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查询的关键词是:西平县2015政府工作报告 
下面是原始网址 http://www.xiping.gov.cn/gzbg/4491.htm 在 2018-03-05 16:18:58 的快照。

360搜索与该网页作者无关,不对其内容负责。

西平县2015政府工作报告 - 中国·西平 - 西平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Tags标签  RSS订阅  特别专题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 页 今日西平 走进西平 政务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 公共服务 政民互动 旅游频道
  今天是:
  政务动态 | 领导活动 | 部门信息 | 乡镇信息 | 图片西平 |
  西平概况 | 历史沿革 | 地理环境 | 行政区划 | 交通运输 | 经济发展 | 科学教育 | 城市荣誉 |
  政府领导 | 政府文件 | 公示公告 | 政策解读 | 政府采购 | 招标投标 | 应急管理 | 工作报告 | 发展规划 | 政策法规 | 政府权力公开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 依申请公开 | 年度报告 | 重点公开 |
  企业办事 | 公民办事 | 投资者 | 百件实事网上办 | 科普天地 |
  县长信箱 | 领导信箱 | 部门信箱 | 建言献策 | 建议提案 | 政策解读 | 网上信访 | 监督投诉 | 民生通道 | 在线访谈 |
  旅游信息 | 景点介绍 | 民俗风情 | 艺术剪纸 |
您现在正在浏览: 首页 » 政务公开 » 工作报告 » 信息内容

西平县2015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 2015-02-15 15:36:19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我要评论()

政府工作报告

——2015115日在西平县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次会议上

西平县人民政府代县长  申保卫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士提出意见。

一、2014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是我县应对挑战、战胜困难的一年,也是各项工作实现突破、成效明显的一年。这一年,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和繁重的发展任务,县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一系列决策部署,以“六大系统工程五十项重点工作”为载体,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克难攻坚,务实苦干,圆满完成了县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稳定经济增长,综合实力持续增强。我们认真落实中央、省市“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各项政策,积极应对,主动作为,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实现稳定增长。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6.0928亿元,增长18.9%,达到我县历史最高水平;预计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65.3亿元,增长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8.5亿元,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539元,增长9.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153元,增长12.5%;各项存款余额163亿元,增长21.3%;各项贷款余额64.3亿元,增长23.1%金融业保持平稳运行。

(二)着力开展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扎实推进。我们牢固树立“项目是第一抓手”的理念,深入开展“项目建设提升年”活动,落实领导分包、联审联批等制度,项目建设扎实有效推进。全年共在建、签约项目129个,总投资293亿元,其中,“农洽会期间签约项目85个,亿元以上项目33个,总投资202.9亿元。先后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地举办招商推介会,签约项目14个,总投资71.8亿元。分四批集中开工32个亿元以上项目,总投资104.8亿元。35个省市重点项目,全部完成年度投资计划。引进省外资金24.8亿元,利用境外资金2200万美元,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三)着力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工业经济稳步回升。按照“四集一转”的要求,大力开展“产业集聚区提速年”活动,积极培育主导产业和产业集群,产业集聚区不断发展壮大,引领带动全县工业经济稳步发展。预计全县规上工业实现增加值41.5亿元,增长10%,工业用电量达7.5亿千瓦时,增长9.4%。集聚区预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8.5亿元,增长32.8%,固定资产投资67亿元,增长34.6%,实现税收8500万元,新增从业人员4000余人。集聚区建成区面积扩大1平方公里,水、电、路、气、通讯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光电产业园已入驻企业5家。新建省级、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各1,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

(四)着力提高建管水平,城乡建设步伐加快。我们围绕打造“宜居、宜业、宜学、宜游”城市建设目标,以“城镇建设提质年”活动为抓手,加大投入力度,县城建成区面积进一步扩大,城市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进一步提升。新修城市新区、产业集聚区柏亭大道、仙女河南路等10条道路,对解放路、西平大道等9条道路进行升级改造。金凤大道下穿铁路涵洞项目正在实施,柏国大道上跨铁路立交桥项目、107国道升级改造项目正在积极推进。第一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项目投入运营,第二污水处理厂土建工程已基本完工。嫘祖文化苑等一批游园绿地正在建设,“两河”治理、西平生态园建设已启动,新增绿地面积38公顷。撤乡建镇步伐加快,吕店乡更名设为嫘祖镇顺利通过省民政厅验收。全县城镇化率达到32.7%,提高1.5个百分点。“三城联创”活动深入开展。对城区经营秩序、交通秩序和环境卫生进行综合整治,城市管理更加规范,城市面貌显著改观。

