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查询的关键词是:英国革命的领导者克伦威尔 
下面是原始网址 http://www.pep.com.cn/gzls/js/tbjx/kb/jsys/xx4/201008/t20100830_832997.htm 在 2017-03-11 09:38:36 的快照。

360搜索与该网页作者无关,不对其内容负责。

第1课 英国革命的领导者克伦威尔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结构

 

 

 

2.教材分析与建议

 

重点

 

克伦威尔的军事才能,克伦威尔的独裁统治

 

难点

 

理解独裁统治与资产阶级民主的关系,客观评价克伦威尔。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

 

三百多年前,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典型的英国,发生了近代历史上第一次有影响的资产阶级革命。这次革命沉重地打击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并且沉重打击了整个欧洲封建体系。正是在这个时期,奥利弗·克伦威尔成了这次革命的领导者。他领导议会军在英国内战中大获全胜,他是才干杰出、叱咤风云的军事将领,是使国会民主政体成为英国政体的关键性人物。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全部特色反映在他身上,他成了这次革命的政治焦点,成了这个时代的一面镜子。

 

本课引言包含两部分内容,首先以克伦威尔164011月在议会的演讲导入新课;其次,指明本课的教学重点,即“探究的主要问题”和重要概念。

 

第一目“从乡绅到议员”

 

核心问题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其内容讲了三点:

 

(1)克伦威尔生平

 

1599422日,奥利弗·克伦威尔降生在英国的一个农业小镇亨廷顿,从小受到清教徒的熏陶,1616年进入剑桥大学,由于父亲故去辍学回家帮助母亲料理农庄,16208月同伦敦一个商人的女儿结了婚,开始全力以赴经营农业。

 

1628年克伦威尔被选入议会,成了一名议员,从此他的生活道路发生了根本变化。议会第二次会议期间,克伦威尔发言,猛烈抨击受宫廷保护的天主教,主张保卫清教徒的利益,教材中“历史纵横”栏目提供了关于清教的内容。这次发言产生了很大影响,下院多数议员拒绝服从国王命令,并且通过《三项决议》提案,反对天主教,反对国王任意征税。1636年克伦威尔迁居到剑桥郡,成为该郡的最大乡绅之一。1640年作为剑桥郡的代表先后被选入“短期议会”和“长期议会”。在长期议会中,他与坚决反对王党的议员站在一起,参加制定《大抗议书》等文件。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背景

 

新航路开辟后,英国的海外贸易活动加强,推动了国内手工业的发展,资本主义兴起并发展起来。经济领域内的变化,导致了阶级关系的变化,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出现了,他们为了共同的利益联合在一起,在未来的斗争中起了领导作用。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政策,在政治、经济、宗教上都触犯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使得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最终导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1638年苏格兰人民起义。为了募集到钱来镇压起义,1640年查理一世不得不召集议会,这届议会中的激进派认定:公开反对王权专横的时刻到了。克伦威尔成了这一想法的领袖人物,他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被选进18个各种议会委员会,并且成为一系列摧毁英国“旧制度”根基的重要法案的倡议人。课文引言描述的就是一次著名的演讲。

 

第二目“治军之道”

 

核心问题是讲克伦威尔的军事才能,是本课的一个重点。其内容有四点:

 

(1)克伦威尔的骑兵军

 

16428月,英国内战爆发,9月,克伦威尔以上尉军衔统率一支60名志愿者的骑兵团,他从具有虔诚的宗教信仰的普通农民中召募士兵,这使他的军队在作战时既勇敢而又有纪律。这些为数不多的自耕农后来成了赫赫有名的“铁骑”的核心。

 

(2)治军之道

 

16441月克伦威尔擢升为中将,任东部联盟军骑兵司令,7月在马斯顿草原之战中击败王党军,扭转战局,最终树立了克伦威尔的军威。“铁骑军”的称号也广为传播。12月他向议会提出军队改组方案,主张废除雇佣兵制,实行募兵制,建立编制完备、指挥统一的正规军。1645年初组成了由T.费尔法克斯和克伦威尔指挥的新模范军,克伦威尔的“铁骑”成了核心。参考“资料回放”的史实对比两军的重大差别,说明克伦威尔的治军之道。

