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原始网址 http://pkunews.pku.edu.cn/xycf/2014-12/08/content_286389.htm 在 2019-05-14 01:22:37 的快照。

360搜索与该网页作者无关,不对其内容负责。

首批“卓有成就的美术史论家”得主葛路教授撰文:当代书坛一杰李志敏
北京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高级搜索  

首批卓有成就的美术史论家得主葛路教授撰文:当代书坛一杰李志敏
日期: 2014-12-08  信息来源: 《中国艺术丛论》

当代书法大家、北京大学教授李志敏先生,于1993年夏将他的新著《书论》赠送给我们,并预约再版时请我们作序。这册书犹如孙过庭《书谱》,是草书手稿与理论璧合的艺术品。朱栏游乌龙,既美观,又典雅。这期间,克地曾请他为所作《墨牡丹》题词,不料半年之后,他患了食道癌。在他决定住院手术、生死未卜之际,还惦念着朋友的嘱托,认真写好题词,把画轴亲自送来,说这可能是他的绝笔。我们深为他的高尚精神所感动。1994年春天,他在攀登艺术顶峰的征途中逝去,令人万分痛惜。

李志敏,河南南阳人。40年代就学于武昌艺专。作山水画,元气淋漓,意境幽深。后来,他的画名为书名所掩。他还是有成就的法学家,80年代起,他经常出国讲学访问,时而以法学家的身份出现,时而以书法家的身份出现,有位美国人不理解,怎么可能把严谨的法学研究与浪漫的狂草创作集于一身呢?十年以来,他的独树一帜的书法作品,流传到海内外许多地方,有些已镌刻于石。他擅长行书,尤入迷狂草。像他这样有才华、造诣很高的狂草书家,在当代中国书坛寥寥无几。他作狂草,满怀激情,提笔之前,伫立审视案上的幅纸,连连吸烟,一旦意象在胸,便将全部心神倾注于毫端,迅速挥扫,一气呵成,之后,把笔一投,欣然微笑。他的狂草,大家公认其最大的特色是气势磅礴。有人批评他的狂草难认,殊不知他“重书之精神内涵,故所书唯求任情恣性,不备六体”。甚至他的署名,也不尽相同,有时猛然一看,不知何许人也。他偏爱草书,传世作品草书居多。他的行书功力深厚,风神特殊,并不亚于草书。所作所书,雄劲倔犟,老辣生涩,小至点画,大到整体,给人若引弓待发、若屈铁凿铜的印象。书品活托出书家的个性。他的行书,初看并不惊人,久看则意趣不尽。北京大学大讲堂外东墙上“勤奋严谨求实创新”八个大字,是他的行书杰作。其字八面取势,神采粲然,立于壁上,大而不呆,岿然不动。

李志敏书法的独创性,与其对艺术理论的独到研究不可分。《书论》是他积半个多世纪的艺术实践,创造性地发展了中国传统书学的精粹成果。全书以道与艺为总纲,论述哲理、艺理、伦理,三者融为一体,即天人合一思想在艺术上的体现。由此总纲派生出心与物、美与善、专与博、理解与直觉(悟、兴)、书法内涵与笔墨技巧、书与诗画印等各个分章。这些分章,都是讲对立双方如何通过艺术实践求统一,以达到道与艺合的书学大理。作者在书法之精神内涵中,强调情、气、神、境,其实质即重书法的内在美。在笔墨技巧中,强调曲、藏、和、圆,并认为精神内涵与笔墨技巧,皆为生命现象,两个方面密不可分,同属于书论的精华。这些见解,没有长期的创作经验,是写不出来的。全书理论博大精深,言简义丰,读来如饮醇酒。平日与李志敏谈艺,也常听到一些真知灼见,引人深思。如他认为秦始皇统一六国文字,对当时的社会进步有积极意义,但未必有利于书法艺术的发展。再如他推崇于右任“雄强深厚”的草书,堪称当代巨擘,但他不赞成于先生搞标准草书。依他之见,书法艺术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应多彩多姿,不必强求划一。品读古今作品,也“最忌偏于一好而排斥众美”。

李志敏生前曾任中国书协理事、北京书协副主席、北京大学燕园书画会会长等职。他脚踏实地工作,对头衔并不感兴趣。“德不可伪立,名不可虚成,艺不可诈取”,这是他做人从艺的信条。他在实践这一信条中光明磊落地度过信仰无愧的一生。他临危在病榻轻轻自语:“走,走,戴上眼镜,穿上风雨衣,走到很远的地方去!”斯人已逝,他的音容笑貌却时常浮现在我们的眼前,他的风范犹存,他的艺术不朽。( 本文摘自葛路、克地著:《艺海捉象--中国艺术丛论》,安徽教育出版社2013年10月版,第238-239页。作者葛路2004年被中国美术家协会评为首批卓有成就的美术史论家”称号。)

人物简介:

李志敏(1925-1994)是我国当代草书大家、改革开放时期著名书法理论家、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协艺委会副主任、北京书法家协会第一副主席。他精研文史,擅长真草隶和艺术理论,尤精狂草,著有三春堂《书论》、《草论》,是“引碑入草”的理论首创者和实践开创者。有当代草书”南林北李“(林散之、李志敏)之誉,与林散之并称“当代草圣”。

编辑:歆琴


   
北京大学官方微博     北京大学新闻网     
[打印页面]  [关闭页面]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本网介绍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校内电话 | 诚聘英才 | 新闻投稿
投稿地址 E-mail:xinwenzx@pku.edu.cn 新闻热线:010-62756381
北京大学新闻中心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 技术支持:方正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