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查询的关键词是:蒙古国   熟悉又陌生的近邻 
下面是原始网址 http://news.xinhuanet.com/2012-10/26/c_123876126_2.htm 在 2017-05-04 18:06:16 的快照。

360搜索与该网页作者无关,不对其内容负责。

蒙古国,熟悉又陌生的近邻 - 新闻中心 - 新华网

新华新闻

新闻中心 > 正文

蒙古国熟悉又陌生的近邻

2012年10月26日 16:15:50
来源: 环球时报
【字号: 】【打印
【纠错】

   一个建筑大工地,城市化的真实写照

    在乌兰巴托,几乎每隔100米就能看到一幢在建住宅楼,城市化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这个草原国家推进。据说,2009年到2010年,乌兰巴托平均房价涨了45%。当地家庭人均月收入约190美元,但普通新房售价约每平方米1000美元,地段好的甚至高达3000至5000美元。政府提供低息贷款鼓励人们买房,尽管很多人买不起,但新的住宅楼还在如火如荼地建造。如今,在市中心苏赫巴托广场周围几公里半径内,现代摩天大厦与苏式矮楼交错林立,成为这个资源大国迅速富裕起来的典型标志。

    从苏赫巴托广场向北,开车不到10分钟就到了乌兰巴托的另一个世界:棚户区。贫与富的极度分化,是这个国家的另一个明显特征。沿着坑坑洼洼的土路,《环球时报》记者的车一直开到山顶。眼前的景象令人震惊:漫山遍野的蒙古包和小木屋,像倔强的野草,在这个人口占全国1/2的城市顽强地生存着。

    蒙古人民党书记、《蒙古真理报》社长蒙赫巴特自豪地对记者说,蒙古人有选择居住在哪里的权利。目前,该国游牧人口和城市人口差不多各占一半。牧区的人靠天吃饭,每家的牛羊多的有几千头,少的上百头,每年卖羊毛和奶,生活就差不多够用了。可一旦发生雪灾,牛羊冻死了,生活就很难了。出于这个原因,加上为子女教育考虑,从上世纪90年代起,越来越多的牧民向城市迁移。蒙古国人口约280万,差不多一半人生活在乌兰巴托。政府近年来不得不通过发许可证、收税的方式控制进入首都的人口。蒙古国政府规定,在城市中,每户蒙古人可以拥有500平方米地皮,不少牧民在城边找块地围起来自己盖房。没钱时先搭个蒙古包,也就花两万元人民币左右。等有了钱再盖木板房,大约需要六七万元。

    恩齐结合自家的情况说,蒙古国是典型的“两头大中间小”的国家,富人大概占10%-15%,其中大部分人是矿产主、建筑商、高官。富人拥有直升机,而穷人的唯一财产就是蒙古包。中等收入群体占10%左右,像恩齐家,父母是工程师和老师,住在乌兰巴托三室一厅的楼房里。

    除了触目惊心的棚户区,严重的堵车是这个草原国家的首都给记者的另一个深刻印象。在市中心,十几公里的路开一小时很正常。今年8月,乌兰巴托开始实施机动车尾号限行政策。至于拥堵的原因,首先是汽车数量快速增加。据不完全统计,乌兰巴托汽车拥有量从2005年的8万辆发展到现在近30万辆。其次是城市道路发展缓慢,许多路面坑坑洼洼。另外,大量从日韩进口的淘汰二手车车况差,经常抛锚,也造成交通拥堵。公路少、路况差是整个蒙古国发展的软肋,也是这个国家现实的无奈,因为人少,道路使用率低,出了城汽车就可以随意在大草原上奔驰,没有哪届政府愿把钱花在修路上。据给记者开车的华侨老李说,他的丰田越野车每年要换4套轮胎,以每个轮胎1000元人民币算,在蒙古国开车成本真的很高,“不过,又能怎么办呢,总不能再回到马背上吧”。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分享到:
( 编辑: 董晓 ) 【字号: 】【打印】【关闭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