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查询的关键词是:乌镇茅盾故居 
下面是原始网址 http://www.zgmdyjh.org/article.php?id=289 在 2019-07-30 08:38:08 的快照。

360搜索与该网页作者无关,不对其内容负责。

乌镇茅盾故居-中国茅盾研究会网
MaoDun Stdioes

读者留言查看

姓名:
邮箱:
留言内容:

乌镇茅盾故居

发布时间:2013-05-06 09:20:19  发布人:管理员
 

劳明权

 

乌镇茅盾故居,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伟大的革命文学家、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茅盾(沈雁冰)同志(1896~1981)诞生和度过童年、少年时代的地方。

故居坐落在浙江省桐乡市乌镇观前街17号,坐北朝南,为临街四开间两进木构架楼房,楼上楼下共十六间,分东西两个单元,建筑面积444.25平方米。1885年前后,茅盾的曾祖父沈焕购作全家住宅。东单元先买,茅盾家里人称之为 “老房”;西单元后买,称之为“新屋”。“老屋”、“新屋”各由两开间两进院落组成,东西单元之间有砖墙相隔,楼上楼下都有蝴蝶门互相连通,两个单元浑成一体。

老屋第一进的楼下靠西一间是茅盾接受启蒙教育的家塾。教师则是茅盾的祖父。靠东一间为过道,故居的大门就开在这里,楼上靠东一间为茅盾祖父沈恩培、祖母高氏的卧室,他们分别于1920年、1932年在乌镇逝世。靠西一间为茅盾父亲沈永锡(1872~1906年)、母亲陈爱珠(1875~1940年)的卧室,茅盾和他弟弟沈泽民(1900~1933年)就诞生在这一间卧室里。老屋第二进楼下靠西一间的厨房,靠东一间是客堂。茅盾祖母曾带着她的女儿和丫环在客堂里养蚕。在茅盾的童年生活中,参加养蚕和看杀猪曾是他最感兴趣的事。茅盾从祖母那里学到了许多养蚕的知识,知道了不少蚕乡的习俗和养蚕的规矩。这些实际的体验为他二十多年以后创作小说《春蚕》打下了厚实的生活基础。对于杀猪的全过程,直到茅盾晚年写回忆录《我走过的道路》时还对此进行了绘声绘色的描述。楼上靠东一间卧室住着茅盾的两个姑母肆仪、瑞仪。靠西一间是女仆和丫环的住处。

新屋第一进的楼下是全家的饭堂,茅盾曾祖父在世时全家二十二口人在此用餐。楼上是他二叔祖和四叔祖的卧室。二叔祖沈恩俊、四叔祖沈恩增在1900年茅盾曾祖父逝世后分家离开这里。原来二叔祖、四叔祖的卧室分别成了茅盾二叔、三叔的卧室。茅盾二叔沈永钦1930年全家迁至上海定居。三叔沈永钊中年以后留居乌镇直至1962年逝世。四叔沈永锠退休后回乌镇至1967年逝世。新屋第二进楼下靠东一间是过道,靠西一间为起居室。楼上则是他曾祖父母的住处,为一大统间。

故居楼房后面有一个半亩地大小的园子,茅盾的曾祖父因对新屋楼上的居所不满而在那里盖了三间平屋,1897年起在此居住直至1900年秋逝世。20世纪30年代初,茅盾用稿费并亲手设计草图,将其翻建成带有日本民房风格的书斋,建筑面积14.92平方米。1934年至1936年,茅盾几次回乡就住在这里进行写作,小说《多角关系》在此创作完成。

茅盾自1896年诞生至1909年离乡求学,在这幢故居中生活了十三个春秋。此后,几乎每年都要回家看望他的母亲。1940年他的母亲去世以后,切断了他与故乡联结的纽带,他的亲属也相继去了外地定居,故居房屋便陆续租给了居民居住。

1977年春,当地政府动员住户腾出了后园的三间平屋,加以修缮保护。19813月茅盾逝世后,被列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为故居题了字。1983你那经中共中央批准筹建修复,依照茅盾童年时代的面貌进行了整修和复原。19854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陈云同志亲笔题写了“茅盾故居”的匾额,钱君匋先生赠送了由张充仁先生雕刻的茅盾同志铜质半身塑像,同年77日在茅盾诞辰八十九周年纪念日之际茅盾故居揭幕开放。19881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修复后的茅盾故居,再现了茅盾童年时代的生活环境,对家塾、客堂、厨房、饭堂、起居室以及后园的书斋都作了复原布置。

