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原始网址 http://www.china.com.cn/book/txt/2006-08/10/content_7068317.htm 在 2020-06-02 23:32:38 的快照。

360搜索与该网页作者无关,不对其内容负责。

《西游记》的艺术特色及对后世的影响
[ 打印文章 ] [ ]
西游记的艺术特色及对后世的影响
中国网 | 时间: 2006-08-10  | 文章来源: 网上独家

    主持人:傅光明(中国现代文学馆研究员)

    主讲人:刘荫柏(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主持人: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在文学馆听讲座。今天我为大家请来的是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刘荫柏先生,大家欢迎。

    《西游记》无疑是中国最伟大的一部神魔小说,充满了浓郁、奇丽的浪漫主义色彩,它创造出了一个光怪陆离、神奇瑰丽的魔幻世界。整部书无论是生动有趣的故事架构、曲折离奇的情节设计、丰富诡异的人物性格刻画,还是诙谐讽刺的艺术风格,以及明快、流畅、极富个性化的语言的运用,都体现出了作者吴承恩具有像他笔下的石猴一样“横空出世”的艺术想象力,显示出前所未有的艺术功力。那《西游记》有怎样的艺术特色?对后世又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请刘荫柏先生为我们演讲《〈西游记的艺术特色及对后世的影响》。大家欢迎。

    我讲两个问题,一个是西游记的艺术特色,一个是对后世的影响。

    先讲艺术特色。《西游记》是用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创作的一部辉煌的巨作,鲁迅先生把这种小说定名为“神魔小说”。有人提出疑问说“神魔小说”是否完全妥当,目前来讲,文学史家都沿用鲁迅的说法,叫“神魔小说”。

    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主要是在一个假想的天地里,攫取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变幻现象作为魔术性形式来描写故事或人物,笔下的人物是离奇的,甚至是用超现实的形式表现出来,但是就其本质来说,是真实的、典型的、深刻的,而且有一定的社会基础,不是凭空虚造的。这种创作方法源于古代的神话传说。神话传说是古人表达自己的要求和愿望的一种标志,古代的人通过幻想的方式来表现自己对自然力的征服,在这种征服中体现人在现实中的力量以及历久长新的生命力。正因为这样,就创作了神话,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发展,科学文化的发展,作为用幻想的方式征服自然的神话传说就逐渐消失了,但是这种创作方法或说这种思维方式却保留了下来,而且被后人继承并发扬光大了,成为一种文学中的创作方法。《西游记》就是用这种方法创作出来的。

    我想下面谈五点西游记的艺术特色。

    第一点,塑造的人物既有个性,又有共性;既有魔气,又有人气,仙气,这些是融为一体的。举几个例子,比如孙悟空这个形象,他一出生就具有仙气,他是花果山的一个仙石,里头含了仙胎,迎风化为石猴,一出生就会走路爬行,两眼露金光,射冲斗府,惊动了上天,从这些描写就能看出仙气。但同时他又具有魔气,他的长相是尖嘴缩腮,火眼金睛,而且下巴颏有个素囔,这恰好是猴的特点,高兴起来就抓耳挠腮,手舞足蹈,完全是一个魔的形象、猴的形象。但孙悟空又能谈诗悟玄,知道如何和人往来,具有人性,这样就把魔气,仙气和人气都集中在孙悟空的身上了。

    猪八戒这个形象也是这样,他是天上的天蓬元帅,显然具有仙性,但他犯了错误被贬到人间成了猪的模样,猪头大耳,长嘴巴,能云里来雾里去,飞沙走石,显然具有魔性,但同时猪八戒会耕田、种地、收割之类种庄稼的活,又好色要娶老婆,还有私心杂念,老攒些私房钱,这又体现了人性,他也是魔性、仙性、人性的统一体。

    不但孙悟空、猪八戒是这样,作者所描写的几个妖精也是这样。

    比如毒敌山琵琶洞的蝎子精,她的武器实际就是蝎子的两个钳子变成的,她有个特别的法宝,叫“倒马毒桩”,就是蝎子尾巴上的毒针。别说猪八戒对付她不行,连孙悟空被她钉了以后都疼痛难忍,这是她的魔性。同时她又想和唐僧成亲,风情万种地勾引唐僧,这具有人性,那么怎么来消灭这个妖精呢?最后经过观音菩萨的指点,到天宫请来昂日星君,昂日星君降服妖精的手段很简单,就在附近的山坡上变成一个大公鸡,现出自己的法身,向妖精高叫几声,她就死了,变成了一个琵琶大小的蝎子,让八戒一顿乱打,把她打死了。这个蝎子精既有魔性,也具有人性。

    盘丝洞的蜘蛛精也是这样,长得是标致动人,小说描写她仿佛是嫦娥落凡。她们有个特点,肚脐眼能喷出丝线来,这是蜘蛛的特点。

    陷空山无底洞的老鼠精,也是这样的,既有老鼠的特征,又有人的特征。她想和唐僧成亲。她是托塔李天王的干闺女,有多种身份。作者既描写了她的魔性,也写了她的仙性和人性。

    再比如蜈蚣精,是蜘蛛精的师兄,叫多目怪。他跟孙悟空打的时候,敌不过,他把衣服扒光了,身上有无数的眼睛放出金光来,孙悟空变成穿山甲从那金光里穿过,后来得黎山老母的指点,找到千花洞毗蓝婆菩萨,菩萨取出一根绣花针,说可以制服妖精。孙悟空说我也有绣花针。菩萨说,我这绣花针是在我儿子眼睛炼出来的法宝。孙悟空就问她,您的公子是谁?菩萨说是昂日星君。孙悟空就明白,这是个老母鸡。菩萨把绣花针往空中一扔,把黄花观多目怪的金光破了,妖精变成了蜈蚣,而且双目失明了。多目怪平常的扮相是个道士,最后现形是个大蜈蚣。这也是魔性、仙性、人性集中在一起。

