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原始网址 http://media.people.com.cn/GB/22114/50421/72372/4916880.html 在 2020-04-27 12:14:39 的快照。

360搜索与该网页作者无关,不对其内容负责。

追求卓越艺术 奏鸣时代强音 电视连续剧《插树岭》评析--传媒--人民网


追求卓越艺术 奏鸣时代强音 电视连续剧插树岭评析
 周 波
  2006年10月13日14:13 【字号 】【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吉林市电视台电视剧制作中心拍摄的24集电视连续剧插树岭》,是一部反映当代中国东北农村生活的现实主义力作。该剧置身于新世纪之初,中国社会进入整体转型的关键时期,农村的建设与发展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这一大背景下,深深地扎根于东北沃野千里的黑土地之中,聚焦在一个大山深处的小村庄,展现了一群普普通通、朴朴实实的东北农民的全景式的生活图景,讲述了一段基层干部带领广大群众脱贫致富、建设新农村的曲折、动人的故事。该剧生活基础厚重,乡土气息浓郁,时代特色鲜明,将一群小人物、小事件设置在一段波澜壮阔的大背景下,通过真实、自然、极富感染力的艺术表现和艺术创作揭示了大主题,艺术地展现了东北农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堪称一部艺术精湛、主题精深的优秀作品。

一、艺术展现了东北农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

电视连续剧插树岭》的思想和主题的角度来分析,其内涵是非常丰富的。

首先,该剧成功而准确地展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

近年来,党和国家为了有效化解“三农”问题,加快农村的发展和进步,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并明确地提出了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其目标和要求包括“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五个方面。电视剧《插树岭》不仅通过艺术的形式反映和回应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国家的大政方针,更为难能可贵的是,该剧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了艺术化的深入思考和探索,很多深层次的问题把握得很准、很深刻。

(一)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

剧中思考并回答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靠社会帮扶,还是农民自主;以外因为主,还是以内因为主;是输血,还是造血?得出的结论是,“关键是怎么发动群众,带领他们去干。” 这实际上就是明确提出了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社会各界的帮助和扶持很重要,但那只是外因。这种艺术化的思考和回答,一方面告诉了广大农民必须要抛弃“等、靠、要”的思想,自主、自觉地行动起来,积极投身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实践中来;另一方面,也告戒、提醒了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在提供帮助和扶持的同时,不能包办代替,而是要有效激发农民建设家园的热情,积极引导农民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中来,让农民成为主体,而不是配角。

(二)管理民主是基础

弘扬民主法治精神是该剧的一个主基调。剧中的插树岭有牛、马两大姓,“多年来没有让外人当过家”,村长马百万封建家长的意识和作风浓重,村支书杨叶青与他的矛盾和冲突主要体现在家长专制和民主法治之间的冲突。杨叶青坚持依法办事,坚持民主管理,她说,“重大村务,要党支部研究,村民大会决定。”在她的影响下,马百万一步步地有了转变,全剧的结尾就是村委会换届,村民民主选举当家人。这场戏中,马百万把自己的一票投给了年轻有为、开放进步的张立本。村支书杨叶青是全剧的灵魂,她在危难之际被上级党组织任命为村支书,她用自己的思想和行动谱写了一首中国基层民主政治发展的壮丽篇章,展现了党的领导、依法治国、人民当家做主高度统一和融合的艺术画卷。

(三)生产发展是关键

发展生产的实质就是发展农村的经济。我国农村落后、城乡差距巨大的一个突出表现和根源就在于农村经济的落后。在剧中,插树岭位于大山深处、交通不便,是个“憋死牛的地方”,村民们靠天吃饭,经济不发达,生活不富裕,连电都用不上。脱贫致富奔小康成为人们最为迫切的想法。然而,如何脱贫致富、发展经济,这里大有学问。在杨叶青的带领下,插树岭人选择了一条科学的发展道路,他们利用家乡丰富的柳条资源,办起了柳编厂,不仅打开了国内市场,而且打进了国际市场;他们把环境转化为资源和财富,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不仅发动村民上山采山野菜,并且规模种植食用菌;他们与高校联合,建立速生林基地;他们在保护性开发的前提下,有次序地发展生态旅游业。在摆脱贫困时,插树岭人没有急功近利,饥不择食,没有选择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先污染后治理的粗放型增长模式,而是选择了一条科学的、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四)乡风文明是根本。

文明的实质是人的改造和发展。文明作为一种进步的社会文化现象,总是与落后相对立,并通过系统的改造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电视连续剧插树岭》中充满了进步与落后、科学与愚昧的对立和冲突,同时,在对立中改造,在冲突中发展,逐步使村民摆脱了落后与愚昧,走向了文明。该剧开篇的换亲风波是一场现代社会的野蛮剧,村民对神树的祭拜更是一出封建迷信的闹剧,村长马百万的封建家长专制作风更是与现代的民主法治观念格格不入。然而,在落后与进步、愚昧与科学的交锋中,文明成为了最终的胜利者,成为了人的自觉选择和发展归宿。这一点在村民们对教育的渴望和期盼中表现得最为深刻,杨叶青说:“农村要发展,教育是个大问题,没文化,缺教育,就是愚昧无知。农村要发展,得有后劲,教育才是根本。”

