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查询的关键词是:时年八节 
下面是原始网址 http://www.gd-info.gov.cn/shtml/chaozhou/zcfg/fq/2011/12/01/56106.shtml 在 2018-02-02 13:07:12 的快照。

360搜索与该网页作者无关,不对其内容负责。

潮风民俗 | 潮州市地情网
时年八节

 

 
时年八节
 
 一、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称元日,为新岁之首,春天之始。这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称为“春节”。春节前一天晚上称“除夕”,也叫“过年”。潮州人非常重视这个节日。当晚,大街小巷,家家产户贴春联,张灯结彩。潮州人过年夜注重在家吃团圆饭。随着社会的发展,也有过年夜一家老幼大小一起到酒楼吃团圆饭的。春节一早,大人携小孩子带上一对或二对生柑(称“大吉”),到亲友家拜年,主客互敬新正如意、恭贺发财、添寿添福等吉利话。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年轻人已逐渐淡化互赠“大吉”的礼节。简化改用电话拜年,用手机发信息互相拜年。春节,许多地方都组织文娱活动。潮州的传统节目有舞龙、舞狮、舞鲤鱼,还有布马舞和英歌舞。游行时则要擎大标和出动潮州大锣鼓。春节一般要热闹四、五天。
 
二、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古称“上元节”。俗称“灯节”,潮州人叫“过十五”,既是春节的继续又是春节的高潮,历来有“小初一,大十五”之说。 
潮州一些农村的传统习俗是每年元宵节,家家户户的门楣上都要插上榕叶、竹枝,以保平安;还有抛钱掷弥勒佛的活动,弥勒佛身上摆满“喜童”,据说掷中喜童者来年可生男孩。
庆元宵闹元宵的最大特色是赏花灯。潮州地区更有自成一格的花灯、纱灯,潮州新册《百屏灯》就是反映100部戏剧主要人物和场面的纱灯。潮州农村旧时家家户户都点亮自家的灯笼,排成长龙,由潮州大锣鼓伴奏游遍全村,很为壮观。更热闹的是放焰火等大型活动。元宵节与灯连在一起的还有群众性的猜谜活动。猜谜几乎逢节多有,唯元宵特盛。
 
三、清明节
清明节是全年二十四节候之一,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清明节在潮州各地上坟扫墓的习俗十分盛行,扫墓俗称 “挂纸”或“过纸”。旧时要到祖宗墓地上填土整坟,扫除沙尘杂草,用红漆油出新石碑号,并在墓碑及墓堆上挂黄白两色纸条,举行祭礼。不少侨胞和在外地工作的乡亲,也有利用清明回乡扫墓探亲的习惯,以示不忘先人,不忘故土。每到清明节,老百姓不仅祭祀自己的祖先,不少学校、单位还组织师生、员工到革命烈士陵园祭扫,凡是在历史上为人民立过功,做过好事者,人们也都纪念他。
 
四、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是华夏子孙世代相沿的民间传统节日,目的是吊祭屈原。潮州端午有各种多姿多彩的地方特色习俗。
岁逢端午,龙舟竞渡。锣鼓喧天,旌旗招展,划桨如翼,竞夺锦标。
潮州的龙舟分为两种:有“真龙”和“假龙”。“真龙”,有龙头、龙颈、龙身、龙尾,龙船全长20多米,宽1.5米;设15对桨有30人,打鼓、敲锣、泼水、舵手各1人,共34人。“假龙”,通称为辑船,船全长10米,设5对桨,有10人,打鼓、敲锣、泼水、舵手各1人,共14人。(有的也可不设敲锣)
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说:“古人以菰芦叶裹黍米,煮成尖角之形,故曰粽,曰角黍。”潮州人俗称“粽”为“粽球”。
潮州人家,世代相沿,端午包粽,是祭吊屈原遗风之一。民间有句“未食五月粽,破裘唔甘放”的气象谚语,可见粽球成为名小吃的历史悠长。
部分潮州人家,端午要在门楣、门环以至屋檐下,悬挂一束束用“红头绳”系扎着的艾草、菖蒲、榴花、蒜头、龙船花共合为五种称“五瑞”。旧俗传为“合五”以招屈原之魂,其实,古代潮人先贤是针对“恶月”瘟疫猖獗而采取的防疫保健措施,意在驱瘟辟邪。
 
 
 
 
五、中元节
农历七月十五为中元节。中元节俗称“施孤”、“鬼节”,也叫“盂兰胜会”。旧俗认为“施孤”是给孤苦无依的鬼魂施舍,以显示了人们济苦扶贫,照顾孤寡的美德。  家家户户在自家门口摆上祭品、钱纸,祭毕烧钱纸、撒白米于地上,焚香祷祝,并把香插在房前屋后的地上,插得越多越好,象征着秋收稻谷丰登。
 