    作者在描写妖怪的时候,不离开这些东西,是糅在一起的,这样几种特点融为一体,非常突出。《西游记》的作者正是把这几点都放在一起写,因此书中的妖精各具特色,不离动物的形态、习性,非常有趣味。

    下面谈谈第二个特点:巧妙结合故事情节,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充分深刻显示人物复杂内心世界,突出刻划人物性格,使其有血有肉,栩栩如生。斗争越复杂,人物内心展现就越充分。作者用瑰丽的、幻想翅膀把我们带入一个又一个的神仙洞府,带到深山恶水中,展开一次又一次的殊死搏斗,在这种斗争中描写双方,来塑造人物形象。

    孙悟空的形象就是在不断的和妖魔鬼怪的斗争中逐渐成熟、充实、完善的。孙悟空最初只是不安本分,一生下来就不愿意象普通的猿猴那样老了死了,他要求仙访友,寻求长生之道,最后终于找到了他的真正老师--须菩提祖师,传授了他法术,但他还逃不出轮回,于是他大闹地府,划掉了生死簿,使自己免除轮回。随着他本事的逐步提高,他不甘心花果山的生活,为了增强自己的实力,又到水晶宫里取来了如意金箍棒,大闹了龙宫,于是地府和龙宫都去天庭把他告了,最后他到了天宫,天宫给他封了一个小官弼马温,不够档次,所以孙悟空急了,反下天宫,提出自己叫“齐天大圣”。他回到天宫后,感觉这个“齐天大圣”是个虚名,蟠桃会没请他做贵宾,孙悟空不干了,偷了御酒仙丹再次反下天宫。等他从八卦炉中出来,如来佛阻止了他的时候,问他,你老这么折腾,做什么呢?孙悟空的回答有一首诗:“天地生成灵混仙,花果山中一老猿。水帘洞里为家业,拜友寻师悟太玄。炼就长生多少法,学来变化广无边。因在凡间嫌地窄,立心端要上瑶天。凌霄宝殿非他久,历代人王有分传。强者为尊该让我,英雄只此敢争先。”可以看出孙悟空是不安于自己的本分,最后被镇在了五行山下。

    十三回以后,孙悟空知悔了,表示做好汉只拜三人,一个是如来佛,一个是观音,一个是唐僧,因为唐僧在五行山下救了他。有的学者认为十三回以后孙悟空的形象跟前面的形象出入很大,其实出入并不是很大,他那种英勇顽强的大无畏精神并没有改变,上天仍然畏惧他。上天对猪八戒、沙僧犯错处理很严,但玉帝对孙悟空却表现出一种宽宏大量的态度,实际是不敢惹他,他的威名还是存在。小说作者从另一个角度来描写孙悟空,在取经途中如何降妖伏怪,而且每一次突破一个困难都很难,孙悟空都要付出很大代价,作者就通过这个逐渐展示孙悟空的性格,特别是突出他的智慧,以前只是折腾造反,现在是在斗争中比较有策略了,斗争的方法也越来越成熟了。和铁扇公主打,钻到对方肚子里,在狮驼洞变成小虫钻入狮魔王的肚子里,这个方法制服了两个妖怪。平顶山莲花洞和金角大王、银角大王斗,变换着手法,把紫金葫芦、净瓶骗到手。孙悟空越来越机灵了,斗争的策略也越来越成熟了。我们从描写中可以看出孙悟空不断的成熟,

    “三打白骨精”就更出名了,敌人变换了多少种手法,他都能分辨正邪,最后把对方的元神罩住,使她逃脱不了,一棒子把她打死。

    作者通过这样复杂的斗争展示了人物多方面的情感,展示了复杂的内心世界。

    第三个特点,用幽默、讽刺的手法来抨击现实,增添了故事情趣。

    《西游记》书中幽默、讽刺的手法处处都见,所以胡适当年说它“游戏笔墨”。我们看孙悟空,既是个英雄,又很幽默,他不显得古板,而是跟谁都诙谐,开玩笑。到天宫见到玉帝,求人办事,也是唱个喏便走,不是很有礼貌,而且如果他的要求没被满足,就折腾,玉帝也怕他。他去借丹,太上老君说不借。他说,那好,你说不借那就好,可就别怪我了。太上老君害怕,赶紧掏出一粒丹给他了。因为太上老君知道不给这一粒丹,说不定多少粒丹都没有了。孙悟空这种说话的方式很幽默的

    我认为《西游记》中的讽刺方式有三种:第一种是对比和对照的方法。我先谈这个。

    玉皇大帝平常高高在上,威严无比,孙悟空到了天宫对他那么不敬,几个神仙都大惊失色,说猴子村俗,这么大胆还得了,结果玉帝说,只要猴子不惹事,天上能够太平就挺好了。实际玉帝很威严的,猪八戒就因为酒后调戏嫦娥,当时被重责,然后被贬下人间,变成畜牲。沙僧的错误最轻了,只不过喝酒时把琉璃盏给碰碎了,就当场挨打,接着被贬到流沙河,还每七天派一个人拿飞剑刺他胸口,痛楚难忍。这两个人的错误多轻啊,却受了那么严格的处罚。但玉帝对孙悟空那样的折腾却显得宽宏大量。其实,玉帝这是不得不宽宏大量,对孙悟空严厉也拿他没辙。特别从凤仙郡的事能看出玉帝的态度,因为“斋天素供”被狗吃了,就罚郡里三年无雨,断绝一郡人的活路,这种报复手段很厉害。通过这样的对比可见玉帝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做法,形象上威严扫地了。作者对玉帝虽没有明显的褒贬之词,但褒贬之义尽在不言中。

