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查询的关键词是:东方白鹳 
下面是原始网址 http://amuseum.cdstm.cn/AMuseum/dongwu/page/animal_detail_4684.html 在 2020-02-28 21:37:16 的快照。

360搜索与该网页作者无关,不对其内容负责。

东方白鹳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动物分类鸟类鹳形目鹳科东方白鹳   
东方白鹳
 
来源: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1 2 3 4 5

【字号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中 文 名:东方白鹳
·物种分类:鸟类→鹳形目→鹳科→东方白鹳
·拉 丁 名:Ciconia boyciana
·英 文 名:Oriental White Stork
·属中文名:东方白鹳
·国内分布: 我国繁殖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哈尔滨、三江平原、兴凯湖、吉林省向海、莫莫格;越冬于江西鄱阳湖、湖南洞庭湖、湖北沉湖、洪湖、长湖、安徽升金湖、江苏沿海湿地,偶尔到四川、贵州、西藏、福建、广东、香港和台湾越冬;迁徙时经过辽宁省沈阳、朝阳、庄河、大连、营口、盖县、盘山、河北省秦皇岛和北戴河及承德、天津、北京和山东长岛。
·国外分布: 国外繁殖于俄罗斯远东西伯利亚东南部,西至布拉戈维申斯克,南到兴凯湖,二次世界大战前也曾繁殖在朝鲜和日本;少数越冬在朝鲜、日本和琉球群岛,偶尔飘泊到俄罗斯雅库次克和萨哈林岛以及孟加拉国和印度。
·是否药用动物:
·是否经济动物:
·中国红皮书:E
·Iucn2000:EN A2c,C1
·Iucn2003:EN A2c;C1.IUCN 1994,2000,2001,2003:EN A2c,C1 ver 2.3 (1994)
·迁    徙: 9月末至10月初开始离开繁殖地往南迁徙,迁徙时常集聚在开阔的草原湖泊和芦苇沼泽地带活动,成群分批逐步南迁,沿途需要不断的停息。现已发现吉林省莫莫格和辽宁省双台河子是白鹳秋季南迁时最主要的集散地和停息站。每年秋天在这里停留和集聚的白鹳经常保持在400-650只,到11月中下旬开始结冻时才全部迁走,停息时间达40多天。迁徙主要依靠鼓翼飞翔和利用上升的热气流进行滑翔,迁徙时间多在白天10:00-15:00每天气温最高的时候。迁徙路线主要沿松嫩平原经吉林省莫莫格、向海,沿辽河流域经双台河子和北戴河南迁,这是一条最主要的迁徙路线。1986年曾在北戴河统计到迁经该地的东方白鹤达2729只。但春季迁经该地的东方白鹳却很少,或许春秋两季有着不同的迁徙路线。另外也有部分东方白鹳从黑龙江省东部经长白山麓到朝鲜和辽东半岛,少数留在朝鲜和辽东半岛越冬,少数分别跨越朝鲜海峡和渤海海峡到日本和山东半岛,这可以从每年秋季分别在长白山、辽东半岛庄河、大连见到和在山东长岛附近海面救起一些飞越渤海海峡而疲惫不堪的东方白鹳得到证明。但绝大多数东方白鹳主要是沿松辽平原经北戴河到长江中下游的湖泊沼泽地带越冬,这从在乌苏里环志19个东方白鹳幼鸟已分别于1985年1月和1986年3月在江西鄱阳湖和安徽惠阳县回收而得到证明。近来亦发现上百只的大群迁至香港,偶尔亦有少数迁至我国台湾和西藏南部、日本琉球群岛、俄罗斯萨哈林岛、印度和孟加拉国越冬的。
·生    境: 繁殖期主要栖息于开阔而偏僻的平原、草地和沼泽地带,特别是有稀疏树木生长的河流、湖泊、水塘、水渠岸边和沼泽地上,有时也栖息和活动在远离居民点、具有岸边树木的水稻田地带,冬季主要栖息在开阔的大型湖泊和沼泽地带。
·体    型: 体重♂3950-4350g,♀4250-4500g;体长♂1190-1275mm,♀1114-1210mm;嘴峰♂227-253mm,♀210-253mm;翅♂590-670mm,♀604-662mm;尾♂223-268mm,♀604-662mm;跗跖♂241-270mm,♀242-260mm。
·食    性: 主要以鱼为食,也吃蛙、小型啮齿类、蛇、蜥蜴、软体动物、蜗牛、节肢动物、甲壳类、环节动物、昆虫及其幼虫、雏鸟等其他动物性食物。觅食活动主要在白天,而且主要在6:00- 7:00和16:00-18:00,中午休息或在巢上空盘旋滑翔。通常在巢附近500m范围内觅食,食物缺乏时也常飞到离巢1-2km、甚至5-6km以外觅食。夏季多单独或成对觅食,秋冬季则多呈小群觅食。觅食主要通过视觉,伸长脖子,低垂着头,大步而缓慢地在地上行走,寻觅和探测捕获物的距离,发现后急速向前,迅猛地啄食。在水中觅食时则主要通过触觉,通常单独在水边浅水处,有时也进到齐腹深的水中,一边缓慢地向前行走,一边不时地将半张着的嘴插入水中,通常每分钟将嘴插入水中次数在17次以上,平均每5分钟能捕获到1-1.5个食物。据对一个鸟近10小时的观察,在742次捕食企图中,共捕获到486个食物,捕食成功率为65.5% 。东方白鹳的全部食物中,鱼占的比例在70%-90%以上,可以说主要以鱼为食,捕食的鱼最大可到1kg以上。东方白鹳偶尔也吃少量植物叶、苔藓和种子等植物性食物以及沙粒和小石子。
