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原始网址 http://www.mswhw.cn/news/20140405779.shtml 在 2020-01-12 17:24:18 的快照。

360搜索与该网页作者无关,不对其内容负责。

丹江口市是享誉国内外的沧浪文化之乡(图文)-- --> 民俗文化网
★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俗新闻 >> 正文
丹江口市是享誉国内外的沧浪文化之乡(图文)
发布时间:2014-4-22 14:48:15  新闻来源:  编辑: 自动滚屏(取消滚屏)
袁正洪   卢  波
 
 
均州沧浪亭金塔近景图 均州沧浪亭左右两边建有金塔 银塔
此照片为沧浪亭左边的石雕金塔
丹江口市沧浪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秘书长王永国  提供
 
 
均州沧浪亭全景照  民国初年 王钧摄  藏于丹江口市 
这是均州沧浪亭的千古绝照  由王钧后人王文凯保存
丹江口市沧浪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秘书长王永国  提供
 
均州图  清 乾隆五年 1740 下荆南道志  藏于丹江口市
下荆南道志 中沧浪亭下有孺子歌处 四个大字
图中均州城外景点有沧浪亭 孺子歌处 龙山等
丹江口市沧浪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秘书长王永国 提供
 
 
沧浪绿水 清光绪十年 1884年 续辑均州志  藏于丹江口市
 此图为均州八景之沧浪绿水 图中为明 清时的均州沧浪亭风貌
丹江口市沧浪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秘书长王永国 收藏提供
 
 
均州沧浪亭左侧照  藏于丹江口市 该照片由原均县文化馆薛震
于1957年11月19日拍摄
丹江口市沧浪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秘书长王永国 提供
 
 
均州沧浪亭右侧照  藏于丹江口市 该照片由原
均县文化馆薛震于1957年11月19日拍摄
丹江口市沧浪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秘书长王永国 提供
 
    文化是根,是灵魂,是人们的精神家园。鄂西北丹江口市,境内一望无际、碧波浩淼的丹江口水库,不仅是南水北调生态水源保护区、亚洲特大“人工湖”水上“明珠”,享有“水都之称” ;而且是古老悠久国风民歌--孺子歌的发源地,是古负盛名的“ 沧浪文化” 之乡,是丹江口市享誉国内外的知名文化品牌。这一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融汇了国风文化、屈原文化、汉水文化等多元文化,博大精深,充满魅力、引人入胜,是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暨享誉世界的生态文化旅游品牌。
    一、汉水古均洲沧浪水及沧浪之洲,是充满魅力的中华名山秀水、名人文化之地
    据《说文解字》曰:“汉,从水,漾也。东为沧浪水。” 《括地志》曰:“汉水即汉江。沧浪,古水名。” 《说文解字》:“州,水中可居者曰州。” 《尔雅•释水》:“水中可居者曰洲。” 《说文解字 •水部》:“洲,本作州,后人加水以别州县之字也。”沧浪之洲,古地名。汉水的沧浪水地域及沧浪之洲在哪里?古籍上有许多记载。
    《尚书·禹贡》记载“嶓冢导漾,东流为汉,又东,为沧浪之水,过三澨,至于大别,南入于江。东,汇泽为彭蠡,东,为北江,入于海。”
    司马迁《史记·夏本纪》曰:“潘冢道漾 ,东流为汉,又东为沧浪之水。”由此,司马迁《史记》中对此认可《尚书·禹贡》记载。
    据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卷二十八•沔水》载:“汉水又东径郧乡县南之西山,上有石虾蟆,仓卒看之与真不别。汉水又东径郧乡县故城南,谓之郧乡滩,县故黎也。即长利之郧乡矣。”“又东北流,又屈东南,过武当县东北。县西北四十里,汉水中有洲,名沧浪洲。”庾仲雍《汉水记》谓之千龄洲,非也。是世俗语讹,音与字变矣。《括地志说》曰:“水出荆山东南流为沧浪之水,是近楚都。” 故《渔父》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余按《尚书•禹贡》言:“导漾水东流为汉,又东为沧浪之水,不言过而言为者,明非他水决入也,盖汉沔水,自下有沧浪通称耳。缠络鄢鄀,地连纪郢,咸楚都矣。‘渔父’歌之,不违水地,考按经传,宜以《尚书》为正耳。”