(五)着力加大“三农”投入,农业基础更加坚实。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整合涉农项目资金,持续增加“三农”投入,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高标准粮田建设有序推进。总投资3亿元,完成了7.5万亩高标准粮田、7万亩高标准农田、10万亩土地整理、2.1万亩农田节水灌溉等建设项目;投资8000万元的5.3万亩千亿斤粮食提升工程、投资1800万元的1.6万亩高标准农田项目正在建设。实施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粮食生产克服严重自然灾害,总产达到92.3万吨,实现“十一连增”,再次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248家,新增家庭农场94家,新培育产业化集群3个,新增市级龙头企业4家,新增省级龙头企业2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8家,总数位居全市第一。畜牧业快速发展。新改建规模养殖场53家,生猪出栏量全省第二,被定为全省生猪和肉牛产业集群县,继续保持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地位。林业生产扎实推进。实施107国道、S331省道廊道建设,超额完成植树造林任务。气象为农服务进一步加强。农村改革稳步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基本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试点工作顺利开展。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成效显著,经验和做法在全省得到推广。

(六)着力完善市场体系,第三产业繁荣发展。以特色商业区建设为依托,完善各类专业市场,出台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促进第三产业快速繁荣发展。预计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0.2亿元,增长12.8%。特色商业区建设步伐加快。区内基本形成“七纵七横”干线网络;投资20亿元的建业城市综合体正在建设,投资26亿元的红星美凯龙项目、投资10亿元的宝嘉广场项目、投资10亿元的前海鹏翔商业广场项目正在积极推进。商业场馆建设加快推进。新世界广场、中原渔具城、喜盈门生活广场、豪顿大酒店等投入使用,新天利金融中心、新世纪广场、新华商城等项目正在建设。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成效明显。新增个体工商户1705户,个体企业352家,物流、货运、快递公司达到114家。金融业加快发展。驻马店银行西平支行投入运营,中原证券西平营业部挂牌成立,财富村镇银行服务网点延伸至二郎等3个乡镇。外向型经济不断壮大。实现进出口贸易总额1500万美元,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七)着力办好惠民实事,民生事业不断改善。我们坚持民生第一大事,持续加大民生投入,统筹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全县投入社会事业的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达73%。尽心尽力办好惠民实事:县第四中学正在建设;县医院新病房楼主体工程已完工;12个乡镇卫生院提升工程、50个村卫生室建设项目已完成;建设公租房4400套、17.6万平方米;新建、改扩建敬老院2所;新解决农村安全饮水2.8万人;惠民早餐工程已实施。就业和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全年新增城镇就业8000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000人,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位居全市第二;新农合参率、城镇居民医保参率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改造农村危房1700户;5.2万城乡困难群众享受最低生活保障,3733名五保老人得到供养。公务员津补贴由年人均1.2万元提高到1.56万元,同步提高了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教育事业加快发展。西平高中扩建主体工程已完工,柏苑中心小学建成投入使用,扩建6所农村寄宿制小学,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现象得到有效缓解;家庭教育工作成效明显,全省家庭教育工作现场会在我县召开。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顺利实施,药品全部实行零差价销售;博雅医院正在建设,平安骨科等一批新型民营医院建成投入使用。计生工作取得显著成绩,被省委、省政府授予“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成功举办嫘祖故里“中华母亲颂”全国书法名家邀请展,进一步宣传弘扬了嫘祖文化;被省书法家协会授予“河南省书法之乡”;开通了西平手机报,积极传递社会正能量;“棠溪宝剑铸造技艺”成功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棠溪剑城成功创建国家2A级旅游景区;县豫剧团等4家单位完成转企改革,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文化发展焕发出勃勃生机。科技进步和广电事业取得新的成效。实施“乡村畅通工程”,改扩建乡村道路33公里。电力设施更加完善。投资1300万元的电网改造工程基本完成,驻北500千伏输变电工程正在实施。深入推进“蓝天工程”、“碧水工程”、“乡村清洁工程”。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扎实开展,被定为全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示范县;关闭拆改12家燃煤小锅炉,城区露天烧烤集中整治效果明显。圆满完成第八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和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以奖代补,完成30个行政村村室建设,实现了村级活动场所全覆盖。创新社会管理。积极探索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访稳定工作的新机制、新举措,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全省基层平安创建工作经验交流会在我县召开,“三无”乡镇(村、社区)创建工作经验、基层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经验在全市得到推广。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等工作进一步加强,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八)着力转变工作作风,自身建设得到加强。通过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政府部门和工作人员存在的“四风”问题得到有效整治,一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共性问题、影响干群关系的热点问题得到初步解决,干部作风明显转变。政府各项改革稳步推进。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完成了709家事业单位分类工作;大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对行政审批事项进行了清理规范,取消县级行政审批12项;严格预算管理,县乡两级所有预算单位全部实行了公务卡制度。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全年共承办市、县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205件,办复率、满意率均为100%。廉政建设工作、行政效能监察工作成绩显著,被命名为全省行政效能监察工作先进单位、全市服务企业工作先进单位。审计监督作用进一步发挥,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与工商联、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联系进一步密切。统计、物价、人事、民族、宗教、人防、通讯、老龄、残联、史志、老区建设、老科协、关心下一代、炎黄文化研究等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

