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查询的关键词是:自然地理及社会经济概况 
下面是原始网址 http://www.wshol.com/b-zrsh.htm 在 2019-10-23 12:00:43 的快照。

360搜索与该网页作者无关,不对其内容负责。

微山湖自然地理及社会经济概况
首页>>自然地理及社会经济概况
自然地理及社会经济概况

 

 

社会经济概况

 

□自然地理概况


微山湖位于东经116°34’---117°21’北纬34°27’---35°20’.最大面积约1266平方公里,占全省淡水域面积的45%,是山东省最大的湖泊,亦是我国著名的大型淡水湖泊,其单位面积渔产量居大型湖泊(面积大于1000平方公里)首位。全湖南北长126公里,东西宽5至25公里,中部最窄处称为湖腰。1960年在湖腰建成了拦湖大坝,坝上兴建节制闸和船闸,将湖一分为二,坝北为上级湖,面积 602平方公里,坝南为下级湖,面积664平方公里。上级湖允许最高水位36.50米,兴利水位34.20米,死水位33.00 米;下级湖允许最高水位35.00米,兴利水位32.5米,死水位1000平方公里)首位。全湖南北长126公里,东西宽5至25公里,中部最窄处称为湖腰。1960年在湖腰建成了拦湖大坝,坝上兴建节制闸和船闸,将湖一分为二,坝北为上级湖,面积602平方公里,坝南为下级湖,面积664平方公里。上级湖允许最高水位36.50米,兴利水位34.20米,死水位33.00 米;下级湖允许最高水位35.00米,兴利水位32.5米,死水位31.5米。全湖防洪库容47.31亿立方米;兴利水位库容17.02亿立方米;兴利调节库容11.28亿立方米;平均水深约1.5米,属浅水大型淡水湖泊。湖滨东依山峦,西接平原,南连苏北富庶之地,北靠孔孟圣贤之乡,流域面积达31700平方公里。京杭运河纵贯全湖南北,把南北江河水系交汇勾通。

南四湖属于淮河流域泗河水系。湖西地处黄河与故黄河之间的黄泛平原,地势平缓,比降约五千分之一至二万分之一,河道宽浅,洪水量大峰低,分别经洙赵新河、老万福河、东鱼河、复兴河等由西向东流入南四湖;北部由梁济运河接纳济北及郓城、梁山和东平湖新湖区一带的来水;湖东近湖区为泰沂山脉第四纪冲积地丘陵平原,远湖区为蒙山支脉山丘区,河道短,洪水峰高流急,分别经泗河、泉河、洸府河、白马河、城河、(郭)河、十字河、薛城河大沙河等由东向西流入南四湖。南四湖承受东、西、北三面,鲁、苏、豫、皖四省三十二个县、市、区的来水,流域面积31700平方公里,入湖主要河流有47条,其中流域面积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主河道有泗河、梁济运河、白马河、洙赵新河、老万福河、复兴河、城郭河、东鱼河、洸府河、新薛河、新万福河共11条,出湖口有山东省微山县境内的韩庄闸和伊家河闸以及江苏境内的蔺家坝闸。
 

关于南四湖的成因,众说不一。根据现有地质资料和地貌形态的分析,新生代以来受大地构造控制,鲁西地区长期处于强烈下降过程,形成凹陷,成为广阔的平原,东部毗邻鲁中山丘区,其相接处具有水流滞积形成湖泊的地质条件。从湖区地质构造和沉积物类型分析,微山湖从北至南座落在新生代后期的第四纪堆积上,但湖的沉积物很少很薄,说明了泥沙大量沉积已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阶段,而湖在第四纪堆积上形成的时间并不长。从有记载的黄河、泗河等河川迳流的演变过程分析,黄河决口是逐渐形成湖泊的重要原因,加之运河的变迁和开发,加速了南上湖的形成。从夏代至秦朝曾多次在现南四湖内设国建城邑,《史书》记载,夏代的“仍国”曾设在南四湖东岸的仲家浅村;周代封的“邿国”建立鲁桥镇西6公里处。《水经注》记载,泗水会洮水于高平西,西有茅乡城,茅城邑东南四十里处有鲁国属郎亭、郎城、郎台,在今留庄乡西北,战国时期设湖陵县,在今张楼乡程子庙村昭阳湖内。此由说明南四湖是后来逐渐演变而成的。

据历史记载,泗水原在今微山湖西岸,由兖州流经微山县鲁桥、南阳,在鱼台县谷亭东流过,又南去沛县城东,过徐州,从淮阴入淮河向东入海,流水通畅,是淮河下游的一条主要支流。