    笔者注:“《地说》曰:‘水出荆山东南流为沧浪之水’ 。” 据西汉刘歆《山海经•山经第四卷•东山经•荆山 景山》载:“荆山之首,曰景山,其上多金玉,其木多杼。雎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江,其中多丹粟,多文鱼。” 清同治版《房县志》曰:“景山城南二百里。” 据《房县志·卷二·山川》载:“ 《山海经·中山经》:‘荆山之首曰景山,金玉是出,亦沮水之发源’。”笔者实地考察和查阅史料,荆山之首景山在神农架(1970年从房县划出行政为神农架林区)和现房县南山(据地图出版社出版(1982年10月第一版)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原始社会·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第一册第17-18页载: 《西周时期中心区域图》标记:房县南部大山为‘雎山’,是沮水的源头,在‘雎山’以东紧连‘荆山’,两山之间是‘沮水’。”据笔者实地考察,和查阅《房县志》等史料,房县南部的‘雎山’,就是房县和神农架的南山。)房县九道乡阴峪河、房县中坝乡漳脑河、房县门古寺镇羊岔河是汉江第一大支流堵河的三个源头,堵河水流经十堰市张湾区黄龙沿方滩乡经郧县辽瓦入汉江。
    古之以来,汉水因“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不仅成为名水,而且成为名人文化。后遂以“沧浪”指此歌。
    《孟子·离娄上》 :“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此语源于孔子的“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自取之也。” 释义:沧浪之水的清与浊,都应该坦然接受,清水洗脸,浊水洗脚。“君子处世,遇治则仕,遇乱则隐。警示弟子:你若是清水,他人就用你来正衣冠。你若自弃做了浊水,旁人就拿你来洗脚。
    屈原《渔父》曰:“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 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遂去,不复与言。” 这段话是说屈原被逐放汉水江北后,在和“渔父”的对话中“渔父”劝他“与世推移” ,不要“深思高举” ,自找苦吃。屈原表示宁可投江而死,也不能使清白之身,蒙受世俗之尘埃。“渔父”走了,唱出了上面的几句歌:沧浪的水清,可以洗我的帽缨;沧浪的水浊,可以洗我的脚。这仍是“与世推移”的意思。在“渔父”看来,处世不必过于清高。世道清廉,可以出来为官;世道浑浊,可以与世沉浮。至于“深思高举”,落得个被放逐,则是大可不必。屈原和“渔父”的谈话,表现出了两种处世哲学。
    笔在在这里要说明的是:“屈原既放,游于江潭” ,有的把“江潭” 当成了一个地方的地名,《说文解字》及相关词典解译: 江,大河的通称:江河。潭:水深之处,深潭。郭沫若注云:“楚辞原文作‘游于江潭’,《史记·屈原列传》作‘至于江滨’,都没有说是什么江。但下文“渔父”唱的歌明说是沧浪之水,故据以增补。屈原初被逐处是在汉水北部。《离骚·抽思》云‘有鸟自南兮来集汉北’,又《离骚·思美人》云‘指潘冢之西隈兮,与纁黄以为期’即其证。《尚书·禹贡》‘潘冢导漾,东流为汉,又东为沧浪之水’,可知《渔父》所述,是屈原初被逐时事。”
    古往今来,汉江沧浪水及沧浪之洲,因名水而闻名,吸引一些名人雅士慕名赏水赋诗,成为充满魅力的中华名山秀水、名人文化的之地。
     二、沧浪“孺子歌”溯源,是古老悠久的《诗经》(古称《诗》)时国风(民歌),汉水沧浪之地是诗经二南交汇地
    “国风” 一词源自我国西周,代指民歌,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精华。民歌,是劳动人民口头创作,口头流传,并在流传过程中不断经过集体的加工,成为其独特文化的一部分歌曲。沧浪“孺子歌”溯源就是沧浪水域流域行民歌。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居《五经》、《四书》之首,是中华文化的元典之一。《诗经》共收集自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现存305篇,《诗经》由风、雅、颂三个部分组成,收入“十五国风”的诗160篇,占《诗经》的半数以上。而《诗经》又把“周南” 、“召南” 放在开头部分,可见其地位甚是重要。