过去一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绩,这是县委正确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各位县人大代表、县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力支持、积极参与政府工作的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同志和社会各界人士,向辛勤工作在全县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干部、职工和人民群众,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政府工作与人民群众期待还存在一定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层次低,链条短;大项目尤其是大工业项目少,工业缺乏龙头企业的有力支撑;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任务依然艰巨;土地、资金、环境等生产要素制约加剧,亟待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公共服务水平较低,一些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就业、就医、就学、住房等问题尚未得到很好地解决;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等方面仍存在薄弱环节;一些部门工作人员作风不实、服务不优、为官不为以及“庸、懒、散”等现象依然存在。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决不辜负全县人民的期望!

二、2015年政府工作的主要任务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中央、省、市对今年的经济形势做出了科学研判: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新常态下,投资消费需求、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生产要素相对优势、市场竞争特点、资源环境约束等发生了趋势性变化,经济增长速度正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正从粗放增长转向集约增长,结构调整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存量与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增长点。我们面临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投资拉动缩减、经济转型发展困难、隐形风险逐步显现等不利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但同时也面临着深化改革、产业加快转移、新型城镇化、新兴产业发展、现代农业发展等诸多有利因素和有利条件。可以说,困难与优势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且优势大于困难,机遇大于挑战。只要我们集思广益发挥优势,积极应对顺势而为,奋力开拓务实创新,就一定能够抓住机遇,战胜各种困难,实现西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让人民群众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省委九届八次、市委三届七次、县委十一届五次全会精神和中央、省、市、县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按照“稳中快进”总基调,坚定“团结奋进、再创辉煌”总目标,遵循“产业集聚、人口集中、土地集约”总方向,聚焦“产业强县、城镇兴县、农业稳县、作风立县”四战略,坚持一个中心(以加快发展为中心),抓住两个关键(做强产业、做大县城),着力三个重点(产业集聚区建设、特色商业区建设、新城区建设),加快四化进程(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商贸物流信息化),强化五个保障(作风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制度建设、环境建设、基层组织建设),务实苦干,奋勇开拓,深化改革,依法理政,担当有为,推动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8.5%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城乡居民收入增长10%,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城镇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节能减排完成市定目标,努力保持经济快速发展和物价水平基本稳定。