公元前132年(汉武帝元光三年),黄河第一次夺泗入淮,黄河在瓠子(今河南濮阳西南)决口,大溜向东南直奔巨野泽,夺泗水故道转注淮水入海。黄河水在济濮之间泛滥二十三年,直至公元109年(武帝元封二年),帝遣使郭昌等卒数万,堵塞了瓠子决口。此时黄河夺泗并非全河入之,直至宋初之前,虽又有王莽始建国三年黄河第二次迁徒,对泗水的影响仍不严重。但是,黄河水流的运动却使鲁西平原出现了一些洼地沉积相区。据《隋史·薛胄传》戴:“兖州城东沂(把小沂河)、泗二水合而南流,泛滥大泽中”,可见在济宁以南,古泗水东岸的兖州以下,在时隋朝已经形成沼泽湖泊。

自1077年(北宋神宗熙宁十年)始,黄河改道,决口逐渐繁起来,黄河水流对加速微山湖演变所起的作用也相应增加。公元1194年(金章宗明昌五年)黄河决口于河南阳武,入梁山泊分流南北。南汉由南清河入淮,历经坟上、加祥、济宁,在今微山县鲁桥镇西南与泗水汇合,至江苏清江市入淮。公元1495(明弘治八年)刘大夏筑黄陵岗,在修太行堤,北流的黄水就全部南来,自开封至徐州夺汴,再至淮阴夺泗,淮阴至海口南兰考铜瓦厢决口北迁,夺大清河由山东利津入海,形成现在的黄河,前后经历六百六十多年。黄河如此夺泗夺淮,一方面大量泥沙淤积,形成现在的黄河床,使泗水南流入淮之路受阻,洪水长期滞积;另一方面,由于黄水与东部河流的共同作用,使该区从北至南出现了大小、形状、底高程均不同的南四湖雏形,从钻孔的地质资料及沉积物分析,湖在第四纪堆积上形成的时间不长。

随着历代政治中心北移,元、明、清相继建都北京,为“漕运江淮这漂,供京师之需”,于是放弃了隋代建成的以洛阳为中心的运河航道,从元代开始,沟通南北运河,于公元1289年(至元二十六年)和公元1293年(至元三十年)相继开挖了会通河和通惠河。此时,济宁至徐州之间利用泗水天然河道为运河。为了保持航运水深,在泗水河道上建闸,河东山水在东岸停蓄,开始形成了昭阳湖和独山湖。明代,黄河不断泛滥,黄强泗弱,泗水出路受阻,使昭阳、独山不断扩大,在微山附近出现了赤山、微山、吕孟、张庄等相连的小湖。明代嘉靖年间,开挖了南阳新河,使运道脱离泗水由昭阳湖西移到湖东,东部沙河等山水引入独山湖,薛河水引入吕孟湖。公元1640年(明万历32年),大开洄河(今韩庄运河),运河再次东移,奠定了京杭大运河的基础。至此,赤山、微山、吕孟、张庄四湖湖面迅速扩大,合为微山湖。随着运河的开发,为蓄湖东山水济运,昭阳等湖成为运河水柜,这此,南阳、独山、昭阳、微山等湖相连,初步形成了今日的南四湖。

所以,微山湖的成因既受大地构造控制,即鲁西平原长期下降形成了凹陷的地质条件,也受鲁中山区自然地貌的阻拦及泗河等东部山水的影响,更由于黄可长期泛滥夺泗夺淮故道淤积,泗河失去出路,水流滞积,加之运河的开发,和人们的生产活动,使济宁至徐州间长达二百四十华里长的地带,逐渐演变成河流堰塞型浅水湖泊--微山湖。随着微山湖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将会有更多的专家和帝者来继续探讨和完善微山湖的成因 和演变过程。

微山湖流区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区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3. 7℃,年平均日照2530小时左右,无霜期209天至224天。年平均降水量湖西约700毫米,湖东750-850毫米,有百分之六十至七十的降雨集中在汛期,多为气旋雨或台风雨,极易造成洪涝灾害。秋、冬、春一般少雨雪。形成春旱夏涝晚秋又旱的特点。降雨的年际变化也很大,丰水年与枯水年相差悬殊,流域平均降雨量相差2倍,又常常出现连旱连涝。未经治理前,湖西平原水系紊乱,排水不畅;湖东河流源短流急,洪水来势凶猛,又加沿湖一带地势低洼,每逢汛期,洪水滚坡漫流,湖河水位猛涨,积涝成灾。旱时湖水枯竭,土地龟裂,飞蝗三大自然灾害频繁发生,许多县志都有着“洪水漂流,卢舍为墟”,“赤地千里,饿殍载道”的记载。