·习    性: 除繁殖期成对活动外,其他季节常成群活动,特别是迁徙季节,常集成数十只甚至上百只的大群。觅食时常成对或成小群在水边或草地与沼泽地上,步履轻盈矫健,边走边啄食。休息时常单腿或双腿站立于水边沙滩上或草地上,颈缩成‘S’形。也喜欢在栖息地上空飞翔盘旋,在地上起飞时需要先在地上奔跑一段距离,并用力扇动两翅,待获得一定的上升力后才能飞起。飞翔时颈向前伸直,脚伸到尾后,既能鼓翼飞翔,也能利用热气流在空中盘旋滑翔。性机警而胆怯,常避开人群,如有入侵者,常表现出一种特有的恐吓行为,即通过上下嘴的急速拍打,发出一种‘嗒嗒嗒’的嘴响声,并伴随着颈伸直向上,头仰向后,再伸向下,左右摆动,两翅半张和尾向上竖起,两脚不停地走动等一系列行为动作。
·繁    殖: 繁殖期4-6月。每年3月初至3月中旬到达我国东北繁殖地,最早到达时间是3月2日和3月6日,多数在3月中旬。通常成几只至10多只的小群迁来。刚迁来时并不立即进入繁殖地,而是在开始融化的河流和湖泊岸边觅食,或在其上空盘旋寻觅巢位和觅食地。3月下旬开始分散成对进入各自的繁殖地。巢区多选择在没有干扰或干扰较小、食物丰富而又有稀疏树木或小块丛林的开阔草原和农田沼泽地带,有时也选择在距水域、沼泽等取食地数千米至10余千米远的林带。常成对孤立的在柳树、榆树和杨树上营巢,过去在日本也曾发现在高大的松树和房屋屋顶上营巢的。巢通常位于树顶端枝杈上,系由干树枝堆集而成,内垫有枯草、绒羽和苔藓或无任何内垫。巢距地高度视环境和树高而不同,通常在3-17m。营巢时间从3月中旬至3月末开始,雌雄亲鸟共同营巢,由雄鸟外出寻找和运送巢材,雌鸟留在巢上筑巢。巢呈盘状,结构较为庞大,外径120-230cm,内径50-74cm,深15-35cm,高50-200cm。如果巢未受干扰和破坏,或者当年繁殖成功,第二年还继续被利用,但每年雌雄亲鸟都要对旧巢进行修理和加高,因此巢常随利用年限的增加而变得相当庞大。不仅如此,东方白鹳在整个繁殖期间,巢都在不断进行修补和增高、增宽。据测量,从开始产卵到幼鸟出飞期间,巢高增加大约17cm,巢外径增加约20cm,内径增加约4cm。营巢多在上午进行,下午在巢上休息和求爱或在巢域上空盘旋飞翔。交配在巢上进行,在整个营巢和产卵期间,均有交配行为发生。据费殿金的观察,交配通常是雌鸟首先将头放到雄鸟翅下等行为刺激雄鸟而开始的。据余国海等的观察,交配行为首先是雄鸟用嘴轻轻啄碰雌鸟的嘴、脸和颈,向雌鸟求爱,雌鸟则通过颈向前伸直,将头仰向后,两翅半张等行为动作对雄鸟的求爱作出反映,于是雄鸟上下嘴急速拍打,发出嘴响,两翅张开,跳到雌鸟背上进行交尾。交尾时间大约15-30秒。产卵时间最早在3月末至4月初,多数在4月中旬。每窝产卵4-6枚,一般4-5枚,偶尔也有2-3枚的记录,我们观察的两窝连续3年均产5枚卵。通常间隔1天产1枚卵,也有报告间隔4-5天甚至5-7天的。卵白色,呈卵圆形,大小据20枚卵的测量为72-81 mm×54-57mm,平均75.8mm×56.6mm,重100-1458,平均129.7g。产出第一枚卵后即开始孵卵,也有报告在第三枚卵产出2天以后才开始孵卵。孵卵由雌雄亲鸟共同承担,以雌鸟为主,每天轮换2-4次,晚上全由雌鸟孵卵,孵卵期31-34天。雏鸟晚成性,刚孵出时全身被有白色绒羽,嘴为橙红色,雏鸟由雌雄亲鸟共同喂养,当雏鸟长到55日龄时即可在巢附近来回短距离飞翔,60-63日龄以后才随亲鸟飞离巢区觅食,不再回窝。幼鸟出飞成功率与巢距觅食地距离和食物供应率有关,特别是在幼鸟多的窝,常常由于食物供不应求而不能全部成活离巢,但我们观察的一窝连续3年均成功的喂养了5只雏鸟离巢。据在笼养条件下的观察,东方白鹳的寿命可达48年以上。

 
   

  ·上种动物:夜鹭
·下种动物:黑鹳
 
版权所有: 中国数字科技馆 京ICP备06067556
资源建设单位: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地址:昆明市教场东路32号 邮编:650223 电话:0871-5190776
资源建设单位: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四街四号 邮编:100080 电话:010-58812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