围绕上述总体要求和奋斗目标,我们要突出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新区建设、主导产业培育、服务业发展四个工作重点,统筹兼顾,带动各项工作实现新突破。今年,着重做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提升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继续把招商引资作为“一举求多效”的重要举措,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则,广泛开展招商活动,促进大项目、大产业落地,力争全年引进超亿元工业项目20个以上。突出产业招商。围绕我县主导产业,瞄准国内500强、央企、行业龙头企业,主动出击,开展延链、补链招商,积极引进与我县主导产业关联度高的新兴投资项目、产业集群项目,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创新招商方式。采取驻地招商、以商招商、以情招商等方式,继续在珠三角、长三角等地举办招商推介会,科学招商、精准招商、务实招商,努力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注重招商实效。对招商引资项目进行“回头看”,凡是无法落实、长期没有实质性进展的项目,及时进行清理,该终止合同的终止合同;对规模小、占地多、质量不高的项目及时“腾笼换鸟”,确保土地集约利用;强化督导,切实提高签约项目的履约率。积极争取项目认真研究国家投资政策、投资领域和投资方向,重点谋划一批节能环保、民生事业等基础性、公益性项目。切实加强与省直、市直有关部门的沟通联系,积极搞好对接,努力使更多项目纳入国家和省、市“十三五”规划盘子,形成开工一批、在建一批、储备一批的良好态势。在项目争取上做到思想解放,方法灵活,措施得力,效果明显。加快项目建设加快审批进度。完善模拟审批制度,积极推行“一口受理”、限时办结,对计划开工的重点项目,全部纳入联审联批范围。加快建设进度。制定详细的项目建设时间表、路线图,明确责任,跟踪督查,确保项目按时序进度加快推进。优化服务环境。落实项目建设“四个一”工作机制和例会制度,实行“保姆式”服务,真正做到“两个零接触”,帮助协调解决项目实施中的困难和问题;加大建设环境整治力度,对干扰项目建设的违纪违法行为,坚决依纪依法严厉打击。

(二)强力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提升新型工业化水平。牢固树立工业兴县理念,以产业集聚区建设为载体,以培育壮大主导产业为途径,做大做强工业,不断提升新型工业化水平。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完善产业集聚区“八纵六横”的环形路网,启用产业集聚区综合服务中心,加快建设学校、公租房等配套设施。按照土地集约原则,根据项目投资额、投资强度、税收等,确定供地数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今年实现晋位“一星”产业集聚区目标。大力培育主导产业和产业集群。重点引进培育服装产业。规划筹建西平嫘祖服装新城,力争全年引进服装企业30家左右,努力打造成为超100亿元的服装产业集群。培育壮大机械装备制造产业。重点发展畜禽养殖设备制造业、杆塔制造业和光电信息业:依托金凤牧业,整合畜禽养殖设备制造企业,绘制产业链图谱,吸引聚集相关企业,努力打造成为超100亿元的畜牧养殖设备产业集群;以鼎力杆塔、凯威钢构等机械设备制造企业为龙头,进行战略重组,分工协作,努力打造成为超50亿元的杆塔机械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依托光电产业园,引进入驻电子企业10家以上,努力打造成为超50亿元的光电信息产业集群。继续抓好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业。支持鼓励现有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企业转型升级,助推企业快速发展,做大做强。着力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支持企业自主创新、购买专利创新,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创新,加快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以创新驱动“一招上水平”,不断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力争全年新增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家,新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切实优化企业发展环境。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市减轻企业负担的政策措施,切实为企业“松绑减负”。加快产业集聚区投融资平台建设,加强银企对接,为企业提供投融资服务。盘活挖掘土地资源,保障项目建设用地。搭建招工信息服务平台,整合资源,强化培训,保障企业用工需求。严厉查处扰乱企业生产经营的行为,为企业发展营造宽松环境。