 

(3)战胜王军

 

1645614日,克伦威尔率“新模范军”在纳西比战役中取得对王党军队的决定性胜利。以后的军事行动主要是肃清王党守军。1648年春第二次内战爆发,克伦威尔重整议会军,很快击败王党,国王查理一世被抓获。

 

(4)英国宣布为共和国:由于国王的顽固和下层人民的支持,克伦威尔放弃同国王妥协的主张,转而赞成成立审讯国王的最高法庭,判处国王死刑。1649130日查理一世被推上了断头台,革命获得了胜利,封建君主制度被推翻,519日,英国宣布为共和国。

 

本目着重介绍克伦威尔的治军之道,其他内容在必修课及其他选修课教材中已有详细介绍,在此不需多讲。

 

第三目“护国公”

 

核心问题是讲“独裁统治”。其内容有五点:

 

(1)克伦威尔率军远征爱尔兰和苏格兰

 

164110月,爱尔兰爆发了反英起义。这次由天主教徒联盟领导的起义,不仅反对英国的殖民压迫,而且敌视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在这样的形势下,克伦威尔于16498月率领英国军队开始了远征爱尔兰的战争,到16525月终于征服了爱尔兰。

 

战后英国许多军官及伦敦大商人成了爱尔兰的大封建主,为了保护既得利益,他们认为,只有在英国建立军事独裁的统治,才能确保爱尔兰的“安全”。他们把希望寄托在克伦威尔身上。因此,远征爱尔兰的结果,为在英国推翻共和制及建立军事独裁铺平了道路,并为英军镇压苏格兰叛乱创造了条件。

 

由于爱尔兰被英国征服,复辟势力企图利用爱尔兰达到复辟的阴谋破灭了。于是,他们又与苏格兰封建势力勾结起来。得知这个消息,16507月,克伦威尔远征苏格兰,到16525月,苏格兰人停止了抵抗,1654年,苏格兰被合并于英国。征服苏格兰,意味着英国复辟势力又一次被挫败。

 

(2)担任“护国主”

 

1653年,克伦威尔在军官们及伦敦大商人的拥戴下,用武力把长期国会解散,自己就任护国主。护国主是终身职,他有权指定自己的继承人,并且把立法行政及军事大权集于一身。因此,护国政体在本质上是半君主制的军事独裁的一种形式。在管理中,克伦威尔颇费心机,他先后平息了王党骚乱,粉碎了平等派的起义。1655年夏天,他把全国划分为12个区,分权管理,使其具有清教特色。

 

(3)颁布《航海条例》

 

共和国政府在对外政策方面,积极推行侵略政策,替英国资产阶级夺取海上贸易权和建立世界霸权。从1649年到1651年,建造一支大舰队,装备了40艘军舰。当时英国的劲敌是荷兰。17世纪的荷兰有“海上马车夫”之称,荷兰商人垄断对英国海外殖民地的贸易,从中获得大量的利润。针对这种情况,英国政府在1650年和1651年两次颁布《航海条例》,想把荷兰从英国对其殖民地和欧洲各国的贸易中排斥出去。荷兰当然不肯承认英国的“航海条例”,因此在1652年发生了英荷战争。战争的结果,英国胜利,根据1654年和约,荷兰不得不接受英国的“航海条例”,而放弃了海上贸易垄断地位。此后英国又同瑞典、丹麦缔结了有利的商约。分析“学思之窗”的内容和上述材料,引导学生理解荷兰对上述条款强烈反对的原因。

 

(4)英国工业的快速发展

 

克伦威尔在内政中表现出杰出的治国才干:对王党分子实行“既往不咎”的政策,改善粗暴的法律,扶持文化教育,提倡宗教信仰自由,允许犹太人来英格兰定居,在那里实行他们自己的宗教(他们在三个多世纪以前被国王爱德华一世驱逐出境),经济上发展工商业,推动了英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5)君主立宪制确立

 