    那么沧浪水“孺子歌”及沧浪之州在西周《诗经》时属于什么地域呢?2009年11月至2010年7月,笔者按照中国诗经学会会长夏传才教授的要求,通过查阅历史资料,深入汉水流域汉中、安康、十堰市所辖郧西、郧县、丹江口市、房县深山及其沮(雎)水,及河南三门峡市(原河南陕县)等地采访,从民俗学、地域学、动物学、史学、文学及其风土人情等多方面进行了比较详细的专题研究,撰写了《十堰市是“诗经•二南”交汇地域考》 、《浅论“诗经·二南”与尹吉甫故里房县民俗的传承遗风》 、《诗经关雎与房县雎水民歌考》 ,共计4万余字。
    所谓《诗经》“二南”是周公召公分陕而治,汝水汉水流域,颇具南方乡音乐曲特色的诗歌。具体地说,以西周时期河南陕县为界,产生在陕以东的今河南南阳、鄂西北(襄阳、枝江以东地区的)诗歌归入“周南”,以河南陕县以西,岐山之阳,汉水流域上游的汉中、安康、商洛等地为“召南”。十堰地处汉水流域中上游是诗经“二南”的采风地,亦是诗经“二南”的承东启西的域地,诗经中的“二南” 相关民歌至今还在十堰传唱,境内有多个地名与《诗经》“二南”中的地名相关;以及逐篇将《诗经》“二南” 地域中多种动植物资源、民俗民风、与十堰的动植物资源、相关民俗及地域进行对比研究,有着许多共存性。十堰地处周公、召公所分“陕塬”之正南方,其毗邻地域以东属“周南”,以西属“召南”。 十堰在“二南”地域中,与之相邻的周边地市有陕西汉中、安康、商洛,河南洛阳、南阳,湖北襄阳及远至长江的荆州等地。从地理位置上看,南阳、襄阳、荆州均处于周公所居洛邑即今洛阳市的正南方,而又在周、召所分“陕”之东南,当属“周南”之地;汉中、安康、商洛均在宗周镐京的南面,且位于周、召所分“陕”之西南,为召公所辖重要区域,当属“召南”之地;而十堰地域位于“陕”( 陕县)之正南,正是 “二南”交汇之地。由此研究表明,以十堰为中心的鄂豫陕边区不仅是《诗经》“二南”的交汇地,而且是“二南”部分歌谣的产生地。得到了夏传才教授的充分肯定:特为房县题词“诗祖故里” 、“ 诗经之乡”。 夏老充分肯定十堰是《诗经》“二南”的交汇地。由此,汉水沧浪及其沧浪之洲属于《诗经》“二南”交汇之地。
    这里值得提及的是,西周太师尹吉甫是《诗经》的采风者、创作者、编纂者(《诗经》作为古周朝教科书,太师尹吉甫是西周宣王时期《诗经》的总编纂者),亦是被歌颂者。《诗经》中高度称赞“文武吉甫,万邦为宪” 、“吉甫作诵,穆如清风” 。尹吉甫“文能附众,武能威敌” ,他奉周宣王之命,率军北伐猃狁,南征荆蛮,驻守淮夷,辅佐“宣王中兴” 。他不仅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诗人、文学家,而且是卓越的思想家、军事家和哲学家。尹吉甫比老子早281年,比孔子早301年,比屈原早512年。比李白早1553年,尹吉甫不仅时间上早,而且他是诗经中少有的已知名的作者,他的作品《烝民》、《崧高》、《江汉》、《韩奕》及《诗经》中高度称赞“吉甫作颂,穆如淸风” 等等,成为《诗经》中的名篇,而且影响很大,以及他对编纂《诗经》所作的贡献来看,编写中华诗史,恐怕要将他排在首位。正因为如此,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尹吉甫应堪称为“中华诗祖”。
    这里还值得赞称的是,孔子把《诗》奉为经典,他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孔子又说:“不学诗,无以言。”(《论语•季氏》)“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他认为一个人要立身成德,必须从学诗做起。孔子的“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自取之也。”这正是孔子警示弟子:“你若是清水,他人就用你来正衣冠。你若自弃做了浊水,旁人就拿你来洗脚” 育人哲理的一个经典。
    《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而且是浪漫主义文学的滥觞。屈原是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是中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不仅在《诗经》的基础上,吸收了民间文学,主要是楚国民歌的形式与韵律,创造了一种新的抒情诗体--楚辞,也叫骚体赋,而且发扬了《诗经》中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创作精神,屈原最主要的代表作《离骚》、《九章》、《九歌》、《天问》等光辉诗篇,声贯古今,名扬中外,是继《诗经》之后,在中国文学史上叠起的第二个高峰。