(三)强力推进新区建设,提升新型城镇化水平。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新区建设为重点,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功能,进一步提高城市的承载力、支撑力和吸纳力。科学编制城市规划。完成新区和特色商业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产业集聚区总体发展规划;完成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小洪河和引洪河城区段两岸景观规划。坚持按规划审批项目,按规划建设城市,严格执行规划,坚决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加快新区和特色商业区建设。继续完善新区道路、绿化、水电、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完成嫘祖文化苑建设,建设西平生态园,全面启动小洪河、引洪河城区段综合治理工程。加快特色商业区内红星美凯龙、宝嘉广场、前海鹏翔商业广场等项目建设;制定出台优惠政策,吸引一批金融、传媒、交通运输企业入驻,推动服务业集聚发展,努力把新区建设成为环境优美、宜居宜业、富有魅力、充满活力的新家园。提升城市服务功能。计划今年新修柏苑大道、紫荆路北段等10条道路,对护城河路北段、凤鸣路等4条道路和107国道城区段进行升级改造;完成金凤大道下穿铁路桥涵建设,实施柏国大道上跨铁路立交桥项目;建设柏国大道游园、宝严寺公园,增加居民休闲娱乐场所。推行城市精细化管理。以“三城联创”活动为载体,对城区广告、交通、跨街线网、市场秩序、环境卫生等进行综合整治,完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探索城区卫生保洁市场化新机制,加大背街小巷环境卫生整治力度,不断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有序促进农村人口转移。认真落实户籍改革政策和促进农民进城的相关措施,完善农村居民集体财产权益保障机制,消除农民的后顾之忧,加快撤乡建镇步伐,有序推动农民向城镇转移,让农民共享城市建设成果。

(四)强力推进高标准粮田建设,提升“三农”工作水平。以粮食核心区建设为契机,大力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转变。继续实施高标准粮田建设工程整合高标准粮田、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土地整理等涉农项目,统一进行规划,争取再实施3.5万亩高标准粮田建设项目,全面建成15万亩高标准粮田示范区。抓好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建设,确保粮食总产稳定在90万吨以上。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顺应农业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前提下,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发展高效农业。实施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培育工程,培育壮大农业产业联合体,加快标准化规模种植、养殖基地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积极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和农业产业化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组建10家联合社,新增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各100家,培育1个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示范乡镇;建设市级龙头企业3家以上,引导50家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规范化管理;新发展、改造标准化规模养殖场50个以上;新建无公害标准化示范基地2个,认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2个;完善土地流转服务平台,有序推进土地流转,坚决遏制基本农田流转“非粮化”倾向。继续抓好盆尧、芦庙、重渠等乡镇特色种植业和规模养殖业。持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计划全年新打机井1600眼,疏浚沟渠980条,新增有效灌溉面积7.5万亩,新增旱涝保收田6.3万亩;完善气象监测网络,提升气象为农服务水平。稳妥推进新农村建设坚持规划引导,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完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建设,今年争取50个行政村达到全省达标村标准,5个达到示范村标准。

(五)强力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提升第三产业发展水平。把发展现代服务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实施加快服务业发展的3个“一千万”工程,加大扶持,规范引导,推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科学规划建设现代物流园区,抓好产业集聚区物流园区、恒丰物流园区建设,推动物流业与主导产业联动发展,打造现代物流业基地。加快发展电子商务深入研究电子商务,充分利用阿里巴巴驻马店产业带平台,引进新兴业态和先进商业模式,加强网络信息化建设,推动产业转型,努力实现新突破。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深入挖掘嫘祖文化、冶铁铸剑文化等文化遗产,弘扬剪纸、大铜器等民间文化艺术,积极打造文化产业,让文化产业“兴”起来。以建设“大岈旅游区”为契机,加快棠溪源国家级森林公园建设步伐,开发旅游产品,积极培育发展旅游产业。加快发展金融业极引进各类金融机构来我县设立分支,县域金融机构存贷比力争达到40%以上,增强金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力。加快提升传统服务业引入现代管理模式,推动餐饮住宿、批发零售、运输仓储等传统服务业优化升级;继续完善服装、建材、家具等专业批发市场,形成门类完备、功能完善、辐射面广的现代市场体系。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筹建对外劳务合作服务平台,规范对外劳务输出市场。大力培育自营出口企业,不断扩大进出口规模,力争全年完成进出口创汇1500万美元。