    再比如唐僧得到乌巢禅师给他的《多心经》,正在念这个经保护自己的时候,被抓走了,可见这经根本没用。小说中写“苦命江流--因为唐僧曾叫江流儿--思行者”,唐僧不再想那经了,还是徒弟能拯救自己。在这样对照下,对佛教经典挖苦的态度可见。

    第二种手法,借题发挥,旁敲侧击,在行文中寓讽世之意。79回里,比丘国的白鹿精化成国丈,要和唐僧斗法,孙悟空假扮自己师傅,把自己的心挖开了,看里头滚出一堆心来,红心,白心,黄心,邪恶心,嫉妒心,计较心等种种不善的心。作者在这里实际是讽刺,通过各种的心这样一个情节说明世态的炎凉,人情的浇薄。93回中给孤园布金寺吃斋饭,这一回完全按照佛经来写的。汉代一本译经《佛说孛经抄》里有这个情节,作者把佛经里这个故事全部用在小说中了。猪八戒在吃东西的时候,特别馋,吃相难看,沙僧劝他“斯文”些,八戒说:“斯文,斯文,肚里空空。”沙僧笑着说:“二哥,你不晓得的,天下多少‘斯文’,若论起肚子里来,正替你我一般哩。”作者借这样的情节讽刺当时社会上很多文人是不学无术的。吴承恩不满现实,他很有才学,但科举不顺,当不了官,最后混了个副县长,没当多久,还被人诬陷进了监狱。后来澄清了,他没有贪污,给他个小职务,他没有去,就回家了。吴承恩对当时社会上的不学无术的人肯定很反感,用猪八戒和沙僧的对话进行讽刺。

    第三种手法,用现实的手法揭示貌似圣洁的神佛的隐私,使其真相毕露。如第11回中,唐太宗下到了地狱。唐代的名相魏征,应该是很正直的人,他和判官崔子玉是朋友,所以就写了封私人的书信让太宗交给崔判官,走走后门,方便一二。这很讽刺了,唐太宗、魏征走后门!地狱中最公正的判官也走后门,看见唐太宗阳寿还剩十三年,就添了两横,变成三十三年。连地狱都能走后门!这些暴露了封建社会的吏治、法制真相。第98回孙悟空师徒到灵山,如来佛让他们找阿难和迦叶去拿经,阿难、迦叶就向唐僧要人事,其实就是要贿赂,唐僧没什么东西给他们,结果阿难、迦叶就不愿意给唐僧真经,而是给了无字经,燃灯古佛看出来了,派白熊尊者把经打落让孙悟空发现是无字经,他们回到灵山和如来佛大闹,如来却说,一次诵经超脱,“讨得他三斗三升米粒黄金回来,”“忒卖贱了,教后代儿孙没钱使用。”作者笔下的如来佛、阿难、迦叶闻着金钱的味儿都那么高兴,还有神圣的地方么?!这种讽刺很深刻。唐僧没办法,只好把唐太宗给他的紫金钵盂给了阿难,阿难拿着紫金钵盂,任旁边的金刚力士羞他,也不肯放手。可见作者讽刺的犀利,思想的大胆,能把帝王写得走后门,佛祖写得那么贪财,这是很少见的。

    第四点艺术特色:用生动贴切的对话,来突出人物性格。

    如孙悟空脾气比较急,急猴子嘛,有时又急功好利,喜欢听人说些奉承话。所以猪八戒几次都用话挤兑他。孙悟空被撵走,但猪八戒用言语一激将,又回来了,最后把师父从黄袍怪--也就是魁星--那救了出来。作者把魁星描写成鬼的模样,蓝脸、獠牙、红须、朱发,甚至抓过人来咔嚓一口就吃掉了。我们知道魁星在传说中是主文运的,文人将来要想发迹,想当状元,得用魁星的笔给你点出来才行啊。魁星的笔总也不点吴承恩,所以吴承恩把他描写成那么丑恶的形象。不仅吴承恩这样描写,清初作家尤侗在《钧天乐》里也把魁星写得跟鬼似的,后来焦循《剧说》认为,这都是那些困于场屋的人因为不满才这么写的。吴承恩有才华,却老考不上,当然觉得魁星的形象特别丑恶了。魁星应该是很斯文、稳重、有教养的,但在他笔下不是。

    描写猪八戒时语言用得很好,比如85回中,他在隐雾山折岳连环洞跟豹子精南山大王打,猪八戒打着打着就不行了,渐渐地败下阵来,这时听见后面悟空说,“八戒,不要忙,老孙来了。”猪八戒一听自己大师兄来了,马上精神抖擞,九齿钉耙一阵乱筑。妖精就问,“先前不济,这会子怎么儿又发起狠来?”猪八戒就说:“我的儿,不可欺负我,我家里人来也。”把猪八戒的仗势来劲写得很生动。猪八戒是有这个特点,凡是妖精现原形的,多半是被他打死的。他打那将死的妖精时噼里啪啦几钉耙特来劲。他真本事不太行,他这个本事行,他打小妖比孙悟空厉害多了。猪八戒的语言是符合他的性格的,猪八戒会挑拨是非,会用话激人,仗势的时候那么来劲,都通过他的语言很形象地得到了表现。

    有时候也用两个人的语言,比如在路过狮驼山的时候,李长庚太白金星来送信,报信魔头狠。这时唐僧就很为难,说徒弟啊,西天路这么远,这如何是好啊。这是唐僧的心理。悟空说,这有什么了不得呢?还有我呢。从这两个人的对话中,体现性格的不同。悟空是乐观的,对困难持无所谓的态度,唐僧毕竟是个凡人,心里战战兢兢的,觉得恐怖。有时唐僧难过得哭了,悟空还劝他别哭别哭,再哭就成脓包了。这种对话都是符合人物性格的,而且增加了故事的情趣。可见得作者很会用贴切的对话来突出人物性格,而且不同的人物他的话也不一样。