六、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因此日恰是三秋之半,故而名中秋。在潮州,有各种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活动。
    芋头祭祖先。潮州有句俗谚:“河溪对嘴,芋仔食到畏。”八月中秋,正是芋的收成时节,农民都习惯以芋头来祭拜祖先。这固然与农事有关,但民间还有一则广泛的传说:1279年,蒙古贵族灭了南宋,建立元朝,对汉人进行了残酷的统治。马发据守潮州抗元,城破后,百姓惨遭屠杀。后来汉人统一八月十五日杀元番,将其元兵头颅祭拜受害者,及后元朝灭,人们以芋头取代头颅。为了不忘胡人统治之苦,后人就取芋头与“胡头”谐音,且形似人头,以此来祭奠祖先,历代相传而成风。
    拜月。潮州各地中秋拜月,主要是妇女和小孩,所以有“男不圆月,女不祭灶”的俗谚。晚上,皓月初升,她们便在院子里、阳台上设案当空祷拜。银烛高燃,香烟缭绕,桌上还摆满佳果和饼食作为祭礼。这一季节,水果应市品种甚多,有柚子、香蕉、杨桃、柿、梨、菠萝等等。民间还广泛流传八月十五杀鞑子的故事,当时元朝统治者规定每家都要住上一个蒙古兵,受汉人供养,监视汉人的行动,只允许三家共用一把菜刀。百姓恨极了,便趁着八月十五吃月饼的机会,把相约动手杀鞑子的纸条,放在月饼馅子里,使当晚举事成功。后人就把这一天,当作反抗民族压迫的纪念日。
    烧塔。中秋夜烧塔也很盛行。塔高1至3公尺不等,多用碎瓦片砌成,大的塔还要用砖块砌成,约占塔高的l/4,然后再用瓦片叠砌而成,顶端留一个塔口,供投放燃料用。中秋晚上便点火燃烧,燃料有木、竹、谷壳等,火旺时泼松香粉,引焰助威,极为壮观。民间还有赛烧塔规例,谁把瓦塔烧得全座红透则胜,不及的或在燃烧过程倒塌的则负,胜的由主持人发给彩旗、奖金或奖品。据传烧塔也是元朝末年,汉族人民反抗残暴统治者,于中秋起义时举火为号的由来。
 
七、冬节
冬节即是二十四节候中的冬至,时逢农事空隙,一年将尽,因此也称小过年。旧俗冬节要祭祀神明和祖先,全家大小吃甜糯米圆,以表示大团圆。虽然一年未完,但吃过甜圆就意味着度过一个平安年,所以有吃了甜圆多一岁的说法。
潮州冬至有祭祖先、吃甜丸、上坟扫墓等习俗。
祭拜祖先:在这一天备足猪肉、鸡、鱼等三牲和果品,上祠堂祭拜祖先,然后家人围桌共餐,一般都在中午前祭拜完毕,午餐家人团聚。但沿海地区如饶平之海山一带,则在清晨便祭祖,赶在渔民出海捕鱼之前,意为请神明和祖先保佑渔民出海捕鱼平安。
上坟扫墓:这是冬至另一项活动。按潮俗,每年上坟扫墓一般在清明和冬至,谓之“过春纸”和“过冬纸”。一般情况,人死后前三年都应行“过春纸”俗例,三年后才可以行“过冬纸”。但人们大多喜欢行“过冬纸”,原因是清明时节,经常下雨,道路难走;冬至时则气候好,便于上山扫墓。
 
八、除夕
除夕也是一个大节日。这个节日的活动,从旧年最后一天的傍晚延续到新年来临,潮州人称之为“年夜”或“大年三十”。年夜节日活动,是从祭祀祖先开始的,下午,一家老少理发沐浴,换上新衣,然后开始祭祖。祭品和仪式,和其他大节日大致相同。祭过祖先,把大门、厅门、房门的旧对联都撕下来,贴上新春联。 “围炉”是过年夜的中心活动,它包括吃团年饭、给压岁钱和守岁诸环节。过年前,外出的家人必须赶回来围炉,全家团聚。吃过年夜饭,全家人欢聚一堂守岁。这时,晚辈要向长辈贺年祝福。长辈回以祝语之外,要给小孩压岁钱。年事已高的长者,也会收到能赚钱子孙的压岁钱。潮州人把这种习俗叫做:“压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