199174,故居东邻的“立志书院”,即“茅盾童年读书处”,经当时的桐乡县人民政府和文化主管部门研究并报浙江省文物局、国家文物局同意拨款修复,以保持茅盾母校的原有风貌,求得茅盾故居周围环境的协调。“立志书院”坐北朝南,南临观前街,与茅盾故居只有一墙之隔。第一进临街一排五开间两层楼房。东西两侧各两间,中央一间作为过道,乃是书院的正门。大门两旁的立柱上有一幅大字对联:“先立乎其大,有志者竟成”,上联和下联各取第二个字,合起来便是“立志”二字。迈进书院大门,穿过一个天井,便是书院第二进的三开间平厅,那是当年的讲堂,格调依旧,现作为茅盾纪念馆的序厅。正中的屏风前立有一尊茅盾青年时代的汉白玉塑像。屏风上方悬挂着清末浙江布政司杨昌浚为立志书院所题的“有志竟成”四个大字。转过后面的屏风,或者从两侧的回廊绕到讲堂的后面,过一个庭院便是书院的第三进。那是一幢五开间的两层楼房,二楼上方高悬着“茶云楼”三字的匾额,此匾额为原浙江省文化厅厅长钱法成所题。当年立志书院的教室大都在这幢楼里,现今作了茅盾纪念馆的主要展厅。修复后的立志书院以“茅盾走过的道路”为陈列主体,展出了茅盾一生中大量而珍贵的照片、作品手稿、原版书刊、题字、信件及部分遗物,珍藏并陈列了他最早的墨稿--十三岁时的作文本,和他最后的手迹。系统地介绍了茅盾同志一生的革命和文学活动。

茅盾故居现有文物总数419件,其中一级文物10件、二级文物21件、三级文物4件、一般文物384件。其中的定级文物中多数为茅盾的亲笔书信和早年自刻的印章。现有名家书画作品376件,分别为1986年茅盾诞辰90周年、1996年茅盾诞辰100周年和2001年茅盾逝世20周年时向全国广大书画名家发函征集起来的,其中不乏臧克家、钱君匋、佟韦、肖峰、郭仲选、胡洁青、王冬龄、邵洛羊、曹简楼等名家之作。现有图书资料1211册,均为有关茅盾著作、茅盾研究著作的各种版本、资料。

茅盾故居自198574日正式揭幕开放以来,在各级领导的关心重视下,立足于文物保护和阵地建设,积极开展对外宣传,弘扬爱国主义旋律,各项工作得到长足发展,成为向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文学熏陶的重要场所,发挥着巨大的社会教育功能。基本陈列“茅盾走过的道路”以介绍、宣传茅盾光辉的生平业绩、伟大的文学成就和崇高的革命风范为教育主题,从茅盾一生的成长、奋斗历程中折射出中国革命征程的艰难、困苦和取得成功的来之不易,从而使广大人民群众更加珍惜共和国的江山,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更好地投身于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通过茅盾这一名人效应,极大地提升了桐乡乌镇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知名度。从198574日开放至200411月,前来参观的各界观众达450多万人次。茅盾故居1993年被中共嘉兴市委、嘉兴市人民政府命名为红色教育长廊青少年教育基地,1995年被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命名为浇灌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6年被浙江省文物局评为浙江省文明博物馆,1999年被嘉兴市旅游局评为嘉兴市文明旅游景区(点)。2000年被中共桐乡市委、桐乡市人民政府命名为市级文明单位、市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被共青团桐乡市委命名为市级青年文明号。2002年被桐乡市妇联“巾帼赛”领导小组命名为市级巾帼文明示范的称号。

茅盾故居落成开放以来,不仅社会名流留下了珍贵的墨宝;香港著名武侠小说家金庸先生“一代写子夜,万千青年诵春蚕”。浙江大学校长潘云鹤“子夜已过旭日升,文豪遗泽耀古镇”。原文化部部长王蒙“心向往之”。原文化部副部长王济夫“文坛泰斗,浩然人间”。原浙江省政协主席商景才“文坛大师,当代文豪”。原浙江日报社社长于冠西“著述千万言,教诲为人生,放歌真善美,奋笔扫顽凶,革命文艺家,楷模是茅公”。著名作家陆文夫“昔日有语道不得,今朝道得又无言”。

党和国家领导人对茅盾故居的筹建与开放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原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黄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乔石、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宋平,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中纪委书记尉健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铁映,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等中央领导同志先后来视察,为茅盾故居增添了新的光彩。

学会公告 茅盾文学奖 论文检索 书目检索 读者留言 学会微博

版权所有:中国茅盾研究会 京ICP备12009228号-2

电子邮箱:maoyanhui2011@163.com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后圆恩寺胡同13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