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查询的关键词是:追忆老同学梁从诫及其父母   2   
下面是原始网址 http://xmwb.xinmin.cn/xmwb/html/2011-10/28/content_40_1.htm 在 2018-02-24 10:17:37 的快照。

360搜索与该网页作者无关,不对其内容负责。

新民晚报数字报
B08:阅读
     
本版列表新闻
     
2011年10月28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追忆老同学梁从诫及其父母(2)
■大学期间梁从诫与周如枚
■1953年历史系部分同学与老师合影
◆周承恩

两个《人间四月天》

我与梁从诫同班同室,朝夕相处,很快就变得非常熟悉,无话不谈。从他那里我听到很多关于他父母的故事。 

在谈到徐志摩和林徽因的关系时,梁从诫说,徐志摩把他母亲诗化了,他爱的是诗化了的林徽因;而林徽因只是欣赏徐志摩的诗,并没有爱徐志摩这个人。梁从诫还把早年徐志摩写给林徽因的情诗手稿拿给我看。我也不知道这些有没有公开发表过。它如今可能还保存在林家后人的手中吧!梁从诫也讲到他妈妈很爱他,在他出生后,曾为他写了《你是人间四月天》的著名新诗。谁知时过七八十年后,有一部名为《人间四月天》的电视剧,竟然把这首诗说成是林徽因写给徐志摩的。不知编剧者是无知,还是故意张冠李戴。此事大大伤害了梁从诫的感情。2004年北大校庆时,我们班返校聚会,他曾对此表示了极大的愤慨,并说此剧对林徽因的表述有很多歪曲和捏造之处。他还讲到林徽因生性活泼好动,喜欢热闹,好与朋友交往,讨论学术和文艺,也爱帮助别人。她常说:“别人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我则是少一事不如多一事。”而他父亲梁思成却比较喜欢安静,不多说话,但有时谈吐也很幽默风趣。有一次同学聚会时,有人开玩笑说到“老婆是别人的好,文章是自己的好”时,梁思成接着说:“我却感到,老婆是自己的好,文章是老婆的好。”这话倒一点不假。林徽因曾被誉为“绝代佳人”,又被胡适称为“中国第一才女”。梁思成的许多文章著作都经过林徽因的修改润色。梁思成告诉梁从诫说:“我的文章中一些画龙点睛之笔,都是你妈妈点的。” 

梁从诫也谈到他母亲由于身体多病,一向健康不佳,有时心情不好,也会发脾气,训起他来很厉害,对别人有时也争强好胜、不甘示弱。他小的时候(抗战以前),家住在东总布胡同,每到周末,北平文化教育界的一些名流,如张奚若、金岳霖、陈岱孙、沈从文、萧乾等,经常聚集在他家客厅,高谈阔论。女主人林徽因自然成为这个文艺学术沙龙的中心。 

先贤的风范和卓见 

抗战胜利后,梁思成、林徽因两先生都应聘到清华大学任教,全家即搬到清华园住。在清华学习期间,梁从诫曾几次带我到他家中玩。当时他家住在新林院8号。那是一栋新建的别墅平房,很漂亮。我去时,他父亲大都去学校或市政府工作了,只有母亲在家。当时林先生已年过45岁,而且久病在身,面容略显憔悴。但谈起话来仍很精神,并给人一种清新灵俏之感。当时,我还是个毛头小伙子,但她完全以一种平等的态度同我交谈。当她听说我的老家在山西汾阳时,高兴地说,她和梁先生在汾阳住过好多天,在那里调查古建筑时,常常趴在庙宇的梁上,用手拨开密密的蜘蛛网,抹去厚厚的尘土,丈量古建筑。汾阳有价值的古建筑很多,汾阳的城墙也很雄伟。她和梁先生还写过一本《晋汾古建筑纪略》。可惜当时我怕麻烦她,没有请她找来此书看看。她还称赞汾阳人吃饭很讲究,很会做面食。当时,我感觉她知识渊博,谈吐高雅,又平易近人,很喜欢和她聊天,只是不敢多耽误她的时间。现在看来,能够亲眼见到这位名噪国内外的“一代名媛”和“当代中国第一才女”,并直接同她谈过话的人,恐怕已经不多了。我作为一个普通的平民学生,竟能几次亲聆她的教诲,真可谓三生有幸。 