(六)强力推进各项改革,提升发展的动力与活力。围绕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障碍,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把握职责权限实践条件积极落实中央市出台的重点改革举措努力使改革举措转化为加快发展的强大动力。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积极推进行政审批改革。按照中央“五个一律”的要求,继续清理、取消县级行政审批事项,全部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大幅度减少前置审批。全面完成县级政府机构改革,加快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深入开展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试点,完成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全面推行权力清单制度,做好政府部门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公布工作。完成交通执法体制改革。积极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加大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力度。加快财税金融体制改革认真贯彻新《预算法》,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加大预决算公开力度,使用财政资金的部门,除涉密信息外全部公开预决算。深化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公务卡使用实现全覆盖。稳步推进扩大“营改增”工作试点。积极推行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完善特许经营制度。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盘活财政存量资金,促进财政工作健康稳定发展。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县农信社完成组建农商行。坚决打击非法集资,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加快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统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巩固完善全民医保体系,健全重特大疾病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乡、村两级基本药物制度;以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为重点,做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工作。探索组建现代农业产业联合体,着力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契机,加快农村金融改革,创新金融服务产品,探索农村产权抵押贷款办法,为农业农村发展提供完善的金融服务。深化价格改革。全面放开竞争性领域和环节的商品、服务、要素价格,积极稳妥推进水、电、气等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调整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完善排污收费制度,落实促进节能环保的电价、污水处理费等政策,保障基本民生价格稳定。继续深化社会事业、生态环保、住房公积金、林权、水利等改革。

(七)强力推进民生工程建设,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多些雪中送炭,更加注重保障基本民生,更加注重社会和谐稳定。继续办好惠民实事,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为关切的就业、就医、就学、出行等民生问题。建立更加完善的保障体系。千方百计增加就业。深入实施就业优先发展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计划投入1000万元,对复退军人、待业青年、村“两委”班子成员、入党积极分子等进行技能培训,着力解决失业人员、农民工等重点人群就业,新增城镇就业4500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1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100人。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完善新农合、城镇医保、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适当提高救助标准,加大对困难群众的帮扶,努力实现社会保障全覆盖;改造农村危房1500户;新改建出山、谭店、蔡寨敬老院,改善五保老人住房条件;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创办各类养老机构。发展更加繁荣的社会事业。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实施第六中学、第八中学和产业集聚区小学项目建设,支持职业教育和民办教育加快发展。不断改善医疗卫生条件。完成县医院新病房楼建设并投入使用,加快推进120指挥中心项目建设,实施疾控中心预防接种门诊扩建工程。坚持做好计划生育工作。强力推进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加大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综合治理力度,切实稳定适度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实施宝寺塔保护工程建设项目;农村智能广播网覆盖率达到50%以上;举办嫘祖服装文化论坛;积极争取将西平剪纸、大喇叭等申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计划投入1000万元,开通城乡公交,方便群众出行。加快淘汰黄标车步伐。新修农村公路93公里。解决农村饮水安全2.7万人。实施中低压改造和驻北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完成康李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大力发展全民健身事业。全面落实惠民殡葬政策,规划建设13处公益性公墓。加强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加大扶残助残工作力度。建设更加美好的生态环境。继续实施“蓝天工程”、“碧水工程”、“乡村清洁工程”,努力让人民群众喝上更干净的水、呼吸到更清洁的空气,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工作生活,让美丽与发展同行。完成第二污水处理厂建设;完成城区所有燃煤锅炉的拆除或改造;加大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力度;推进节能降耗行动计划,抓好重点领域、重点企业节能降耗;扎实推进县境内107国道、S331省道生态廊道网络工程建设,构筑城乡一体的生态网络;深入开展乡村环境综合整治活动,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和人居环境示范村建设,不断改善农村生活居住环境。营造更加和谐的社会氛围。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围绕打造平安西平目标,实施“天眼工程”,高标准建设监控指挥中心,提高科技防范水平;建立健全化解各类风险的体制机制,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方式化解社会矛盾。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落实信访工作评估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信访问题发生;大力推行依法逐级走访,规范信访秩序;抓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集中处置一批信访积案,切实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工作责任制,深入开展隐患排查,加强生产、交通、消防等重点领域的安全监管,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完善各类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建立健全食品药品、农畜产品安全保障体系和监管体系,加大责任追究,确保人民群众吃上安全食品,用上放心药物,过上安心日子。进一步强化审计监督作用,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常态化。做好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持续加强国防教育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支持西平驻军、武警、民兵和人民防空建设,积极开展双拥共建,促进军民融合式发展。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继续做好外事、侨务、史志、档案、民族、宗教、人事、红十字、老区建设、老科协、关心下一代、炎黄文化研究等工作。