1658年,护国主克伦威尔死后,他的儿子理查德继承为护国主。理查德是个无能之辈,政权落到高级军官手中,他们明争暗斗,削弱了统治力量。利用这个机会,农民运动又高涨了,为了建立一个“稳定的社会秩序”,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要求旧王朝复辟。但是复辟的封建王朝实行反攻倒算和亲法政策,尤其是恢复天主教的企图,威胁到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经济利益,引起他们的恐慌。为了防止英国君主做出违反他们利益的事,1688年他们便和封建势力联合起来,发动政变,请荷兰执政威廉作为英国国王。1689年通过《权利法案》确定了君主立宪制度。本目必修历史Ⅰ已经详细介绍,可由学生叙述,教师不必多讲。

 

三、教学设计与案例

 

1.教学设计

 

(1)本课内容涉及问题复杂,因此在整体设计本课教学过程和课时分配上,都应突出重点,详略得当。选择重点要围绕“克伦威尔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作用”这一课题,由此可确定“治军之道”和“护国主”两目为重点。治军之道是阐述克伦威尔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内战中的重大作用,护国主是指克伦威尔在革命胜利后实行独裁统治,颠覆共和制。

 

(2)要注意学生的主体参与,备课时要设计学生活动,在重点内容的教学中,尽量使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同时,选择适当的学生活动方式,如软件制作、投影、挂图、简明史料,引导学生阅读、思考,得出相应的结论。如在讲解《航海条例》时可运用“学思之窗”组织讨论。

 

2.教学案例

 

案例一 关于本课导入

 

(1)方法一:声音演示和旁白:“轰隆!”“轰隆!”议会军的大炮开始轰击,大炮声中,2万名步兵和7 000名骑兵分三路发起了冲锋,迅速向王党军杀了起来。164472日下午7时,在英格兰北部的马斯顿草原上,议会军和王党军相遇了。

 

(2)方法二:采用本课导言的办法,由材料导入新课。

 

案例二讲述“护国公”一目可用模拟剧的方法:一名学生扮克伦威尔,若干名学生扮议员,内容如下:

 

1653419日,克伦威尔在伦敦白厅召开军官会议,要求议会自动解散。第二天,议会召开会议,准备了一个新的选举法,公开对抗克伦威尔。“我马上到议会去!给那些夸夸其谈的老爷们一点颜色看看!”克伦威尔听到这个消息,非常恼火,立即带着一支军队冲进议会。“议员先生们!你们整天只会空谈,上帝已经抛弃了你们,要选择更好的人来执掌政权!”克伦威尔高声喊道。

 

“你怎么敢污辱议会!”议员们愤怒地指责克伦威尔。“够了!够了,你们这群废物,我不承认你们这个议会,我取缔你们!”克伦威尔怒吼道。

 

“你敢破坏英格兰神圣的法律?!你疯了!”

 

“你们统统给我滚出去。”克伦威尔一挥手,士兵们冲进议会,议员们全被拖了出去。

 

“把选举法草案拿来!”克伦威尔走到议会秘书面前,伸手把文件抢了过来,脱下自己的帽子,把文件塞了进去,又重新戴在头上。“把门锁上!”克伦威尔离开议会大厅时命令士兵。16531216日,克伦威尔就任护国主。他把国家的立法、行政、军事、外交大权都抓在自己手里,成为没戴王冠的国王。他从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家,变成了一个军事独裁者。

 

四、问题解答

 

【学思之窗】

 

为什么荷兰对上述条款强烈反对?

 

解题关键:此题是要理解英荷两国在海外的经济利益问题。

 

答案提示:17世纪的荷兰有“海上马车夫”之称,荷兰商人垄断对英国海外殖民地的贸易,从中获得大量的利润。这些法令是想把荷兰从英国对其殖民地和欧洲各国的贸易中排斥出去,荷兰当然不肯承认英国的“航海条例”,因此在1652年发生了英荷战争。战争的结果,英国胜利,根据1654年的和约,荷兰不得不接受英国的“航海条例”,而放弃了海上贸易垄断地位。

 

【探究学习总结】

 

(一)本课测评

 

1.列举史实说明克伦威尔对封建专制王权的态度。

 

解题关键:本题旨在培养学生对材料进行综合的能力。

 

思路引领:教师向学生强调,查找材料的关键是克伦威尔对封建王权的态度和含义。

 

答案提示:164011月在议会的演讲;组织骑兵军同王军作战,取得马斯顿草原战役的胜利;组建“新模范军”,在纳西比战役中全歼王军主力;平定王党叛乱;处死查理一世,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说明他代表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同专制王权坚决斗争。

 

2.克伦威尔的治军之道是什么?