建国后,为了根除各种自然灾害,开始了大规模的水利建设,湖东兴建中小型水库共250座;湖西平原采取洪涝分治、高低水分排的措施,对水系进行较大的调整,开挖了东鱼河、洙赵新河、梁济运河三条防洪排涝骨干河道,治理新老万福河、惠河等中型河道十余条,入湖的骨干河疲乏白马河、洙水河、蔡河、洙赵新河、洮府河、老万福河等已接近达到三至五年一遇除涝,十至二十年一遇防洪的标准;湖畔兴建了湖西大堤和硝东间断的66分里堤防;湖腰兴建了长达六千多米的二级坝 节制闸水利枢纽工程,湖出口兴建了韩庄节制闸枢纽工程;湖内挖深槽总长52.87公里,用以打开排水通疲乏,开辟贯通南北的航道;湖内开始有计划蓄水,滨湖地区采取圈圩封闭、建站提排等措施。

经过多年的治理和建设,微山湖已由一个自然灾害严重的湖泊,变为具有一定防洪除涝能力和蓄水兴利、养殖鱼禽、通航旅游多种功能,经济效益显著提高的湖泊。

□社会经济概况
微山湖流域在行政区划上包括山东、江苏、河南、安徽四省三十二个市、县、区。山东省济宁市所辖的十一个县、区9721平方公里均在微山湖流域范围内,占全部流域面积31700平方公里的30.7%。本次调查范围除微山湖外,还包括济宁市辖的微山县、鱼台县、市郊区、金乡县、嘉祥县、邹县六县区,在面高程37米以下的滨湖有关地带,共36处乡镇,总计3017.4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31.04%。其中耕地面积为1159.3平方公里(173.9万亩);人口123.8万人(其中渔民5.59万人,湖民5.14万人),劳办47.4万人个。

建国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为了彻底改变湖区落后面貌,根治洪涝灾害,政务院于1953年批准建立了微山县,统管微山湖;进行了大规模水利建设;在大搞以兴修水利为重点的农田基本建设的基础上,1964年以滨湖区实行了稻改。到1983年共建排灌站685处,装机1521台,打机井9267眼,配套4859眼,装机5518台,建大型水闸7座,基本上做到了遇旱能灌,遇涝能排,实现农业稳产,1966年种稻面积曾达到120万亩。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1983年农业动力机械发展到25751台,337181瓦,每瓦负担耕地5.2亩;有渔船24650只,大、中、小型渔具12类、41种、22737件;能航船只455艘,载重24579吨。生产条件的改变,生产力的提高,促进了湖区经济的发展。1983年粮食作物面积123万亩,耕亩单产560.9公斤,总产69万吨,比滨湖稻改前的1964年总产增长了4.56倍,单产提高4.7倍。棉花播种面积122.6万亩,单产57.9公斤,总产7.098吨。调查范围内农业总产值6.02亿元,比建国初期最好的1956年增长7.7倍,年递增率为8.4%,其中农业产值3963.5万元,分别占农业总产值的64.2%、1.8%、6.3%、21.1%、6.58% ,人均占有粮食586公斤,口粮400公斤,收主439.5元,卖给国家粮食101公斤。

微山湖1950~1959年平均渔产量22511.9吨,1955年渔产量达到26600吨,水生经济植物面积52万亩,1957年发生了一次八十年一遇的洪水后,渔业、水生经济植物均明显下降,1960~1969年渔业年平均产量降到10296.6吨,1972年~1975年曾间断地向大湖投放鱼种、蟹苗,收到一定效果,1970~1979年渔业平均年产量达到17040.4吨,1980年以后继续好转,1980~1983年渔业产量达到18208.5吨,至今仍未恢复历史最高水平。为了增殖渔业资源,国家投资在南上湖畔兴建了三处国营淡水养殖场,占地总面积2950亩,同时在沿湖建设了商品鱼基地95处,水面积17188亩。济宁市和市郊区、微山县、鱼台县相继成立了水产供销公司,并在湖区设立了水产品收购站8处,为了改善渔民的居住条件,帮助24个渔业大队建立了渔民新村,上陆定居渔民已达1.7万人,渔民生产和生活条件有了较大改善。

沿湖煤炭电力资源丰富,各矿井年产煤量约达1200万吨,湖区电力工业也是国家重点建设地区,已建济宁电厂装机30万千瓦,规划装机90万千瓦,在建的邹县鲁面电厂计划85年发电装机30万千瓦,规划装机360万千瓦,拟开工的还有嘉祥电厂,湖东新建兖石铁路,规模宏大的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设计任务书正在审批;纵贯南四湖的京杭运河及5万吨级的码头的规划设计已由交通部批准正待兴建,目前航运船只南通宁、沪、杭等处,京杭运河扩建后,将成为南北水上客货运输大动脉。建国三十多年来,南四湖经过初步开发治理,已经成为山东省最大的淡水渔业基地,盛产水稻、小麦的商品粮基地,并正在成为以京杭运河和津浦铁路为骨干的交通运输集散基地和以电力、煤炭为主的国家重点能源工业基地。(完)
自然地理概况

 

 

 

 

 

 

 

 

 

 

 

 
相关文章:
·微山湖区地图
2001年中国.微山湖ZJM制作 Tel:13964914895;E-mail:ws@wsho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