    第五个艺术特色,小说虽然是长篇巨作,但是却是由许许多多的短篇小故事连缀而成。郑振铎曾说,这个组织象是个蚯蚓似的,每节都能独立,砍去其一节一环,仍可以生存。所谓八十一难,细细琢磨,完整的故事也就四十几个。作者就是通过这样既联系又独立的四十几个小故事组成了五光十色的西行历险图,构置出它艺术大厦的长廊,让人目不暇给。

    有些故事看似重复,但是有区别。比如,描写水怪,写水府有这样几个:流沙河遇沙僧,通天河收鱼精,黑水河碰见鼍龙。孙悟空不太善于水战,在水里打的时候不太行,老让猪八戒把对方引上来,看对方出水面的时候才下手,但妖精也很机灵,一看见孙悟空就钻回去了。这三个都是些水怪,但是最后的结局不一样。沙僧已经被观世音提前收了做唐僧的徒弟,所以后来观世音派木咤叫沙僧出来,用头上的九颗骷髅化作一只法船,助唐僧渡过流沙河。黑水河的妖是龙王的外甥,就把龙王的太子请来了。通天河里的鱼精是观世音珞珈山池里的金鱼,观世音把一个花篮往河里一扔,就把鱼给提搂出来了。消灭降服妖怪的方法都不一样。

    同样写女妖,琵琶洞的蝎子精请昂日星君来消灭的,盘丝洞的蜘蛛精是孙悟空自己打死的,无底洞的老鼠精,孙悟空发现了她是李天王的闺女,就直接上天找李天王,让他帮忙收服。

    李天王开始忘记了自己有这么个义女,是哪吒提醒他才想起来的。哪吒和李天王这对父子有些不小过节,《西游记》这一节里提到了一点。《封神演义》中,这个情节完整地写了出来,哪吒闹海怎么射死了石玑娘娘的侍女, 自己的老师太乙真人怎么样用九龙神火罩把石玑娘娘杀死了,他自己怎么毁坏了自己身体,把骨肉都还给母亲,最后用莲花变成的身体。所以他有个特点:没有灵魂。在《封神演义》中凡是摄人魂魄的法宝对哪吒没用,《西游记》里点了一下这个故事,没展开。

    我们看孙悟空消灭了几个敌人,突破了前进路途中的障碍时,虽然故事有些近似,但是有变化,决不雷同,雷同就没有意思了。每个故事中都有新的变化,新的内容,这是很重要的。

    书中的内容既独立又联系,要是没有前面降伏红孩儿,就没有后头在火焰山芭蕉洞借芭蕉扇的困难了,前面是埋下结仇的伏笔,所以当他找牛魔王,尽管当年和他把兄弟,牛魔王也说不行。两人翻脸了。

    在落胎泉,唐僧和猪八戒误喝了子母河的水,怀孕了。孙悟空找如意真君要能解救的水,没想到他是牛魔王的弟弟。孙悟空觉得跟牛魔王、红孩儿、铁扇公主都化解了仇怨了,不忍心对如意真君下狠手,但如意真君老捣乱,孙悟空刚取出水,他就来打架,一打水又落到井里了,弄得孙悟空没法取水,最后是猪八戒趁他俩打的时候把水取走了。这一人物的安排也体现了既独立又联系的特点。

    我们可以看出书中的每一节既独立又联系,形成了一个五色迷人的西行历险图,非常生动。而且,每一部分都可以独立演出,后来京剧《盘丝洞》、《火焰山》、《闹天宫》等都可以单独上演。

    下面谈一谈《西游记》的缺点。

    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正象社会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一样,也不可能有十全十美的作品。《西游记》中也有它的缺点,它前后对照失调。

    孙悟空一出来时,大闹龙宫,应该说孙悟空不怕水,他大闹龙宫把四海龙王都惊服了,乖乖把如意金箍棒、宝甲给了他。如果孙悟空不善于水中斗争,怎么可能大闹水府呢?22回斗沙僧,却需猪八戒把沙僧引出来。他第一次被太上老君用金刚琢打倒,二郎神的哮天犬咬住了他,然后天兵天将拿刀砍他,砍不死,太上老君说把他搁到八卦炉里用火来炼,那八卦炉里是三昧真火,炼了七七四十九天都没事,可见他也不怕火。后来到了火焰山,问土地公公这火焰山怎么形成的。土地说:“大圣,是您搞出来的。您当时从八卦炉里出来,踢倒了炉子,有一块砖带着余火落下来就形成火焰山。”孙悟空真火都不怕,余火却能把孙悟空的毛都燎着了,这前后显然失调。本来不怕水火的孙悟空在小说的后部分怕起水火了,这不矛盾么?应该说他是不怕水、火的,但结果后来变得又怕水又怕火。

    孙悟空的武功高低在小说前后也很矛盾。我们看描写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时候,打得十万天兵望风而逃,这么英勇的人,在29回遇到黄袍怪--即二十八星宿中的奎木狼,二十八星宿当年都打不过孙悟空,--居然能跟孙悟空打五十回合不分胜败,这怎么可能呢?