 

解题关键:本题旨在培养学生通过历史事实分析历史人物的能力。

 

思路引领:关键是考察克伦威尔军事才能的具体体现。

 

答案提示:骑兵军的选拔:信奉清教的自耕农(作战勇敢);选拔军官的标准:勇敢和忠诚;军纪严明:约法三章。

 

(二)学习延伸

 

1.百家争鸣

 

解题关键:本题旨在考察学生如何在众多历史事件中抓住重点,综合考察、分析问题。

 

思路引领:阐释本题的关键是抓住最大这个词,克伦威尔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活动很多,只有抓住这个词,才能把握解题的要旨所在。

 

答案提示:不同意,他的最大贡献应该看对整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作用和影响。应该是领导议会军战胜王军,将查理一世送上断头台,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担任护国主时的内外政策也是从维护资产阶级利益出发的。

 

2.探究活动

 

解题关键:本题旨在考察学生综合分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思路引领:重点联系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处死查理一世后共和制的建立等来分析。

 

答案提示:曾经不可一世的暴君受到惩罚;英国宣布成立共和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掌握了政权。它标志着英国封建制度的终结,也揭开了欧洲和北美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序幕,开辟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

 

3.阅读与思考

 

解题关键:本题旨在培养学生将历史事件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去客观地思考分析的历史思维方法。

 

思路引领:重点是教会学生联系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时的世界背景,进行客观综合分析。

 

答案提示:有相容的地方

 

17世纪,欧洲大部地区都在朝着更强大的专制主义的方向发展;民主政体在英国的胜利是与当时的历史趋势不同的事件,顽固的封建势力当然不甘心轻易地退出历史舞台,因此,为了巩固已有的成果,资产阶级在最初对封建势力的斗争中就有了通过个人独裁来巩固资产阶级政权这样一种方式,比如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红色暴力等。

 

五、资料与注释

 

1.原始资料

 

一首形容克伦威尔的民谣

 

1653年春克伦威尔以武力驱散了议会。当时不论是贵族和平民大多只是对议会里议员的败德和腐化行为感到不满,而对克伦威尔解散议会的行为却表现出轻佻的欢欣。在当时流行着一首民谣,形容克伦威尔在议会的言行和议员的惊慌失措的情形。

 

“勇敢的克伦威尔

 

走进了议会,像个精灵,

 

他发怒的面孔,

 

吓得议员们口呆目瞪;

 

‘走吧!’他说,‘你们坐得够久了;

 

难道你们,还想坐在这里,

 

直到世界末日来临!’”

 

──转引自王觉非:“费尔斯和他的《克伦威尔传》”,载《南京大学学报》2001年第1期,第69页。

 

查理·费尔斯对克伦威尔的评价

 

查理·费尔斯《克伦威尔传》(初版于1900年,2版于1934年),是一本受到近代历史学家一致推崇的书。在对克伦威尔进行评价时,我们看到更多肯定的一面。

 

“克伦威尔无论作为一名士兵或是一位政治家,都远比他同时代的任何一个英国人都要伟大得多。而他既是一名士兵,又是一位政治家。……克伦威尔所取得的胜利,更多是由于他的军事天才,其次才是他的军队的素质。他的军事事业上最为突出的一点是起步很晚。……克伦威尔在听到枪声和在指挥一个中队时,已经43岁了。人们不禁要问,一个未经过军事训练的乡下绅士怎么能打败在欧洲经过最著名的军官专门训练的士兵呢?回答是,克伦威尔具有一种天赋的作战才能。”

 

──转引自王觉非:“费尔斯和他的《克伦威尔传》”,载《南京大学学报》2001年第1期,第70-71页。

 

2.课文注释

 

马斯顿草原之战

 