    水是万物之源,没有了水,就没有了人类的一切。自然地理的水在人们的生活环境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孕育了博大精深的水文化。《诗经》中有40多首诗与水相关。如《诗经·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周南·汉广》“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诗经·谷风》:“落花有意,流水无情。”以及尹吉甫撰写的《诗经·大雅·江汉》:“江汉浮浮,武夫滔滔”、“江汉汤汤,武夫洸洸”、“江汉之浒,王命召虎” 等。沧浪“孺子歌”溯源是古老悠久的国风民歌,汉水沧浪之地是诗经“二南”交汇地,孕育了博大精深的沧浪文化,这不仅对于研究《诗经》“二南”有意义,而且对研究秦巴武当、汝水汉冮流域、中国中西结合部鄂豫陕毗邻之地深厚的历史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三、古籍《志书》等史料多有记载,汉水沧浪之洲在丹江口市古均州,吸引文人雅士词赋赞古均州沧浪之水
    古之以来,“孺子歌” 所赞美的的沧浪水成了人们仰慕的名水民歌景点。沧浪“孺子歌”在哪里呢?笔者通过查阅史书、地方志及实地考察,听歌沧浪应在古均州沧浪洲。
    首先,沧浪水域很大,但听歌沧浪之地应在汉北古均州地段。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说:“潘冢道漾 ,东流为汉,又东为沧浪之水。”司马迁将“沧浪之水”理解为《尚书·禹贡》中所写的“沧浪之水”,宋洪兴祖补注云:“余案《尚书·禹贡》言,导漾水东流为汉,又东为沧浪之水,不言‘过’而言‘为’者,明非他水,盖汉沔水自下,有沧浪通称耳,“渔父”棒槌之不达,水达,宜以尚书为正。”由此,有以下几点可谈:一是“东流为汉,又东为沧浪之水”,汉水由西向东流,长达三千多华里,司马迁、宋代洪兴祖之言对沧浪之水泛指、统称“又东为沧浪之水”比较笼统。二是有关史料载,汉水源头在秦岭南麓陕西宁强县境内,中源漾水、北源沮水、南源玉带河,均流经沔县(现勉县)称沔水,东流至汉中始称汉水;自安康至丹江口段古称沧浪水,襄阳以下别名襄江、襄水。三是汉水,又名汉江,长达三千多华里,沿途流经许多地区和地名,即便是自安康至古均州,沿途也有许多地名。四是从民间习俗习于统称汉水、汉江,或一段地名分南北叫汉南汉北或江北江南,没有叫沧浪北沧浪南之说。五是屈原流放楚国的汉水江北,屈原第二次流放汉北,秦楚之战,安康属秦国,屈原是楚国人,故不在安康“沧浪” 水域听歌。十堰市所辖竹溪、竹山、郧县、郧西古时是朝秦之地。秦楚之战之时郧乡、均州是楚地,所以沧浪“孺子歌” 民间流传于郧乡至均州的汉水流域地段。六是无论“东流为汉,又东为沧浪之水” 或“自安康至丹江口段古称沧浪水” ,沿途汉水几百公里几百个大小淮途及河洲,唯有古均州有个地名叫沧浪洲,故沧浪“孺子歌”听歌处应在古均州沧浪洲。
    其二,古籍《志书》等史料多有记载,汉水沧浪洲在丹江口市古均州之地。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云:“武当县西北汉水中有洲名沧浪洲。”
    唐《元和郡县志》卷二十四记:“汉水去武当县西北四十里,水中有洲名沧浪洲,即《禹贡》云又东为沧浪之水。”
    《襄阳志》记载:“汉水自远河滩入均州东,过关门崖滩,经槐关折而南为沧浪之水,有洲曰沧浪洲。水至此渟回渊寂,非盛夏泛涨莫不澄解溢洁,为汉江名胜首称。在州北三里是沧浪洲。”
    《襄阳县志》云:“汉水重浊与大河相似,自均州下,水为之一清,故曰为沧浪之水。”
明代阎若璩《四书释地》集注:“沧浪水名,殊非,盖地名也,当云武当县西北四十里汉水中有洲,名曰沧浪,汉水流经此地,遂是名沧浪之水。”
    据康熙十二年党居易著《均州志·上册》载:“沧浪洲,州东北四里沧浪水旁。”
    清代张廷玉著《明史》曰:“均州,南有武当山,永乐中尊为大岳太和山,山有七十二峰、三十六岩、二十四涧,北有汉江,一名沧浪水,东北有均水,自河南淅川县流入,又东有黑虎庙巡检司。”
    清代王夫之在《楚辞通释》中写道:“按汉水东为沧浪之水,在今均州武当山东南,‘渔父’触景起兴,则此篇为怀王时退居汉北所作可知。” “沧浪之水,初夏涨则浊,秋杪水落则清。”(原文见王夫之《楚辞通释》卷七。)
    据清光绪《续辑均州志·卷之十四·古迹》载:“沧浪亭,在州东北三里,滨江汉水。《水经注》于此载《渔父》、《沧浪》之歌,今有‘孺子歌处’四大字刻于崖石。康熙中知州王民皋修《太和山志》谓:‘孺子所歌在邹、鲁之峄山,‘渔父’所歌在湖南之龙阳。’恐亦不足为确论。按,此亭去沧浪洲不四十里,而去州城仅三里,当为置州后所建。居沧浪水之下流,以为州人凭佳境耳(府志)。‘沧浪绿水’为八景之二。”(439页)
