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原始网址 http://yjsb.shu.edu.cn/NewsManage/Display.asp?ID=7251 在 2018-02-13 20:18:32 的快照。

360搜索与该网页作者无关,不对其内容负责。

上海大学研究生院
新闻搜索 返回列表 研究生院首页     
上海高等教育内涵建设085知识创新工程项目转型期长三角都市圈文化价值变迁研究”招聘项目博士后研究人员简章
时间: 2012/3/8 9:03:00 访问次数:6901
转型期长三角都市圈文化价值变迁研究”为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李友梅教授主持的上海高等教育内涵建设085知识创新工程项目“都市社会发展与智慧城市建设”子项目,主持人为上海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邵炳军教授。因科研工作需要,本项目组拟会同上海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文学院文物考古研究中心、文学院上海方言与文化研究中心、影视学院中国戏曲发展研究中心联合招聘项目博士后研究人员若干名。现将有关事宜启示如下:
一、项目简介
本项目以大文化为导向,以振兴华夏文化为己任,以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宗旨,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归宿,以上海文化价值现代化进程为重点,构成一体(沪)两翼(苏南、浙北)研究格局,运用文明史范式,勾勒历次社会转型期长三角都市圈文化价值变迁史,探讨长三角都市圈文化价值的传统因子与现代元素,进而探讨长三角区域文化发生、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演变规律;同时,关注转型期长三角区域文化发展的重大实践问题,寻求对策,提出方案,更好地为长三角区域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研究方向及合作导师
1、转型期长三角都市圈文化价值的累积与裂变研究
邵炳军教授、张童心教授
2、转型期长三角都市圈文化价值载体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朱恒夫教授、薛才德教授
3、转型期长三角都市圈核心价值体系建构与区域文化发展研究
陈晓兰教授
三、应聘条件
1、具有博士学位(应届生须在进站之前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博士阶段从事文学、语言学、史学、哲学、艺术学等领域研究,从事长三角区域文化研究者优先;
2、具有敬业精神,有较强的沟通能力、交流能力和协调能力;
3、具有独立进行科研的能力、良好的团队精神和创新能力;
4、年龄在40周岁以下(1972年6月30日以后出生);
5、能够全职在站进行科研工作,在职人员不得兼职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二、相关待遇
1、博士后研究人员进站后的工资待遇、户口、社会保险等,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2、上海大学为博士后研究人员提供博士后公寓并提供相应的住房补贴。
3、上海大学为博士后研究人员提供合适的研究条件。
四、报名要求
1、 登陆中国博士后网页 www.chinapostdoctor.org.cn ,注册个人系统(请妥善保管个人系统的用户名和密码);
2、 填写进站申请,网上提交;
3、 申请人在中国博士后网个人系统中查询“审批意见”;
(1)如驳回:申请未成功,可联系流动站查询原因;
(2)如通过:进行下一步申请。
4、 通过网上申请者,进入中国博士后网打印个人系统中自动生成的“下载模块”。
五、申报材料
请于2012年4月30日前以纸质文件形式通过挂号信提交如下材料:
1、拟报课题的研究计划概要(应包含研究内容、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和步骤,字数不限)。
2、博士学位论文,以及两篇已公开发表的能表明本人研究能力和学术水平的论文,或独立出版的学术著作一部。
3、在职人员如出站后自主择业的,需提供供职单位同意自主择业的证明(可在我站表明聘用意向后递交此份材料)。
4、其他进站申报材料参照上海大学博士后进站流程。
、招聘流程
1、本单位坚持“公开招收,严格考试,择优录取”的原则,公开、公平、公正地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
2、博士后管理部门对申请材料进行初审。
3、对初审合格者,统一组织博士后合作导师组对申请者的全面素质、科研能力、学术水平进行面试,择优录取。面试安排在5月上旬,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4、原则上于2012年秋季学期开学后正式进站;个别特殊情况者,可经批准后于6月份提前进站。
七、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上海宝山区上大路99号上海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
邮政编码:200444
联系电话:021-66133920 联系人: 曹谦、杨秀礼
热诚欢迎海内外优秀博士研究毕业生到上海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转型期长三角都市圈文化价值变迁研究”项目组
上海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
上海大学文学院文物考古研究中心
上海大学文学院上海方言与文化研究中心
上海大学影视学院中国戏曲发展研究中心
2012年3月6日
 