    孙悟空跟小白龙在鹰愁涧打的时候,好半天不分胜败,可白龙马和黄袍怪打,八九个回合就不行了,难道黄袍怪比孙悟空高多了?猪八戒当年也可以啊,和孙悟空打的时候打了两个时辰,东方渐渐发白时才跑,可猪八戒和沙僧双战黄袍怪,八九个回合俩人就不行了,这前后矛盾。作者光为了增加后头的困难,没考虑到前头的描写,明显的比例失调。

    十三回以后,孙悟空有时候的本领并不是特别大了,不象当年大闹天宫时那样无敌了,往往妖魔鬼怪都能跟他打半天。作者为了增加后头取经的困难,导致前后的描写比例出现失调。

    第二个缺点,小说残留着说唱文学的痕迹。孙悟空每次出场,都要谈一下出身历史光辉的战斗业绩,在戏曲中这叫自报家门。《西游记》中这样的情节大概有十几次,每次的内容都差不了多少。这就是说唱文学的特点 。《西游记》继承了说唱文学,还没有把这个特点完全消除,所以有时候读起来使人感到多余。

    下面讲一下《西游记》对后世的影响。包括两方面,一个是它的续书和模仿之作,一是对文学艺术的影响。

    先谈第一点。《西游记》雅俗共赏,所以问世以后,影响很大,出现了很多续书和模仿之作。第一本续书叫《续西游记》,这本书出版时写的是贞复居士评本。现在能见到嘉庆十年和同治七年两个版本。关于这本书的作者有不同的说法,一个说法是:清人袁文典《滇南诗略》卷二“兰茂”这个诗人的名前有一个眉批,其中提到《续西游记》。就是说兰茂可能写了《续西游记》。兰茂是洪武年间人,如果《续西游记》确实是他所作,那么他比吴承恩的年纪大,起码大二三十岁。那么他怎么会去续他的晚辈吴承恩的《西游记》呢?不大可能。

    但从另一个角度说,也有可能。这部《续西游记》文笔比较粗糙,类似于话本的语言。在吴承恩之前元代有《西游记平话》,这本书在国内没有,但在永乐大典中有一节残文,就是《魏征梦斩泾河龙》。朝鲜在相当于元末明初时有一个人叫边暹,编了一本《朴通事谚解》,这本书左边是汉文,右边是朝鲜文,就像现在的英汉对照本一样。书中介绍了《西游记平话》的内容,还保留了一段车迟国斗法的情节。这段情节当然比《西游记》中粗糙多了,简略多了。所以如果是兰茂续作的话,可能续的不是吴承恩的《西游记》,而是元人的《西游记平话》,因为从语言等方面和《西游记》相差太多,而且他的整个观点是反《西游记》的观点,是对孙悟空全面否定的观点。六、七十年代出版过这书。

    第二种说法,清代毛奇龄《西河文集·季跪小品制文引》中提到,季跪善写小品,曾写过《续西游记》。毛奇龄拿什么来类比呢?拿韩愈的《毛颖传》和柳宗元的小品来对比,和庄子、淳于髡来对比,说季跪很滑稽,写的东西象小品一样。可以推测这个《续西游记》肯定不是长篇小说,因为类比中没有一句提到小说性质的东西,都是寓言故事。可见季跪有可能是从《西游记》中抽出某一节加以发挥写成小品,绝不是小说。

    第三种说法,明末清初的董说写过《西游补》,他提到有《续西游记》这本书,对它评价不太高。董说在崇祯年间他二十一岁时写成《西游补》,从时间上来推,《续西游记》的作者应该是明代人。尽管我们现在能见到的最早《续西游记》版本是嘉庆十年的本子,但作者肯定是明代人。

    《续西游记》特点是什么呢?它写唐僧师徒到了西天了,见到如来佛,取得真经回归的路途,这在《西游记》中一回就讲完了,而续书用一百回的篇幅写归途。如来佛说孙悟空沿途总是打人杀人,所以要收缴武器了再回去,要孙悟空交出金箍棒,猪八戒交出九齿钉耙,沙僧交出降魔宝杖。孙悟空不干,于是如来佛就让大力王来缴他们的武器。大力神王拿出一个降魔杵对孙悟空说,如果你的金箍棒比我这沉,我就不缴你的兵器。孙悟空扛着两件兵器,结果对方的兵器比金箍棒重。孙悟空恼羞成怒,想打起来。最后唐僧发话了,孙悟空不得不遵守师父的命令把兵器交了。交了以后,孙悟空想找回金箍棒,三入佛祖禁地想盗回而不得。唐僧说,我们用兵器不是为了灭妖,而是为了镇怪。镇住就行了,不是为了杀生。就没必要用兵器,用佛经就可以,木鱼一敲,能够静心,众魔就散去了。

    回来路途,三个徒弟都没有兵器了也不行,于是如来佛让灵虚子拿一个木鱼,另外给比丘僧到彼88颗菩提珠。88颗菩提珠一捻动,就等于53个佛的念头,35个佛的心印,所以诸佛保佑,任何妖魔鬼怪潜行。这整个书的思想和《西游记》的思想相反。

    《西游记》中唐僧多次把孙悟空轰走,第三次回来以后遇见六耳猕猴,后来观音跟他说,你不能轰孙悟空,没有他,你根本取不了真经。可见取经是需要孙悟空用金箍棒沿途打妖魔的,而《续西游记》的作者一反前面的思想,把孙悟空当作批判的对象,而主张用另一种方式除妖。过去取经途中那些妖精要吃唐僧肉的,所以要杀它们。现在是经本身就能除魔,就不需要兵器了。

    这是《续西游记》,写得水平比较差。我是为了研究这个才把它一口气看完的。

    下面谈第二部,清初天花才子评点《后西游记》四十回本。袁文典《滇南诗略》卷一“兰茂”眉批中提到梅子和写过。原话说:“梅子和《后西游记》别是一种”。梅子和是谁无从考证,可能是坊间书市中的下层文人或是书市中的编辑,而且这个天花才子--也叫四桥居士--还出过别的书,如《快心编》。这本《后西游记》写得很好,挺精彩。清初吕熊《女仙外史》第四十四回也提到《后西游记》,清初洪升给这本书写过评注,可见 《后西游记》产生的年代应在明末清初,比较早的。