    据清光绪《续辑均州志·卷之十五·艺文》在:“沧浪亭 周凯(芸皋)‘均州城北十五里,渡江乃涉沧浪水,沧浪之水清泚,沧浪之亭在中沚。嵌空老屋两三间,幽筱寒花颇修美。停桡欲氏。吁嗟乎汉水东流东复东,古今清浊常如此。濯缨濯足任人为,合祀高歌一孺子。’”(515页)
    其三,屈原流放地是汉北,“沧浪洲,在屈源滩下”。
    汉司马迁《史记》:“王怒而疏屈平;屈原放逐(汉北);著《离骚》 。”
    《中国历代名人辞典》记,屈原流放地是汉北;迁放地是江南。《历代名人与武当》云:“屈原在汉北,流放六年。”
    《敕建大岳太和山志》是明代第一部武当山《山志》,其《括神区第三篇卷之第四》云:“屈源河,在均州西北。水出汉江” ,“沧浪洲,在屈源滩下” 、“屈源河口滩,在漓门滩上”。《辞源》云:“原又通作源。”故这儿的“源”就是“原”。上述的屈源河、屈源滩、屈源河口等,就是当年屈原流放之地。这儿的土著人与屈原生活六年,结下了深厚感情,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于是把屈原流放生活的地方用“屈原”命名,并一直沿用,被明代太常寺丞任自垣编撰《太和山志·神区》时收录。同时可知屈原河、屈原河口、屈原滩等属均陵武当。
    屈原《离骚·抽思》:“有鸟自南兮,来集汉北。好姱佳丽兮,牉独处此异域。”。这与《离骚·惜诵》的“欲高飞而远集兮”,都是以鸟喻己。可见流放之地在汉北。或谓“有鸟自南兮,来集汉北”,乃指怀王去秦不返之事。但作为楚人屈原的作品,对怀王北上,当谓“去集汉北”,而此则称“来”,则主体当身居汉北无疑。(汤炳正《渊研楼屈学存稿》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10月 P72)
    屈原《离骚·思美人》:“吾且儃佪以娱忧兮,观南人之变态。”此时屈原被放于汉北,故称郢都朝中小人为“南人”。
    赵逵夫先生说:“屈原在怀王二十四、五年流被放汉北” 。“汉北之地”,在郢都之东,似乎“脱离了战国时楚人政治、经济、交通、文化、心理语言习惯等的实际” ,属于自订标准。与《史记》所记的“汉北之地”不符。《楚世家》:顷襄王“十九年(前280年),秦伐楚,楚军败,割上庸、汉北地予秦。”此“汉北”在鄢、邓之北。
    其四,从沧浪亭等名胜古迹考沧浪听歌处在古均州。
    从《历代名人与武当》一书载“屈原流放汉水滨” 一文说“古均州士宦为了缅恢爱国诗人屈原,在沧浪洲修筑了沧浪亭,在监江的摩崖刻下了‘孺子歌处’四个大字”。
明《敕建大岳太和山志》中载:“沧浪亭在汉江之浒。” 明《大岳志略》中载:“禹迹亭在禹迹池上,禹迹池在禹迹桥南,禹迹桥在紫霄宫前。出(均州)大东门望江东岸,有巨石立于山麓,昂耸如马首,平如几,高数尺,其上有亭曰沧浪之亭。” “沧浪亭在均州东门外,汉江东即古所谓‘孺子歌处’。”
    据康熙十二年党居易著《均州志·上册》载:“沧浪亭,州东三里汉江之滨‘孺子歌’又屈原遇‘渔父’歌处。”
    据清光绪《续辑均州志•卷之十四•古迹》载:“沧浪亭 在州东北三里,滨江汉水。”
    其五、文人雅士词赋考沧浪听歌处在古均州。
    王勃初唐四杰之一,著《山亭兴序》:“山情放旷,即沧浪之水清;野气萧条,即崆峒之人智。”
唐代刘长卿《祭崔相公文》:“顾婆娑之树老,歌沧浪之水清。”
    宋代胡珵《沧浪亭》:“昔闻沧浪亭,未濯沧浪水。先贤眇遗迹,壮观一何侈。飞桥跨木末,巨浸折胡垒。糟床行万瓮,缭墙周数里。废兴固在天,庶用观物理。缅怀嘉佑世,周道平如砥。相君贤相君,子美东南美。如何一网尽,祸岂在故纸。青蝇变白黑,作俑弱焉始。所存醉翁文,垂耀信百世。无忘角弓咏,嘉树犹仰止。同来二三子,感叹咸坐起。缥瓷酹新汉,毁誉均一洗。忽逢醒狂翁,一别垂二纪。   隽哉老益壮,论事方切齿。我欲裂绛幔,推着明光里。安得上天风,吹落君王耳。”  
    明代文学家王世贞,明万历三年(1575年)著《沧浪濯缨赋》:“沧浪之水兮,伊楚之濆。汗漫荡漾兮,清泠渊沦。控三湘之浅浪,从大别而派分。澄澹清景,离披晓云。彼美人兮,何其独商歌以思君?睹斯水之洞彻,恶吾缨之垢氛。将濯其缨,亦洁其已。逐臣逋客,渔翁樵子,吟刈楚以激昂,咏伐檀而筮仕,哀灵均之濯足,笑许由之洗耳。载泛载浮,曷云其已?洎夫白日始晞,青天收潦。千寻湛而见底,万里净而犹扫。漾磷磷之浅沙,荡靡靡之纤草。萦纡浦溆,逦迤洲岛。兴既远兮情亦闲,缨再濯兮身亦澡。于彼濯矣,伊水之滨。于彼澡兮,君子之身。涤我滓秽,去我埃尘。且洁净以精微,又肆志而忘神。孰与夫泽畔憔悴,空见悲于楚客。心之忧矣,匪兴刺于诗人。已焉哉!士生世兮,患于不立。朝闻夕死,道之所急。偶沧浪之且清,岂坎道之能习。易载出处,诗称维絷,岁冉冉而不留,虽追悔而何及?辞曰:沧浪之水兮,徵《楚辞》。临清漪兮,应昌期。濯吾缨兮有所思,幸我生兮及明时。进德修业兮,已矣。拔茅汇征兮,良在兹。”