附:博士后合作导师简介
邵炳军,男,教授,西北师范大学文学博士,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专业:中国古代文学。主要研究方向:区域文化学,文学地理学,文学年代学,经学,先秦两汉文学。现为上海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文学院中文系书记、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博士点先秦两汉文学研究方向学术带头人,兼任中国诗经学会副会长、中国楚辞学会理事、中华文学史料学学会古代文学分会理事、中国俗文学学会理事、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通讯评审专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通讯鉴定专家。
邵炳军教授长期致力于经学、诸子学及史传文学研究,注重将小学、经学、史学与文学结合开展研究,以全面发掘中国古代诗歌的演变规律;注重将传世文学文献与新出土文学文献结合,开展先秦文学文献的研究与整理,为先秦文学研究开掘出重要的文献源;注重以资料文献和义理分析结合,对老子、孔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先秦时期主要的思想家、文学家的散文作品给予全面的现代阐释。其坚持从经验实证到理性思辨的方法论原则,恪守“左图右史”的治学理念,用地理学(geography)与年代学(chronology)“两只眼睛”看文学,即一方面运用地理学理论与方法,以文学空间研究为重心,描绘文学作品“方舆图谱”,为建构文学地理学(Geography of Literature)奠定基础;另一方面运用年代学理论与方法,考订文学作品创作时间,排定文学作品“年代谱系”,为建构文学年代学(Chronology of Literature)奠定基础。通过关注空间与时间两大要素,使“图”与“史”互相参补印证,力求客观地反映先秦文学的发展历程,探索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的演变规律。
自2002年以来,主持在研上海高等教育内涵建设“085”工程子项目“转型期长三角都市圈文化价值变迁研究”(2012-)、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春秋政治变革与诗歌创作考论--以两周之际“二王并立”政治格局为研究起点“(2009-)、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资助项目“《今文尚书》文系年注析”(2009-)、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资助项目“春秋政治变革与诗歌创作考论--以两周之际“二王并立”政治格局为研究中心“(2007-)、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出版基金资助项目“春秋文学史料系年辑证”(2007-)、上海市教委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春秋史系年辑证--春秋文学的历史文化背景研究”(2004-);主持完成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重点项目“春秋文学系年辑证”(2010)、上海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课程建设基金项目“诗骚文献研读”(2009)、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资助项目“《左氏春秋》文系年注析”(2008),独立完成人事部中国博士后科研基金项目“春秋初期政治与诗歌”(2002);出版有《国语文系年注析》(主编)、《楚辞文献研读》(主编)、《诗经文献研读》(主编)、《左氏春秋文系年注析》(合著)等著作,在学术刊物发表论文73篇,学术会议交流论文35篇,科研成果获得6项省部级奖励。
联系方式:021-66133920(O)  13918380703  E-mail:shaobingjun1578@163.com
 
张童心,男,教授,1982年7月毕业于山西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专业:考古学。主要研究方向:区域文化学,商周考古,长江下游地区考古。现任上海大学文物考古研究中心主任、文学院历史系主任,兼任中国考古学会理事、山西大学客座教授,曾任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主任,具有国家文物局颁发的田野考古领队资格。近年来,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临猗程村墓地”的发掘与研究,主持在研南水北调工程龙正遗址及江阴南楼遗址、上海松江广富林遗址、北京兴寿遗址等的发掘与保护项目;已出版《临猗程村》、《唐代薛儆墓发掘报告》、《禹王城瓦当》、《考古发现与华夏文明》等著作,在《考古》、《东南文化》、《文物》、《中国钱币》等期刊上发表论文数十篇。
联系方式:电话:021-66133626(O);Email:sd-zhangtx@163.com
 