    这个小说也是从花果山水帘洞写起,孙悟空成了斗战胜佛了,花果山孙悟空风化以后还剩下有石头,又产出一个小猴,这小猴叫小行者,后来自称叫小齐天大圣,最后被封为小斗战胜佛 。他自称是孙悟空的孙子,于是也想求仙访道,山上有一个老猴,叫通臂猿猴,跟他说,你应该走你祖宗的路,到后山无漏洞也就是花果山灵窍之处,在那里修行。“无漏洞”是佛经中的词,“漏”这个字是烦恼的别名,消除烦恼就“无漏”了。怎么样“无漏”呢?就要正果菩提,进入涅盘就无漏了,所以起名叫“无漏洞”。小行者修了七七四十九天,就梦见一个火眼金睛的老猴传它七十二变,传它各种神通。然后这人又回到他身体里面,这很符合禅宗的观点,佛不必在外求,佛就在你心中,“灵山只在汝心头”。你感悟到了就能成佛,这里头就有禅宗的观点,自己产生了真师,传授他武功。之后他取了镇山之宝金箍棒,降伏龙王,大闹地府,想到祖父孙悟空曾在天宫当过弼马温,就去天宫看看如何。让弼马温给它拿仙桃仙果,弼马温说此处没有。他不甘心,又去找王母娘娘要蟠桃。因为他气势太盛了,结果和王母娘娘说翻了,大闹天宫,天兵天将都打不过它。后来有人进言,既然他称自己是孙悟空的孙子,那何不请斗战胜佛来降伏他呢?于是请来斗战胜佛。小孙悟空没见过他祖父,觉得是不是对方欺骗它,抡起金箍棒就打,谁知金箍棒没了,让斗战胜佛给收了,并且跟他说,你要不“修心”,“终属野仙”,应该走我这个取经的路。

    小行者临行前,被套上一个紧箍咒。小行者请求还回金箍棒,孙悟空说既然你有认识了,那金箍棒就没丢。他一摸耳朵,果然还在。孙悟空说,你回山,“安心静养”,等候时机,“因缘到日,自有招邀”。

    孙悟空就把花果山又出一小猴告诉他师父唐僧,唐僧说,坏了,“顽石不点头而又生心”,那又出事了。心生也就念生,妄念一生可不得了。咱们到长安看看,真经度世的消息何如?”于是他俩化装成癞和尚,进了长安城,一看果然,没有重视他翻译过来的经典。于是他告诉当时的皇帝宪宗,我们当时取回的真经,现在真经你们都不懂,怎么办呢?派人去西天取真经的注释本,叫“真解”。

    那么第二次取经就不是取真经了,是取真经的注释本。这时正好大文人韩愈反对迎佛骨,被贬到潮州。韩愈不信佛,但在潮州遇见一个高僧叫大颠和尚,在这个人的教化之下,韩愈忽然信佛了,并劝大颠和尚去长安弘扬佛法。化装了的唐僧和孙悟空就发现大颠是个人才,决定帮助他去西天取真经的注释本。唐王赐大颠和尚“唐半偈”。唐半偈说你们当年去西天有那么多神通广大的人帮助,我一个肉身凡胎的哪儿成?唐僧说没关系,我教你一句咒语,你每天三时念,念念就有人来保你。大颠和尚就开始念,孙小圣在花果山修行得头老疼,这怎么回事呢?他就寻着声来找,就发现是大颠在念。大颠说旃檀功德佛和斗战胜佛让我念这个,一念这个就有人来保我。于是小行者就拜大颠为师,大颠给他取个名叫孙履真。小行者想起八部天龙,入东海借龙马,龙王将伏羲时负河图出水的龙马给了他,并说:“文人墨士,那一个不磕头礼拜,去奉承和尚,何况畜生。”大颠和尚一听是这样的龙马,吓一跳,赶紧礼拜,小行者说没关系,虽然六道中有人畜之别,但心没有区别。

    在小行者的保护下,大颠和尚踏上了取经之路。在五行余气山碰见猪八戒的儿子猪一戒,孙小圣说怎么证明你是净坛使者的儿子呢?猪一戒说,当年我父亲在高老庄招亲的时候,他走了,就生下我了。后来就引他跟他父亲见了一面,父子相承,授九齿钉耙。

    路过流沙河遇见一个媚阴和尚,把大颠和尚弄到水里,想吃他的肉。这时候沙僧的徒弟小沙弥沙致和奉命制服了媚阴和尚。然后媚阴和尚忏悔,原来媚阴和尚是当年沙僧扔到水里的九个骷髅骨变成的,这怎么修成正果呢?大颠和尚把自己胳膊割破了,点了一滴血,借了人的血就能修成正果了。于是大颠和尚有了三个弟子:孙小圣,猪一戒,沙弥,又形成了师徒四人的队伍,骑着那河里龙马西天取经去了。

    路过解脱山碰见造化小儿,特别描写造化小儿,他有一个圈,扔出去就把人套住。他想套孙小圣,扔出个好胜圈把孙小圣套住了,挣脱不了,一个跟头翻到天空中,撞上太上老君,老君指示,要解脱只在一念之间,没有好胜心,那圈就套你不住。孙小圣一想,那圈就落了。这里写得很巧妙。

    路过玉架山逢文明大王,这人浑身金钱,手持文笔,打人用金钱元宝之类,爱财的人被他一打就躺在地上了,他那笔特别厉害,孙小圣的金箍棒都敌不过。孙小圣上天打听,知道文明大王不是普通人,孔子写《春秋》时,看见麒麟死,很难过,就把笔扔在地下,麒麟转世托生为文明大王,手持此笔。小圣如何敌得过?这就是以文压人,以钱压人,谁受得了啊。小圣问怎么办。请魁星来召唤就行了。这个情节有诙谐讽刺的意味,文人的文笔太厉害了,金钱太厉害了,世人都敌不住。