    清周凯《沧浪亭》诗:“均州城北十五里,渡江乃涉沧浪水,沧浪之水清泚,沧浪之亭在中沚。嵌空老屋两三间,幽筱寒花颇修美。停桡欲氏。吁嗟乎汉水东流东复东,古今清浊常如此。濯缨濯足任人为,合祀高歌一孺子。”
    清末均州训导贾笃本《沧浪亭不戒于火赋诗志感》:“隔岸俄惊劫火光,亭台瞬已付红羊。”
清末均州训导贾笃本《登临沧浪亭》题记:“小春卄八日,沧浪亭落成,偕诸姻好同往登临赋句志略。”
    清末均州训导贾笃本《登沧浪亭》题记:“偶忆咸丰丙辰岁,襄阳单文恪姻丈避乱客居均,曾登沧浪亭题句,爰步原韵。”
    清末均州训导贾笃本《重修沧浪亭记》:“光绪庚寅春罹红羊,亭殿灰烬,十余年来,瓦砾盈场,荆榛塞径,春秋佳日,邑士女无复游观之所,窃惄焉伤之。客岁,萧君瀛峤与余订商,请拨工款以峻龙山之文笔,之役始,意累级五重,既因势而高峻,瓦石不易升,遂以三层而止,尚有羡余。维时重修斯亭之举已心焉,计之矣。”
    “今初春,瀛峤复过商,将从事于此,而虑经费太绌,适得旧家子苏江体先人德意,仰答神庥,慨捐钱五百缗以为之助,而丁君季方实赞成之,于是鸠工庀材,诹吉率作。一切指挥擘画,皆瀛峤、乔梓及王君子敬任之。殿宇如前式,亭则层楼叠榭,视旧制有加。夏涨不兴,匠役用命,甫五阅月而落成。”
    据《十堰文化》2013年第1期刊登中国地域文化研究会主任傅广典先生撰写的《十堰地域文化研究》一文载:“沧浪文化是汉江俗称沧浪这一河段的一种特定的区域性文化,其内涵表述体主要是春秋初期产生于汉江北岸一代的民间歌谣《孺子歌》,其地理承载体主要是古均州的沧浪亭和沧浪州。《均州志》有‘沧浪乃《孺子歌》处、屈原《渔父歌》之地’记载,《天顺襄阳郡志》有沧浪州是屈原遇“渔父”之地的记载。《孺子歌》作为民间歌谣,描写的是一种自然生态现象,表述的是庶民的见识与心态,对待沧浪河水,清时洗头,浊时洗脚,顺其自然。春秋时期,孔子和孟子从哲学意义上给予评价,孔子说,‘清斯濯缨,浊斯濯足,自取之也。’而由于屈原被流放的背景和与之相关的《渔父》,至汉代《孺子歌》便演变成一种‘遇治则仕,遇乱则隐’的处世文化,归隐文化也曾以此为思想基础,对国家和民族的人文精神产生过消极的影响。道家的无为而治,也因此而被误读为消极的哲学观点。宋代以后,沧浪文化被视为高雅的修身文化而被推崇,代表人物是自号沧浪翁的诗人苏舜钦。他做官被贬流浪苏州,买下最初是吴越广陵王钱元璙的花园为吴军节度使孙承佑的池馆,怀着沧浪文化情结,取名沧浪亭,以此修身养性,故而被后人推崇,影响着整个国家和民族的人文精神。”
    四、沧浪水“孺子歌”处之争多处,但“沧浪州”古均州是正宗,并非在汉水之南柳陂及其外地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两千多年前的屈原遇“渔父”听孺子歌处的 “沧浪”在何处?古今有多个地方之争沧浪文化,主要有以下几个地方:
    第一种说法:南猿化石、恐龙之乡的郧县,古老汉江穿境而过,着力研究打造沧浪文化。有关专家学者认为郧县是“听歌沧浪”之地,有以下之说:一是郧县是沧浪水流域地段之一,但屈原是否到过郧乡县,或要说明屈原听歌沧浪之地在郧乡县尚缺乏史料考证。二是有的据清同治版《郧县志·舆地名》载:“嵢崀山城西二百四十里高万仞,西南界竹山形如船,舱中有古树三共枝俱向武当。”认为有“嵢崀山” 与“沧浪水” 地域地名相连有因而考证沧浪。有的摘用时将“嵢崀山”写成“沧浪山” ,实际上不相关。《康熙字典》、《方言集汇》 、《汉语大字典》 、《说文解字》等注解:“嵢,山势。” “崀(通用古繁体字:左边一个“山” 字,右边是个“良”字,打不出字〕,山名”。 沧《说文》:“沧,寒也,从水,仓声。” “浪,沧浪水也。南入江,从水,良声。”由此,“嵢崀” 是“山” 字旁,指山名。“沧浪” 是“三点水旁”,指水名。故不能将“嵢崀山” 写成“沧浪山” ,或写成“嵢崀水” ,就是错别字。更何况“嵢崀山” 距汉江旁的县城“二百四十里” 。三是有的据清同治版《郧县志·舆地名》载:“沧浪山在山城内,形横似舟,昔有古松三株下有圣水寺,又有仙女洞。”认为可例证沧浪水。如此“沧浪山”在山城内,则谈不上在城内听“渔父”划船唱沧浪“孺子歌”。四是有的认为沧浪洲在郧县柳陂镇。柳陂镇在郧县城之南,即汉江之南,俗称江南、汉南,并非汉北,没有“沧浪洲” 地名之说。据清同治版《郧县志》载:“柳陂堡城西十五里” 、“远河城东九十里” ,即郧县城东“远河” 与均州接界,由此,郧县城西南的“柳陂”距与均州接界的郧县城东九十里的“远河”相距百余华里。五是据清同治版《郧县志》载:“均州境此县东北来之水也,合流入汉,今小江囗又东为沧浪之水。”此记载说明《郧县志》记载“沧浪之水” 在均州。