1952年院系调整后,梁从诫与我都转到了北京大学,此后我就很少再去他家了。但还不时从梁从诫那里听到一些他父母的情况。特别是当北京大兴拆牌楼、拆城墙时,梁先生、林先生都坚决反对。他们想不通,为什么经历了几百年沧桑的稀世古城,解放时好不容易从炮火中拯救出来,现在和平环境中,反而要被拆毁呢?为什么在博物馆的玻璃罩里要那么精心地保存几块出土的残砖碎瓦,而同时却要把保存完好的世界第一的这处雄伟的古建筑亲手拆得片瓦不留呢?他们为此曾多次痛哭流涕地向彭真市长陈述反对意见,并与他们的老友、当时主管此事的吴晗副市长进行激烈争吵。林徽因曾明确地警告说:“你们今天拆毁了这些真古董,以后迟早会后悔的。那时再造的只能是些假古董了。”果然,近年来前门大街、大栅栏等多处古建筑被修复,永定门城楼被重建,听说还在收集北京城墙古砖,准备修复一段仿古城墙。不幸林徽因先生一语成谶!而她在焦虑中一病不起,于1955年4月1日病逝。在丧妻之痛中,梁思成先生又成为批判“大屋顶复古思想”的重要靶子。“文化大革命”中,梁先生被当作“反动学术权威”受到严重迫害,并被遣送到江西某农场劳动,1972年病重逝世。二战末期,梁先生曾阻止美国空军炸毁日本古都奈良、京都,日本人因此为梁先生铸铜像纪念。但在和平时期,却未能阻止拆毁北京城墙,这是梁先生至死引为遗憾之事。 

创建“自然之友” 

梁从诫于1954年从清华历史系毕业后,曾师从陈翰笙先生攻读世界史研究生,毕业后赴云南大学历史系任教。1962年回到北京,在国际关系研究所从事世界史研究。“文化大革命:期间,梁从诫被诬为“梁三子”(保皇党的孙子、反动学术权威的儿子、修正主义的苗子),进行残酷批斗,后下放到江西某“五七干校”劳动近10年。1978年才回到北京,在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任编辑,创办《百科知识》及《知识分子》杂志。在此期间,有两次国外的百科全书访华团拜访邓小平,梁从诫全程担任邓小平的翻译。1988年,他毅然辞去公职,应聘到中国文化书院任导师。1989年起,梁从诫连任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一届为常委)。1993年开始,创建并领导我国第一个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他身体力行,艰苦奋斗,对开展环保事业作出重大贡献。为了环保,他在市内活动大多骑自行车,以致一次骑车去政协开会,竟被门卫挡驾。他为保护云南金丝猴赖以生存的原始森林,而向新闻媒体和中央领导呼吁;为拯救濒于灭绝的可可西里藏羚羊而致函来华访问的英国首相布莱尔,请,设法制止英国的藏羚羊绒贸易。布莱尔当天即回信表示支持,并于次日与他会见畅谈。他多次在政协会上提出建议,将污染大户首钢迁出北京,如今终于实现。由于对我国环保事业的卓越贡献,梁从诫曾获得国内外数十种奖项。但他还有很多有关环保的宝贵意见没能付诸实施,这有待他的继承者们继续奋斗。 

梁从诫生前曾自嘲他们家“三代都是失败者”,而且“一代不如一代”。我却认为,他们家三代都是领风气之先,在不同领域都给中国带来了一些新的变化。只是由于受到各种各样的阻遏,他们的积极作用都未能得到充分发挥而已!在一个多世纪中,一家三代接连出了四位在国内外都享有一定声誉的名人,这更是不多见的。 

摘自2011年第10期《百年潮》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广告
   第A03版:广告
   第A04版:评论·综合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科教卫新闻
   第A07版:民生新闻
   第A08版:财经新闻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早间点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目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广告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法治视窗
   第A25版:公众服务
   第A26版:理财·周末看点
   第A27版:股市分析
   第A28版:职场方圆
   第A29版:新民环球
   第A30版:新民环球/论坛
   第A31版:新民环球/商界·人物
   第A32版:新民环球/博览
   第B01版:家庭周刊
   第B02版:家庭/女性世界
   第B03版:休闲/全家乐
   第B04版:休闲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现代家居
   第B10版:现代家居/实用谋划
   第B11版:现代家居/特别提醒
   第B12版:家装之窗
   第B13版:艺术家具专版
   第B14版:广告
   第B15版:新智/人与自然
   第B16版:新智
   第B17版:生活
   第B18版:
   第B19版:E生活/数字家庭
   第B20版:E生活/家电生活
   第B21版:新民楼市
   第B22版:新民楼市
   第B23版:新民楼市
   第B24版:新民楼市
   第C01版:新尚
   第C02版:新尚跟踪
   第C03版:品牌专题
   第C04版:特别报告
   第C05版:名表风尚
   第C06版:咨讯柜台
   第C07版:城市品质
   第C08版:单品主张
   第C09版:潮人扮靓
   第C10版:名品演讲
   第C11版:自然观察
   第C12版:男士部落
   第C13版:标志产生
   第C14版:秀场故事
   第C15版:现场摄录
   第C16版:走近大牌
新民晚报阅读B08追忆老同学梁从诫及其父母(2) 2011-10-28 2 2011年10月28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