16447月,国会与王军在马斯顿草原摆开了战场,奉国会之命克伦威尔率东部联盟军赶赴来参加会战。此战中,国会方面投入兵力2.7万人,其中骑兵7 000人。王军人数为1.8万人,骑兵人数大抵与国会方面相当。双方阵形为:左右两翼为骑兵,步兵居中央。克伦威尔率左路骑兵担负攻击王军主力鲁柏特的骑兵。72日下午5时开始会战,双方首先进行炮战。7时许,炮声渐渐稀落,硝烟和大雾弥漫着草原,这正是攻击的最好时机。炮声停止后,克伦威尔率骑兵急速地向敌人阵地冲去,而鲁柏特的骑兵正在集合准备吃饭。克伦威尔军队的突然出现使王军大为惊恐,但鲁柏特毕竟是位久经沙场的骑兵名将,他迅速地组织起军队进行抵抗。在第一次攻击结束后,克伦威尔指挥军队重新编好队形,向鲁柏特骑兵发动了第二次攻击,王军再也经不住打击,慌忙逃离战场。

 

国会军左路骑兵取得胜利,但右路骑兵却遭到失败,双方中路步兵正杀得难解难分,战役谁胜谁负还难预测,最后还是克伦威尔决定了战局。克伦威尔在击溃鲁柏特骑兵后,派出一部分骑兵追击残敌,又指挥骑兵主力迂回到敌人步兵的侧翼,失去骑兵保护的王军步兵在克伦威尔骑兵的打击下迅速溃退,国会军取得大胜。此次战役歼敌3 000余人,俘敌1 600余人,获大炮16门,火枪6 000枝。一位当时参战的苏格兰将领惊叹道:“欧洲人从来没有见过这种作战艺术。”

 

新模范军

 

在克伦威尔的强大压力下,16451月国会通过了“新模范军法案”,组织起一支实际上由克伦威尔领导的,以“铁骑军”为核心的“新模范军”。“新模范军”的主要成员是自耕农、手工业者和其他下层人民群众。由于他们被压在社会的底层,饱尝了封建压迫和剥削的苦难,因此,他们的反抗意识最强烈,在他们之中蕴藏了巨大的革命力量。作为中等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代表的克伦威尔,正是利用了人民群众的力量,紧紧依靠“新模范军”这支革命武装,才最终推翻了封建暴政,实现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为了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充分发挥“新模范军”的革命威力,克伦威尔在军事上实行了一些改革措施。如,他废弃了只有骑士、贵族和出身高贵的人才能充任军官的陈规,坚持不凭出身而根据本人的勇敢精神和对革命忠诚来提拔军官。他说:“我宁愿要一个懂得自己的战斗目标、热爱所认识的东西的布衣粗服,而不要你们称为‘绅士’而别无优点的将领。”于是,一些出身于下层人民的优秀指挥官脱颖而出,如,普莱德上校过去是马车夫,休逊上校过去是鞋匠,福克斯上校过去是锅炉工,等等。克伦威尔还制定了铁的纪律,“严明军纪”。“新模范军”的军事条例规定:“凡抛弃军旗或临阵脱逃者处死”,“如果发现哨兵或侦察兵睡眠或酒醉均处死不贷”,“偷盗或抢劫者以死罪论处。”由于这支部队主要是由下层人民所组成,又因为克伦威尔实行了一套改革措施,革命军一改过去军队之旧观,以其崭新面貌登上历史的舞台,成为一支很受人民欢迎的正义之师和埋葬封建王朝的中坚力量。

 

3.学术观点

 

关于克伦威尔的评价问题

 

自从17世纪以来,有关克伦威尔的著作,源源不断地大量涌现。卷帙浩繁的著作,不但内容广泛,而且思想差异很大,对克伦威尔的评价,更是褒、贬、臧、否,应有尽有,可说是千差万别。颂扬他的人,说他在行动领域中的地位正像莎士比亚在艺术领域中的地位一样,是古往今来英国人中最伟大的人。责骂他的人,说他是世界上曾有过的最臭名昭彰的暴君之一;他之所以成为国家元首,完全是通过他对自由事业的背叛和他对那些曾与他共同为争取自由而战斗过的卓越的爱国者们的卑鄙的和无情的背弃。有人在讲到这样两方面极端的评论时曾说:“没有哪一个人像他这样被人说得更好或被人说得更坏了。”也有很多人把克伦威尔说成是好坏参半的人物。休谟说他在许多方面是“一个优秀的人物,甚至是一个卓越的天才”。然而他却是“靠了欺骗和暴行才使他成为国家第一把手的。”拿克拉兰敦典型的话来说:克伦威尔是一个“勇敢的坏人”。因为他“既有那么多的受到咒骂、应入地狱的罪恶,又有些引起若干人长期怀念的美德”。