三、打造人民满意政府

坚持以群众满意为目标,强化政府自身建设,抓作风、促勤廉、提能力、树形象,科学执政、依法行政、高效施政、廉洁从政,始终做到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让人民满意。

(一)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入推进简政放权,继续清理行政审批事项和具有审批性质的管理事项,对保留的审批事项实行目录管理,切实简化办事程序,优化工作流程,规范服务标准,提高办事效率。推动政府职能加快转变,进一步强化政府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职责,切实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严控机构编制,确保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

(二)深入推进依法行政。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坚决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自觉接受监督,定期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向政协通报情况,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广泛听取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意见。加强行风政风监管。完善重大行政决策制度和决策程序,严格落实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和责任倒查机制,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拓宽政府信息公开、政务公开范围,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三)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开展“庸、懒、散”专项整治,坚决纠正和防止“四风”现象反弹。强化从严治政和廉洁从政,注重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努力打造廉洁政府。严格控制“三公经费”,确保把每一分钱用到刀刃上,在政府过紧日子中让群众过上好日子。唱响“实干、担当、负责、克难”的“八字”工作作风,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切实把各项工作抓细、抓小、抓实。对群众期盼解决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按照习总书记提出的“干工作就要有‘钉钉子’精神,一锤一锤地接着敲”,紧盯不放,锲而不舍,直到问题解决,真正把人民群众的期待变成我们的行动,把人民群众的希望变成生活的现实。

各位代表!

责任重于泰山,事业任重道远。当前,西平同全国各地一样,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处于转型升级、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竞相发展的逼人态势,面对全县人民的热切期望,面对实现西平新辉煌的奋斗目标,我们必须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的锐气、克难攻坚的勇气、蓬勃向上的朝气,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扎实的举措,努力把西平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事业不断推向前进,让西平大地处处充满无限生机!

各位代表!

新的一年,蕴育新的希望;新的征程,承载新的梦想。让我们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凝聚全县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振奋精神,开拓创新,团结奋进,再创辉煌,为建设富裕、平安、文明、美丽新西平而努力奋斗!

 

 

 

 

 

 

 

 

 

《政府工作报告》重要词语解释

 

1.“蓝天工程”、“碧水工程”、“乡村清洁工程”:是我省为解决环境问题提出的三大环保工程。“蓝天工程”主要是严格控制面源污染、城市扬尘污染和机动车尾气污染;“碧水工程”主要着力于改善重点流域水环境质量和保障群众饮用水安全;“乡村清洁工程”主要着力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

2.“四风”: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

3. “一口受理”:承担行政审批职能的部门全面实行“一个窗口”对外统一受理,对每一个审批事项都要编制服务指南,列明申请条件、基本流程、示范文本等,不让企业和群众摸不清门、跑累了腿。   

4.三个“一千万”工程:县财政拿出3000万元扶持第三产业发展。其中,1000万元用于扶持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信息中介、家政服务、健康养老、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扶持服装批发、餐饮等传统服务业提档升级;1000万元用于扶持教育、卫生、文化、旅游等产业发展,发挥职教中心的培训作用,对从事第三产业人员、复退军人、待业青年、村“两委”班子成员进行免费培训,增强培训效果,提升就业创业能力;1000万元用于实施城乡一体化工程,开通城市公交,对县城到乡镇的早班、末班公交车实行免费乘车,由县财政进行补贴。

 5.“五个一律”:对属于企业经营自主权的事项,一律不再作为前置条件;对法律法规未明确规定为前置条件的,一律不再进行前置审批;对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的前置条件,除确有必要保留的外,通过修法一律取消;核准机关能通过征求部门意见解决的,一律不再进行前置审批;除特殊需要并有法律法规依据的外,一律不得设定强制性中介服务和指定中介机构。

 6.“营改增”:是指将以前缴纳营业税的应税项目改成缴纳增值税,仅对服务或者产品增值的一部分进行缴税,以减少重复缴税的情况。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隐私保护 | 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报警 | 留言板 |
  西平县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豫ICP备05001167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IE6及以上浏览器 政府办联系电话:0396-6222812 政府网站联系电话:0396-6229869 邮编:463900
Processed in 0.218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