    第二种说法,在湖南的汉寿。古称索县。《袁了凡禹贡图说》:“沧浪,即汉也。源出湖南常德县南沧,山曰沧水,东北流至汉寿县西,与浪水合曰沧浪水,北流至沧港口入江。”《寰宇记》:“沧浪二水合流,乃‘渔父’濯缨之处。在汉寿境内沅江下游有一条由沧水和浪水汇合而成的支流,叫做沧浪水。” 据传说,两千多年前,屈原被楚王放逐来到这里,遇渔夫,两人交谈的地方就是沧浪水流入沅江的入口,取港口之义,现在的地名叫做沧港
    第三种说法,在苏州古城中南部。沧浪区因辖区闻名遐迩的宋代名园沧浪亭而得名。沧浪区曾是吴国都城的心脏--子城的所在地。北宋庆历年间(公元1044年)诗人苏舜钦遭贬谪流寓来苏,因感其原址高爽静僻,野水萦洄,遂以四万钱购得,始在水旁筑亭,取“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之意,名亭曰“沧浪亭”。后园几经荒废。清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重修,改移沧浪亭于土阜之上,并建轩、廊等建筑,临池造石桥作为入口处,成为今日沧浪亭的布局基础。这里的“沧浪”明显不是《渔父》歌之中所提到的“沧浪水”。
    第四种税法,在今湖北省荆州,沧浪谓汉之别流。《书孔传》:“别流在荆州。” 《郑玄书注》:“沧浪之水,今谓之夏水,即汉之别流” 。《刘澄之永初山水记》:“夏水,古文以为沧浪,‘渔父’所歌也。”
    宋代洪兴祖补注云:“余案《尚书·禹贡》言,导漾水东流为汉,又东为沧浪之水,不言‘过’而言‘为’者,明非他水,盖汉沔水自下,有沧浪通称耳,‘渔父’棒槌之不达,水达,宜以尚书为正。” 郭沫若注云:“楚辞原文作‘游于江潭’,《史记·屈原列传》作‘至于江滨’,都没有说是什么江。但下文“渔父” 唱的歌明说是沧浪之水,故据以增补。屈原初被逐处是在汉水北部。《屈原·抽思》云‘有鸟自南兮来集汉北’,又《屈原·思美人》云‘指潘冢之西隈兮,与纁黄以为期’即其证。《尚书·禹贡》‘潘冢导漾,东流为汉,又东为沧浪之水’,可知《渔父》所述,是屈原初被逐时事。”
    由此,第二至第四种说法,可用宋代洪兴祖和现代郭沫若先生的研究解答说明,屈原遇“渔父” “沧浪水孺子歌” 之地应在汉水之域古均州沧浪之州。
    五 、挖掘整理弘扬沧浪文化,集武当文化、沧浪文化、屈原文化于一体,实施文化强市战略,唱响名山秀水国际文化品牌,推进丹江口市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大发展
    第一,将“水上明珠--沧浪文化” 融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之中,唱响“中国沧浪文化之乡”名山秀水国际文化品牌。
    2003年11月16日至17日,笔者有幸参加全省党委系统政研室主任座谈会议,在大会发言中汇报了建议湖北在大力推进湖北东部武汉城市圈建设的同时,着力构建湖北西部生态经济圈,通过整合十堰、宜昌、恩施、神农架及襄樊西部的保康、南漳等地的生态经济资源,打造中国中西结合部秦巴山区绿色屏障、两江(长江、汉江)两库(三峡水库、丹江水库)清水长廊,把湖北西部建成中国中部地区的生态经济示范区,进而推动全省生态建设,打造千湖之省碧水蓝天,再造湖北秀美山川。受到省委副秘书长、省委政研室吕东升主任的高度重视,并发《参阅件》,省委书记作了重要批示,省委政研室、省发改委特此召开了专题研讨会,为对接武汉城市圈、建立湖北西部生态文化旅游圈提供了思路。省委政研室高瞻远瞩,经深入研究科学地提出了着力打造湖北西部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建议,省委、省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并作出重大战略决策,着力打造“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 。“ 沧浪文化” 正是两江(长江、汉江)两库(三峡水库、丹江水库)中的一颗文化明珠,应着力争取纳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 项目,作为丹江口市文化强市战略之一实施。