 

我国史学界于20世纪80年代初掀起了对克伦威尔评论的热潮,并一直持续至80年代末。王觉非先生对国外史学自克伦威尔朝代开始的对其评述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分析;蒋孟引先生是否定克伦威尔的代表,他在文章中以大量史料来证明克伦威尔是一个“向上爬”的小丑,他是彻底的非革命者;关勋夏先生则采取了二分法,认为克伦威尔既有成就也有罪过,是“矛盾”的历史人物。至90年代,对克伦威尔的研究就悄无声息了,学者们更加倾向于关勋夏的观点而达成共识。

 

克伦威尔在反封建方面的功劳已为当今国内外史学界所共识,其分歧即在于他镇压平等派、掘土派,以及远征爱尔兰和建立军事独裁政体。

 

第一,关于克伦威尔镇压民主运动与远征爱尔兰。我们没有必要为克伦威尔镇压人民的屠刀唱赞美诗,但必须指出的是,克伦威尔维护资产阶级并没有错,如果说错,那即是其手段过于残酷罢了。关于远征爱尔兰的问题。克伦威尔远征爱尔兰进行殖民侵略,的确给爱尔兰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灾难,使他的身上沾满了爱尔兰人的鲜血,克伦威尔难辞其咎。但这说明了另一个问题,即克伦威尔是资产阶级的代表。事实上,在早期资本主义国家,资产阶级无不要求进行殖民扩张,其政治代表往往尽力满足他们的这一愿望。

 

第二,关于克伦威尔独裁政体。有的学者指出,克伦威尔处死国王及建立共和国完全是处于人民的压力下不得已才实行的,而其后来进行军事独裁统治才是其政治目的。从一个人的主观愿望出发对人物进行评价是不可靠的,甚至从人物的言论出发评价人物也不可信。历史人物,尤其是政治人物的愿望与言论本身的可靠性就值得怀疑,在言与行之间,我们的评价研究更应侧重后者,当主观愿望与其行动发生矛盾之时这种方法就尤为重要了。我们认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之后进行独裁乃至复辟统治都是正常的,是革命成果的稳定时期,是英国、法国等国的阶级构成及各方面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关于这一点,马克思总结说:“任何国家,只有经过残酷的斗争和共和国的政府形式才能从君主专制过渡到君主立宪。”马克思所做的是对17世纪英国历史的总体性概括,而至于他同时又说过的“克伦威尔通过征服爱尔兰而推翻了英格兰共和国”等,是马克思对个案之间联系的研究,但如将它放入整体历史的研究之下,就会发现马克思对克伦威尔独裁的评价,正如在拿破仑建立帝制的问题上,恩格斯说:“我并不准备责备他”,我们何不在克伦威尔独裁问题上也同革命导师保持一致呢?

 

张庆海评价道:我们认为克伦威尔是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他领导了推翻封建王朝与保卫革命成果的伟大革命运动,他所暴露的缺点与局限,正是那个时代资产阶级不成熟的标志,并非仅是其个人原因所造成的。以其镇压民主运动来评述他是一个“矛盾的一身二任的历史人物”,则超越了他的时代,是不合适的。

 

4.插图说明

 

 

5.参考资料目录

 

[]约翰·吉林厄姆著李陈河译:《克伦威尔》,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王觉非:“费尔斯和他的《克伦威尔传》”,载《南京大学学报》2001年第1期。

 

张庆海:“关于克伦威尔的评价问题”,载《内蒙古民族师院学报》(哲社版)1998年第4期。

 

王觉非:“评研究克伦威尔的史学”,载《历史研究》1981年第3期。

 

蒋孟引:《论克伦威尔》,载《南京大学学报》1982年第3期。

 

陈贤齐:《也评克伦威尔》,载《四川大学学报》1985年第3期。

 

关勋夏:《克伦威尔的评价问题》,载《华南师范大学学报》1986年第1期。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