(五)生活富裕和村容整洁是结果

相比较而言,《插树岭》中对“村容整洁”的着墨是最少的,这与现实当中,一些地方盯着村容村貌作表面文章、政绩为先、不切合农村实际、“大拆大建,搞面子工程、形象工程”、反而损害了农民利益的做法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从深层次上讲,这种艺术创作的选择既源于编导们立足现实、尊重生活的艺术品格,又得益于他们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政策准确而深刻的理解和把握。剧中惟一的一项“重点工程”是采石修桥,此外,面对有限的资金,是修建村委会,还是扩建柳编厂,插树岭人选择了扩建柳编厂。艺术创作和领导决策在这里找到了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优秀的艺术创作必须源于生活,尊重现实,科学的领导决策同样必须深入生活,立足现实。其次,该剧展示了浓郁的关东风情。

作为一部地域特色鲜明的东北农村题材电视剧,《插树岭》有意识地展示了浓郁的关东风情。其中过年一段充分展现了东北传统年俗,成为了典型的关东风情画卷。剧中在展开情节的同时运用了童声民谣的旁白:“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过小年;小孩小孩你别哭,过了腊八就杀猪;二十四,写大字;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烀年肉;二十七,杀年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走油;三十,磕头。”“腊月二十三,立上灯笼杆;和面包饺子,灶王爷升天。”剧中还展示了地方特色浓郁的二人转表演、东北传统的抓嘎拉哈游戏,以及除夕之夜的送灯习俗。

过年之后,在准备春耕的一场戏中,该剧又巧妙地融进了二十四节气的谚语:“打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清明忙种麦,谷雨重大田;立夏鹅毛住,小雨雀来全;芒种开了产,夏至不拿棉;小暑不算热,大署三伏天;立秋忙打甸,处暑动刀镰;白露碾子转,秋分无生田;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立冬交十月,小雪地封严;大雪河封上,冬至不行船;小寒大寒又一年。”

该剧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采用了乡土气息浓郁、原汁原味的东北话,不仅展示了东北独特的语言文化现象,同时,又给全剧增添了诙谐、风趣的色彩,如:“骡子驾辕马拉套,老娘们当家瞎胡闹。”“事怕颠,理怕翻,拿人心,比自心。”“天火烧冰窖,该着了。”“耍正月,闹二月,漓漓拉拉到三月。”“霜打的茄子--蔫了,缓开的冻梨--软了。”“炒豆大伙吃,炸锅一个人的事。”这些语言,不仅具有鲜明的东北地域特色,而且极富幽默色彩。

二、生活滋养了艺术,艺术再现了生活

插树岭》是一部生活气息、乡土气息浓郁的现实主义作品,厚重的现实感成为该剧最鲜明的艺术特色。艺术源于生活,浓郁的生活气息使该剧成为一部生活化的艺术作品,而厚重的现实感又使其成为一段艺术化的生活。在这部作品中,艺术与生活水乳交融,高度的生活化使作品充满了现实主义的震撼力,高超的艺术性使作品具有了强烈的感染力。

(一)“群峰式”情节设置使全剧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引人入胜

“文似看山不喜平”,该剧在情节的设置和剧情的展开上,恰似连绵起伏的群峰,环环紧扣,高潮迭起,引人入胜。

“开卷必以奇句夺目”,该剧开篇就是一场夺人耳目的好戏。牛得水与马趴蛋(马青山)两人在未经子女同意的情况下准备换亲,牛得水按照农村的习俗紧锣密鼓地筹备起来,准备大摆酒席,宴请宾客。听说这一消息的众多乡里乡亲纷纷前来帮忙,整个小山村就像过年一样热闹起来。然而,不同意换亲的马春(马趴蛋的女儿)不仅没有去登记结婚,反而离家出走,躲了起来。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一般的牛得水急急忙忙去找村长马百万想办法。这边一波未平,那边一波又起。几年前进城打工的张立本突然回村认子,而此时,他当年未婚先孕的女友银凤早已成为人妇,于是一场纷争又起,闻讯后的村长马百万(男主角),以及杨叶青(女主角)急忙赶来化解事端。

这个开篇是个大场面,以大场面开篇不仅情节上好看,更为众多角色的出场搭建了一个足够大的平台。该剧以高潮开戏,众多人物悉数登场,省去了平淡无奇的铺垫,一开场就紧紧抓住了观众的眼球和心理。接下来,集集有波澜,集集有精彩,好戏连台,高潮迭起,引人入胜。马春被绑架事件、迁坟血案、马壮和牛二改出走、神树风波、奚粉莲怀孕自杀风波、假港商事件,精彩纷呈,使全剧的情节就像长白山的山势一样,连绵不绝,美不胜收。