    大剥山遇见不老婆婆,她就喜欢跟人打架,她有一个玉火钳,当年女娲补天用的钳子,别人都不是她对手。后来跟孙小圣打,怎么也赢不了,她把玉火钳摔了,人也死了。这里“玉火钳”用了谐音,人要是消去了欲火,没有欲念,就不存在了。

    师徒到西天取了经,回到东土。大颠封清净喜佛,孙小圣封为小斗战胜佛,猪一戒和他父亲同样的职务,也是净坛使者,小沙弥封为金身罗汉,因为他师父就是金身罗汉,龙马封在天飞龙,常随人间帝王。

    这个故事是这样的四十回,故事本身生动,又文笔不错,跟《西游记》中的故事、人物有联系,有时挺幽默,讽刺性挺强,值得一读。比如小行者到地府发现阎王判官都徇私舞弊,给宪宗多了二十年年岁,小行者一怒,把多的年岁划掉了,把35年改为15年,年龄由63岁改成43岁。地府有一副对联:“是是非非地,明明白白天。”小行者在两句后各补上两句:“毕竟谁是谁非,到底不明不白。”在对联中对地府进行了讽刺,实际也是对人间的讽刺。我觉得《西游记》的续书中,《后西游记》确实很好,可惜没有被拍成电视剧。

    下面再谈第三本,明末董说《西游补》十六回。董说,字若雨,号南潜。这个书最早由刘半农标点的,鲁迅为其写过序。书比较薄,六万多字。这完全是一部讽刺小说,它是从《西游记》中取出一段来写,虚构衍成,针砭时弊。

    一开始写唐僧师徒过火焰山,掉入了鲭鱼精的青青世界里。孙悟空就去寻找,发现秦始皇的驱山铎,这个东西能降妖除怪,他就想得到。不留神掉到万镜楼里,有许多镜子,他先看了第一个镜子,镜子里看到很多文人,没有骨没有筋,专门写纱帽文章,又哭又笑,很显然作者在这里是讽刺文人的,无骨无筋的文人写些纱帽文章就能当官,孙大圣感到无聊,又看第二面镜子,出现了好多美女,他于是也变身为美女,化为虞姬,混进去了,没想到碰到项羽了,被迫和项羽做了一夜夫妻。第二天他走了,到了玉门关,被一群鬼卒截住了,请他做阎罗王,他就当了一天阎罗,见着岳飞,拜岳飞为师,把秦桧给处理了,用毒刑拷打秦桧,又把秦桧放在太上老君的紫金葫芦里化为脓血,但这堆血后来被一个鬼卒喝了,结果鬼卒顿时变了面皮,把自己的恩主杀死了,把判官也杀死了,径出鬼门关投生去了。最讽刺的是,杀死秦桧前,孙悟空怒斥他,你知道自己的罪过么?你是活该挨整的。秦桧说,“后边做秦桧的也多,现今做秦桧的也不少,只管叫秦桧独独受苦怎的?”行者说:“谁叫你做现今秦桧的师长,后边秦桧的规模。”由此可见,董说讽刺的语言是很绝的。

    他离开万镜楼以后就去寻找他师父,看见师父和小月王在殿里看戏,他也进去一看,戏里头还有人扮演他孙悟空,当了宰相。新唐国来了使臣,封唐僧为杀青将军,让他领兵去攻打西戎,孙悟空想到师父本领不济,就化作六耳猕猴,改个名儿叫孙悟幻投了军,跟着师父去打西戎。迎面碰见波罗蜜王,波罗蜜王自称是齐天大圣孙悟空的亲儿子,孙悟空很纳闷自己怎么有了一个儿子。波罗蜜王称牛魔王为家伯,他说家伯和家母名义上夫妻,实际分居多年,没有关系,正在这个时候孙悟空钻进她肚子里,呆了好长时间,走了以后第二年五月生出来他。所以他是孙悟空的儿子。

    后来,唐僧被打死了,孙悟空大怒现出三头六臂法相。这时虚空主人说:“悟空不悟空,悟幻不悟幻了。”一阵风把他吹回原来的山路上了,看见师父、师弟春睡刚醒,身边有一个很妖气的小和尚,悟空知道是鲭鱼精的化身,拿棒子把它打死了。

    这部小说突出佛教的观点,其中的鲭鱼精、青青世界都是“情”的谐音,小月王合起来也是 一个“情”字,小说认为一切事情都是由情而生,入情而幻,所以人应该悟空悟幻,世上一切事情都是“性空幻有”,这正是佛学精髓。这是董说写《西游补》的思想所在,这本书应该说是中国第一部讽刺小说,所以刘半农鲁迅都很赞赏此书。

    受到《西游记》的影响,同时又出现了一批模仿之作。也就是后来我们见到的《四游记》,即明吴元泰的《东游记》,余象斗的《南游记》、《北游记》和杨致和编的《西游记》缩写本。东游记又叫《八仙东游记》,写的是八仙的故事,共二卷五十六回,八仙得道共渡东海,龙太子摩揭夺走了兰采和的玉版,并捉去兰采和,于是八仙和龙王大战起来,龙王兵败,请天兵天将相助,因为孙悟空帮助八仙,天兵天将打不过,后来如来、老君、观音说和,这事才完了。《东游记》本身是模仿《西游记》,还不忘记加入孙悟空的形象。其中孙悟空仍是一个桀骜不驯的英雄。

    余象斗的《南游记》写的是华光天王,共四卷十八回。华光就是妙吉祥童子,因为他杀了独火鬼王被贬了下来。他母亲必须要吃仙桃才能在地狱中超生,华光为了救母,他想怎么去偷仙桃呢?化装成孙悟空偷到了桃。孙悟空知道有人冒他名偷桃,大怒,带着女儿月孛星去追华光,月孛星用骷髅骨把华光铐住了。华光的师父火炎王光佛出来讲和,孙悟空看他面子就跟华光拜把子兄弟了。这里的华光还有大战铁扇公主,和铁扇公主成亲等,很显然吸收了《西游记》中的情节。

