕捉稍纵即逝的战机,敢于力排众议,果断发起进攻。丘吉尔曾这样评价隆美尔:“尽管我们在战争浩劫中相互厮杀,请准许我说,他是一位伟大的将军。”

日本战争赌徒山本五十六

1884年,山本五十六出生于日本长冈市。毕业于江田岛海军学校,1904-1905年参加了日本海军名将东乡平八郎指挥的日俄海战。在战斗中,他负了重伤,左手的食指、中指被炸飞,下半身被炸得血肉模糊,留下了终身残疾。1914年,他进入海军大学深造,1915年晋升为少佐。

1924年,山本调到霞浦航空队任副队长,并在飞行员中建立了威信。他先后在巡洋舰“五十铃”号、航空母舰“赤城”号上担任舰长和海军航空部技术处长、第一航空队司令官等职。1934年晋升中将。在此期间,山本最感兴趣的是飞机,他大肆鼓吹“空军本位主义”,“以航空母舰为基地的进攻战”。由于日美在太平洋的冲突不断升级,他狂妄地推动日本偷袭美国的珍珠港。

1941年12月7日,山本策划了世界海战史上远距离偷袭的奇迹---偷袭珍珠港成功,使得他在日本国内威名大震,显赫一时。出于赌徒的本性,山本还想对美国再进行一次奇袭,进攻太平洋上的中途岛。但是,这次山本输了。美军早已破译了日军的密码,赢得了准备时间,布下了伏击日军的陷阱,以劣势兵力重创日军。

1943年4月,美军情报人员再次破译日军的密码,获悉山本将于4月18日乘中型轰炸机、由6架战斗机护航,到前方视察的消息。美国总统罗斯福亲自做出决定:“截击山本。”美军从容部署,派出战斗机空中伏击,击落了山本五十六的座机。山本当场丧生。本报特约记者 陈铭▲

相关专题:纪念反法西斯胜利60周年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