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原始网址 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4/0731/c40531-25374766.html 在 2023-03-19 00:35:32 的快照。

360搜索与该网页作者无关,不对其内容负责。

北京大学党委书记朱善璐:把核心价值观 融入大学精神--理论-人民网

(面对面·核心价值观·校训)

北京大学党委书记朱善璐:把核心价值观 融入大学精神

人民网记者 赵婀娜

2014年07月31日08:1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开栏的话: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教育系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件大事。而校训是中国精神文化和价值取向的一个缩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本周起,我们开设《核心价值观·校训》专栏,通过专访高校负责人,深入挖掘大学校训的精神内涵、价值底蕴,深入探索校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契合点,使校训所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代精神、价值理念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大学是文化与教育的机构,其使命在育人,根本也在于以文化育人。大学的精神是价值观的问题,大学理念、办学思想、传统归根结底体现了大学的价值理想追求,内核是价值,精神是灵魂。

记者专访北京大学党委书记朱善璐,听他结合校训和大学精神,谈谈心目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记者:从国内国外的其他高校来看,您觉得校训对于一所高校的重要性是什么?在一所学校校园文化、教书育人的过程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朱善璐:校训是大学精神一个方面的体现,大学的传统、价值观追求与理念、特色与行为方式,不是校训都能反映出来的,其价值观通过传统、理念、价值追求、历史表现在传承,其与民族文化也分不开。说到底,还是与大学精神有关。我国最早的关于大学精神阐述是《大学》,它是最早关于大学精神经典文献之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大学精神在《大学》里开宗明义,我认为它为后来大学理念的发展,奠定了最早的思想与精神元素。“道”就是大学精神,是以大学的基本运行过程、实践活动以及在大学人活动中体现对青年学生影响,分为直接性影响(刚性)和间接性影响(柔性的)。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青年学生,重点和难点都是如何做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要做到这一点,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努力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精神。因为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精神传统、办学理念、校风学风的最集中体现,在师生中具有广泛的认可度和强大的感召力,深刻地影响着师生的思想行为。在高等教育界有一个泡菜理论,就是说不同气质的大学培养出来的学生的气质也是不同的,就像用不同调料泡出来的菜的味道必然不同。这里面体现的就是大学精神的教育功能,就是大学精神潜移默化的重要影响。而校训是大学精神的体现,能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训,当然很好,也很必要。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重视大学精神、校训等文化建设的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融入大学文化,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在大学校园里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

记者:您觉得大学精神和核心价值观中的哪些精神是契合的?

朱善璐:北京大学目前暂时还没有一个十分明确、简洁的校训,但我们的精神传统和精神气质非常鲜明。如果一定要说校训,北京大学的校训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样,也有三个层面。一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传统,这是五四精神的核心,北京大学是五四运动的策源地,五四精神就是北大精神的核心内容;二是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三是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学术氛围,这个氛围是从蔡元培老校长的教育改革开始形成的,正是有了这种学术氛围,北京大学进步师生才能率先冲破封建思想的束缚,发起新文化运动,最早在中国引进和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这些传统在北大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为核心内容的北大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度契合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就是从五四精神也就是北大精神谈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五四精神、北大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样,都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上下求索、历经千辛万苦确立的理想和信念的集中反映,所以必然是内在一致、高度契合的。

记者:您希望通过校训或大学精神传递的价值观,让青年学子建立怎样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如何潜移默化地引导他们?

朱善璐: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精神,根本目的是为了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更好地成长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倡导、12个词,还有习近平总书记在五四讲话中提出的勤学、修德、明辨、笃实几点希望,实际上是青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途径,我们既要全面、准确、深入地理解每个词的内涵和要求,又要从整体上把握贯穿其中的精神主线。

贯穿五四精神、北大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主线就是对国家、民族和人民的深沉使命感和责任感。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每个人都要在这样一个共同的价值目标的前提下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树立一种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大我”精神。

《 人民日报 》( 2014年07月31日 17 版)

(责编:常雪梅、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