    《西游记》是杨致和的节本,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说:“又有一百回本《西游记》,盖出于四十一回本西游记传之后,而今特盛行。”鲁迅因为没见过《永乐大典》残存的元人《西游记平话》中《梦斩泾河龙》,所以有这误会,后来更改了这观点。

    《四游记》都是模仿《西游记》的著作,这四部书很有水平的,值得一看,其中有很多我国的动人神话传说,比如《北游记》中的玄武,《南游记》中的华光,《东游记》中的八仙。八仙的传说以前并没有定格,直到《东游记》之后才定下来现在说的八仙。

    下面我们谈一下《西游记》对后世文学艺术的影响。

    《西游记》之后,明代出现了写作神魔小说的高潮,很多文人都写了神魔小说。有朱星祚的《二十四尊得道罗汉传》,邓志谟的《铁树记》、《飞剑记》、《咒枣记》,特别要提到许仲琳的《封神演义》,也有人考证说作者是陆西星,陆西星是明代炼丹的大师。这人自称得过吕洞宾的真传,他在道士中自成一派,挺有名的。

    《西游记》中有些没展开的情节,在《封神演义》中展开了,而且还有变化。比如《西游记》中写孙悟空出生的时候目露金光, 射冲斗府,被千里眼、顺风耳看见了;在《封神演义》里就出现了高明、高觉这千里眼和顺风耳。刚才我提到的哪吒和他父亲在《西游记》中也点到一次,在《封神演义》中用了好几回写李靖父子的冤仇,而且写得很生动,那里头哪吒的形象就更感人了。《西游记》中提到了二郎神杨戬,书里只说他叫二郎神,没提他的名字。《封神演义》中就说了他的名字,但没提他叫二郎真君,两书中的人物形象有相似之处。《西游记》中的有些简单的情节在《封神演义》中得到了详细的描述。

    甚至在一些不是神魔小说的作品中也有反映《西游记》内容的。比如《岳飞传》里写岳飞的出身是大鹏金翅鸟。《三宝太监下西洋》里提到金碧峰是燃灯古佛转世。吕熊《女仙外史》开篇就是蟠桃会,这次孙悟空作为贵宾被请去,吃了一个桃,比起上次一个人吃了那么多,他心中颇有不平。可见《西游记》中很多故事在后世小说中被引用,孙悟空的形象还反复的出现。

    《西游记》对戏曲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清代宫廷大剧《升平宝筏》是西游戏,十本,240出,在皇宫里老演,以致于后来在京剧中出现一种专门的演出叫猴戏,杨月楼,杨小楼父子演猴戏特有名,杨小楼之后有李万春,李少春后来拜盖叫天为师,郑法祥父子有种南派的猴戏,猴戏成为京剧中很被人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

    《西游记》对宝卷产生很大影响。我们现在见到的有《唐僧宝卷》、《西瓜宝卷》、《陈光蕊宝卷》、《先天元始宝卷》。

    《西游记》不但有续作、仿作,对后世的小说、戏曲、宝卷、民俗都产生影响,甚至清朝子弟书里都有《西游记》的鼓词,可见影响之大。

    主持人:《西游记》处处透露出情节的曲折离奇,引人入胜。而同时,神奇莫测的情节又寄寓着作者深刻的精神思想。吴承恩不是为了神怪而神怪,而是将神怪赋予了艺术的灵魂和思想内容。他在小说写鬼神,是为了写人。如果对现实世界的人性不熟悉,不了解,自然写不好妖魔世界里的鬼神。像孙悟空和猪八戒,作者始终是亦真亦幻,将他们的人性、神性和动物性三者艺术而完美地交融在一起。另外,书中所有的神佛妖魔,大多写的有血有肉,这无一不是作者对于现实社会人的情感爱憎和理想寄托。这也是为什么《西游记》既是中国神魔小说的开山之作,同时又是迄今为止中国神魔小说的颠峰之作而难以被后人超越的重要原因。神魔小说不是光有天马行空的想象,把人物写得能呼风唤雨,腾云驾雾就完事大吉,关键是要能在奇妙的幻想中透露出丰富的社会内容和深刻的思想意义。从这个角度也可以见出,任何一种思想,都有它存在的现实依据。没有大胆的幻想,就不会有神魔小说。但仅仅有大胆的幻想,也不会有艺术的神魔小说。

    从吴承恩一生不得志,而有《西游记》传世,我又“瞎想”到一点,即要当作家,尤其是大作家,除了天赋才华和超卓的艺术想象力这主观的艺术的因素,还要有客观的外在的现实社会的因素促成。作家得不满现实,仕途不顺,一肚子牢骚,像吴承恩,科举坎坷,60多岁才混了个副县长,还受冤蹲了大狱。最后连个后代都没有留下,绝户了。但他有天赋的文学才华,有艺术灵性的慧根。倘若他仕途亨通,一帆风顺,很可能就给我们留不下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会七十二般变化的孙悟空,也就没有丑陋而可爱的猪八戒了。因此,作为我来说,有这样一个矛盾心理。我希望好的作家能当官,并当好官,同时也希望好的作家不要当官。

    最后,让我们感谢刘荫柏先生。今天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再见。

    [演讲时间:2005年5月29日。录音整理:程丽仙]

    

[ 编辑信箱 ] [ 打印文章 ] [ ] [ 关闭窗口 ]
国内新闻24小时排行
国际新闻24小时排行

Manufacturers, Exporters, Wholesalers - Global trade starts here. 阿里巴巴中国
阿里巴巴公司库
商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