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查询的关键词是:锡伯族历史文化与风俗 
下面是原始网址 http://travel.ts.cn/content/2012-03/28/content_6699836_2.htm 在 2019-02-15 14:53:40 的快照。

360搜索与该网页作者无关,不对其内容负责。

锡伯族历史文化与风俗 - 新疆天山网

锡伯族历史文化与风俗

http://www.tianshannet.com 天山网 2012年03月28日 10:16:28 我来说两句
更换背景颜色:
更改文字大小:

    锡伯族传统节日

    锡伯族民间许多传统节日,大都与汉族相同,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除此之外还有两个只有锡伯族才有的节日:西迁节和抹黑节。 锡伯族西迁节:

西迁

西迁

    西迁节是锡伯族人民不可忘记的民族传统节日。

    16世纪之前,锡伯族先民世世代代生活在松嫩平原和呼伦贝尔大草原上。1764年,清朝从盛京(沈阳)等地征调锡伯族官兵1018人,连同他们的家属共3275人,由满族官员率领,西迁伊犁进行屯垦戍边。这一年的农历四月十八日,西迁伊犁的锡伯族和留居东北的锡伯族男女老少,聚集在盛京的锡伯族家庙-太平寺,祭奠祖先,聚餐话别。次日清晨,锡伯族官兵及其家属,告别了家乡的父老乡亲,踏上了西迁的漫漫征程。经过一年零五个月的艰苦跋涉,到达了伊犁。

    200多年过去了,每逢农历四月十八日这一天,锡伯族都隆重开展各种纪念活动,并把这一天定为自己的传统节日。这一天,锡伯族的男女老少都要穿上盛装,欢聚在一起,弹响“东布尔”,吹起“墨克调”,尽情地跳起舞姿刚健、节拍明快的贝伦舞,载歌载舞,并举行射箭、摔跤、赛马等活动,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和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锡伯族的“抹黑节”

抹黑节

抹黑节

    有关抹黑节的来历,锡伯族中流传着许多传说。据传说,每年农历正月十六日这天“五谷之神”要下凡巡视,锡伯人民曾深受小麦黑穗病害之苦,人们为了祈求五谷丰登,请“五谷之神”不要把黑穗病传到人间,人们便互相往脸上抹黑,以求得“五谷之神”的宽恕,使小麦丰收,百姓平安。所以,每年正月十六日太阳未升起之时,锡伯族群众就要用预先准备好的锅底黑灰往脸上涂抹。亲朋邻居还相互串门,晚辈首先给老人施礼请安,用锅灰往其前额点一点,以示尊重;然后,平辈之间开始相互乱涂,直到一个个都成为黑脸蛋为止。只有青年妇女不提倡脸上抹黑。这一习俗的用意在祈求老天爷开恩,不要让小麦染上黑穗病。如今,抹黑节已成为青少年的一项娱乐活动。

    锡伯族语言文字

锡伯文字母表

锡伯文字母表

    锡伯语属于阿尔泰语系中的满-通古斯语中的满语分支,80%以上词汇都来自满语。清代以前,锡伯族使用一种“非清非蒙”的语言,锡伯族被编入满洲八旗后,开始改用满语,随着西迁到伊犁河谷一直使用满语。1948年,一部分锡伯仁人志士,根据锡伯语百余年的发展特点,将传统使用的满文加以改革成为锡伯文。现在锡伯族在文字上使用改良后的满文,目前在中国境内能使用满文的也只有锡伯人了。锡伯人使用的满文为自上至下、从右向左书写。

    居住在伊犁河谷的锡伯人处于多民族语言包围的环境中,为了生存他们不得不学习其他民族的语言,包括学习俄语。锡伯人一般都会讲汉语、俄语、维语。因此,伊犁的锡伯人被誉为“天才翻译”。

    《察布查尔报》是中国目前惟一出版的锡伯文报纸。

稿源: 新疆百科 责编: 张亚庆 收藏此页 打印此页 (分享到 )
网友评论 (以下网友留言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