(二)人物群像鲜活生动,个性鲜明

插树岭》中塑造了一群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尤其是众多的农民形象,个个血肉丰满,鲜活生动,没有脸谱化、模式化的痕迹。

该剧是一部没有反面角色的农村戏,这是该剧与众不同、十分突出的一个特点。这样一个荧屏形象群体,更接近于生活中的现实人物,每一个人物的身上既有优点,也有缺点,甚至缺点非常突出,这些人物之间有矛盾,有冲突,但是,他们都是我们可亲可爱的父老乡亲。

马百万,一村之长,在他身上,缺点十分突出,他霸道、专制,而又畏难、保守,得过且过,信心不足,魄力不足,以老眼光看人。但是,他不是一个反面典型,他的身上优点同样明显,他有责任感,热心肠,舍小家顾大家。并且,随着剧情的发展,他有了巨大的转变。

杨叶青,村党支部书记,扎根农村的知识青年。她是一个有男子气概的女性,有见识,有理想,一心要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她坚持原则,法治意识强,又有工作方法,以大局为重,善于团结人,知人善用。同时,她也有女性软弱的一面。剧中,杨叶青有一段独白,充分展示了她的追求和境界,她说:“人生在世,无论男女,都该养活自己,养活小家,养活大家,都过上好日子,这辈子才不算白活。”

喜鹊,一个典型的东北农村妇女的形象,泼辣直爽,心直口快,有口无心,既计较个人利益,常惹事端,又知错能改,乐于助人,是个典型的刀子嘴豆腐心、热心肠的东北农村女性形象。二歪,剧中丑角式的人物。偷奸耍滑,好吃懒做,整天“吃喝玩乐,三个饱一个倒,竟等天上掉馅饼。”他又是个消息“灵通”人士,贴墙根,扒门缝,包打听,爱传小道消息,但他聪明伶俐,本性善良。他是一个可爱的丑角,成为剧情的润滑剂,推动剧情自然顺畅地发展。

其他人物,如牛得水、老蔫、张立本、银凤、奚粉莲、马春、牛大改等众多形象,都个性鲜明,有血有肉,生动感人。

(三)以情感戏为主线,推动剧情全面展开

在《插树岭》这部戏中,生活戏、情感戏、政务戏相互交织为一体,共同推进剧情的发展,人物的命运与剧情的起伏相映生辉。其中,情感戏成为全剧情节展开的主要线索和脉络。

情感的力量对于电视观众具有一种独具魅力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电视剧《插树岭》中,先后展现了五条线的情感戏:其一,马百万--奚粉莲--杨叶青;其二,银凤--张立本--老扁;其三,马春--韩梦生--裘实--牛栓柱;其四,牛二改--马壮;其五,牛大改--马强--韩梦生。这些情感戏既线索清晰,又错综复杂,极大地增强了剧情的曲折性和可看性。同时,这五条线的情感戏,总的来说,情真意切,纯正无邪,这种“乐而不淫”的真情真爱大大升华了剧作的审美意蕴和审美品位。

(四)电视画面的唯美追求

作为一部东北农村题材电视剧,《插树岭》在电视画面的处理上,表现出了一种对唯美的刻意追求,因而,全剧呈现出了一种田园诗般的审美意境。在画面的构图上,朝阳与雪野、山林与湖光、村庄与小溪、红叶与蓝天相映成趣,雪野的壮阔、山峦的伟岸、湖光的秀美、朝阳的蓬勃、村庄的恬静、小溪的缠绵、红叶的热烈、蓝天的高远传达出沁人心脾的诗意的美感。在色彩的搭配上,金色、白色、绿色、蓝色、红色、黄色有机组合,协调匹配,构成了一幅幅意蕴丰富的水墨山水画和一幅幅如绸缎般的色彩绚丽的油画。

作为一部农村剧,《插树岭》深深地扎根在东北农民的生活之中,讲述着农民们的生活琐事、情感纠葛、村务决策和发展大计,通过“小人物、小事件、大背景、大主题” 的艺术创作方式将普通农民的生活与时代的前进和发展连接起来。剧中困境与希望交织,着重展现希望;封闭与开放共存,鼓励走向开放;愚昧与文明共通,倡导拥抱文明;悲戚与幸福相融,最终收获幸福。其厚重的现实感给人以震撼,其高超的艺术表现给人以艺术的陶冶和美的感染,其深刻的主题把握让人感受到强烈的时代足音,其坚定的审美追求让人们的心灵在净化中得到升华!(文章最终内容以印刷刊物为准)
 

来源:人民网--北方传媒研究 (责任编辑:燕帅)


相关专题
· 传媒期刊秀:《北方传媒研究》

打印文本   我要纠错  查看留言   强国社区   给编辑写信    E-mail推荐
 



镜像:日本 教育网 科技网
E-mail:info@peopledaily.com.cn 新闻线索:rm@peopledaily.com.cn

人民日报社概况 | 关于人民网 | 招聘英才 | 帮助中心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网站声明 | 网站律师 | 联系我们 | ENGLISH
京ICP证000006号|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65)| 京朝工商广字第0394号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07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