朱恒夫,男,教授,南京大学文学博士,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专业:中国古代文学。主要研究方向:区域文化学,俗文学,元明清文学,戏曲、小说史。现为上海大学中国戏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影视学院艺术系教授、中国古代文学博士点俗文学研究方向学术带头人,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华艺术论丛》主编、中国傩戏学会副会长、中国戏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古代戏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俗文学学会理事、上海戏剧学会副会长、上海市古典文学研究会理事。其长期致力于中国古代戏曲、小说史研究,将古代戏曲、小说、民间文艺、民俗学等纳入俗文学的范畴中进行综合考察,从文化的视角深入探索俗文学的发展规律。近年来,主持完成或正研国务院古籍整理委员会重点项目《中华大典》“小说戏曲”理论卷、国家社科基金艺术类项目《长江三角洲滩簧的调查与研究》、《城市化进程中的戏曲发展研究》、文化部重点项目《上海戏曲剧种调查与研究》、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上海百年戏剧文学史》、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项目《都市戏曲的理论与实践》等;出版有《目连戏研究》、《论戏曲的历史与理论》、《滩簧考论》、《中国戏曲美学》、《宋明理学与古代小说》、《中国文学史疑案录》、《中国京昆》、《江淮神书》等十多部学术著作,在《文学遗产》、《文艺研究》、《戏剧艺术》、《明清小说研究》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获国家民间文艺理论著作奖“山花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奖一等奖等多种奖项。
联系方式:电话:021-55040181(H)  E-mail:zhuhengfu110@sina.com
 
薛才德,男,教授,南开大学文学博士。专业:汉语言文字学。主要研究方向:区域文化学,比较语言学、方言学、社会语言学。现为上海大学上海方言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文学院中文系副主任、汉语言文字学博士点学科带头人,兼任中国民族语言学会理事、上海语文学会副会长、《语文论丛》编委。其长期致力于语言或方言的比较和语言或方言的接触研究,既关注语言或方言的共时状态,也关注语言或方言的历时演变,力图将历史文献与当代语言结合起来,考察语言的结构和发展演变规律。近年来,主持完成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汉语方言数据库·上海分库”语言调查工作(2002)、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现代汉语方言自然口语语料库·上海分库”语言调查研究工作(2003-2005)、上海大学与荷兰莱顿大学国际合作项目“中国和欧洲的工业化、语言接触和认同形成·上海居民的语言使用”(2007-2009)、上海大学科研项目“汉藏语言比较与汉语上古音研究”(2002),主持在研国家哲社科一般项目“城市化进程中的方言接触与城郊方言的演变”(2009--)、上海市哲社科一般项目“上海现代化进程中的方言接触与新新派上海话的形成”(2008-)、上海市教委社科重大项目“上海话的演变与方言接触”(2007-)、国家语委重大课题“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上海方言三个调查点的研究工作(2011-),已出版《汉语藏语同源字研究》、《汉藏语言研究》、《昆明市志·方言卷(一)》《语言接触与语言比较》(主编)、《新世纪语言学的新探索》(主编)等学术著作,编撰词典三部,与人合编教材一部,在《民族语文》《中国方言学报》《语言文字应用》《语言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
联系方式:021-66133632(O) E-mail:xuecd@126.Com
 
陈晓兰,女,教授,复旦大学文学博士。专业:比较文学与外国文学。主要研究方向:区域文化学,20世纪中外文学与文化中西现代转型时期城市文化与文学比较。现为上海大学文学院中文系主任,兼任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理事、上海市比较文学学会理事。其长期注重中西都市文学比较、现代中国的西方想象、跨文化旅行与写作等研究领域。近年来,主持在研省部级项目1项、上海市重点学科中国现当代文学子项目一项;出版有《文学中的巴黎与上海:以左拉和茅盾为例》、《城市意象:英国文学中的城市》、《女性主义批评与文学诠释》、《外国女性文学教程》、《中国语言文学本科必读书目》、《女性学教程》等著作,在《文学评论》、《外国文学评论》、《中国比较文学》等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
联系方式:021-66133632(O) 13564016749  Email:chenxl2003@yahoo.com.cn