    第二,将“沧浪文化” 与武当文化、屈原文化、古长城文化、民俗民间文化于一体,整合丹江口市文化资源,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融“沧浪文化” 与“武当文化” 于一体,做好“名山秀水” 文化旅游品牌。2013年8月17日至20日,笔者在河南西峡召开的2013年中国西峡楚辞学国际学术讨论会暨中国屈原学会第十五届年会上,发言汇报了《浅谈尹吉甫故里十堰市蕴藏着极其深厚的屈原文化》引起与会专家的高度关注,十堰市不仅武当文化、诗经文化享誉国内外,而且古老悠久的汉水文化、庸巴文化、秦楚文化、屈原文化、沧浪孺子歌文化也十分深厚,可谓中国中西结合部古文化沉积带,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珍贵宝库。十堰市所辖竹山古乃庸国,是屈原祖籍。屈原《离骚》开篇曰:“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意思是:我是高阳氏的远代子孙,伯庸是我已去世的父祖辈,他是庸国最后一位国王。说明了古庸国(即大庸国)是他的祖籍和故土。据《华阳国志》、《括地理志》、《湖北通志》、《十堰古代方国考》等史志记载,古代历史上曾有庸国、麇国、微国、房国、绞国等十多个方国。在竹山县文峰乡尚存有古庸国的“方城”等遗迹。在上庸镇尚存有“庸都”等遗迹。近年来,考古还发现了一把庸国王子的铜戈,戈上刻有铭文两行:“庸公之大元凡子羽戈”。有关考古专家说此戈对研究庸国及其文化具有重要价值。屈原是高阳苗裔,庸国嫡嗣。他所降生的秭归,曾是庸国南疆。丹江囗市是屈原放逐汉北之地,有屈原遇“渔父” 唱的沧浪“孺子歌”, 是享有盛名的沧浪文化之乡。
    第三,丹江口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全省位列前矛。有伍家沟民间故事村、吕家河民歌、武当神戏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有丹江口市古为均州,“均”是古代制陶的工具,是我国陶文化“均” 的发祥地,尤其是浪河镇薄湾及习家店是陶的发祥地,也是国内外知名文化品牌。
    第四,结合丹江口水库湿地保护,打造以沧浪洲为亮点的郧西夹河--天河口湿地保护区--郧县人化石出土地青曲弥陀寺--恐龙山(恐龙湖)--丹江水库湿地保护--丹江大坝百公里生态文化旅游清水长廊。
    第五,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修复沧浪亭等文物景点,打造旅游文化景点。修复沧浪亭、“孺子歌” 题词处。兴建“孔子、屈原沧浪听孺子歌塑像”、 沧浪民俗文化和文人诗赋书画展馆。
    第六,借助“沧浪文化”旅游品牌,整合丹江口市名优特产资源品牌,促进旅游经济发展。中国是茶的故国,是世界的“茶的故乡”, 我国素有“西湖龙井,武夷岩茶,武当道茶,寺院禅茶” 四大特色名茶,丹江口市是国家农业部授予的中国道茶文化之乡,其“武当道茶” 被国家高层专家论证为湖北第一文化名茶。丹江口翘嘴鲌鱼“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蜜桔、农夫山泉等,培植打造名优产品,加快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促进文化强市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作者:中国屈原学会理事、中国诗经学会会员、十堰市民俗学会会长、
         十堰市诗经尹吉甫文化研究会会长  袁正洪
         十堰市民俗学会会员   卢 波)

上一篇新闻:

《渔父》孺子歌沧浪洲在古均州并非在柳陂

下一篇新闻: 没有了
打印】【顶部】【关闭窗口
热点链接

·丹江口市是享誉国内外的沧浪文化
·《渔父》孺子歌沧浪洲在古均州并
·民间香客带热武当山淡季旅游市场
·郧县谭山镇物资交流会文艺演出“
·茶农参加武当道茶传统技艺比赛大
·房县开展显圣殿“三月三”名俗文
·诗祖尹吉甫故里房县广播电影电视
·丹江口市六里坪镇百戏下乡传播党
·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京开幕
·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在京开幕
·大打武当道茶文化品牌 十堰筹建武
·丹江口市文化惠民常态化 群众家门

最近更新
·丹江口市是享誉国内外的沧浪文化
·《渔父》孺子歌沧浪洲在古均州并
·民间香客带热武当山淡季旅游市场
·郧县谭山镇物资交流会文艺演出“
·茶农参加武当道茶传统技艺比赛大
·房县开展显圣殿“三月三”名俗文
·诗祖尹吉甫故里房县广播电影电视
·丹江口市六里坪镇百戏下乡传播党
·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京开幕
·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在京开幕
·大打武当道茶文化品牌 十堰筹建武
·丹江口市文化惠民常态化 群众家门
·诗祖故里房县举行2014年春节民间
·宝丰女娲文化广场  文化活动丰富
·竹溪县婚姻登记大厅新年开班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